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相春
孙卫
+3 位作者
王德玉
张卫刚
陈富林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1-807,共7页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中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微生物采油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低渗透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A油田的地质特征和...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中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微生物采油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低渗透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A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A油田的驱油规律和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驱油规律主要体现在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改善;同注水规律相似,连通性好的井增油效果较好;受效井类型不同,增油效果也不同;增油效果与见菌时间和见菌量相关。通过对微生物驱油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含水、水线推进速度、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微生物驱
驱油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实践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2 位作者
杨华
张彦军
马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6,128-12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不同于北美地区致密油,其突出特点是储层压力系数低,并且孔喉及渗流特征复杂,孔渗条件极差,属于典型的低压致密油藏,前期直井采用传统适度规模压裂技术改造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因此开展了自然能量及注...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不同于北美地区致密油,其突出特点是储层压力系数低,并且孔喉及渗流特征复杂,孔渗条件极差,属于典型的低压致密油藏,前期直井采用传统适度规模压裂技术改造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因此开展了自然能量及注水开发补充能量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探索实践。文章介绍了综合应用井下微地震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评价、体积压裂模拟研究、不同开发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匹配研究及现场试验分析等技术而形成的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方案。现场试验效果分析显示,在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条件下,实现了体积压裂改造体积的优化控制,并与井网相匹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总体上单井产量提高8~10倍,为国内低压致密油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低压储层
体积压裂
缝网评价
改造体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与庄河沟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康昱
陈刚
+3 位作者
夏晓雨
任帅锋
张卫刚
师平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9-1842,共14页
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及其所处的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地体之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两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基本一致,测年数据集中分...
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及其所处的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地体之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两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基本一致,测年数据集中分布在820~995 Ma(n=13)、1041~1203 Ma(n=23)、1223~1451 Ma(n=36)、1458~1650 Ma(n=24)、1659~1935 Ma(n=39)、2017~2445 Ma(n=7)6个区间,对应的峰值年龄分别接近832Ma、1120 Ma、1330 Ma、1590 Ma、1856 Ma和2090 Ma。这与邻区经典的震旦系正目观组和罗圈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年轻主峰年龄832Ma,包含有4个820~834Ma的年轻单颗粒锆石年龄,显著有别于以往认为与之可比的研究区近邻剖面锆石U-Pb高频主峰年龄主要集中在454Ma的奥陶系平凉组,由此认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应属于新元古代晚期832Ma之后或震旦纪的沉积岩石单元。锆石U-Pb年龄谱的区域对比进一步揭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滨浅海沉积碎屑物源明显具有来自华北(鄂尔多斯)陆块与北秦岭(杂岩)地体的双向混合物源特征,表明华北陆块与北秦岭地体至少在832Ma之前的格林威尔晚期已经碰撞拼合为一体,随后在新元古代晚期拼合大陆边缘接受了大致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当的陆缘海相碎屑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
锆石U-PB定年
沉积时代与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相春
孙卫
王德玉
张卫刚
陈富林
吴汉宁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
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六
采油厂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1-807,共7页
基金
长庆油田公司基金资助项目(20136101-10001174)
文摘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中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微生物采油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低渗透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A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A油田的驱油规律和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驱油规律主要体现在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改善;同注水规律相似,连通性好的井增油效果较好;受效井类型不同,增油效果也不同;增油效果与见菌时间和见菌量相关。通过对微生物驱油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含水、水线推进速度、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低渗透
微生物驱
驱油规律
影响因素
Keywords
low-permeability
MEOR feasibility
displacing law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实践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杨华
张彦军
马兵
机构
中
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油气工艺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地质研究所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6,128-129,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鄂尔多斯盆致密油有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E-2602)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不同于北美地区致密油,其突出特点是储层压力系数低,并且孔喉及渗流特征复杂,孔渗条件极差,属于典型的低压致密油藏,前期直井采用传统适度规模压裂技术改造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因此开展了自然能量及注水开发补充能量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探索实践。文章介绍了综合应用井下微地震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评价、体积压裂模拟研究、不同开发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匹配研究及现场试验分析等技术而形成的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方案。现场试验效果分析显示,在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条件下,实现了体积压裂改造体积的优化控制,并与井网相匹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总体上单井产量提高8~10倍,为国内低压致密油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
致密油
低压储层
体积压裂
缝网评价
改造体积优化
Keywords
low-pressure tight oil reservoir
volumetric fracturing
fracture evaluation
fracturing volum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与庄河沟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康昱
陈刚
夏晓雨
任帅锋
张卫刚
师平平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9-184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630312)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重点专项(编号BJ14252)
+1 种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编号XDCX2016-16)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相油气资源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761)联合资助成果
文摘
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及其所处的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地体之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两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基本一致,测年数据集中分布在820~995 Ma(n=13)、1041~1203 Ma(n=23)、1223~1451 Ma(n=36)、1458~1650 Ma(n=24)、1659~1935 Ma(n=39)、2017~2445 Ma(n=7)6个区间,对应的峰值年龄分别接近832Ma、1120 Ma、1330 Ma、1590 Ma、1856 Ma和2090 Ma。这与邻区经典的震旦系正目观组和罗圈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年轻主峰年龄832Ma,包含有4个820~834Ma的年轻单颗粒锆石年龄,显著有别于以往认为与之可比的研究区近邻剖面锆石U-Pb高频主峰年龄主要集中在454Ma的奥陶系平凉组,由此认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应属于新元古代晚期832Ma之后或震旦纪的沉积岩石单元。锆石U-Pb年龄谱的区域对比进一步揭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滨浅海沉积碎屑物源明显具有来自华北(鄂尔多斯)陆块与北秦岭(杂岩)地体的双向混合物源特征,表明华北陆块与北秦岭地体至少在832Ma之前的格林威尔晚期已经碰撞拼合为一体,随后在新元古代晚期拼合大陆边缘接受了大致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当的陆缘海相碎屑岩沉积。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
锆石U-PB定年
沉积时代与物源
Keywords
zircon U-Pb dating
deposition age and sources
Nancaode and Zhuanghegou Formations
sou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张相春
孙卫
王德玉
张卫刚
陈富林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实践
李宪文
樊凤玲
杨华
张彦军
马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与庄河沟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康昱
陈刚
夏晓雨
任帅锋
张卫刚
师平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