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生泡沫暂堵酸化技术及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伟 李红英 吴正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X期313-315,320,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在常规酸化中酸液指进严重使得中高渗透层过度酸化而低渗透层得不到改善,酸化效果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自生泡沫暂堵酸化技术,先注入暂堵剂和前置酸,在地层中反应产生气体,由起泡剂和...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在常规酸化中酸液指进严重使得中高渗透层过度酸化而低渗透层得不到改善,酸化效果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自生泡沫暂堵酸化技术,先注入暂堵剂和前置酸,在地层中反应产生气体,由起泡剂和稳泡剂而产生泡沫,利用泡沫流动时的贾敏效应而达到对中高渗透层的封堵,再注入主体酸对低渗透层进行改造;室内选择有机缓速酸作为主体酸液体系,并优化了起泡剂和稳泡剂的浓度并对性能进行了评价。将该技术应用到长庆油田某纵向非均质严重且重复改造多次油井中,累计增油288t,有效期达到340d,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泡沫暂堵 贾敏效应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流量不停产试井工艺在安塞油田压力测试中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遂 张金 +5 位作者 刘渊 朱建斌 王瑞刚 张维 马明宇 张才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5X期248-251,共4页
针对安塞油田高产井关井停产压力恢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产量需求的矛盾,运用不稳定渗流理论,近年来对40余口抽油井进行二流量不停产试井测试,应用结果表明此试井工艺解释得到各项试井参数在地质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得了与关井压... 针对安塞油田高产井关井停产压力恢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产量需求的矛盾,运用不稳定渗流理论,近年来对40余口抽油井进行二流量不停产试井测试,应用结果表明此试井工艺解释得到各项试井参数在地质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得了与关井压力恢复等效的效果。该试井技术在低渗储层油藏中可行、有效,已成为安塞低渗透油藏试井技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二流量不停产试井 基准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抽油机在安塞油田现场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欢 张海峰 +4 位作者 岳妍瑛 李吉峰 卢敏 郭亮 余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03X期395-397,402,共4页
通过对现场应用的数字化抽油机进行数据控制平衡电机和变频器进行自动调平衡和冲次的调节,适当降低电机转速,减少冲次,使得抽油机始终在一个正常的平衡度范围内运行,从而通过数据的测试对比,使数字化抽油机能够在现场应用中减小故... 通过对现场应用的数字化抽油机进行数据控制平衡电机和变频器进行自动调平衡和冲次的调节,适当降低电机转速,减少冲次,使得抽油机始终在一个正常的平衡度范围内运行,从而通过数据的测试对比,使数字化抽油机能够在现场应用中减小故障率、提高正常工作时间、增加产液量,实现数字化抽油机的控制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抽油机 平衡度 电机频率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北块Ⅱ4—5层系聚合物驱前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 郭艳 +4 位作者 束华东 李树斌 梁玉纪 李兰琴 李永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8-251,共4页
以双河油田典型聚驱开发单元Ⅱ4-5层系为依托,采取现场取心研究为手段,利用含油薄片、图像分析、荧光分析技术,对比研究聚合物驱前后微观剩余油在孔隙空间的分布特征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①水驱后剩余油多是水包油状... 以双河油田典型聚驱开发单元Ⅱ4-5层系为依托,采取现场取心研究为手段,利用含油薄片、图像分析、荧光分析技术,对比研究聚合物驱前后微观剩余油在孔隙空间的分布特征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①水驱后剩余油多是水包油状,油水混合,且主要以大斑块、连片状、网络状的形式存在;②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形态更为复杂,岩石骨架较为清晰,零星分布的剩余油较多,且多以4、斑块或孤滴状为主,表明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呈现形态多样、散、碎的特点;③油层内部非均质性使得不同层段水淹程度不同,中、弱水洗主要集中在中低渗透层段,细砂岩及中细砂岩含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含油薄片 剩余油分布 图像分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_1^(1(2))小层单砂体界面识别及划分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欢 安明胜 +3 位作者 王波 张天杰 胡桂林 王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34-36,4,共3页
安塞油田长61油层总体连片性较好、稳定性较强,但层内单砂体稳定性却相对较差,变化较快,常有尖灭,且泥质夹层发育。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单砂体划分方法,对其结构形态进行细致研究,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以长61(2)1小层为研究对... 安塞油田长61油层总体连片性较好、稳定性较强,但层内单砂体稳定性却相对较差,变化较快,常有尖灭,且泥质夹层发育。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单砂体划分方法,对其结构形态进行细致研究,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以长61(2)1小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和井下对比,深入剖析单砂体的形成背景及规律,并最终建立了有效的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单砂体 界面 野外露头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南梁西区化学堵水效果评价
6
作者 黎成 潘昊 +4 位作者 李玉明 梁玉纪 黄炜 种建鹏 张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310-313,共4页
安塞油田南梁西区是一个具有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注水后,注入水沿裂缝方向突进,导致裂缝方向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而裂缝侧向的采油井见效慢或见不到效果。针对该问题,现场选用2种化学堵剂(疏水缔合聚... 安塞油田南梁西区是一个具有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注水后,注入水沿裂缝方向突进,导致裂缝方向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而裂缝侧向的采油井见效慢或见不到效果。针对该问题,现场选用2种化学堵剂(疏水缔合聚合物堵剂和YQY-1堵剂)封堵裂缝或高渗透带,迫使储层液流转向,达到降低裂缝方向油井的综合含水,提高侧向油井见效程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梁西区 化学堵水 裂缝方向 裂缝侧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数字化无人值守站点的设计与实践
7
作者 张海峰 王欢 +2 位作者 马强 余辉 卢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X期339-341,共3页
随着安塞油田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的全面建成,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油田的作用和潜能,为油田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是安塞油田快速发展中丞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根据安塞油田生产实际,以坪桥作业区坪三拉站和张渠作业区张十一... 随着安塞油田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的全面建成,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油田的作用和潜能,为油田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是安塞油田快速发展中丞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根据安塞油田生产实际,以坪桥作业区坪三拉站和张渠作业区张十一计站的数字化无人值守升级改造设计与实践为例,介绍数字化无人值守站点的设计及其在安塞油田的成功应用,旨在为国内同类油田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无人值守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数字化系统防雷保护
8
作者 王欢 余辉 郭亮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2X期306-308,共3页
随着安塞油田数字化系统推广应用,雷电损害日益严重,必须重视系统的防雷保护。通过对雷电危害和仪表系统防雷措施的分析,结合安塞油田数字化系统站点防雷现状,提出了防雷保护的应用方案,主要有电源部分保护、仪表部分防护、PLC模... 随着安塞油田数字化系统推广应用,雷电损害日益严重,必须重视系统的防雷保护。通过对雷电危害和仪表系统防雷措施的分析,结合安塞油田数字化系统站点防雷现状,提出了防雷保护的应用方案,主要有电源部分保护、仪表部分防护、PLC模块防雷及接地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系统 雷击 保护方案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新型含硫曼尼希碱在盐酸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闪 王任芳 +3 位作者 杨婷 石东坡 李克华 李彦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9-84,共6页
油井酸化是增加输油流动的重要技术,但酸液会对石油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防止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以甲醛/苯甲醛、苯乙酮和氨基硫脲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种含硫曼尼希碱缓蚀剂(HA和HB),采用失重测试... 油井酸化是增加输油流动的重要技术,但酸液会对石油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防止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以甲醛/苯甲醛、苯乙酮和氨基硫脲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种含硫曼尼希碱缓蚀剂(HA和HB),采用失重测试、电化学测试对二者在10%盐酸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进行研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理论上探讨了HA和HB缓蚀剂分子在Fe(001)晶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2种缓蚀剂分子对N80钢都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HB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优于HA;2种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2种缓蚀剂均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曼尼希碱 缓蚀剂 电化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二次加密井网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明胜 陈其河 +2 位作者 刘超 张天杰 张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33-136,8,共4页
井网加密调整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裂缝发育特征,... 井网加密调整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了基础井网及一次加密井网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缝网匹配是决定加密效果的关键,并对二次加密井网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密时,可采取油井间缩小井距加密方式,原基础井网完全转变为小排距、小井距的排状注水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特低渗透油藏 一次加密 二次加密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井网加密调整技术
11
作者 朱建斌 王瑞刚 +6 位作者 代波 徐志 王晓飞 张才智 强微 张金 张遂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5X期240-244,共5页
随着安塞油田开发的深入,平面和剖面水驱状况复杂,常规注采调控技术对油藏开发水平的改善收效甚微,而经济有效的井网加密调整是保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手段。安塞油田以王窑地区为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先导性试... 随着安塞油田开发的深入,平面和剖面水驱状况复杂,常规注采调控技术对油藏开发水平的改善收效甚微,而经济有效的井网加密调整是保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手段。安塞油田以王窑地区为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先导性试验及研究,对不同区块不同渗流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井网形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裂缝侧向加密能有效动用井间剩余油,进一步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同时为下一步安塞油田整体加密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井网加密 剩余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低渗透非均质储层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改造与剩余油挖潜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培刚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晓飞 潘懋 师永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4,共9页
考虑到对陆相非均质储层压裂缝扩展规律及储层改造程度认识不足,首先通过测井曲线对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区块目标层段进行单砂体细分,采用常规测井、特殊测井与沉积微相特征结合开展油藏三维物性与岩石力学场建模,其次进行随井间储层和应... 考虑到对陆相非均质储层压裂缝扩展规律及储层改造程度认识不足,首先通过测井曲线对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区块目标层段进行单砂体细分,采用常规测井、特殊测井与沉积微相特征结合开展油藏三维物性与岩石力学场建模,其次进行随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最后通过裂缝的展布情况与油田动态数据结合,对非均质储层动用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多期河道侧向叠置砂体储层单砂体在垂向差异大,侧向变化快,因此须突破传统的压裂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实际三维模型的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模拟更为合适。所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实施后增产效果明显,实施井次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平均日增油2 t以上,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低渗非均质储层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均质储层 单砂体 岩石力学模型 全缝长压裂 剩余油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动态缝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洪军 代波 +2 位作者 于春生 童刚 庄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高压注水会造成动态缝的开启。受地应力和注采井配置关系的影响,动态缝的发育方向复杂,因而仅依靠地质统计静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的反向推测,无法准确获取动态缝可视化预测结果。为此,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提出... 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高压注水会造成动态缝的开启。受地应力和注采井配置关系的影响,动态缝的发育方向复杂,因而仅依靠地质统计静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的反向推测,无法准确获取动态缝可视化预测结果。为此,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提出“四维”耦合动态缝模拟方法,基于渗流力学和地质力学的交叉运用,模拟产量、孔隙压力、地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此动态缝耦合模型考虑了孔隙压力升高导致岩石发生形变所产生的能量消耗,可准确拟合特低渗透油藏在高注采比下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实际油藏模拟结果显示:在明显快速见水的注采井间,较大的岩石形变导致高渗带的形成,致使整体水驱波及程度较低,裂缝侧向剩余油聚集;水淹特征整体表现为平行最大主应力方向见水快,裂缝发育处油井易遇水淹。模拟结果与油藏动态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动态缝耦合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动态缝 数值模拟 地质力学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湾暗色泥岩生烃能力评价——以陕北地区延长组深层为例
14
作者 陈守民 李兰琴 +12 位作者 梁玉纪 吴新伟 张雁 白旭 苏幽雅 刘玉峰 李永锋 孟越 张才智 冯小龙 刘晓锋 高月刚 胡桂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区,油气勘探也一直围绕着烃源岩周边进行勘探。在沉积相研究时,发现各三角洲体系间发育大型的湖湾,湖湾区暗色泥岩发育;通过采集前人认为非烃源岩发育区的湖湾泥岩样品,地...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区,油气勘探也一直围绕着烃源岩周边进行勘探。在沉积相研究时,发现各三角洲体系间发育大型的湖湾,湖湾区暗色泥岩发育;通过采集前人认为非烃源岩发育区的湖湾泥岩样品,地化分析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地化,综合评价认为湖湾区暗色泥岩是好-中等烃源岩。该认识对鄂尔多斯油气成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义意,扩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烃源岩 湖湾 暗色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吴地区延长组长1/9砂组勘探前景
15
作者 张雁 李兰琴 +12 位作者 梁玉纪 吴新伟 苏幽雅 刘玉峰 白旭 王云枫 李永锋 孟越 张才智 冯小龙 刘晓锋 高月刚 胡桂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180,共5页
靖-吴地区主要油气富集层长。油组经多年开发,已经不能满足增储上产的需要。笔者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演化与长5砂组沉积背景的基础上,认为靖-吴地区长;砂组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层位。通过油源、构造条件、砂岩分布条件、盖层条件、... 靖-吴地区主要油气富集层长。油组经多年开发,已经不能满足增储上产的需要。笔者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演化与长5砂组沉积背景的基础上,认为靖-吴地区长;砂组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层位。通过油源、构造条件、砂岩分布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油气运移条件等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靖-吴地区主控成藏条件是岩性圈闭条件;综合分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测井解释、试油成果,认为靖-吴地区长1/9砂组下一步勘探目标主要是高14-塞542-高22井区和高46-高121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9 油气藏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侧钻井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常笃 陆红军 +3 位作者 齐银 张育超 任勇 吴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特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利用水淹长停井老井筒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线直接进入剩余油富集区,压裂改造动用失控储量,是治理水淹井、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为提高侧...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特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利用水淹长停井老井筒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线直接进入剩余油富集区,压裂改造动用失控储量,是治理水淹井、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为提高侧钻井单井产量,基于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典型井组侧钻井靶点位置,位于水线侧向110~ 130 m可获得较高累产;通过室内方案论证、工艺参数优化和关键工具、材料研发,形成了Φ88.9 mm侧钻小井眼条件下分段多簇压裂技术,改造后单井产量达到2.5t,试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侧钻 剩余油挖潜 靶点优化 分段多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氧化处理酸化压裂废液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攀 任伟 康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43-246,13,共4页
酸化压裂返排液是低渗透油田压裂作业中产生的废液,具有高色度、高浊度及高COD等特点。研究考察了不同氧化剂(Fenton试剂、NaClO、H2O2、KMnO4)对废液浊度、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Fenton试剂是最优的氧化剂,优化了Fenton氧化处... 酸化压裂返排液是低渗透油田压裂作业中产生的废液,具有高色度、高浊度及高COD等特点。研究考察了不同氧化剂(Fenton试剂、NaClO、H2O2、KMnO4)对废液浊度、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Fenton试剂是最优的氧化剂,优化了Fenton氧化处理酸化压裂废液的最佳条件。当水质pH值5~6,氧化反应时间2~4h,硫酸亚铁质量浓度4g/L,H2O2质量分数15%时,酸化压裂废液色度、浊度可降低至零,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基本可以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 酸化压裂 废水 固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采收率构成要素的量化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书静 黄战卫 王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92-95,7-8,共4页
安塞油田是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滚动建产模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水淹油井逐渐增多且关井。受其影响,在0.98的极限含水率取值下,理论计算的最终采收率与矿场实际生产... 安塞油田是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滚动建产模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水淹油井逐渐增多且关井。受其影响,在0.98的极限含水率取值下,理论计算的最终采收率与矿场实际生产存在很大误差。为了真实反映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矿场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公式的结合,基于三个原则,提出了适用于特低渗油藏复杂开发状况的极限含水率取值确定方法。在此极限含水率下,最终采收率及构成要素的量化结果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检查井精细解剖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对安塞油田进一步明确提高采收率挖潜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极限含水率 采收率 体积波及因数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苯环结构的PBAT微塑料生物降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成涛 吴婉晴 +5 位作者 梁右才 崔倩 李振慧 陈晨 李莉 孔德懿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进一步探明以对苯二甲酸(PTA)作为合成单体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类似于其它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PBAT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同时以PTA为参照,通过高通量测序考察不同粒径、不... 为进一步探明以对苯二甲酸(PTA)作为合成单体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类似于其它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PBAT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同时以PTA为参照,通过高通量测序考察不同粒径、不同添加量的PBAT微塑料的生物降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评价PBAT微塑料的毒性-剂量效应.结果表明,PBAT微塑料的降解率与其添加量、粒径大小及填埋时间有关;PBAT微塑料的粒径、添加量以及填埋时间的不同会导致土壤样本中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且与PTA存在差异,可能与其苯环结构有关.PBAT微塑料的添加降低了土壤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但提高了酸杆菌门丰度.本研究结果对评价土壤中PBAT微塑料的生态风险、开发可有效降解微塑料的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PBAT 苯环 生物降解 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V + 扭力冲击器组合在X井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龚小卫 阳君奇 +2 位作者 姜忠南 包玲玉 程红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9,共4页
X井首次使用了Power-V + 扭力冲击器钻具组合新技术,效果明显,井斜控制在0.2?左右,钻速平均3.69 m/h,钻速是邻井S井钻速的1.26倍,节约钻井周期6~7 d以上。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库车山前大北区块在吉迪克组和苏维依组的钻井提速提供了有... X井首次使用了Power-V + 扭力冲击器钻具组合新技术,效果明显,井斜控制在0.2?左右,钻速平均3.69 m/h,钻速是邻井S井钻速的1.26倍,节约钻井周期6~7 d以上。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库车山前大北区块在吉迪克组和苏维依组的钻井提速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V 扭力冲击器 井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