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NMR)T2分布对云冈石窟风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华 赵芳琴 +2 位作者 高峰 魏侠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云冈石窟的保护受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污染,使云冈石窟的保护问题日显严峻,必须综合治理。然而,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岩体的风化治理最为关键。岩石的孔隙尺寸及其分布是表征岩石力学、水理性质的... 云冈石窟的保护受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污染,使云冈石窟的保护问题日显严峻,必须综合治理。然而,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岩体的风化治理最为关键。岩石的孔隙尺寸及其分布是表征岩石力学、水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同种岩石,其孔隙率越高或者孔隙分布越大,则表示岩石的力学和水理性质越差。由此可见,借助孔隙率及孔隙分布状况,可表征同种岩石的风化情况。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与岩石孔径分布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石雕风化的加剧,岩石可视孔隙率增大,孔径大小的平均值也将相应增大。基于这一前提,本研究尝试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石雕文物不同深处的孔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室对云冈石窟新鲜岩石样品,结合抗盐风化安定性实验,和对自然风化样品采用便携式核磁进行无损检测,探讨其风化程度和深度,以便深入研究石雕文物的风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岩石的新鲜层只有一类小孔隙,弛豫时间约为2~6ms,风化层岩石有大孔隙生成,且随着岩石风化程度增强,小孔径孔隙所占孔隙比例降低,大孔径孔隙所占比例增多。根据不同深度岩样的孔径分布情况,及新鲜岩石的孔径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岩石的风化深度为5mm左右。本研究可为后续的现场保护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横向弛豫时间T2 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综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白俊峰 杨守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粘土岩(第26层)的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仅含少量蒙脱石-伊利石不规则混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粘土岩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被引量:7
3
作者 明朝方 张文江 +7 位作者 朱剑 姚政权 宋国定 管理 徐长青 樊昌生 崔涛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8,共6页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接近于定窑白瓷,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湖田窑青白瓷。研究为了解景德镇地区早期青白瓷的釉色特征、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缘起与演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早期青白瓷 类型学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