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鸿雁 俞岳平 祝颖丹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77-280,共4页
聚合物/碳酸钙复合材料由于兼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已成为国内外学术工业界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聚合物/碳酸钙复合材料在碳酸钙改性、聚合物改性和结晶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工作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聚合物/碳酸钙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SiO_2/聚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栋 颜春 +2 位作者 丁江平 李晓拓 刘俊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以纳米SiO2/聚苯并噁嗪(PBOZ)为基体树脂,与碳纤维(CF)复合,制备了CF/SiO2/PBOZ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其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以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量为4%时,CF/SiO2/PBOZ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材料的弯曲... 以纳米SiO2/聚苯并噁嗪(PBOZ)为基体树脂,与碳纤维(CF)复合,制备了CF/SiO2/PBOZ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其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以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量为4%时,CF/SiO2/PBOZ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835和72.1MPa,比不含纳米SiO2的复合材料分别增加了14%和44%。将纳米SiO2含量为4%的CF/SiO2/PBOZ复合材料置于沸水中煮24h,处理前后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纳米SIO2 苯并噁嗪 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润滑材料多烷基环戊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文杰 曾志翔 +3 位作者 王立平 乌学东 陈建敏 薛群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介绍高性能润滑材料多烷基环戊烷(MACs)作为基础油和边界润滑薄膜的发展概况及发展现状,阐明MACs摩擦性能优于其他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及末端基团功能化、添加纳米颗粒、表面织构化、构筑双层薄膜等改善MACs摩擦学性能的方法途径及机制,... 介绍高性能润滑材料多烷基环戊烷(MACs)作为基础油和边界润滑薄膜的发展概况及发展现状,阐明MACs摩擦性能优于其他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及末端基团功能化、添加纳米颗粒、表面织构化、构筑双层薄膜等改善MACs摩擦学性能的方法途径及机制,指出当前MACs作为高性能润滑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烷基环戊烷 润滑油 润滑薄膜 纳米颗粒添加剂 织构化 双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Co_(8)Fe_(9)/PDMS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锦鹏 谭果果 刘新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随高频电子器件快速发展,GHz频段电磁污染成为严重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用稀土软磁材料为微波吸波材料。以稀土软磁材料Y_(2)Co_(8)Fe_(9)为填料,制备Y_(2)Co_(8)Fe_(9)/PDMS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Y_(2)Co_(8)Fe_(9)/PDMS复合... 随高频电子器件快速发展,GHz频段电磁污染成为严重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用稀土软磁材料为微波吸波材料。以稀土软磁材料Y_(2)Co_(8)Fe_(9)为填料,制备Y_(2)Co_(8)Fe_(9)/PDMS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Y_(2)Co_(8)Fe_(9)/PDMS复合材料在2~为13.9 GHz处具有-57.5 dB的最低反射损耗,有效带宽为7.62 GHz,表明Y_(2)Co_(8)Fe_(9)/PDMS复合材料的GHz高频吸收前景好。其反射损耗峰的变化趋势可由1/4波长抵消模型解释,最佳反射损耗峰主要由阻抗匹配和1/4波长相消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软磁材料 微波吸收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防腐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丹 伍方 +3 位作者 赵文杰 岑启宏 乌学东 薛群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2-861,共10页
海洋经济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发展海洋经济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其中在海洋环境中服役的船只、设备和平台都面临着苛刻腐蚀环境的严峻考验。在材料表面涂装有机涂层是当前最经济、高效的方法。环氧树脂具有很多优点,如... 海洋经济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发展海洋经济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其中在海洋环境中服役的船只、设备和平台都面临着苛刻腐蚀环境的严峻考验。在材料表面涂装有机涂层是当前最经济、高效的方法。环氧树脂具有很多优点,如:优越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粘接性、绝缘性和防腐性,是防腐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树脂。然而,纯环氧树脂存在一些缺点,难以适应某些应用领域的重防腐要求,因此提高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势在必行。系统地总结了利用化学分子改性和纳米无机填料改性来提高环氧树脂防腐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环氧树脂防腐性能改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防腐性能 化学分子改性 纳米无机填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偏压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制备类石墨碳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学谦 黄美东 +1 位作者 柯培玲 汪爱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9-974,共6页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于Si基底表面制备了类石墨碳膜,研究了基体偏压对薄膜沉积速率、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基底偏压的增高,GLC薄膜sp2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00 V时达到最小值;其表...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于Si基底表面制备了类石墨碳膜,研究了基体偏压对薄膜沉积速率、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基底偏压的增高,GLC薄膜sp2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00 V时达到最小值;其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硬度和内应力逐渐增大;在基体偏压为-300 V时薄膜的摩擦性能最好,高sp2含量、高硬度和低表面粗糙度共同决定了GLC薄膜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偏压 类石墨碳膜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高朋 张洪生 +4 位作者 陈明达 李桂琴 涂丽艳 刘东 徐海兵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14,共5页
喷涂轨迹规划对喷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喷涂轨迹优化方法及其研究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3种应用较广泛的工件表面涂料沉积模型,归纳了两种喷涂机器人编程方式,其中离线编程优点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喷涂机器人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喷涂机器人 轨迹优化 涂料沉积 离线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表面工程”专题序言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立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21世纪海洋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海洋环境中材料和构件的腐蚀、生物污损与失效严重威胁着海洋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特别是高湿热或深海等严酷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损伤和污损理论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薄弱,
关键词 海洋环境 表面工程 序言 专题 生物污损 腐蚀损伤 海洋战略 工程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钢管桩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朴泷 徐旭锋 +2 位作者 陆卫中 任立纯 方明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海洋环境下传统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防腐涂层材料耐久性差、服役寿命短、易受机械损伤失效等技术难题,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为背景,结合环氧粉末涂层的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 针对海洋环境下传统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防腐涂层材料耐久性差、服役寿命短、易受机械损伤失效等技术难题,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为背景,结合环氧粉末涂层的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海上钢管桩飞溅区、潮差区的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技术。新型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由性能优异的耐磨耐蚀多元有机/无机纤维和环氧粉末制成。采用复合涂层一体化缠绕施工技术,保证了多层复合涂层体系的相容性、粘结性、致密性。与以往加强级双层环氧粉末涂层相比,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抗冲击强度提升100%,耐磨性提升70%,耐划伤性提升60%,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桩 海洋环境 飞溅区 潮差区 纤维增强环氧粉末复合涂层 一体化缠绕技术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制备TiO_2光催化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坤 黄晶 +4 位作者 贺小燕 叶卫平 程旭东 方丹丹 李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3,83,共9页
TiO2光催化剂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光进行光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颗粒状TiO2催化剂获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但在液相中使用后需要回收,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而... TiO2光催化剂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光进行光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颗粒状TiO2催化剂获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但在液相中使用后需要回收,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而且提高了设备等成本的投入。负载型催化剂和涂层技术是将TiO2固定在载体上,可有效避免颗粒状催化剂难回收的问题。在众多涂层制备技术中,热喷涂技术可快速高效大面积地制备TiO2光催化涂层,且涂层机械性能优异,喷涂成本低廉,因而使TiO2的工业化制备和应用更具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TiO2涂层常用的传统热喷涂技术、改进后的液相热喷涂技术和冷喷涂技术,并论述了影响TiO2光催化性能的材料相组分、涂层结构和元素掺杂等因素,总结了相应的性能改进措施,指出了目前TiO2光催化涂层的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涂层 光催化 热喷涂 锐钛矿相 金红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类石墨薄膜的构筑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文杰 王永欣 +3 位作者 曾志翔 乌学东 陈建敏 薛群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4,共5页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硅片表面上制备铝掺杂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纳米压痕仪等考察铝掺杂对薄膜表面形貌、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旋转的球-盘微摩擦试...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硅片表面上制备铝掺杂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纳米压痕仪等考察铝掺杂对薄膜表面形貌、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旋转的球-盘微摩擦试验机考察薄膜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铝的引入使GLC薄膜表面更加平整、致密;GLC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掺铝量的增加而增加;低载低速时,薄膜摩擦因数随着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载高速时,摩擦因数随铝掺入量的增加明显降低且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AL掺杂 表面结构 机械性能 摩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CrNi3MoV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接头海水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楼晓丹 李相波 +2 位作者 程旭东 黄国胜 邢路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9-104,共6页
高强钢10CrNi3MoV焊接接头在海水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采用三维视频图像原位采集系统分析10CrNi3MoV焊接接头的各区域分布,采用扫描开尔文探针确定了焊接接头的易腐蚀区域,采用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焊接接头的电化学测试。结果... 高强钢10CrNi3MoV焊接接头在海水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采用三维视频图像原位采集系统分析10CrNi3MoV焊接接头的各区域分布,采用扫描开尔文探针确定了焊接接头的易腐蚀区域,采用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焊接接头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的面积小,在海水浸泡中热影响区表面伏打电位低,作为阳极优先腐蚀。焊接接头在海水浸泡中的腐蚀主要以点蚀为主。热影响区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阻抗谱中电荷转移电阻最小,腐蚀速率最快,腐蚀情况最严重,而母材与焊缝电荷转移电阻相差不大,两者腐蚀速率相当。本研究可为改进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工艺参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接头 海水腐蚀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纤维复合物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川川 马保凯 +3 位作者 程永发 沈彩 翁新楚 张绫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99-204,212,共7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纤维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化材料,壳聚糖作为成膜剂,使用滴涂法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HRP-MONFs/Chit/GCE)用于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实验采用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所制备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并... 以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纤维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化材料,壳聚糖作为成膜剂,使用滴涂法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HRP-MONFs/Chit/GCE)用于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实验采用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所制备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并对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RP-MONFs/Chit/GCE在过氧化氢浓度为12.5~675μmol/L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最低检测限为0.97μmol/L。所制备的HRP-MONFs/Chit/GCE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在4℃条件下,24 d的储藏期内保持其初始94%的电流响应值。HRP-MONFs/Chit/GCE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被成功的应用于固态与液态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传感器 辣根过氧化酶 金属骨架纳米纤维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酚醛树脂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勇 赵文杰 +3 位作者 乌学东 薛群基 王宗和 程慧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4,102,共5页
分别以水溶性酚醛树脂和凹凸土/硼酸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黏接剂制备出摩擦材料,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 分别以水溶性酚醛树脂和凹凸土/硼酸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黏接剂制备出摩擦材料,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2种水溶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凹凸土/硼酸改性后的水溶性酚醛树脂耐热性得到提高,利用其制备的摩擦材料能保持稳定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在高温区域没有产生热衰退。基于实验结果分析化学改性对水溶性树脂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耐热改性后的树脂热分解的量少,材料的热衰退不明显,摩擦因数更加稳定,增韧后的树脂较难形成裂痕而脱落,降低了材料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摩擦材料 化学改性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及Cr过渡层对类金刚石薄膜附着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丽丽 代伟 +1 位作者 张栋 汪爱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8,34,共4页
采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的混合PVD技术制备了含Cr过渡层以及Cr掺杂的DLC薄膜,并测量了其厚度、残余应力、结合力、摩擦因数等性能。划痕测试的结果表明,增加过渡层后薄膜的结合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残余应力也有所下降,Cr掺杂的DL... 采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的混合PVD技术制备了含Cr过渡层以及Cr掺杂的DLC薄膜,并测量了其厚度、残余应力、结合力、摩擦因数等性能。划痕测试的结果表明,增加过渡层后薄膜的结合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残余应力也有所下降,Cr掺杂的DLC薄膜残余压应力最低可达0.23GPa。有关结果为强膜基结合力、低应力、大面积的类金刚石薄膜可控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CR掺杂 过渡层 结合力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氟碳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被引量:19
16
作者 房亚楠 刘栓 +3 位作者 赵文杰 白琴 刘志雄 赵海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5,共9页
目的为了增强氟碳涂层的耐蚀性,研究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失效过程。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石墨烯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的石墨烯添加到氟碳树脂中,制成不同含量的石墨烯氟碳复合涂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和... 目的为了增强氟碳涂层的耐蚀性,研究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失效过程。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石墨烯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的石墨烯添加到氟碳树脂中,制成不同含量的石墨烯氟碳复合涂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石墨烯改性前后的结构及在涂层中的分散性。采用交流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涂层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失效过程,并考察了涂层的耐盐雾性能。结果石墨烯表面成功接枝官能团,在涂层中分散较均匀。石墨烯对腐蚀介质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涂层的防护性能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当含量为0.4%(质量分数)时,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2.209×10^(–10) A/cm^2,氟碳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026×10^(–6) A/cm^2,腐蚀电流密度大大降低,该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好,且浸泡360 h内均为浸泡前期,能有效隔绝腐蚀液体的渗透,对Q235钢基底的防护性能最佳。石墨烯含量过高时易团聚,容易引起缺陷,降低涂层的防护作用。结论石墨烯显著提高了氟碳涂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树脂 石墨烯 分散性 改性 腐蚀行为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的绿色制备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对Q235钢的防腐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路亮 侯文鹏 +1 位作者 关士友 葛子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7-623,共7页
采用一种绿色、温和的氧化体系(H2O/FeCl2/H2O2)合成了结构规整的聚吡咯纳米微球,其结构和形貌采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以聚吡咯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研究了其复合涂层在3.0%NaCl溶液中的防腐... 采用一种绿色、温和的氧化体系(H2O/FeCl2/H2O2)合成了结构规整的聚吡咯纳米微球,其结构和形貌采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以聚吡咯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研究了其复合涂层在3.0%NaCl溶液中的防腐性能(EIS曲线、开路电位、Tafel极化曲线),结果表明0.6%Ppy-H复合涂层在3.0%NaCl溶液中浸没60天后,仍表现出高的涂层电阻(5.14×107 cm2)和腐蚀电位(Vcorr=0.202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复合涂层 防腐蚀 Q23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制备工艺的综述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旋烨 黄国胜 +1 位作者 李相波 程旭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9,13,共5页
对热障涂层的概念、材料选择、制备工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热障涂层制备工艺,对不同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指出目前制备热障涂层的主要工艺是等离子喷涂和电子束物理气相喷涂。而激光熔覆涂层结合强度高,... 对热障涂层的概念、材料选择、制备工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热障涂层制备工艺,对不同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指出目前制备热障涂层的主要工艺是等离子喷涂和电子束物理气相喷涂。而激光熔覆涂层结合强度高,冷喷涂涂层孔隙率低,这些优势也必将使这些新技术在热障涂层制备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后提到开发新材料新工艺、不同工艺的联用和数值模拟与传统热障涂层制备技术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涂层材料 加工工艺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释放速率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佳兴 张剑锋 +4 位作者 赵文杰 李渊 李赫 曾志翔 乌学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3,共6页
针对涂料中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作为防污剂在海水中存在释放速率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pH值制备出具有不同形状和粒径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动态光散射粒... 针对涂料中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作为防污剂在海水中存在释放速率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pH值制备出具有不同形状和粒径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表征所合成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形状、粒径以及物相,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考察多种形状和粒径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在人工海水中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对于形状而言,球形释放速率最快,其次为正八面体,立方形释放速率最慢;在同一形状下,粒径越小释放速率越快,其中球形粒径在398.5nm的释放速率最快,立方形粒径在801.5nm的氧化亚铜释放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形状 粒径 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机械密封环激光表面微织构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德鑫 张文武 +2 位作者 邓益民 阮亮 陶俊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96,共5页
利用IPG纳秒光纤激光器优化SIC表面微织构加工工艺。采用基恩士VK-X2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织构的几何形貌,分析了离焦量、扫描速度、脉冲频率、重复次数等工艺参数对SIC密封圈表面织构结构形貌和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 利用IPG纳秒光纤激光器优化SIC表面微织构加工工艺。采用基恩士VK-X2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织构的几何形貌,分析了离焦量、扫描速度、脉冲频率、重复次数等工艺参数对SIC密封圈表面织构结构形貌和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离焦量、脉冲频率、扫描速度对圆形凹坑深度和凹槽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得出最优的工艺参数范围为频率40KHz^80KHz、扫描次数5-20次、扫描速度10mm/s^60mm/s、离焦量-0.6mm^0.4mm,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圆凹坑深度影响最大的是扫描速度然后依次是离焦量和脉冲频率,对凹槽底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扫描速度然后依次是脉冲频率和离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表面织构 密封环 碳化硅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