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妇女史研究中的医疗照顾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贞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3,共8页
自 198 0年代起 ,妇女史研究在台湾蓬勃发展 ,课题日益多元 ,观点也渐趋尖锐 ,最近十年则与方兴未艾的医疗史研究互动频繁 ,对两个次领域皆造成影响。本文从个人的研究出发 ,介绍最近台湾有关中国妇女史中涉及医疗照顾的议题 ,主要从女... 自 198 0年代起 ,妇女史研究在台湾蓬勃发展 ,课题日益多元 ,观点也渐趋尖锐 ,最近十年则与方兴未艾的医疗史研究互动频繁 ,对两个次领域皆造成影响。本文从个人的研究出发 ,介绍最近台湾有关中国妇女史中涉及医疗照顾的议题 ,主要从女性作为被照顾者和担负医疗照顾之责两方面来谈 ,尝试提供复数的中国史和妇女史的图像。所举例证种类不一 ,而以垂直式生产体位所反映的医病互助情况以及女性陈述经痛体验所建构的医疗知识两个议题 ,来说明传统医病互动的复杂性及其所彰显的妇女史和医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史 医疗史 垂直式生产体位 经痛 照顾者 被照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富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3,共7页
瘟疫曾多次冲击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也深刻影响宗教与医学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希望借以引起学界对于中国疾病史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 中国疾病史 瘟疫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史到思想史——胡适的英文《中国思想史大纲》草稿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汎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3,共9页
台北中研院胡适纪念馆收藏了一份胡适的英文《中国思想史大纲》。从《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中国思想史大纲》,反映了胡适的两种重要转变。第一是"去哲学化",胡适中年后疏离"哲学",逐渐由"哲学史"转向&qu... 台北中研院胡适纪念馆收藏了一份胡适的英文《中国思想史大纲》。从《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中国思想史大纲》,反映了胡适的两种重要转变。第一是"去哲学化",胡适中年后疏离"哲学",逐渐由"哲学史"转向"思想史"。除了受到傅斯年的某些影响外,与时代思潮恐怕也有关联。这个转变使他与哲学这一重要的学术领域日渐分道扬镳,似乎也因此不能在思想、哲学的战场上与当时的左派思潮作一对抗。第二是胡适在若干重要学术论旨上的巨大改变,如史料批判、疑古精神、东西方哲学互证等等。以胡适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枢纽地位,他上述两方面转变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思想史大纲》 哲学史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读《吴志仁先生遗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汎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68,共9页
吴志仁(裒仲,1631—1659),即吴谦牧,是明清之交海盐地方上的读书人。吴谦牧在短暂的一生中,努力落实一种新的思想/生活态度,即"经学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强调践履的儒家思想传统中,儒家知识的生活成分是异常浓厚的,经学与生... 吴志仁(裒仲,1631—1659),即吴谦牧,是明清之交海盐地方上的读书人。吴谦牧在短暂的一生中,努力落实一种新的思想/生活态度,即"经学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强调践履的儒家思想传统中,儒家知识的生活成分是异常浓厚的,经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可能千差万别,但两者间存在着有机关系却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然而,在近代学术观点的笼罩下,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经学作为一种经典研究的客观之学,忽略了经典与生活可能存在的致密关系,因而也遮蔽了我们对思想史中这一个重要层面的了解。研究吴谦牧这样一位局处地方,其视野与思想带有一定的闭塞性的读书人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机会,观察明清易代,阳明心学退潮之余,在海盐这样一个地方,一个下层士人的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谦牧 《吴志仁先生遗集》 吴蕃昌 世荣 礼义 经学 张履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殿军张雍敬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平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6,共8页
文章利用郑凤锵(1802—1863)的《新塍琐志》这本稿本方志,重建张雍敬的传记。张氏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且样样都要争第一,正是他的好胜心让他走上了一条和其他算家不同的路。他主张恢复中法以与西历抗衡。虽然他的《定历玉衡》因没出版,... 文章利用郑凤锵(1802—1863)的《新塍琐志》这本稿本方志,重建张雍敬的传记。张氏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且样样都要争第一,正是他的好胜心让他走上了一条和其他算家不同的路。他主张恢复中法以与西历抗衡。虽然他的《定历玉衡》因没出版,且坚持地平旧说,而对后世没什么影响,但对于理解清初中算家对抗西法的各种研究方案,其书仍值得细究。张氏中年学历后写成《定历玉衡》,且不断在修订,以和他人争胜。他曾向梅文鼎问学,也承认西学有一定的贡献。但实际上,他的立场一直没改变,并以地平之说和直观的视觉理论,建构他庞大的历算体系。虽然18世纪后的算家对他的想法并不认同,但他和梅文鼎和而不同的论学情谊,仍令人唏嘘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雍敬 《定历玉衡》 梅文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