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钙质超微化石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传联 祝幼华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6,共6页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1.5 6 M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呈现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一是随冰期 -间冰期旋回而变化 ,间冰期时 ,表层海水生产力高 ,而冰期时则降低 ;另一种则是大约 40万年的长周期变化 ,自 1.5 6 Ma以来 ,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古生产力 第四纪 南海 海水 海洋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附近宁镇山脉下石炭统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中强 张海春 李建国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38-46,共9页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该区当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宁镇山脉 下石炭世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孢粉学研究动态──孢粉相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伟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全文介绍了国外在近几十年中对抱粉相研究的发起、深入和逐步趋向完善。通过研究薄片中各抱粉有机物质的百分含量、保存状况以及一些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孢粉类别,利用图示法将它们表示出来,最终与几种海相页岩沉积相分别对应起来。这方... 全文介绍了国外在近几十年中对抱粉相研究的发起、深入和逐步趋向完善。通过研究薄片中各抱粉有机物质的百分含量、保存状况以及一些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孢粉类别,利用图示法将它们表示出来,最终与几种海相页岩沉积相分别对应起来。这方面的工作无疑会推动地质学领域内其它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有机物质 孢粉相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附近高骊山组的群落生态和层序地层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中强 邵国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认为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共识别出5个生态群落及3个沉积层序,着重阐述群落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恢复了维完早中期下扬子区海平面化的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比,下扬子区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有所不同,有... 本文认为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共识别出5个生态群落及3个沉积层序,着重阐述群落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恢复了维完早中期下扬子区海平面化的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比,下扬子区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层序地层 高骊山组 南京地区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地区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俊明 孙晓文 +3 位作者 李国祥 袁文伟 张允白 周传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26,共12页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的层序地层分为 4个正层序 ,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 4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 ,代表了 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的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 )分别发生过大的海退事件。各正层序的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 (C .lindstromi带至C .angulatus带下部 )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 ,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 ,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 ,扩展至青峰襄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西早白垩世丸甲(昆虫纲,鞘翅目)化石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迪颖 张海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62-570,共9页
根据北京西山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甲虫化石,建立化石丸甲二新属三新种:Mesobyrrhustanaegen.etsp.nov,Mesobyrrhusparvusgen.etnov.和Fangshanelastolida... 根据北京西山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甲虫化石,建立化石丸甲二新属三新种:Mesobyrrhustanaegen.etsp.nov,Mesobyrrhusparvusgen.etnov.和Fangshanelastolidagen.etsp.nov..初步探讨了丸甲科昆虫的演化,认为丸甲科是鞘翅目中很古老的一类,和其它科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丸甲化石 昆虫纲 鞘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中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结论如下:(1)二叠纪末期,全球发生海泛淹没事件,海平面急剧上升,而不是下降;(2)晚二叠世晚期的海进开始于吴家坪末期,至长兴期末期(二叠纪末期)达到高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淹没事件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什拉甫组的微地层分析──点断加积旋回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中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38-46,共9页
近年来,点断加积旋回理论作为微地层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沉积学家和地层学家的重视(Goodwin,P.W.&Anderson.E.J,1985)。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的做相分析及古生... 近年来,点断加积旋回理论作为微地层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沉积学家和地层学家的重视(Goodwin,P.W.&Anderson.E.J,1985)。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的做相分析及古生态分析,从中识别出71个点断加积旋回(PACS)。据其垂向叠加规律,建立该地区维宪期多级次高频旋回的叠加模式及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什拉甫组 点断加积旋回 微地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