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湿地夏末大气边界层温湿廓线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新建 张宏升 +4 位作者 宋星灼 康凌 陈家宜 李爱国 胡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1,共6页
2005年9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在白洋淀湿地地区开展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综合野外观测实验,利用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两种下垫面进行连续观测。实验结果显示水陆两种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结... 2005年9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在白洋淀湿地地区开展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综合野外观测实验,利用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两种下垫面进行连续观测。实验结果显示水陆两种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明显特征不同时刻、不同高度出现多层逆湿、逆温现象及清晰的边界层顶位置。同时发现该地区的陆地下垫面上空湿度较水面大、温度较低;水面上空湿度较小,温度较高,且水面上空边界层厚度要大于陆地。作者从盛行风向、局地能量平衡、陆气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助于研究和了解夏秋季节白洋淀湿地地区大气边界层特性和演变规律,为进一步认识白洋淀湿地的水循环及能量平衡提供了参考。观测结果也检验了北京大学自行研制的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高精度温湿度廓线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总汞季节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艳艳 修光利 +2 位作者 张大年 张美根 张仁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205,共5页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9.30±2.48)、(8.32±2.79)、(7.78±2.33)、(2.16±3.29)ng/m3。TGM浓度受东南风向影响最大,其次为西北和东北风向。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TGM浓度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日温差、相对湿度、日相对湿度差、风速无显著相关性。但TGM浓度分别与日均O3浓度和N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HYSPLIT_4模型对TGM浓度高值与低值几天的空气气团来源轨迹进行反演,结果发现高低浓度日的气团来源略有差别,总体上看,冬季、春季和秋季受北方气团影响较大,夏季则受我国东部海域影响,具体的局部和长距离输送的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总汞 季节性变化 气象条件 反向轨迹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污染的跨控制区影响——一次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灰霾污染个案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喜全 杨婷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利用MODIS卫星、空气质量监测、天气图资料以及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研究了2010年11月4~6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一次灰霾污染过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上述两地区的污染过程表现出内在的联系,即此次... 利用MODIS卫星、空气质量监测、天气图资料以及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研究了2010年11月4~6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一次灰霾污染过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上述两地区的污染过程表现出内在的联系,即此次东北地区的灰霾过程主要是京津冀地区灰霾输送影响的结果,其影响通道是渤海湾及与其毗邻的辽河平原。这可在卫星云图、后向轨迹以及输送通道上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跃变的时间位相差异获得证明。这种灰霾污染的跨区域影响现象,给目前治理灰霾污染的区域调控战略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跨区域影响 灰霾污染区域调控 东北地区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