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1
作者 潘浩昌 朱德彰 +3 位作者 杨国华 陈寿面 曹建清 徐洪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87-187,共1页
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低能离子放射(LETS)已逐渐成为一种表面成分和表面晶格结构的分析工具。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子表面散射已在表面科学领域开拓了很多令人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 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低能离子放射(LETS)已逐渐成为一种表面成分和表面晶格结构的分析工具。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子表面散射已在表面科学领域开拓了很多令人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还尚未开展这类工作。本文将介绍我们建立的国内第一个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低能离子源系统和一个超高真空靶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 表面相互作用 表面散射 晶格结构 表面物理 电子碰撞 靶室 离子源 表面吸附 低能离子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接枝丙烯酸改善真丝绸抗皱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衡东 邱士龙 +2 位作者 叶寅 谢雷东 盛康龙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19,共2页
真丝绸辐射接枝丙烯酸后再经焙烘处理 ,织物干弹性显著提高 ,且手感变化不大。文章研究了辐照剂量及单体浓度变化与接枝率的关系 ,讨论了接枝后焙烘工艺对改善真丝绸抗皱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真丝绸 辐射接枝 丙烯酸 抗皱性能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平衡堆芯钍铀燃料循环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石秀安 胡永明 +3 位作者 刘志宏 周志伟 张家骅 包伯荣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6,共9页
建立WIMSD5-SN2-CYCLE3D和CASMO3-CYCLE3D物理分析系统作为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工具。以大亚湾第1机组压水堆为参考堆型,不改变反应堆栅元、组件和堆芯的结构与几何尺寸,设计出含36根钍棒、4.2%235U富集度的新型含钍组件,并对含钍组件和3.2... 建立WIMSD5-SN2-CYCLE3D和CASMO3-CYCLE3D物理分析系统作为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工具。以大亚湾第1机组压水堆为参考堆型,不改变反应堆栅元、组件和堆芯的结构与几何尺寸,设计出含36根钍棒、4.2%235U富集度的新型含钍组件,并对含钍组件和3.2%富集度的铀组件进行中子学计算和分析。模拟并分析了大亚湾压水堆12个月换料从初始循环到铀钚平衡循环的换料过程。再从平衡铀堆芯出发,逐步加入含钍组件代替铀组件,对铀钚平衡循环到钍铀平衡循环的换料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钍铀平衡循环比铀钚平衡循环每天节省裂变核素质量约18.4%,并减少了长寿命放射性核废料的产生。不利因素是使得循环长度减少90EFPD,缩短了换料周期,增加运行费用,并给燃料管理、安全控制以及乏燃料的处理带来困难。建议提高组件的235U富集度,在压水堆上进行钍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铀循环 压水堆 平衡堆芯 WIMSD5-SN2-CYCLE3D CASMO3-CYCLE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鈾栅零功率堆临界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志铨 陈志成 +3 位作者 姚则悟 季华祥 包伯荣 张家骅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5,共6页
本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铀—水栅零功率实验装置上完成的。所用燃料组件是为秦山300MWe压水堆核电站零功率堆物理实验时所用的15×15核燃料组件。而钍元件是直径为φ8毫米的铝包壳四氟化钍(ThF_4)棒,可根据实验要... 本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铀—水栅零功率实验装置上完成的。所用燃料组件是为秦山300MWe压水堆核电站零功率堆物理实验时所用的15×15核燃料组件。而钍元件是直径为φ8毫米的铝包壳四氟化钍(ThF_4)棒,可根据实验要求把铀和钍棒混列在一起,组合成五种不同水铀比(即2.051、2.225、2.490、2.827、3.080),以及中心一组钍元件条件下的外推临界和超临界周期内插,边界元件当量的实验测量工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校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栅 零功率堆 临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鈾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包伯荣 王高栋 +4 位作者 钱军 夏源贤 刘桂龙 杨金峰 曹本红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5,6,共7页
研究了一种处理高燃耗钍铀燃料的酸式Thorex流程。该流程的特点在于在钍铀共萃取中避免采用欠酸进料而采用酸性进料,同时采用计算机优化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并加若干有效强化措施(料液加肼加热予处理,洗涤液中加少量EDTA,双酸洗涤等)使单... 研究了一种处理高燃耗钍铀燃料的酸式Thorex流程。该流程的特点在于在钍铀共萃取中避免采用欠酸进料而采用酸性进料,同时采用计算机优化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并加若干有效强化措施(料液加肼加热予处理,洗涤液中加少量EDTA,双酸洗涤等)使单循环流程的去污效果与欠酸进料流程相接近。铀线-循环加低浓度TBP的补充萃取净化,铀产品总γ去污系数大于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后处理 Thorex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在α—淀粉酶浓缩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楼福乐 毛伟钢 +5 位作者 梁国明 陆晓峰 李国桢 马国忠 赵秋良 沈鸿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0-62,67,共4页
本文叙述了内压管式超滤膜在α—淀粉酶浓缩工艺中的应用。测定了运行中压力、流速及温度对通量的关系,并将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对酶液的截留率、通量和得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YM—300型超滤膜浓缩α—淀粉酶,其截留率达99%,通量为... 本文叙述了内压管式超滤膜在α—淀粉酶浓缩工艺中的应用。测定了运行中压力、流速及温度对通量的关系,并将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对酶液的截留率、通量和得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YM—300型超滤膜浓缩α—淀粉酶,其截留率达99%,通量为25L/m^2·h,得率约为90%,浓缩倍数可达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浓缩工艺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以正 侯海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5-49,共5页
本研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础树脂,用多种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改性剂,研究不同EPDM、无机阻燃剂和红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DPE/EPDM共混多相聚合物比LDPE有更强的韧性,还可增加无机... 本研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础树脂,用多种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改性剂,研究不同EPDM、无机阻燃剂和红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DPE/EPDM共混多相聚合物比LDPE有更强的韧性,还可增加无机阻燃剂的添加量。当加入适当的三水合氢氧化铝(ATH)和红磷时,可获得无卤阻燃聚乙烯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可达30、电导率为40μs/cm,pH值为5.0。可望作热塑性无卤阻燃聚乙烯电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E 阻燃剂 聚乙烯 复合材料 乙丙橡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乐安全 朱节清 谷英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9-82,92,共5页
用能量色散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仪实际测量了微束准直器孔径和X射线强度对微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准直器孔径为0.1mm条件下,获得以FWHM定义的空间分辨率最好为0.073mm。通过微束扫描测量出某硫化锰矿微区内的Mn、Fe、Zn、Pb的三维等高线... 用能量色散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仪实际测量了微束准直器孔径和X射线强度对微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准直器孔径为0.1mm条件下,获得以FWHM定义的空间分辨率最好为0.073mm。通过微束扫描测量出某硫化锰矿微区内的Mn、Fe、Zn、Pb的三维等高线荧光强度分布图和不同小区域内的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束 X射线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聚糖的氚离子束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戴荣兴 方军 +1 位作者 谢炳华 张年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7,共2页
实验采用氚标记化合物制备的新技术-氚离子束标记法,对茯苓聚糖进行了标记,放射性比活性达2.37~2.74,TBq/MMol 64~74 Ci/Mol)。药动学研究证明3H-茯苓聚糖尿素液口服灌喂小白鼠,按一定时间尾静脉取血样作放射性分析,得到的药-时曲线... 实验采用氚标记化合物制备的新技术-氚离子束标记法,对茯苓聚糖进行了标记,放射性比活性达2.37~2.74,TBq/MMol 64~74 Ci/Mol)。药动学研究证明3H-茯苓聚糖尿素液口服灌喂小白鼠,按一定时间尾静脉取血样作放射性分析,得到的药-时曲线适合于开放双室模型。t_2~1(ka)为1.805×10^(-1) h;t_(1/1)(β)为1.044×10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聚糖 药代动力学 氚离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调节 被引量:1
10
作者 冉瑞琼 付华 +1 位作者 王国平 曹世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和MTT比色法研究了地塞米松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数目和亲和力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TNF受体的亲和力而不改变受体的数目,地塞米松明...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和MTT比色法研究了地塞米松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数目和亲和力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TNF受体的亲和力而不改变受体的数目,地塞米松明显抑制TNF-m的内化、降解,并增加与其受体的解离。地塞米松作用后的胃癌细胞对TNF-m的抗性增加,提示地塞米松上述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炎、抗内毒素休克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和抗菌防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国忠 房如森 +1 位作者 王松刚 郑宗林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生长速度 抗菌作用 防病作用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V质子和^+He离子产生的^(60)Nd、^(62)Sm、^(63)Eu和^(70)YbL L次壳层电离
12
作者 徐洪杰 陈寿面 +2 位作者 杨国华 潘浩昌 朱德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81-181,共1页
过去几年中,MeV的质子和+He离子等轻离子轰击中、高Z元素产生L次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研究仍然吸引了国际上许多实验室的注意。这是由于L次壳层电离截面的知识不仅对于发展托克马克、等离子体物理、离子注入和PIXE技术等有重要意义,而且... 过去几年中,MeV的质子和+He离子等轻离子轰击中、高Z元素产生L次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研究仍然吸引了国际上许多实验室的注意。这是由于L次壳层电离截面的知识不仅对于发展托克马克、等离子体物理、离子注入和PIXE技术等有重要意义,而且精确的L次壳层电离截面的数据可以用来检验各种电离现象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这样的检验可以加深人们对内壳层电离物理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层 EU He MEV ND SM YbL L 物理机理 等离子体物理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癸酰吗啡啉(DMPHL)与磷酸三丁酯(TBP)在不同稀释剂中协同萃取铀(VI)的研究
13
作者 陈蔚燕 包伯荣 +1 位作者 曹卫国 杨兴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研究了在不同稀释剂中N-癸酰吗啡林(DMPHL)与磷酸三丁酯(TBP)协同萃取铀( )的性能.在不同稀释剂中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盐析剂效应及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此协萃体系对铀( )的萃取性能在不同稀释剂中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氯仿、... 研究了在不同稀释剂中N-癸酰吗啡林(DMPHL)与磷酸三丁酯(TBP)协同萃取铀( )的性能.在不同稀释剂中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盐析剂效应及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此协萃体系对铀( )的萃取性能在不同稀释剂中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氯仿、四氯化碳、环己烷、煤油、苯,并且求出了萃取反应的各个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PHL N—癸酰吗啡啉 协同萃取 铀(VI) 稀释剂 磷酸三丁酯 T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休的调控
14
作者 冉瑞琼 孙建中 +3 位作者 吴裕炘 付华 王国平 曹世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为了探讨干扰素-γ对胃癌细胞(SGC_(790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的影响及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协同抗肿瘤的机制,以_(125)I-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123)I—TNF—m)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干扰素-γ对SGC_(79... 为了探讨干扰素-γ对胃癌细胞(SGC_(790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的影响及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协同抗肿瘤的机制,以_(125)I-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123)I—TNF—m)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干扰素-γ对SGC_(7901)细胞TNF受体表达及TNF—m内化和降解的影响。外用MTT法研究了干扰素-γ与TNF-m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干扰素-γ使SGC_(7901)细胞TNF受体数目由0.56×10^(-11) nmol/细胞增加到0.94×10^(-11)nmol/细胞(P<0.01),而对受体亲和力无影响(kd值:2.78×10^(-10)mol对2.64×10^(-10) mol.P>0.5);干扰素-γ可明显增加TNF—m内化和降解的绝对数量而对其比率无影响。干扰素-γ使TNF—m对SGC_(7901)细胞的最大杀伤率由60.48%上升到96.76%(P<0.01)。提示:干扰素-γ通过上调TNF受体而加强TNF—m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配位体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Γ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刀豆蛋白A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调节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冉瑞琼 付华 +1 位作者 王国平 曹世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伴刀豆蛋白A(ConA)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调节机制及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与TNF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I-TNF-m作为放射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M... 目的:探讨伴刀豆蛋白A(ConA)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调节机制及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与TNF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I-TNF-m作为放射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MTT比色法对ConA作用前后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TNFR的数目,亲和力,以及TNF-m的细胞毒效应进行了检测,结果:ConA可快速增加细胞表面TNF-m的结合位点(0.56×10-11对0.91×10-11nmol·细胞-1,P<0.01)而不影响受体的亲和力(Kd:2.78×10-10对2.63×10-10mol·L-1,P>0.5)。ConA不增加受体蛋白的合成和胞浆受体的数目;ConA作用组TNF-m的内化和降解(分别为1.24×10-6和0.18×10-6nmo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内化和降解(分别为0.6×10-6和0.07×10-6nmol);ConA作用组TNF-m对胃癌细胞的最大抑制率(8.4%)显著低于对照组TNF-m的最大抑制率(60%)、P<0.01。结论:伴刀豆蛋白A通过抑制TNFR的内化而增加膜TNFR的数目;TNF-m的生物效应与TNFR介导的信号传递(受体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刀豆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突变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脉形状甄别器等组成的系统进行(n,r)分辨测试
16
作者 邢士林 王忠民 刘中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中子和γ射线分辨测量的方法和装置,给出了一些与(n,r)分辨性能有关的实验结果,分析了获得好的分辨性能的条件.
关键词 甄别器 中子 核子 等效电子 n 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AINMR对碱式氯化铝的研究
17
作者 吴钧 金云云 +1 位作者 周志浩 张丽明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实验室制得的碱式氯化铝,用^(27)Al NMR进行分析,发现在众多聚合体中存在[AlO_4Al_(12)(OH)_(24)(H_2O)_(12)]^(7+)离子,其化学位移相对于六水合铝离子[Al(H_2O)_6]^(3+)的零位移为δ=63ppm,试铁灵定时比色法对其存在进行了验证。研究... 实验室制得的碱式氯化铝,用^(27)Al NMR进行分析,发现在众多聚合体中存在[AlO_4Al_(12)(OH)_(24)(H_2O)_(12)]^(7+)离子,其化学位移相对于六水合铝离子[Al(H_2O)_6]^(3+)的零位移为δ=63ppm,试铁灵定时比色法对其存在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反应条件如酸浓度、铝酸当量比和陈化时间对产物组成及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16%,铝酸当量比为1:0.5,陈化时间为50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凝聚剂 高聚物 水处理料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X线相衬成像的初步研究:离体大白鼠肝脏、肺脏成像实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庆军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士远 肖体乔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 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对大白鼠离体肝脏、肺脏进行X线相衬成像实验 ,并与常规X线技术对比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利用同步辐射装置的插入件辐射引出的空间相干X射线 ,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 目的 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对大白鼠离体肝脏、肺脏进行X线相衬成像实验 ,并与常规X线技术对比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利用同步辐射装置的插入件辐射引出的空间相干X射线 ,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理 ,对大白鼠离体的肝脏、肺脏进行X线相衬成像。同时 ,对离体的大白鼠肺脏进行常规X线摄影 ,并进行对比。结果 大白鼠离体肝脏血管成像未能显示内部结构 ;离体肺脏的同轴轮廓成像清晰度及分辨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技术。结论 X线相衬成像从原理和实践上 ,其分辨率都高于常规X线技术 ,但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相衬成像 同轴轮廓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加钍(ThO_2)六角形组件堆芯物理特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增华 陈志成 +3 位作者 钱元春 叶建青 包伯荣 张家骅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7,共3页
压水堆加钍(ThO2)六角形组件堆芯物理特性的初步探讨姚增华△陈志成钱元春*叶建青*包伯荣张家骅(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关键词压水堆钍利用U-235富集度栅距Ke... 压水堆加钍(ThO2)六角形组件堆芯物理特性的初步探讨姚增华△陈志成钱元春*叶建青*包伯荣张家骅(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关键词压水堆钍利用U-235富集度栅距Keff快/热通量比1引言钍-232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堆芯组件 钍2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国忠 房如森 +1 位作者 王松刚 郑宗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2-63,共2页
一、壳聚糖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壳聚糖的来源 甲壳素(Chitin)是法国学者于1811年在蘑菇中发现的,但当时把其误当成了纤维素;1824年,Children重复了前人的工作并发现甲壳动物残渣中含有10%左右的氮,说明该物质不是纤维素;1859年,法国学... 一、壳聚糖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壳聚糖的来源 甲壳素(Chitin)是法国学者于1811年在蘑菇中发现的,但当时把其误当成了纤维素;1824年,Children重复了前人的工作并发现甲壳动物残渣中含有10%左右的氮,说明该物质不是纤维素;1859年,法国学者C.Rouget将甲壳素用浓碱加热处理,得到了脱乙酰基的甲壳素,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即为壳聚糖(Chitosan),其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化学结构与其它多糖类物质的结构非常相似,且含有带正电荷的氨基.该物质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提倡资源再利用的情况下,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产养殖 应用 甲壳素 动物残渣 加热处理 纤维素 学者 法国 蘑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