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区陆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1
作者 窦文骏 王小天 +6 位作者 孟雪 王兵 刘晓煌 车欣 张岩 孙文涛 王海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64-5177,共14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口区域已成为国家公园候选区,但由于泥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生境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应用InVEST模型,对1990年至2020年间黄河口国家公园...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口区域已成为国家公园候选区,但由于泥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生境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应用InVEST模型,对1990年至2020年间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区陆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区陆域范围平均生境质量从1990年的0.635提升至2020年的0.648,生境质量提升的区域占研究区的85.83%,但生境质量极高区域面积百分比从1990年的19.84%降低至2020年的0.87%;高值聚集区也从7.23%降低到了0.29%。1990—2020年生境质量变化率为-0.71至0.70,其中生境质量降低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海岸带附近及黄河沿岸,生境质量升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居民区及其周边。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演化与生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国家公园建设区的生境质量高于其他区域。针对评估结果和可能的原因,从一体化顶层设计、研发提升盐碱地生物多样性相关技术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管理策略和技术经验等方面对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区生境质量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区域及其所在的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空间聚集度 时空演变 黄河口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植被指数优选的田块尺度冬小麦估产 被引量:66
2
作者 朱婉雪 李仕冀 +2 位作者 张旭博 李洋 孙志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86,共9页
田块尺度作物快捷精准估产对规模化农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需选取最优植被指数和最佳无人机遥感作业时期,建立冬小麦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获取及时、快速、低成本的无人机遥感估产方法。该文以山东省滨州市典型规模化农田为... 田块尺度作物快捷精准估产对规模化农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需选取最优植被指数和最佳无人机遥感作业时期,建立冬小麦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获取及时、快速、低成本的无人机遥感估产方法。该文以山东省滨州市典型规模化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遥感平台对冬小麦进行多期遥感观测与估产。基于2016年冬小麦返青拔节期、抽穗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集,采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基于不同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实测产量的9种线性模型,并结合作物实测产量进行模型评价。多时相多种类植被指数的优选分析结果显示,抽穗灌浆期估产模型R^2最高,RMSE最低(n=34)。其中,模型R^2达到0.70的植被指数共6个,从高到低依次为EVI2、MSAVI2、SAVI、MTVI1、MSR和OSAVI;RMSE由低到高依次为EVI2、MSAVI2、SAVI、MTVI1、MSR和OSAVI。另外,该文进一步评价农田土壤像元对无人机遥感估产的影响,经过阈值滤波法处理后,返青拔节期估产模型的R^2(n=34)从约0.20提升至0.30以上,RMSE和MRE下降;抽穗灌浆期模型的RMSE降低,R^2(n=34)有所提升但不显著。综上所述,最佳无人机飞行作业时期为冬小麦抽穗灌浆期,最优植被指数为EVI2,土壤像元的滤除对抽穗灌浆期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优化后的基于植被指数的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可以快速有效诊断和评估作物长势和产量,为规模化农业种植经营提供一种快捷高效的低空管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农作物 模型 植被指数 冬小麦 生长期 产量估算 阈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生殖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美玲 唐灵云 +5 位作者 吴正肖 张旭博 孙志刚 孙楠 高永华 张崇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7-1256,共10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全球范围内,涉及小麦生殖期增温对其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文献61篇,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生殖期增温0~5℃和大于5℃的极端高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阐明小麦生殖期内昼夜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生殖期增温0~5℃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呈显著负效应,其中小麦产量减少了11.7%,千粒重、穗粒数和穗数分别减少7.4%、5.0%和3.5%。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降幅对其生殖期增温(0~5℃和5~10℃)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亚热带季风区(15.2%和38.8%)>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4.9%和30.6%)>地中海气候(10.6%和15.6%)>温带季风气候(9.3%和10.2%);小麦千粒重降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4.7%和21.1%)和温带季风气候(10.5%和28.0%)>温带海洋性气候(9.7%和15.0%);尤其在生殖期增温5~10℃,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小麦产量各构成要素降幅比0~5℃更大。另外,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14.7%)大于白天增温(11.3%)。【结论】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生殖期增温造成小麦减产主要是由于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减少,而且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的负效应大于白天增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持或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生殖期增温 增温时段 气候区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2的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不同地表覆盖土壤盐分反演
4
作者 张俊艳 李贺 +2 位作者 黄翀 刘庆生 刘士爱 《农业工程学报》 2025年第16期191-201,共11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是全球范围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及时、准确监测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对于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壤盐分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盐分/植被遥感指数可以实现土壤盐分反演。但由于地理环...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是全球范围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及时、准确监测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对于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壤盐分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盐分/植被遥感指数可以实现土壤盐分反演。但由于地理环境、作物覆盖条件等差异,各遥感指数在不同时期土壤盐分反演中鲁棒性不足。该研究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Sentinel-1/2遥感数据,结合同步地面采样,在分析现有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针对不同作物覆盖的遥感盐分指数,对区域土壤盐分进行精准反演。结果表明:1)综合传统土壤盐分数据与35个遥感光谱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盐分指数“蓝-近红外”指数(Salinity index 2,S2)、归一化盐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salt index,NDSI)和植被指数冠层盐度指数(canopy response salinity index,CRSI)和增强归一化植被指数(enhance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ENDVI)4种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具有更高的相关性;2)通过对2、3、4波段组合的盐分数据遥感不同波段/指数组合排列方案筛选,提出针对作物覆盖期和裸土不同地表覆盖的盐分指数SI_(YRDveg)和SI_(YRDbare),盐分指数相关性在多个时相下最高为0.77,显著提高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3)基于盐分指数结合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的盐分反演在作物覆盖地表反演精度RMSE为2.23 g/kg,MAE为1.25 g/kg,裸土地表反演精度RMSE为1.00 g/kg,MAE为0.73 g/kg,相比仅利用遥感基础波段反演,精度提高31%。该研究为区域耕地植被/裸土覆盖地表土壤盐分反演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作物覆盖 遥感指数 相关性分析 盐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