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夏青 徐宇兴 +4 位作者 周运成 纪雪倩 冯海兰 王鹏飞 谭强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49-2856,共8页
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_(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 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_(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_(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100 mA·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高达1100 mA·h·g^(−1),在2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有866 mA·h·g^(−1)可逆比容量。研究结果为其他核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二硫化铁 核壳结构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洁尘 夏青 +1 位作者 徐宇兴 谭强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045-5060,共16页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但存在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相容性差、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对于正极界面,可复合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构造三维多孔结构固态电解质或...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但存在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相容性差、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对于正极界面,可复合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构造三维多孔结构固态电解质或在界面处引入缓冲层。对于负极界面,可设计界面层、原位聚合生成固态电解质、构造固态电解质骨架或使用自愈合和弹性固态电解质。对于固态电解质自身,以聚氧化乙烯(PEO)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为例,可添加增塑剂、无机陶瓷填料或构造聚合物共混物与嵌段共聚物。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应注重优化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层;探索锂离子传输机理;构建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界面 聚氧化乙烯 聚合物 电解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乐 王斌琦 聂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95-4408,共14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技术在纤维纺织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加入到普通纤维中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纤维,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抗菌剂是人工抗菌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成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技术在纤维纺织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加入到普通纤维中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纤维,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抗菌剂是人工抗菌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决定了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抗菌效果。基于此,针对人工抗菌纤维,重点探讨了近年来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新型材料抗菌剂用于人工抗菌纤维制备的研究现状,并对人工抗菌纤维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抗菌纤维 复合材料 加工制造 抗菌剂 功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解副产石脑油资源利用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宁门翠 范凤鸣 +3 位作者 陆平 白芳 华超 王艳虹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7,118,共6页
重油催化裂解(DCC)副产石脑油组分复杂,富含芳烃、环烷烃和二烯烃,无法直接用于汽油调和,需对副产DCC石脑油加氢后进行分离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为减少设备投资和环保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本试验在某工厂10万t/a苯抽提装置的产能基础上... 重油催化裂解(DCC)副产石脑油组分复杂,富含芳烃、环烷烃和二烯烃,无法直接用于汽油调和,需对副产DCC石脑油加氢后进行分离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为减少设备投资和环保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本试验在某工厂10万t/a苯抽提装置的产能基础上,注入加氢后的DCC副产石脑油,通过复杂原料适应性改造,最终获得合格的汽油和苯产品。试验中根据加氢后DCC副产石脑油的特点,通过调整汽提塔再沸器热负荷、抽提进料位置与回流芳烃位置和二次溶剂线补充溶剂等方法,探索一条资源利用DCC副产石脑油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石脑油 抽提 抽提蒸馏 芳烃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利辉 徐宇兴 +2 位作者 刘振法 魏爱佳 李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9-955,共7页
以Li_2CO_3、锐钛矿TiO_2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固相球磨及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钛酸锂和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样品的电化学... 以Li_2CO_3、锐钛矿TiO_2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固相球磨及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钛酸锂和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钛酸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时,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LTO-G-2)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在0.2C、0.5C、1C、3C、5C和10C倍率下的充电比容量为172.9mA·h/g、165.7mA·h/g、163.5mA·h/g、157.4mA·h/g、154.0mA·h/g和143.5mA·h/g。5C倍率下经历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4.8%。循环伏安测试(CV)表明LTO-G-2样品的极化程度是最小的。交流阻抗测试(EIS)结果显示LTO-G-2的电荷转移阻抗(69.6Ω)小于纯的钛酸锂的电荷转移阻抗(140.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球磨 喷雾干燥 钛酸锂 石墨烯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环丁烷及其甲基衍生物的设计和性质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清晨 夏洋峰 +3 位作者 刘龙 张延强 陈磊 杨文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4-640,共7页
为获得高能量密度液体推进剂燃料,提升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设计了20种不同甲基取代的联环丁烷衍生物,理论计算研究了联环丁烷及其甲基衍生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甲基取代基数量的增多,联环丁烷衍生物的生成焓和比冲... 为获得高能量密度液体推进剂燃料,提升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设计了20种不同甲基取代的联环丁烷衍生物,理论计算研究了联环丁烷及其甲基衍生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甲基取代基数量的增多,联环丁烷衍生物的生成焓和比冲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当取代基为对位取代时其分子稳定性最好,生成焓和比冲值较大,而邻位状态取代时联环丁烷衍生物的生成焓和比冲值相对较低;在设计的化合物中,联环丁烷是比冲最高的物质,当联环丁烷与液氧的混合比为28.5∶71.5,0.1 MPa环境压力下,比冲可达304.52 s,燃烧产物主要组成为CO(34.64%)、CO_(2)(13.89%)、H_(2)O(29.54%)。联环丁烷衍生物的综合性能优于火箭煤油,具有作为高能推进剂的潜力,本研究为高能燃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比冲 碳氢燃料 联环丁烷 生成焓 燃烧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氨基-2-氧乙基)-1-丁基咪唑二氰胺盐对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升 刘龙 +2 位作者 张延强 贵大勇 姜智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以新型离子液体3-(2-氨基-2-氧乙基)-1-丁基咪唑二氰胺盐(AOBD)作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剂,深入研究其固化工艺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AOBD可用作E-51的高温固化剂,二者最佳配比为AOBD/E51=10∶100,最佳固化温度范围为122~15... 以新型离子液体3-(2-氨基-2-氧乙基)-1-丁基咪唑二氰胺盐(AOBD)作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剂,深入研究其固化工艺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AOBD可用作E-51的高温固化剂,二者最佳配比为AOBD/E51=10∶100,最佳固化温度范围为122~156℃,后固化温度为178℃。固化后E-51浇注体的拉伸强度为30.7 MPa,拉伸模量为3233.1 MPa,断裂伸长率为1.1%,热分解温度为414.0℃。动态力学分析表明,浇注体的最大损耗因子为0.56,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4.8℃,贮存模量为134.8 MPa,交联密度为3198.9 mol·m-3。红外光谱测试表明AOBD的固化反应包括两个阶段,首先—CONH2在低温下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然后阴离子与环氧基在高温下进一步反应提高交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氨基-2-氧乙基)-1-丁基咪唑二氰胺盐 环氧树脂 固化剂 拉伸性能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