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orldView-3多光谱和关键环境变量的土壤镉含量反演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国旭 耿静 +3 位作者 许选虹 谭秋园 郭一帆 方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4-232,共9页
快速准确获取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区域土地质量评估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江西省仙槎河流域小龙钨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WorldView-3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反射率并进行光谱变换处理,同时考虑了地形、人类活动和土壤属性... 快速准确获取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区域土地质量评估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江西省仙槎河流域小龙钨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WorldView-3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反射率并进行光谱变换处理,同时考虑了地形、人类活动和土壤属性等影响农田土壤镉(Cd)含量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将光谱、环境变量、光谱与环境变量分别作为模型的自变量,选取了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4种回归算法构建土壤Cd含量预测模型,并利用精度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仅输入多光谱特征进行Cd含量反演的模型精度总体偏低,R2低于0.2。相比之下,单独输入环境变量的模型精度结果最为理想,最优模型(RF)精度R2可达0.782。然而,融合光谱信息与环境变量共同建模后并未显著提高模型精度,反而导致较优模型(RF)精度略微降低,R2为0.693。研究结果表明,关键环境协变量是决定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Cd空间分布反演的重要变量,而利用多光谱信息进行土壤重金属反演的能力有限。此外,随机森林模型是预测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重金属 机器学习 WorldView-3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WRFR和作物物候信息的玉米产量早期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裴杰 谭绍锋 +2 位作者 郭韩 刘一博 方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度进行建模,未能精细到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无法实现作物产量的早期预测。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GWRFR)模型对美国县级玉米产量进行建模,探讨全局与局部模型在玉米产量预测方面的性能;并通过将GWRFR模型应用于玉米的各个物候期,获取了玉米产量的最佳提前预测时间。结果表明,GWRFR局部模型的精度(R^(2)=0.87,RMSE=864.21 kg/hm^(2))高于传统的RF全局模型(R^(2)=0.83,RMSE=994.75 kg/hm^(2)),并且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即使在全局模型中加入经纬度作为变量,RF模型的预测效果(R^(2)=0.85,RMSE=890.88 kg/hm^(2))仍然低于GWRFR模型。对于玉米产量的预测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3个月,即在乳熟期前后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R^(2)=0.90,RMSE=748.39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区域或全球其他作物的产量预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预测 遥感 机器学习 作物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块尺度水稻农情遥感监测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邹耀鹏 裴杰 +3 位作者 刘一博 方华军 方芷辰 易启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240,共8页
为解决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药肥施用不当和缺乏系统化管理所导致的单产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并针对现有农情系统数据源单一的现状,以多源数据的协同监测为核心,基于WebGIS和Ant Design搭建前端框架,整合多源时空地理数据和分... 为解决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药肥施用不当和缺乏系统化管理所导致的单产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并针对现有农情系统数据源单一的现状,以多源数据的协同监测为核心,基于WebGIS和Ant Design搭建前端框架,整合多源时空地理数据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法,采用Python、HTML、Javascript+CSS、ArcGIS Server、Mapbox Studio以及PostgreSQL等技术,构建一个前后端分离(F/B Separation)、云端实时更新的田块尺度水稻农情监测平台,以实现水稻生长参数反演、产量预估、田块参数查询、时空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江西兴桥镇与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试验区,应用该系统的案例分析表明2022年兴桥镇水稻田块分布破碎,且镇内东北区域水稻产量高于西南,水稻田产量介于6750~8250 kg/hm^(2);同时发现试验区内田块水稻的长势与历史药肥施用量存在明显关联,药肥施用策略显著影响田块水稻长势。综上,本平台在多源数据协同作用下,能较好地满足大区域下田块水稻监测所要求的准确性、全面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水稻长势与产量的归因分析,可作为实现田块尺度水稻农情多源精细监测的有效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遥感 农情监测 多源异构数据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影像反演水稻SPAD值的最优空间窗口确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一博 裴杰 +3 位作者 方华军 刘鹏宇 刘四义 邹耀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5-174,共10页
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农作物理化参数、动态监测作物长势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无人机影像多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地面采样点与影像上对应像素的空间范围往往不匹配,导致所构建的反演模型精度降低。为确定利用无人... 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农作物理化参数、动态监测作物长势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无人机影像多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地面采样点与影像上对应像素的空间范围往往不匹配,导致所构建的反演模型精度降低。为确定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反演水稻叶绿素含量的最优空间窗口,该研究分别采集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多光谱影像,以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空间窗口对影像进行处理并计算多种植被指数,将不同窗口处理的植被指数与地面实测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相关性最高的一组植被指数所对应的空间窗口确定为最优空间窗口,并以该组植被指数与地面实测SPAD值为依据,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限学习机、广义线性模型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模型在水稻各生育期对SPAD值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经过空间窗口处理后各植被指数与SPAD值间的相关系数与处理前相比均有较大提升,圆形空间窗口下各生育期的最优窗口半径分别为35、25、25个像素,方形空间窗口下各生育期的最优窗口边长分别为71、41、61个像素,方形窗口处理效果与圆形窗口近似;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反演水稻SPAD值的效果最优,且在孕穗期反演精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718,均方根误差为1.849,平均绝对误差为1.465。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作物理化参数反演的空间窗口选择提供参考,为无人机利用多光谱监测作物长势、发展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水稻 叶绿素含量 空间窗口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