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钴对盆栽花生及混作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雪华 邵小明 《土壤肥料》 CSCD 1996年第5期45-46,共2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钴对花生氮素吸收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钴对与花生同期混作的玉米吸收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钴不仅促进了花生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花生各器官的含氮量,而且增加了花生的根瘤数;同时也促进了混作玉米对氮素的吸收。
关键词 花生 玉米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青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综述叶青超(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和水利部黄委会共同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该项目于...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综述叶青超(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和水利部黄委会共同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该项目于1988年7月开始,组织有关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运行 泥沙 水沙变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及其变迁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守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2,共4页
距今3000~2000年前,黄土高原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地区显域生境植被为疏林灌丛草原,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草原带的南移和某些耐旱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大。自北... 距今3000~2000年前,黄土高原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地区显域生境植被为疏林灌丛草原,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主要是草原带的南移和某些耐旱植物分布范围的扩大。自北宋以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越来越强烈,掩盖了植被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变迁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黄河中游土壤侵蚀自然背景值的推估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祥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8,共4页
根据研究,首先确定先秦至西汉时期为推估黄河中游土壤侵蚀背景值的年代。然后根据由黄河冲积扇的堆积量和古黄河口泥沙淤积量两种途径的推估结果,经综合考虑后认为,在历史上人类活动较小情况下,黄河中游土壤侵蚀的自然背景值为每年... 根据研究,首先确定先秦至西汉时期为推估黄河中游土壤侵蚀背景值的年代。然后根据由黄河冲积扇的堆积量和古黄河口泥沙淤积量两种途径的推估结果,经综合考虑后认为,在历史上人类活动较小情况下,黄河中游土壤侵蚀的自然背景值为每年6.5~10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黄河中游 自然背景值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城市职能研究的必要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樱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2-24,共3页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职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对照国外城市职能转化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城市职能转化的必然性和内在动力以及沿海地区近来出现的新动向,对加强城市职能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城市职能 工业化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 被引量:5
6
作者 吕鸣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5年第4期39-43,共5页
鲁中南地区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多年来随着该区煤田的大量开发,地面塌陷问题日趋严重,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本文根据鲁中南地区煤炭工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对采煤塌陷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综合整治的几... 鲁中南地区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多年来随着该区煤田的大量开发,地面塌陷问题日趋严重,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本文根据鲁中南地区煤炭工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对采煤塌陷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综合整治 鲁中南平原 采煤塌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红色岩系与丹霞地貌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云朝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马里是西非红色岩系和丹霞地貌最发育的国家。红色岩系面积约360000km^2,覆盖国土面积的近1/3,其中110000 km^2形成为高高原,丹霞地貌极为发育。本文结合实地考察,介绍了马里红色岩系的分布状况;并从地质历史、构造、古地理环境的角度... 马里是西非红色岩系和丹霞地貌最发育的国家。红色岩系面积约360000km^2,覆盖国土面积的近1/3,其中110000 km^2形成为高高原,丹霞地貌极为发育。本文结合实地考察,介绍了马里红色岩系的分布状况;并从地质历史、构造、古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红色岩系形成的地质基础;最后着重对马里著名的红色砂岩高原、山地——曼丁哥、多贡和洪博里丹霞地貌的特点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并且对照中国丹霞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征,指出了马里丹霞地貌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 红色岩系 丹霞地貌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趋势与治理开发的战略目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勤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5-37,共3页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趋势与治理开发的战略目标杨勤业(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全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趋势与治理开发的战略目标杨勤业(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全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自然环境十分脆弱,加上长期以来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环境演变 开发治理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慧 沈洪泉 郭焕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35-39,34,共6页
着重探寻ABC/INFO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步骤。提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单元图的概念及编绘方法。通过分析,找出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
关键词 ARC/INFO 土地利用 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连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祥福 林宝珠 +1 位作者 杨学军 刘曙光 《江西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调查分析表明,九连山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外貌和成分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目前优势将逐渐被其它种群所取代。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群落特征 森林群落 红豆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的乡村集镇与乡村人口集镇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盛和 郭焕成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0,50,共7页
自1979年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以乡镇企业为特色的乡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产业、劳动力、资金向集镇集聚的步伐也加快了,作为城乡结合部和联系纽带的乡村集镇获得... 自1979年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以乡镇企业为特色的乡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产业、劳动力、资金向集镇集聚的步伐也加快了,作为城乡结合部和联系纽带的乡村集镇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人民正在摸索着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集镇化道路.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现象,已引起了我国地理学、经济学、社会等多科学者的极大兴趣,吸引着他们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集镇 乡村集镇 乡村人口 集市 乡村区域 乡村经济 集镇体系 乡村工业化 城镇化模式 农村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锁成 武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34-37,共4页
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研究董锁成,武伟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是国外近几十年影响深远、理论和实践意义较大的区域开发模式。二者被引入国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学术界已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拟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它们的理... 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研究董锁成,武伟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是国外近几十年影响深远、理论和实践意义较大的区域开发模式。二者被引入国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学术界已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拟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它们的理论内涵、共性与个性、成功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生产综合体 增长极理论 区域开发模式 共性与个性 区域政策 学术界 操作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环境特征及其区域开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兰海 《生态经济》 1994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在分析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流域区域开发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提出开发策略及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环境 区域开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原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兰海 《生态经济》 1991年第3期33-35,共3页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本文认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化利用的生态经济过程,并阐述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适应性、多样化、持续发展、商品性开发利用和集约化经营等生态经济原则。
关键词 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略探讨
15
作者 楼兴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3年第2期39-41,共3页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虽经多年治理,生态环境仍恶化,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正视本区缺粮食、缺资本、缺人才的区情,绿化工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这一中心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的后劲;必须营造适合...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虽经多年治理,生态环境仍恶化,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正视本区缺粮食、缺资本、缺人才的区情,绿化工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这一中心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的后劲;必须营造适合当地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树(草)种;必须坚持谁种谁有,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必须改变以往造林中“输血”型投资,为“造血”型投资等一系列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资源 贫困山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历史时期沉积环境演化
16
作者 叶青超 师长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22,30,共7页
从流域系统角度.论述了黄河集水盆地、干流输沙通道和河口三角洲三个子系统的特征、沉积环境演变、沉积结构及沉积规律,相应地计算出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和下游花园口至利津河段的沉积速率。前者从三国至1960年的年平均沉积厚度为0.02... 从流域系统角度.论述了黄河集水盆地、干流输沙通道和河口三角洲三个子系统的特征、沉积环境演变、沉积结构及沉积规律,相应地计算出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和下游花园口至利津河段的沉积速率。前者从三国至1960年的年平均沉积厚度为0.021m,其中1573~1960年增大到0.031m;后者从1855~1954年的年平均沉积厚度为0.06m,1954~1959年增大到0.14m。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今后干流枢纽开发和河道减淤、河道治理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系统 黄河中下游 沉积环境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