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新型仿生结构纳米复合陶瓷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1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7-57,共1页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胡丽天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新型仿生结构纳米复合陶瓷润滑材...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胡丽天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新型仿生结构纳米复合陶瓷润滑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纳米复合陶瓷 润滑材料 仿生结构 中科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础研究 计划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金属多层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石雷 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80,共3页
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金属多层膜的现状 ,纳米金属多层膜的摩擦学、机械、磁学、电学、光学和催化性能 。
关键词 金属多层膜 组分调制合金 电化学沉积 制备 纳米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叶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莉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4-226,共3页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 ,结合标准谱库 ,对青海产箭叶橐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了 39个化合物 ,主要成分为 2 甲基丁烯酸 (5 0 0 1% )、顺 β 松油醇 (2 0 82 % )、反 β 松油醇 (4 0 6 9% )、4 甲基 1...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 ,结合标准谱库 ,对青海产箭叶橐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了 39个化合物 ,主要成分为 2 甲基丁烯酸 (5 0 0 1% )、顺 β 松油醇 (2 0 82 % )、反 β 松油醇 (4 0 6 9% )、4 甲基 1 异丙基 R 3 环己烯 1 醇 (15 4 6 7% )、十二烷 (2 181% )、十四烷 (2 2 76 % )、Tau . Muurolol(3 10 8% )、α 杜松醇 (5 6 82 % )、十六醛 (2 2 6 6 % )、6 ,10 ,14 三甲基 2 十五烷酮(3 4 2 1% )、三十烷 (2 370 % )、二十五烷 (3 76 6 % )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橐吾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 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永红 张建钢 +2 位作者 何荔 魏小宁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果菊属 大叶盘果菊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木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永红 魏小宁 +2 位作者 李光文 罗红斌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64-66,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含量居前三位的成分分别是1,7,7-三甲基-双环庚-2-酮(12.83%),桉叶油素(9.94%)和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萘(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亚菊 挥发油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碳柱电极安培电化学检测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李关宾 欧庆瑜 俞惟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5-58,共4页
推导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碳柱电极安培电化学检测的检测电流表达式,并以自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给定直径的工作电极,检测电流正比于碳柱工作电极插入检测毛细管长度的2/3次方,也正比于液体电渗平均体... 推导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碳柱电极安培电化学检测的检测电流表达式,并以自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给定直径的工作电极,检测电流正比于碳柱工作电极插入检测毛细管长度的2/3次方,也正比于液体电渗平均体积流速的1/3次方。实验结果与公式吻合很好,说明了检测电流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HPCE 碳柱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CNx薄膜的摩擦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刚 阎兴斌 +1 位作者 刘惠文 徐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21-1125,共5页
以单晶硅片(100)为衬底,尿素-甲醇有机溶液为沉积液,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阴极制备出CNx薄膜.通过AFM、XPS、Raman光谱和FTIR光谱对得到的CNx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球-盘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的干摩擦性能,用SEM和... 以单晶硅片(100)为衬底,尿素-甲醇有机溶液为沉积液,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阴极制备出CNx薄膜.通过AFM、XPS、Raman光谱和FTIR光谱对得到的CNx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球-盘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的干摩擦性能,用SEM和EDS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摩擦机理.结果表明:薄膜表面致密,但粗糙度较大;Raman光谱中出现明显的D峰和G峰,说明薄膜具有无定形的结构特征;薄膜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为C,还有少量的N,C、N原子之间主要以共价单键和双键形式结合.CNx薄膜与红宝石球对摩时,摩擦系数随频率的增大而升高,但几乎不随载荷而变化;CNx薄膜在形成转移膜的过程中不仅失去了N,而且发生了石墨化,这与DLC膜的摩擦过程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X薄膜 电化学沉积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的抗磨作用及作为磨损修复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8
8
作者 刘维民 薛群基 +1 位作者 周静芳 张治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3,29,共4页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滑机理。研究发现,Cu–DDP和LaF3–DDP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优异的极压性能,可以显著地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尤其在高载荷条件下,比商品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SEM和XPS分析表明,纳米Cu–DDP和LaF3–DDP作为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形成由Cu或LaF3的沉积膜及硫、磷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共同组成的复合边界润滑表面膜从而具有抗磨损和抗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摩擦 磨损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石基土聚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鸿灵 李海红 +2 位作者 冯治中 田农 阎逢元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以偏高岭石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玻璃的混合溶液为激发剂,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土聚水泥。通过XRD,IR和SEM研究了土壤聚合反应的机理并观察了土聚水泥的形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玻璃的混合溶液的激发下偏高岭石发生了土壤聚... 以偏高岭石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玻璃的混合溶液为激发剂,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土聚水泥。通过XRD,IR和SEM研究了土壤聚合反应的机理并观察了土聚水泥的形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玻璃的混合溶液的激发下偏高岭石发生了土壤聚合反应,生成了无定形的土聚水泥;该土聚水泥呈层状结构并含有非结合水;该土聚水泥具有早强的特性,其强度和密度均随着激发剂中碱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基土聚水泥 激发剂 粉煤灰 聚合物 碱激发剂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活性高岭土矿物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鸿灵 李海红 +2 位作者 冯治中 田农 阎逢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0-583,共4页
使用 8M氢氧化钠溶液和模数为 3.2的硅酸钠水玻璃的混合溶液为激发剂 ,选用两种不同活性的高岭土在室温、4MPa的压力条件下制备了矿物聚合物材料。通过XRD、I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矿物聚合反应的机理 ,考察了高岭土的活性对矿物聚合反应... 使用 8M氢氧化钠溶液和模数为 3.2的硅酸钠水玻璃的混合溶液为激发剂 ,选用两种不同活性的高岭土在室温、4MPa的压力条件下制备了矿物聚合物材料。通过XRD、I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矿物聚合反应的机理 ,考察了高岭土的活性对矿物聚合反应的影响 ,观察了基于高岭土的矿物聚合物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 ,较高活性的高岭土在激发剂作用下发生了较完全的矿物聚合反应 ,其产物可以用XRD得到明显的鉴别 ,而低活性高岭土与激发剂的作用产物XRD上没有明显的特征识别 ;两种活性高岭土基的矿物聚合反应产物均为层状结构 ,基于高活性高岭土的矿物聚合反应产物的层的连续性和致密性比基于低活性高岭土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矿物聚合反应 矿物聚合物 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羧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京华 欧庆瑜 +1 位作者 寿崇琦 左晓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49,152,共3页
研究了痕量铬(Ⅵ)对高碘酸钾氧化偶氮羧Ⅰ反应的催化作用,发现其在硝酸介质中具有高灵敏的反应,检出限为8.2×10-10g·ml-1,线性范围为0~0.08μg·ml-1。可用于测定水样中的铬。
关键词 痕量分析 含量测定 偶氮羧Ⅰ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高碘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表面包覆BaTiO_3纳米复合微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玲 乌学东 +2 位作者 王大璞 吴旦 杨生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0-20nm左右。由于有机修饰层的在影响了BaTiO3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提出了硬脂酸表面有机修饰BaTiO3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并给出其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表面包覆 BATIO3 纳米复合微粒 结构表征 钛酸钡 表面修饰 取向生长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DLC膜及其表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阎兴斌 徐洮 +1 位作者 王博 杨生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659,共4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 ,甲醇有机溶剂作碳源 ,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在单晶硅表面沉积得到碳薄膜。薄膜不溶于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具有较高的硬度 (16GPa左右 ) ,用AFM、Raman和FTIR分析手段对该薄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Raman和FTIR结果...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 ,甲醇有机溶剂作碳源 ,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在单晶硅表面沉积得到碳薄膜。薄膜不溶于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具有较高的硬度 (16GPa左右 ) ,用AFM、Raman和FTIR分析手段对该薄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Raman和FTIR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得到的是含氢的类金刚石碳薄膜。通过研究样品薄膜的XPS和XAES谱图特征 ,进一步证实薄膜是DLC薄膜 ,并用线性插入法估算出样品薄膜中SP3的相对含量为 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DLC膜 甲醇 单晶硅 硬度 线性插入法 类金刚石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咪唑啉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永建 吴志申 +2 位作者 张治军 薛群基 党鸿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2种含硼咪唑啉化合物在水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磨斑表面边界膜的化学组成.摩擦试验表明,含硼咪唑啉化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承载能力.表面分析证明,含硼咪唑啉化合...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2种含硼咪唑啉化合物在水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磨斑表面边界膜的化学组成.摩擦试验表明,含硼咪唑啉化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承载能力.表面分析证明,含硼咪唑啉化合物的减摩抗磨作用取决于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咪唑啉、RB(OH)2及部分分解产物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咪唑啉 边界润滑 摩擦学性能 咪唑啉硼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润滑添加剂在四球机上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志光 徐健生 +3 位作者 顾卡丽 于波 周峰 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3,共4页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NT1能显著改善N68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在载荷为296 N、392 N、490 N,试验时间为30 m in的试验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同基础油的相比分别下降了33.8%、39.4%和55.5%;钢球的磨斑直径分别下降了46.5%、45.6%和32.5%;同N68相比,N68NT1的pB值提高了33.3%;这可能同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上沉积膜的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润滑 纳米铜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若丹宁试剂光度法测定镍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京华 欧庆瑜 +1 位作者 彭世烨 王来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6,81,共3页
利用合成的新型试剂3 对氟苯基 5 (2′ 羧基苯偶氮)若丹宁与金属镍进行显色反应,发现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新型若丹宁显色剂与镍有较灵敏的反应,镍量在0~2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L·mol-1... 利用合成的新型试剂3 对氟苯基 5 (2′ 羧基苯偶氮)若丹宁与金属镍进行显色反应,发现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新型若丹宁显色剂与镍有较灵敏的反应,镍量在0~2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L·mol-1·cm-1,可用于水及茶叶中镍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测定 吸光光度法 3—对氟苯基—5—(2′—羧基苯偶氮)若丹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纳米晶材料摩擦学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立平 薛群基 +1 位作者 张俊彦 胡丽天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36,共3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镍材料,实现了纳米晶粒的有效可控。考察了晶粒尺寸对纳米晶镍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晶镍呈现严重的粘着磨损,随着晶粒的细化,硬度和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镀层的抗塑性变形和...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镍材料,实现了纳米晶粒的有效可控。考察了晶粒尺寸对纳米晶镍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晶镍呈现严重的粘着磨损,随着晶粒的细化,硬度和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镀层的抗塑性变形和抗粘着磨损的能力。电沉积镍具有明显的摩擦学尺寸效应,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镍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逐渐转变为微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其摩擦因数逐渐降低,耐磨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晶镍 摩擦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粒在摩擦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岳美娥 周惠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介绍了纳米微粒在摩擦学中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应用研究 纳米微粒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作为不同摩擦副润滑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月霞 乔旦 +1 位作者 韩云燕 冯大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5,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官能团结构的氨基酸类离子液体,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Si_3N_4/Si_3N_4和钢/钢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丙三醇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磨斑形貌和表面元素的化学... 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官能团结构的氨基酸类离子液体,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Si_3N_4/Si_3N_4和钢/钢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丙三醇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磨斑形貌和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三种氨基酸类离子液体均能适用于两种摩擦副的润滑,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羟基和羧基官能团的存在不仅有效增强了离子液体在基底上的物理吸附作用,同时还促使其与摩擦副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比较三种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发现,同时含有两个羧基的谷氨酸四丁基磷盐离子液体的减磨性能优于其他两种只含一个羟基或羧基基团的离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氨基酸 润滑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史永勤 周添红 刘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2,共3页
简述了淀粉基塑料的三个大类,主要介绍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淀粉塑料、聚乙烯醇淀粉塑料、聚己内酯淀粉塑料,全淀粉塑料。分析了淀粉基塑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填充型淀粉塑料 聚乳酸淀粉塑料 聚乙烯醇淀粉塑料 聚己内酯淀粉塑料 全淀粉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