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异丙烯膦酸在长庆油田解堵过程中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力军 张涛 +3 位作者 李永长 黎晓茸 杨立华 马丽萍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1期63-65,92-93,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选用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在此基础上加入盐酸等添加剂,优选出了IPPA酸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有溶蚀能力强、界面张力低、无二次沉淀、...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选用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在此基础上加入盐酸等添加剂,优选出了IPPA酸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有溶蚀能力强、界面张力低、无二次沉淀、对施工管道腐蚀速率低等特点;用IPPA酸液处理后,岩心的渗透率提高率平均达98.12%,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平均达128.94%,适合于该油田地层的酸化解堵。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成功率为90%,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为2.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丙烯膦酸 酸化 增产 三叠系油藏 配伍性 解堵 长6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油气田采出水与再生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吉娜 岳雯 +5 位作者 同霄 许兰洲 王亚东 商亚博 金鑫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艺,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工艺对COD和SS的处理效果更佳,二者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9%和88%,处理后COD和SS均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a^(2+)、Mg^(2+)去除率为硬度指标,对比了核晶造粒和化学沉淀两种工艺的除硬效果,结果表明核晶造粒工艺在除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Ca^(2+)、Mg^(2+)的总去除率能达到86%,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对硬度的要求。以长庆油田4个站点采出水为实际处理对象,采出水经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后,配制的胍胶压裂液均表现出较好的基液黏度,可挑挂且不易断裂。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不仅可实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还可减少企业日常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油气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气浮 核晶造粒 采出水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解堵增注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建升 刘江波 +1 位作者 刘秀华 彭俊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M油田经过较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后,部分注水井出现了注水压力升高的现象,且经过常规酸化解堵措施后,有效期较短,因此,需要研究更加高效合理的解堵增注措施以满足该油田注水开发的需要。通过对M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田注... M油田经过较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后,部分注水井出现了注水压力升高的现象,且经过常规酸化解堵措施后,有效期较短,因此,需要研究更加高效合理的解堵增注措施以满足该油田注水开发的需要。通过对M油田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田注入水和地层水中均含有较多的成垢离子,在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容易结无机垢对储层造成堵塞,另外,注入水中悬浮物含量和含油量较高,容易对注水井造成固相颗粒堵塞和原油乳化堵塞。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水和地层水混合结垢对储层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可以达到45%以上,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对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达到35%以上,而注入水中原油乳化对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达到30%以上。解堵增注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复合解堵增注液能够有效解除M油田储层段天然岩心的堵塞损害现象,达到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结垢 固相颗粒 原油乳化 解堵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岩溶强度表征和裂缝预测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以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5 位作者 李凌 古永红 张春雨 张栋梁 张文强 周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阶段常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已难以满足溶蚀孔洞缝广泛存在及构造裂缝发育的古岩溶储层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在系统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残余岩溶和开展构造... 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阶段常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已难以满足溶蚀孔洞缝广泛存在及构造裂缝发育的古岩溶储层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在系统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残余岩溶和开展构造裂缝预测,引入残余岩溶强度(R)和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2个参数,作为古岩溶储层评价的重要定量指标;并与多项储层地质参数综合,进一步完善了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并用于对该地区良里塔格组叠加型古岩溶储层的评价预测。将本区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并应用多因素综合分析叠合成图法在平面上进行储层评价预测,认为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S2井—TZ45井—TZ12井一带和Z11井—TZ10井—TZ11井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岩溶强度 构造裂缝 叠合成图 良里塔格组 塔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多级分注工艺管柱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九政 王子建 +1 位作者 罗必林 胡美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90,共3页
针对常规多级分注管柱在深井中应用时存在管柱蠕动、封隔器解封起钻拉力大、作业风险高以及洗井困难等问题,研制了深井多级分注工艺管柱。这种管柱主要由非金属水力锚、Y344低解封力封隔器、桥式偏心配水器、预置工作筒和球座及眼管总... 针对常规多级分注管柱在深井中应用时存在管柱蠕动、封隔器解封起钻拉力大、作业风险高以及洗井困难等问题,研制了深井多级分注工艺管柱。这种管柱主要由非金属水力锚、Y344低解封力封隔器、桥式偏心配水器、预置工作筒和球座及眼管总成等组成,具有防蠕动、解封洗井和可重复坐封等优点。管柱于2011年在长庆油田现场应用5口井,最大井深2 975 m,最大分注级数4级,封隔器验封合格率100%,解封洗井作业顺利,可重复液压坐封,施工成功率100%,为深井多级分注提供了有效的工艺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分层注水 工艺管柱 Y344封隔器 非金属水力锚 多级分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油田长8油层有机膦酸酸液增注体系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帅群 陆小兵 +1 位作者 樊勇杰 杨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2-166,共5页
酸化技术是储层改造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根据镇北油田长8层的储层物性特征,研制并优化适合该储层的酸化增注体系。研究表明,有机膦酸酸液体系主要成分为有机膦酸和含氟化合物,通过酸液添加剂的筛选与研究,确定了酸液体系配方。主体酸配... 酸化技术是储层改造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根据镇北油田长8层的储层物性特征,研制并优化适合该储层的酸化增注体系。研究表明,有机膦酸酸液体系主要成分为有机膦酸和含氟化合物,通过酸液添加剂的筛选与研究,确定了酸液体系配方。主体酸配方:2%NH4F+10.0%有机膦酸+0.5%柠檬酸+1.5%乙酸+0.5%助排剂TF-1+2%缓蚀剂SJC;前置酸配方:12%HCl+3%乙酸+0.5%柠檬酸+1%缓蚀剂SJC+2%防膨剂PDMD。岩心伤害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膦酸体系对镇北油田长8层岩心的渗透率显著提高。2014年9月至12月,应用有机膦酸酸液分别对镇北长8层镇2x井、镇3x井和镇9x井进行现场试验,累计增注2 219 m3,平均降压5.7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膦酸 酸化解堵 低伤害 镇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侧钻井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常笃 陆红军 +3 位作者 齐银 张育超 任勇 吴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特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利用水淹长停井老井筒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线直接进入剩余油富集区,压裂改造动用失控储量,是治理水淹井、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为提高侧...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特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利用水淹长停井老井筒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线直接进入剩余油富集区,压裂改造动用失控储量,是治理水淹井、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为提高侧钻井单井产量,基于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典型井组侧钻井靶点位置,位于水线侧向110~ 130 m可获得较高累产;通过室内方案论证、工艺参数优化和关键工具、材料研发,形成了Φ88.9 mm侧钻小井眼条件下分段多簇压裂技术,改造后单井产量达到2.5t,试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侧钻 剩余油挖潜 靶点优化 分段多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欣儒 高党鸽 +3 位作者 郑力军 刘茂昌 张霄汉 吕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综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聚合方法;根据聚合物微球的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荧光聚合物微球、磁性聚合物微球和智能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和调驱机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聚合方法;根据聚合物微球的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荧光聚合物微球、磁性聚合物微球和智能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和调驱机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多功能新型聚合物微球的设计合成及基于聚合物性质、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的调驱机理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剂 合成 功能型微球 调驱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界面张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力军 杨棠英 +2 位作者 刘显 张荣 王新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十二烷基甜菜碱和脂肪酸酰胺两种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研发了一种高活性、耐温、抗盐、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C S-6.实验结果表明:在40℃~80℃、矿化度10000~100000 m g/L、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0.3%~0.6%的情况下,油... 以十二烷基甜菜碱和脂肪酸酰胺两种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研发了一种高活性、耐温、抗盐、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C S-6.实验结果表明:在40℃~80℃、矿化度10000~100000 m g/L、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0.3%~0.6%的情况下,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均可达10-4 mN/m 数量级.同时该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且抗吸附性强,驱替实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超低界面张力 抗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垚 马建中 +3 位作者 杨海恩 曹荣荣 张康 吕斌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8-243,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微球。优化反应较佳合成条件为:油水质量比13∶7,m(AM)∶m(AMPS)=7∶1,交联剂用量2.9%,...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微球。优化反应较佳合成条件为:油水质量比13∶7,m(AM)∶m(AMPS)=7∶1,交联剂用量2.9%,引发剂用量0.06%,此时乳液平均粒径为278 nm,黏度最小。采用FT-IR、SEM、TG及RS6000流变仪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乳液呈现高分散度的光滑微球,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及耐温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聚丙烯酰胺微球 调堵剂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实践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2 位作者 杨华 张彦军 马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6,128-12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不同于北美地区致密油,其突出特点是储层压力系数低,并且孔喉及渗流特征复杂,孔渗条件极差,属于典型的低压致密油藏,前期直井采用传统适度规模压裂技术改造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因此开展了自然能量及注...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不同于北美地区致密油,其突出特点是储层压力系数低,并且孔喉及渗流特征复杂,孔渗条件极差,属于典型的低压致密油藏,前期直井采用传统适度规模压裂技术改造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因此开展了自然能量及注水开发补充能量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探索实践。文章介绍了综合应用井下微地震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评价、体积压裂模拟研究、不同开发条件下的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匹配研究及现场试验分析等技术而形成的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方案。现场试验效果分析显示,在低压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条件下,实现了体积压裂改造体积的优化控制,并与井网相匹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总体上单井产量提高8~10倍,为国内低压致密油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低压储层 体积压裂 缝网评价 改造体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与页岩压裂缝网形成能力对比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矿生 樊凤玲 雷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5-189,211,共6页
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程度,是能否实现致密油藏经济有效的开采的首要因素。针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采用了页岩用的裂缝网络形成的评价方法,结合声发射仪器,对比了长7致密砂岩与页岩2种岩心压裂后形成缝网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看... 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程度,是能否实现致密油藏经济有效的开采的首要因素。针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采用了页岩用的裂缝网络形成的评价方法,结合声发射仪器,对比了长7致密砂岩与页岩2种岩心压裂后形成缝网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致密砂岩压后呈现为简单的平面主裂缝特征,而页岩均呈现无主裂缝的无规则散布特征;岩石脆性并不是影响致密砂岩形成缝网的主要因素;在无水平地应力差或水平地应力差较小的情况下,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复杂裂缝;天然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也是长7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形成缝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页岩 缝网评价 脆性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达西效应的酸蚀裂缝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建春 庄园 刘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15-3321,共7页
酸压改造后的酸蚀裂缝是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研究流体在酸蚀裂缝中的流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目前裂隙流动研究中的4种常用控制方程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确定了Navier-Stokes方程为酸蚀裂缝流场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为了分析... 酸压改造后的酸蚀裂缝是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研究流体在酸蚀裂缝中的流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目前裂隙流动研究中的4种常用控制方程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确定了Navier-Stokes方程为酸蚀裂缝流场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为了分析酸蚀裂缝流场分布规律以及非达西效应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两种不同刻蚀形态的酸蚀岩样壁面进行了实体重构,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不同流量下的酸蚀裂缝流动试验。结果表明:酸刻蚀形态和裂缝接触关系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较大。隙宽分布平滑的均匀刻蚀裂缝,其流态稳定、曲折度低,但由于裂缝开度较窄且比表面较高,边界层效应明显,流体流动时产生的黏滞阻力较高;沟槽裂缝曲面粗糙,隙宽分布复杂,流体流动时流态不稳定,曲折度高,在高流量下会产生明显的涡流流动,增大惯性阻力。裂缝通道存在缩颈现象会引起流体绕流和多次加减速,产生额外的压力损耗。随着模拟流量的增大,压降与流量会逐渐偏离线性关系而呈现出非达西流动现象。酸蚀裂缝壁面越粗糙,产生非达西效应时的临界流量和临界雷诺数就越小,在相同流量下非达西效应就越强烈,导流能力下降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蚀裂缝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非达西效应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清洁转向酸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玲 丁里 +4 位作者 石华强 周少伟 赵倩云 毕曼 孟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针对靖边南下古碳酸盐岩储层为白云石、方解石,充填程度较高,且与靖边气田相比,储层更致密,纵向上多层系特征明显,非均质性强.从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角度出发,研发了新型清洁转向酸液体系.该体系以甜菜碱两性表面... 针对靖边南下古碳酸盐岩储层为白云石、方解石,充填程度较高,且与靖边气田相比,储层更致密,纵向上多层系特征明显,非均质性强.从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角度出发,研发了新型清洁转向酸液体系.该体系以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剂,依靠反应生成的盐类物质浓度自然调节酸液粘度,当酸液与地层内的烃类或大量水接触后,胶束结构转变为球状,残酸黏度迅速下降,有利于降低酸压后的返排阻力.该技术在G72-13及G75-13井获得了成功应用,平均无阻流量为23.54×104 m3/d,对非均质储层的改造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碳酸盐岩 酸化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 清洁转向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溶变径球座体积压裂工具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思文 王治国 +5 位作者 薛晓伟 赵敏琦 李治君 张家志 任国富 费二战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7,I0005,共4页
长庆油田致密油气藏水平井主要采用快钻桥塞和可溶桥塞进行改造,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施工中出现以下问题:快钻桥塞在长水平段钻磨时钻压难以施加;可溶桥塞橡胶件溶解时间较长易形成残留物堵塞井筒。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全可溶变径球... 长庆油田致密油气藏水平井主要采用快钻桥塞和可溶桥塞进行改造,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施工中出现以下问题:快钻桥塞在长水平段钻磨时钻压难以施加;可溶桥塞橡胶件溶解时间较长易形成残留物堵塞井筒。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全可溶变径球座的研制,设计了带导轨的四瓣式结构,入井时分瓣相互错开,球座处于缩径状态,下到预定位置后,分瓣闭合形成球座,处于扩径状态,实现段间封隔,并调整了可溶材料配方,使球座可产生微塑性形变增加了金属密封可靠性,压后全部溶解实现免钻磨。室内评价结果表明,球座丢手顺利、坐封可靠、承压达到70 MPa、在50℃返排液条件下120 h可全部溶解。现场开展了6口井的试验,封隔可靠、压后免钻、全通径、综合成本低,能够满足致密油气藏长水平段水平井密切割体积压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水平段水平井 全可溶 变径球座 金属密封 免钻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AM)复合石墨烯凝胶暂堵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欣儒 郑力军 +1 位作者 石华强 吴彦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05-1808,共4页
基于微流体与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硝酸铝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油包水乳液形成的微反应器进行自由基聚合,并引入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制备得到各向同性良好的P(AA-AM)复合石墨烯(GO)凝胶暂堵剂颗粒。在... 基于微流体与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硝酸铝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油包水乳液形成的微反应器进行自由基聚合,并引入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制备得到各向同性良好的P(AA-AM)复合石墨烯(GO)凝胶暂堵剂颗粒。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新型暂堵剂颗粒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凝胶暂堵剂颗粒不但尺寸均一,而且由于纳米材料的引入,暂堵剂颗粒自身的吸水倍率、耐盐性和承压强度等性能显著提高,在石油钻采和老油田稳产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石墨烯 纳米材料 暂堵剂 吸水性 承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天然裂缝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振峰 陈存慧 樊凤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岩性致密属于超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及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已成为制约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问题之一.以取心裂缝观察描述为基础,应力张量计算得到剪应力和正应力,从而得到裂缝平面的摩擦系数...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岩性致密属于超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及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已成为制约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问题之一.以取心裂缝观察描述为基础,应力张量计算得到剪应力和正应力,从而得到裂缝平面的摩擦系数,用三维葜尔圆来表示并判断其是否有效.对长7储层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条件进行了评价,对天然裂缝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同时计算了无效裂缝滑动临界压力梯度及无效裂缝转化条件,分析了裂缝沟通条件.结果表明,长7储层天然裂缝局部较发育,天然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和低角度剪切缝为主.压裂改造设计中需要考虑研究区范围内的天然裂缝系统容易被改造或转变成有效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层 有效性 裂缝沟通条件 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站用离子压缩机及离子液体简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泽坤 郑刚 +2 位作者 张倩 高秀峰 李云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20年第6期47-53,共7页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对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迅速增加,并从35 MPa向70 MPa发展。是否拥有安全、稳定、高效的氢气加压加注设备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实现低成本、高压、大排量的氢气压缩机是重中之重。首先简...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对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迅速增加,并从35 MPa向70 MPa发展。是否拥有安全、稳定、高效的氢气加压加注设备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实现低成本、高压、大排量的氢气压缩机是重中之重。首先简要介绍了加氢站的基本工作流程,之后展示了目前加氢站常用的压缩机类型,重点介绍了一种90 MPa加氢站新型高压加氢站氢气压缩机——离子压缩机,它使用离子液体代替传统往复压缩机的固体活塞来压缩气体,在密封、洁净、传热、效率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最后,对离子压缩机用离子液体的选型原则进行了阐述,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目标离子液体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加氢站 离子压缩机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竭气藏储气库绒囊修井液暂堵技术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云波 于晓明 +3 位作者 刘锋 张家富 李兵 魏攀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4,128,共4页
衰竭气藏储气库注采井注气期地层压力低,井筒与地层间漏失压差较大且动态变化,修井液漏失严重,同时,注采井周期性生产特征要求作业后地层中气体双向流动能力快速恢复。室内评价绒囊修井液以0.5 m L/min流速连续注入施加回压0.5 MPa的高0... 衰竭气藏储气库注采井注气期地层压力低,井筒与地层间漏失压差较大且动态变化,修井液漏失严重,同时,注采井周期性生产特征要求作业后地层中气体双向流动能力快速恢复。室内评价绒囊修井液以0.5 m L/min流速连续注入施加回压0.5 MPa的高0.1 mm、0.5 mm、0.8 mm,宽38 mm、长60 mm贯穿型裂缝后,连续65~70 min出口不见液,至90~120 min后驱压达20 MPa。控制裂缝出口回压从0.5 MPa升至2.5 MPa,模拟地层压力升高,三种高度裂缝累计补液量0.05~0.07 m L,两端压差增幅小于0.04 MPa。三种高度裂缝中绒囊修井液返排后反向渗透率恢复率95.32%~97.29%,正向渗透率恢复率93.09%~96.30%。长庆储气库井S2X、G2Y井分别注入绒囊修井液105 m^3、165 m^3后泵压升至3~5 MPa,压井成功。修井21 d、35 d期间累计补充绒囊修井液35 m^3、60m^3,控制平均漏速低于0.25 m^3/h、0.50 m^3/h。作业结束后地层中修井液返排率达94%,后续注气量与采气量均恢复作业前水平。结果表明,绒囊修井液进入地层形成暂堵结构半径越长,暂堵地层强度越大,无人为干预时结构自然降解直至彻底解封以保护储层双向气体流动能力,期间通过补充修井液稳定或延长封堵半径可恢复承压强度,实现衰竭气藏储气库注采井动态暂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气藏 储气库 修井 压井 封堵 绒囊修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内对接井下电缆湿接头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改星 巨美歆 +3 位作者 于九政 杨玲智 樊明会 卢二付 《石油机械》 2017年第7期68-71,共4页
有缆数字式分注工艺需在油管外预置电缆,存在现场施工作业复杂、施工效率低及带压作业难度大等问题。为此,研制了油管内对接井下电缆湿接头。该湿接头主要由对接下体和对接上体组成,施工时对接下体随井下工具下井,完井后在井口利用电缆... 有缆数字式分注工艺需在油管外预置电缆,存在现场施工作业复杂、施工效率低及带压作业难度大等问题。为此,研制了油管内对接井下电缆湿接头。该湿接头主要由对接下体和对接上体组成,施工时对接下体随井下工具下井,完井后在井口利用电缆携带对接上体依靠重力与对接下体完成对接,对接下体的外接头总成设计有5个Φ20 mm的过流孔及解锁力为12~20 k N的锁紧机构,实现对接后长期稳定通信与供电、正常注水及重复对接利用。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湿接头设计合理、对接可靠,试验值与设计指标相符,满足注水井的作业要求。建议根据不同的井斜设计不同的加重短节,以便内、外接头可靠对接。所得结论可为优化有缆数字式分注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湿接头 外接头 对接下体 分注工艺 锁紧试验 解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