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河平原氨排放特征及其对PM_(2.5)浓度的影响
1
作者 朱向哲 尉鹏 +4 位作者 营娜 王璟煦 宋朕 张传东 薛志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3-840,共8页
汾河平原地区农业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造成了大量氨排放,导致当地空气中PM_(2.5)浓度上升。基于汾河平原氨排放清单,对该地区氨排放总量及行业贡献进行分析,并设计了高低2种减排情景,运用WRF-Chem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PM_(2.5)年均... 汾河平原地区农业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造成了大量氨排放,导致当地空气中PM_(2.5)浓度上升。基于汾河平原氨排放清单,对该地区氨排放总量及行业贡献进行分析,并设计了高低2种减排情景,运用WRF-Chem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PM_(2.5)年均浓度变化,对2020年冬夏季汾河平原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研究,评估农业氨减排对汾河平原PM_(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汾河平原氨排放总量为16.7万t,集中在运城中西部,且以农业氨为主。2)在氨低减排情景下,1月PM_(2.5)浓度下降0.7μg/m^(3),7月PM_(2.5)浓度下降0.9μg/m^(3);在氨高减排情景下,1月PM_(2.5)浓度下降1.8μg/m^(3),7月PM_(2.5)浓度下降2μg/m^(3)。可见,汾河平原氨排放对当地PM_(2.5)浓度有所贡献,且采取农业氨控制措施后,对PM_(2.5)浓度有一定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平原 排放特征 细颗粒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枸杞种植生态影响及恢复策略评估
2
作者 陈冬勤 王波 +1 位作者 杨永顺 韩明成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0-1631,共12页
为明确人工种植枸杞(Lycium chinense)取代柴达木梭梭林保护区的天然植被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生态影响及其恢复策略,本研究通过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对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兰保护分区人工种植枸杞替代天然梭梭的... 为明确人工种植枸杞(Lycium chinense)取代柴达木梭梭林保护区的天然植被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生态影响及其恢复策略,本研究通过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对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兰保护分区人工种植枸杞替代天然梭梭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与0.96。梭梭的平均总生物量(2150 kg·hm^(−2))虽显著低于枸杞(2738 kg·hm^(−2))(P<0.05),但其水分利用效率(11 kg·m^(−3))和土壤净碳固定量(1119 kg·hm^(−2),CO_(2)eq)显著高于枸杞(6.5 kg·m^(−3),536 kg·hm^(−2),CO_(2)eq)(P<0.01)。此外,梭梭的全球增温潜势(4137 kg·hm^(−2),CO_(2)eq)也显著低于枸杞(5504 kg·hm^(−2),CO_(2)eq)(P<0.05)。随着枸杞扩展,区域内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碳固定量均有所下降,而全球变暖潜能普遍升高。情景模拟显示,限制种植扩展情景可减少水资源消耗15.2%,提高灌溉效率情景可提升水分利用效率18.7%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5%,而梭梭林恢复优先情景增加土壤固碳量32.4%并降低全球增温潜势25.8%。综合模拟结果表明,保护原生植被梭梭是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优先策略。建议短期内实施节水灌溉,中长期结合限制枸杞种植和恢复梭梭林的多种调控措施,并通过生态补偿和社区参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枸杞 荒漠草原恢复 柴达木 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RNet的高速公路路域内光伏板信息提取
3
作者 王靖凯 葛星彤 +2 位作者 李兆博 丁翔 彭玲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8,99,共6页
随着绿色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高速公路路域内光伏板基础设施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收费站和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路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伏发电也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高速公路路... 随着绿色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高速公路路域内光伏板基础设施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收费站和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路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伏发电也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高速公路路域内收费站和服务区配置光伏板信息的技术方法。以江苏省作为研究试验区,下载全省谷歌19级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制作样本,使用现有经典语义分割网络HRNet、ResNet、FCN和U-Net对试验区进行信息提取,获得光伏板信息提取结果;通过消融试验证实了本文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的HRNet语义分割网络提取效果最佳。该方法为高速公路路域内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光伏板智能监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路域内光伏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改进的HRNet语义分割网络 CBAM注意力机制 江苏省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都市PM_(2.5)与O_(3)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嘉迪 王东旭 +4 位作者 王振楠 朱汉民 苏春华 周磊 杨喜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4,共11页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_(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_(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_(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_(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_(2.5)、O_(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都市 PM_(2.5) O_(3) 气象因子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文清 杨靖文 +3 位作者 桂华侨 谢品华 刘锐 卫晋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调研国内外生态...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调研国内外生态环境多元感知技术的现状,分析我国在新型复合环境污染形势下对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网络、快速环境监测技术、在线监测平台等方面的需求,系统评估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差距、关键创新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重点考查大气、水体、土壤业务化监测和仪器分析的技术需求和瓶颈,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环保 多元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环保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锐 刘文清 +4 位作者 谢涛 杨婧文 席春秀 姚逸斐 韦维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共7页
“互联网+”智慧环保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度融合,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互联网+”智慧环保... “互联网+”智慧环保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度融合,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互联网+”智慧环保的发展需求出发,梳理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和决策方面的技术现状并凝练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互联网+”智慧环保总体架构,具体阐述了精准治气、系统治水、生态监管、资源交易4个典型方向应用。研究建议,在技术层面发展多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多业务协同建模,在应用层面注重环保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推动,在产业层面培育以环境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环保 应用方向 环境信息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的延河流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静 薛超玉 焦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9-1117,共9页
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延河流域,土壤水分的遥感反演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掌握延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变化和分布状况,利用Landsat8OLI影像数据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 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延河流域,土壤水分的遥感反演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掌握延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变化和分布状况,利用Landsat8OLI影像数据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构建Ts-NDVI特征空间,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变化。结合野外148个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建立0~20cm,20~40cm,40~60cm,60~80cm和80~100cm深度的土壤水分遥感反演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5个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剩余30个样点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微旱和干旱的分布范围广且多分布于西北地区,各地表覆盖类型的TVDI总体趋势为:低覆盖度>中覆盖度>高覆盖度。各土层深度的实测的土壤水分与TVDI的反演值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其中2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与TVDI反演值的相关性较强,表明TVDI指数法适用于延河流域土壤水分反演。TVDI能更稳定反映和指示2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对于提取更深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信息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演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土壤水分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锐 刘文清 +4 位作者 卫晋晋 谢涛 王菲 李红华 杨靖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是我国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理性选择,然而,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联网+"... "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是我国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理性选择,然而,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联网+"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本研究基于对"互联网+"智慧环保总体架构和目标内涵的解析,遵循指标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可理解性、可采集性、可扩展性的原则,运用因素分析法、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三种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维度、14个要素、64个指标,对引导"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环境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环保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青云 杨贵军 +2 位作者 顾伟伟 谢涛 刘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针对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地急剧缺乏等问题,研究了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有效地管理耕地资源,获取农情状况监测信息。以陕西省耕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年(2003—2012年)的遥感、气象、土壤性状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改进的"... 针对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地急剧缺乏等问题,研究了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有效地管理耕地资源,获取农情状况监测信息。以陕西省耕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年(2003—2012年)的遥感、气象、土壤性状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改进的"机制法"模型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实现了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值的总体空间分布为北山<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及以南区域,10年间潜力值总量均大于6 000万吨,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水平。利用2011年统计的各市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与估算的耕地生产潜力结果对比分析,其分析结果符合线性关系,R^2为0.695 5。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估算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并为农情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耕地生产潜力 机制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秋冬季PM_(2.5)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振楠 张萌萌 +5 位作者 边帅鹏 姚成才 赵利 孙天宝 蔡舰 乔莎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5,共11页
为了解襄阳市秋冬季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线监测数据,对PM_(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化学组分、来源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秋冬季污染天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随污染程度加重,PM_... 为了解襄阳市秋冬季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线监测数据,对PM_(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化学组分、来源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秋冬季污染天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随污染程度加重,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比呈上升趋势,二次颗粒物的形成对PM_(2.5)的贡献更高。在PM_(2.5)化学组分中,水溶性离子占比最大,随着污染程度加重,二次离子(SNA)快速增长,二次离子的生成转化是污染的重要成因。轻度、中度污染时,湿度高、风速小、气温低,有利于污染的积累,重度污染时湿度大、风速回升,有利于上游污染的输送与二次转化。PMF模型解析出襄阳市PM_(2.5)主要来源及贡献率为二次源58.0%、工业企业源22.6%、机动车源10.7%、扬尘源8.7%。襄阳市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汉平原东部及南部区域,极少量分布在襄阳区域,长距离区域传输对其污染浓度贡献更大,尤其是来自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区域传输路径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PM_(2.5)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洪水淹没模拟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余富强 鱼京善 +2 位作者 蒋卫威 黄秋森 姚晓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共7页
中国中小流域地区洪水灾害频发,探究新型城市雨洪模型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耦合水文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方法,使得在模拟城市下垫面洪水淹没情况的同时,又能使模拟达到较快的运算速度。以泉州市梅溪流域为例,探究耦合模型在中国中... 中国中小流域地区洪水灾害频发,探究新型城市雨洪模型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耦合水文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方法,使得在模拟城市下垫面洪水淹没情况的同时,又能使模拟达到较快的运算速度。以泉州市梅溪流域为例,探究耦合模型在中国中小流域范围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耦合模型模拟水量平衡误差极小,淹没水深结果与验证值吻合较好。根据对淹没水深图与达最大水深时间图的分析,得到区域范围洪水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分布,可为中小流域洪水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但中小流域水文数据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二维水动力模型 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 城市洪水模拟 洪水淹没图 达最大水深时间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紫外光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玻纤/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
12
作者 罗南 钟慧 宫辉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0,57,共11页
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 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37.27%和168.51%;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时,玻纤与PVDF膜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达到了186.85 N/m,比商业PVDF膜(146.23 N/m)高出27.78%.在处理量为100 L/d稳定运行的A^2/O-MBR中为期30 d的对比实验发现,动态接枝膜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其运行通量性能与商业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型PVDF复合膜 紫外光界面聚合 界面结合强度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面积提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菲 李红华 苏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3-5,共3页
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是作物动态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解邯郸市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本研究选用250 m分辨率的MODIS陆地植被数据产品MODIS 13Q1,经过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作物物候信息调研、典型地物时序曲线提取、建立决策树等步骤,完... 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是作物动态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解邯郸市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本研究选用250 m分辨率的MODIS陆地植被数据产品MODIS 13Q1,经过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作物物候信息调研、典型地物时序曲线提取、建立决策树等步骤,完成2010—2016年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均集中于东部平原区;种植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历年差别不大;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面积提取误差平均分别为10.57%和13.40%,符合大区域作物面积提取要求。本研究为大区域范围下通过遥感技术快速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方法,同时为邯郸市作物种植规划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NDVI 种植面积 河北邯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富氧设备的研发及其消除黑臭水体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胡长英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期75-77,79,共4页
研制了一种高效富氧装置,通过清水充氧试验测定了高效富氧装置的充氧性能。结果表明:高效富氧装置有较好的充氧性能,在液体流量为70mL/min,气体流量为2mL/min时,其氧总转移系数为0.97L/min,充氧能力为0.27kg/h,氧气利用率达到85.77%。... 研制了一种高效富氧装置,通过清水充氧试验测定了高效富氧装置的充氧性能。结果表明:高效富氧装置有较好的充氧性能,在液体流量为70mL/min,气体流量为2mL/min时,其氧总转移系数为0.97L/min,充氧能力为0.27kg/h,氧气利用率达到85.77%。通过将高效富氧装置应用于受污染河流的曝气充氧实际工程中,发现该装置能够快速消除水体的异味,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实现对受污河流的高效快速净化。对实际污水的小试充氧实验中,水体COD、TP、NH+4-N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3.65%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装置 溶解氧 充氧性能 黑臭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