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葛晓立 李家熙 +2 位作者 万国江 张光弟 张忠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4-258,共5页
对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中硒的 7种地球化学形态 :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 (富啡酸态与胡敏酸态 )、酸溶性铁锰氧化物态、硫化物态以及硅酸盐态进行了测定。分析总结了各种形态存在的影响因素 ,从而得出土壤中的有效性硒成分能够直接参... 对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中硒的 7种地球化学形态 :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 (富啡酸态与胡敏酸态 )、酸溶性铁锰氧化物态、硫化物态以及硅酸盐态进行了测定。分析总结了各种形态存在的影响因素 ,从而得出土壤中的有效性硒成分能够直接参与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形态 克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及实验构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夏勇 张启厚 黄华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48-53,共6页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属构造改造型锑矿床。本文从构造与成矿入手,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构造改造和控矿特征、构造热动力作用下锑的地球化学行为、矿田内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物质成分变化等对锑矿成矿作...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属构造改造型锑矿床。本文从构造与成矿入手,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构造改造和控矿特征、构造热动力作用下锑的地球化学行为、矿田内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物质成分变化等对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锑矿成矿规律、构造运动及物质运动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锑矿田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二千余年来环境演变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宏琴 贾国东 +1 位作者 彭平安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位时期,气候较为湿润,但此时期内的气候也有小幅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其中在公元800~1300年期间艾比湖沉积记录显示水生生物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达到最大,而陆源有机质输入不明显,表明此时湖水水位可能达到二千余年来的最高,这一时段基本对应于中世纪暖期。从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指标来看,该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有一个干湿的波动。公元1400年以来,艾比湖水位下降,其中在15世纪中和19世纪初是两次较为干燥的时期,与其他地区的小冰期气候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演变 碳酸盐含量 中世纪暖期 有机碳含量 沉积有机质 陆源有机质 湖水位下降 小冰期气候 碳同位素 综合分析 环境指标 数据显示 干湿变化 水生生物 沉积记录 19世纪 高水位 比值 面积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家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衍景 富士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52,共6页
申家窑金矿产于崤山地体结晶基底之中,属典型的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围岩蚀变、包裹体、同位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综合研究表明,矿床形成经历Ⅰ期高温变质热液蚀变矿化,Ⅱ期中温变质—雨水混合热液蚀变矿化,Ⅲ期低温(200℃)循环雨水热液矿化... 申家窑金矿产于崤山地体结晶基底之中,属典型的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围岩蚀变、包裹体、同位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综合研究表明,矿床形成经历Ⅰ期高温变质热液蚀变矿化,Ⅱ期中温变质—雨水混合热液蚀变矿化,Ⅲ期低温(200℃)循环雨水热液矿化。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地球化学 金矿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PC5222孔岩芯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国胜 杨锐 张洪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36,共11页
通过对中太平洋PC5222孔45个岩芯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与研究,发现元素含量在垂向上有4次比较明显的变化。早期沉积物中,随着Al2O3、Fe2O3、K2O、MnO、TiO2、CaO、CaCO3含量的增加,SiO2含量呈递减趋势;晚期变化不明显。元素的... 通过对中太平洋PC5222孔45个岩芯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与研究,发现元素含量在垂向上有4次比较明显的变化。早期沉积物中,随着Al2O3、Fe2O3、K2O、MnO、TiO2、CaO、CaCO3含量的增加,SiO2含量呈递减趋势;晚期变化不明显。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表明,Al2O3、Fe2O3、K2O、MnO、TiO2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SiO2为负相关。前者主要受陆源碎屑沉积的影响,后者与生物作用及火山活动有关。进一步探讨了晚渐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 地球化学 因子分析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银家沟矽卡岩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衍景 郭抗衡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5-272,共8页
通过全面论述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证明矿床应属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矿床及含矿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华北与华南两板块碰撞造山的陆内俯冲作用过程中。
关键词 金矿床 矽卡岩 成矿模式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埃连卡特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汤好书 周振菊 +4 位作者 陈衍景 李秋根 屈迅 董连慧 肖兵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44-545,共2页
<正>铁克里克铁、铜、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多赋存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的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中(周小康等,2009)。本次研究在布琼铁矿区对这套含矿地层开展1∶2000剖面实测约420 m,共划分出25个岩性段,采集45个... <正>铁克里克铁、铜、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多赋存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的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中(周小康等,2009)。本次研究在布琼铁矿区对这套含矿地层开展1∶2000剖面实测约420 m,共划分出25个岩性段,采集45个样品。开展的主微量测试显示,布琼铁矿床围岩埃连卡特群样品(n=18)中的挥发分(LOI)介于1.54~38.11(大多数<10),表明围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蚀变作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克 卡特 铁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含矿地层 前寒武纪 蚀变作用 多金属成矿带 岩性段 挥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变量因子克立格法实现地球化学场的分解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7-50,共4页
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域内,地球化学变量为区域化变量,地球化学场表现为复杂的叠加场。本文提出用单变量因子克立格方法实现地球化学场的分解,以便有效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
关键词 因子克立格法 地球化学场 变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同位素地球化学
9
作者 黄方 吴非 +2 位作者 于慧敏 李雪芳 刘耘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71-71,共1页
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元素 圈层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埃连卡特群中大理岩C-O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0
作者 汤好书 周振菊 +4 位作者 陈衍景 李秋根 屈迅 董连慧 肖兵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48-549,共2页
<正>铁克里克铁、铜、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多赋存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的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中。作者们在布琼铁矿区对这套含矿地层开展剖面实测,对剖面中埃连卡特群钙质片岩和大理岩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和C-O同... <正>铁克里克铁、铜、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多赋存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的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中。作者们在布琼铁矿区对这套含矿地层开展剖面实测,对剖面中埃连卡特群钙质片岩和大理岩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和C-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克 C-O 钙质片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含矿地层 地球化学特征 前寒武纪 卡特 云母石英片岩 最大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侵蚀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黄彤宇 王强 杨宗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40,共22页
俯冲侵蚀是指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板块通过构造作用移走俯冲上盘的物质并将其带到深部地幔的过程。前人研究表明,俯冲侵蚀在新生代环太平洋俯冲带是一种十分普遍且非常重要的地质过程,同时对活动陆缘的构造变形、岩浆弧的形成、金属... 俯冲侵蚀是指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板块通过构造作用移走俯冲上盘的物质并将其带到深部地幔的过程。前人研究表明,俯冲侵蚀在新生代环太平洋俯冲带是一种十分普遍且非常重要的地质过程,同时对活动陆缘的构造变形、岩浆弧的形成、金属成矿、壳-幔物质循环以及大陆地壳的生长与演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俯冲侵蚀的基本模型和控制因素,系统总结了俯冲侵蚀引起的地质效应以及识别依据,分析探讨了俯冲侵蚀与金属成矿、大陆地壳演化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俯冲侵蚀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晚中生代俯冲侵蚀识别的研究实例,揭示了欧亚大陆南缘在晚中生代是一个侵蚀型的板块汇聚边界。最后对我国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边界 俯冲带 俯冲侵蚀 岩浆作用 金属成矿 陆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0
12
作者 周建民 党志 +1 位作者 司徒粤 刘丛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对广东大宝山矿矿区周围尾矿、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是以Cu、Zn、As、Cd和Pb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89~32.34。污灌稻田土中重金属Cu、Zn、As和Cd的平均浓... 对广东大宝山矿矿区周围尾矿、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是以Cu、Zn、As、Cd和Pb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89~32.34。污灌稻田土中重金属Cu、Zn、As和Cd的平均浓度分别达560.91、1135.08、218.07和2.453mg·kg-1,远远超出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0.09、10.37、18.36和10.23。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发现:Cu、Zn和Cd的水提取态和EDTA提取态含量较高,其生物可利用性高,对周围生态系统有较大的潜在危害,而As的2种提取态和Pb的水提取态含量均很低,其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同时还发现,土壤水溶态和EDTA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污染 化学形态 分布特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阴极发光技术研究母岩性质及成岩环境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本琪 余宏忠 +2 位作者 姜在兴 王玉静 王卫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为了给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对渤南油田义 3 7 7井 182块岩心 (主要是沙河街组二、三段的细砂岩、不等粒砂岩 )薄片的阴极发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根据陆源矿物和自生胶结物 (石英和长石等 )的发光特点... 为了给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对渤南油田义 3 7 7井 182块岩心 (主要是沙河街组二、三段的细砂岩、不等粒砂岩 )薄片的阴极发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根据陆源矿物和自生胶结物 (石英和长石等 )的发光特点划分胶结作用类型 ,结合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按不同矿物的成分类型推断其母岩性质 ,对岩石的成岩作用分段加以研究 ,恢复当时的物源方向和成岩环境。对比阴极发光特征及母岩性质 ,判断物源来自东南方的孤岛凸起 ,搬运距离较近 ;义 3 7 7井岩心的结构成熟度和轻矿物成熟度均较低 ,推断物源区当时地势较高 ,剥蚀和埋藏都较快。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母源物质 胶结作用 成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草莓品种果实香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姜远茂 彭福田 +2 位作者 刘松忠 束怀瑞 李可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60,共5页
通过对4个不同栽培草莓 (FragariaananassaDuch.)品种果实糖和氨基酸测定及香气的GC -MS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氨基酸和糖含量不同 ,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丰香、瓦尔达、哈达和全明星 ;哈达、丰香、全明星和瓦尔达4个品种果实... 通过对4个不同栽培草莓 (FragariaananassaDuch.)品种果实糖和氨基酸测定及香气的GC -MS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氨基酸和糖含量不同 ,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丰香、瓦尔达、哈达和全明星 ;哈达、丰香、全明星和瓦尔达4个品种果实分别检测出39、46、37和44种香气成分 ,各占总峰面积98.52 %、99.15 %、98.77 %和95.41 % ,检测成分的多少与氨基酸总量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967 ;哈达有5种独有的成分 ,丰香有9种独有的成分 ,全明星有3种独有的成分 ,瓦尔达有2种独有的成分 ,4个品种共有的成分有1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品种 果实 香气成分 氨基酸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上部大陆地壳的一种典型代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明清 文启忠 +1 位作者 潘景瑜 刁桂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中国黄土平均化学成分数据.中国黄土相对于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而贫亲铁元素;与...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中国黄土平均化学成分数据.中国黄土相对于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而贫亲铁元素;与上部大陆地壳相比,中国黄土除相对较富Ca.B而贫Na、Nb外,其余绝大多数化学元素的丰度均非常接近甚至几乎相等。由此表明。中国黄土确属典型的上部大陆地壳物质,它不仅为暴露的上部大陆地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天然平均样品,而且中国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完全可以作为上部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的代表而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 平均化学成分 大陆地壳 上部 典型 代表 岩相古地理 黄河中游地区 质量加权平均 下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高效降解菌处理含油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慎义勇 黄志立 +2 位作者 韦朝海 傅家谟 盛国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共4页
从 4种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了 1 2种菌 ,考查了它们对含高浓度植物类油脂污水的降解能力 ,各菌种 72h内对CODCr超过 1 0 g/L油脂配水的去除率都接近或超过 80 % ,特别是编号为GSH -1 ,GSH -2 ,GSH -3的 3种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4 2 % ,... 从 4种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了 1 2种菌 ,考查了它们对含高浓度植物类油脂污水的降解能力 ,各菌种 72h内对CODCr超过 1 0 g/L油脂配水的去除率都接近或超过 80 % ,特别是编号为GSH -1 ,GSH -2 ,GSH -3的 3种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4 2 % ,92 9% ,92 5%。选用高效降解菌GSH -1进行了相关影响条件试验 ,发现表面活性剂对该菌降解油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该菌生长适宜条件为 :pH 6~ 7,温度为 3 2~4 5℃ ,油脂浓度 <2 g/L ,适宜条件下该菌在 3 0h内对餐厅实际含油污水CODCr的去除率达 86%。表明经筛选驯化所获得优势菌在高含油、含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去除油脂类污染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降解菌 含油污水 表面活性剂 废水处理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源标志物的探讨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汤根土 盛国英 +2 位作者 傅家谟 闵育顺 张云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在分析广州市饮用水源水及自来水厂沉淀地底泥、市售洗衣粉、洗洁精等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基础上,探讨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苯基长链正构烷烃、长链烷基酚等化合物的污染源指示作用,由此探索判别污染源的特征性污染物(污染物标... 在分析广州市饮用水源水及自来水厂沉淀地底泥、市售洗衣粉、洗洁精等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基础上,探讨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苯基长链正构烷烃、长链烷基酚等化合物的污染源指示作用,由此探索判别污染源的特征性污染物(污染物标志物),从而探讨广州市饮用水源水的污染源,这将对于评价水体污染状况、控制污染源排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标志物 正构烷烃 藿烷 多环芳烃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南区Es2^上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建华 高丹 +1 位作者 王宏翊 高玉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48,共5页
濮城油田Es2^上油藏断块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低孔、低渗油藏。为了更好地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将储层沉积相研究深入到沉积微相。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确定Es2^上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对其沉积微相... 濮城油田Es2^上油藏断块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低孔、低渗油藏。为了更好地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将储层沉积相研究深入到沉积微相。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确定Es2^上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对其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总结了本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层序及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沉积微相 相标志 单井相 平面相 相模式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OR菌的产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明忠 张廷山 兰光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实验所用采油菌包括混合菌种和单一菌种共 8种 ,均为兼性菌 ,分别由海水、油层水、油田和炼厂污水、原油和土壤中筛选得到 ,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不同 ,低限 <2 5~ 35℃ ,高限 38~ 5 0℃。在一种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的 5种单一碳源和... 实验所用采油菌包括混合菌种和单一菌种共 8种 ,均为兼性菌 ,分别由海水、油层水、油田和炼厂污水、原油和土壤中筛选得到 ,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不同 ,低限 <2 5~ 35℃ ,高限 38~ 5 0℃。在一种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的 5种单一碳源和实验菌中 ,在 30℃、空气帽下静态培养 2 4小时。 8种菌均能利用蜜糖和青海ZQ2 2井原油产气 ,均不能利用固态 (>C3 0 )石蜡产气 ,6种菌能利用液态石蜡产气 ,3种菌能利用大港Dg 1井原油产气。原油烃分布表明 ,QZ2 2井原油低碳数烃含量高于而高碳数烃含量低于Dg 1原油 ,两种原油都不含 <C10 烃。由QZ2 2井原油和土壤中培养出的假单胞杆菌B ,最佳生长温度 2 5~ 38℃ ,能利用除固态石蜡以外的所有实验碳源产气 ,产气量较大。在同一培养基中以体积比 2∶5的糖蜜 +QZ2 2原油为混合碳源 ,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菌种B生长迅速 ,产气量为培养基体积的 47.8% ,生长时消耗O2 ,产气主要为CO2 及少量C3 ~C5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R菌 产气性能 研究 采油微生物 产气菌 烃降解菌 菌种筛选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类变粘分流酸流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赋海 马代鑫 +2 位作者 王增林 隋春艳 尹丽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7-89,97,共4页
根据VES理论,利用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制备出变粘分流酸。通过实验考察了两性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酸液添加剂、Fe3+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对体系变粘特性的影响,结合酸液体系的变粘机理分析,总结了酸液体系随着酸岩反应粘度逐渐增加... 根据VES理论,利用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制备出变粘分流酸。通过实验考察了两性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酸液添加剂、Fe3+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对体系变粘特性的影响,结合酸液体系的变粘机理分析,总结了酸液体系随着酸岩反应粘度逐渐增加的影响因素,为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表面活性剂 变粘分流酸 流变性 影响因素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