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型多晶硅PERC太阳电池LeTID特性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纪方旭 周春兰 +3 位作者 程尚之 王贺 吁洵哲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33,共6页
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太阳电池效率衰减现象,其衰减机制和相关缺陷形态的演变过程亟需澄清。针对p型多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接触(PERC)太阳电池,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衰减规律,光照促进了衰减-再生反应的进行,衰... 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太阳电池效率衰减现象,其衰减机制和相关缺陷形态的演变过程亟需澄清。针对p型多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接触(PERC)太阳电池,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衰减规律,光照促进了衰减-再生反应的进行,衰减程度随光照强度减小而增大。对衰减起主导作用的是由LeTID过程中产生的体内深能级缺陷导致的SRH复合,该缺陷中心的电子与空穴俘获截面之比k值在33~37范围内,而对衰减影响较小的浅能级缺陷可能是k值在0.1~1.0之间的Fe—B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多晶硅 衰减 载流子寿命 光诱导衰减 PE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原气候区下光伏组件实际运行衰减分析
2
作者 李海玲 陈旭 +3 位作者 吕芳 胡红杰 姜飞飞 刘海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0-1566,共7页
研究在西藏地区分别运行15 a和9 a的2个光伏电站组件的衰减情况,采用外观检查法、EL、I-V、SEM等手段进行组件衰减模式与衰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个电站组件年均衰减率分别为0.82%和0.71%,在晶体硅组件合理衰减范围内。研究发现年均衰... 研究在西藏地区分别运行15 a和9 a的2个光伏电站组件的衰减情况,采用外观检查法、EL、I-V、SEM等手段进行组件衰减模式与衰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个电站组件年均衰减率分别为0.82%和0.71%,在晶体硅组件合理衰减范围内。研究发现年均衰减率为0.82%的组件主要问题为电极腐蚀及电极处EVA黄变,并发现出现大量高温差作用下的特征栅线断裂;年均衰减率为0.71%的组件主要问题为聚酯(PET)背板严重粉化、减薄等问题,同时发现大量背板减薄导致支撑力减弱而引起的电极断栅电池隐裂,聚酯(PET)背板材料在当地高紫外作用下表现出较差的耐候性。以上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原气候区下高温差及高紫外对组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组件 衰减 晶体硅 户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