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 被引量:54
1
作者 丁一 李智武 +6 位作者 冯逢 翟中华 孙玮 汤聪 张葳 张长俊 刘树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侏罗统 大安寨段 湖相 混合沉积 储层 微裂缝 致密油 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彭浩 陈虹宇 万伟超 熊鹰 李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2-1191,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稳定的薄层至块状的浅灰—灰色亮晶生屑灰岩构成的生屑滩,并具有多个向上变浅和变粗序列的薄滩体垂向上频繁叠置、单滩体厚度一般较小(小于3 m)、少见同生期暴露等典型特征;伽马测井响应上,该套多旋回叠置的薄滩体呈现总体高背景下的低值的综合响应,因而难以利用测录井资料准确识别和统计颗粒滩的厚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非暴露浅滩发育时期,颗粒滩发育于微地貌高地、并具有相对更大的沉积速率,因而颗粒滩发育期形成的等时地质体厚度可近似反演沉积期微地貌的相对高低,并在分析等时地质体厚度或沉积微地貌与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区内高能生屑滩主要在泸州—江津、自贡—大足以及青神—资中一线呈带状分布,受控于泸州古隆起雏形和乐山—龙女寺继承性古隆起。结果表明沉积期微地貌恢复对于钻探程度高、资料品质差的盆地老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储层预测和深化老层的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微相 颗粒滩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体系对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控制——以四川盆地中台山地区须二段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明洁 季永承 +8 位作者 唐青松 唐大海 梁锋 车国琼 王立恩 李明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40,共15页
为探讨成岩体系对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控制机理,综合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孔渗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中台山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台1井须二段主要发育长石石... 为探讨成岩体系对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控制机理,综合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孔渗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中台山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台1井须二段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文探1井须二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孔隙度多<8%,渗透率多<1×10^(-3)μm^(2);须二段砂岩经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中台1井须二段断裂发育,早期石英胶结物主要充填粒间及早期裂缝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晚期裂缝多被晚期硅质和方解石胶结物全充填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文探1井须二段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早期方解石和石英胶结且成岩流体古盐度多>20%;中台1井和文探1井均可见次生溶蚀产物,硅质与黏土胶结物多伴生出现,并普遍充填粒内溶孔或粒间孔,表现出次生溶蚀产物短距离迁移特征。研究表明中台1井早期为开放性成岩体系,晚期为封闭性成岩体系,而文探1井主要表现为封闭性成岩体系;开放体系下次生溶蚀产物能通过裂缝向外迁移产生孔隙度净增量,能有效改善储层质量,而封闭体系下次生溶蚀产物不能向外界迁移仍胶结充填于储层孔隙中,仅为储层孔隙空间再分配,储层孔隙度无净增量,质量无明显改善;中台山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受成岩体系演化控制,早期开放体系有利于储层质量改善,晚期封闭体系有利于早期形成储层的保存,裂缝的开启与封闭是影响成岩体系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体系 致密砂岩 储层质量 须二段 中台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理应急系统在含硫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忠仁 潘用平 +1 位作者 付新 高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132,共6页
针对四川复杂地形含硫气田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原料气泄漏等突发事故,难以及时判断事故的发展趋势并确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之对事发点周边的社会和地理环境不熟悉,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研究了适用于安全监管与应急防控... 针对四川复杂地形含硫气田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原料气泄漏等突发事故,难以及时判断事故的发展趋势并确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之对事发点周边的社会和地理环境不熟悉,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研究了适用于安全监管与应急防控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及"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开发了石油化工领域专用的空间GIS平台,以空间关系做为数据关联分析的底层逻辑,形成贯穿气田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完整性管理体系。并重点针对含硫天然气事故灾害类型和应急支撑数据采集内容进行研究,形成应急管理与快速响应整套技术方法及示范工程,显著缩短了风险辨识和预警时间,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 空间GIS 全生命周期 协同演练 灾害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龙王庙组储层沥青特性及其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游佳春 刘威 +4 位作者 潘冠昌 张项飞 朱熙 王福平 王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5,I0003,共5页
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资源量丰富,部分井区受沥青存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井酸压改造效果。为揭示沥青特性及其对储层酸压改造效果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列室内实验表征沥青的基本特征,并室内评价了沥青对酸蚀裂缝导流... 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资源量丰富,部分井区受沥青存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井酸压改造效果。为揭示沥青特性及其对储层酸压改造效果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列室内实验表征沥青的基本特征,并室内评价了沥青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其质量含量平均值为2.71%;沥青等效镜质体射率平均值为3.00%,处于过成熟阶段属热演化成因的焦沥青类;储层沥青中碳质沥青含量高达99%以上,主要充填在缝合线、晶间孔、溶孔/洞内;导流能力损害程度与沥青含量呈正比,酸压改造后易形成不溶的游离沥青,堵塞酸蚀裂缝造成严重导流能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女寺龙王庙组 储层沥青 成熟度 裂缝导流能力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三叠系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周路 李飞 +3 位作者 何登发 胡燕 吴勇 陆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92,共22页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五段的大套膏岩层为分割层,将其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断裂以膏岩层作为主滑脱层,上、下构造层断裂均终止于膏岩层。区内东部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断裂非常发育。中部地区上构造层断裂相对...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五段的大套膏岩层为分割层,将其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断裂以膏岩层作为主滑脱层,上、下构造层断裂均终止于膏岩层。区内东部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断裂非常发育。中部地区上构造层断裂相对发育,下构造层不发育。西部受构造运动影响最小,断裂不发育。断裂样式主要表现为"Y"或反"Y"字型组合、"树枝状"、平行及对冲断裂等。三叠系主要在平昌—达州—宣汉一带发育北东—南西向断裂,通江以东地区以北西—南东走向为主,中部平昌—龙岗一带受力复杂,断裂走向较不规律,元坝地区发育有南北走向断裂,往西断裂逐渐不发育。全区可划分为7大构造带,其中米仓山前缘褶皱构造带包含了西部九龙山背斜和东部通南巴构造;川北凹陷构造带仅在上构造层有少量断裂发育;川北平缓构造带上构造层发育大量中小型断裂;大巴山前陆盆地构造带属于断褶发育的凹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上构造层多发育披覆背斜及较陡断背斜,下构造层发育断背斜并伴有断堑、断垒特征。该地区下构造层断裂发育开始于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印支中后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上构造层断裂发育始于印支中后期构造运动,盆地北部整体开始抬升使雷口坡组顶部遭受剥蚀;燕山期上、下构造层断裂进一步发育,山前褶皱构造带挤压变形强烈,构造格局基本定型,喜马拉雅山期运动对研究区构造具有叠加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北地区 三叠系 地震解释 构造特征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液转换技术探索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建平 任茂 +2 位作者 欧彪 任惠 董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0,共3页
多数井将气体钻井转换成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后都出现了井壁失稳问题,且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气体钻井取得的成果,介绍了2个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的原因后,介绍了解决该问题的3种途径。一种是使用润湿反转剂RSF-1,将其作为替入钻井液之... 多数井将气体钻井转换成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后都出现了井壁失稳问题,且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气体钻井取得的成果,介绍了2个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的原因后,介绍了解决该问题的3种途径。一种是使用润湿反转剂RSF-1,将其作为替入钻井液之前的润漏反转前置液,RSF-1能把岩石的亲水表面转变成亲油表面,减缓滤液侵入地层。再配合使用性能优质的钻井液与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保证后续施工顺利进行。该技术在P301-4和P204-2井的应用,起到了有效维护井壁稳定的作用。另一种是对已钻的不稳定地层实施封堵加固,介绍了几种井壁加固的工作液。还有一种是选用隔离膜钻井完井液或成膜封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气液转换 井眼稳定 润湿反转剂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况雪梅 张凤琼 +3 位作者 李大鹏 卢邹 谢佳君 何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0,6,共4页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气田水回注安全风险的重要工艺因素。通过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评价,可预先避免气田水向其他地层渗漏或者返出地表,引发环境污染或者影响邻井生产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文章从回注井固井质量、套管结构、...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气田水回注安全风险的重要工艺因素。通过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评价,可预先避免气田水向其他地层渗漏或者返出地表,引发环境污染或者影响邻井生产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文章从回注井固井质量、套管结构、腐蚀状况及剩余强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的评价方法,为回注井的选井以及新钻回注井井身结构要求提供参考。利用这种评价方法,对川东气田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这些评价结果,加强了对可能存在挤毁风险井段的腐蚀状况检测,加强了对这些井段的防腐措施,并采取封隔环空加保护液、套管补强等措施,预防套管发生挤毁。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维护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回注井 井身结构 完整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流体判识及分布特征
9
作者 刘军 徐国盛 +2 位作者 龚昌明 赵异华 秦润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种类较多,夹有石膏层且储层普遍含水,使得流体的判识比较困难。另外,嘉陵江组流体分布规律不明显,控制因素复杂。在深入分析不同流体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种类较多,夹有石膏层且储层普遍含水,使得流体的判识比较困难。另外,嘉陵江组流体分布规律不明显,控制因素复杂。在深入分析不同流体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对流体性质进行判识,建立起适合于研究区的流体判识模型。然后,对流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加以探索,认为储层物性和构造幅度是控制流体分布的主控因素,而储层内部较强的非均质性是造成流体分布复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判别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的修订完善与作用的探索
10
作者 杨涛 马建民 +3 位作者 任文华 江涛 郑友志 谢佳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9,5,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125-2006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于2007年1月实施以来,促进了我国天然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另方面,鉴于国内含H2S和CO2气藏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相关内容在原标准缺失等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125-2006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于2007年1月实施以来,促进了我国天然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另方面,鉴于国内含H2S和CO2气藏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相关内容在原标准缺失等原因,迫切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与补充、完善。文章重点论述了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的依据、修订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修订后标准的重要作用及宣贯的要求和建议。这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125-2013的认真宣贯、进一步提高我国气井的试气、采气和动态监测工艺技术水平,以及促进不同类型气井的安全、科学、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参考、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试气 采气 动态监测 工艺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孔低渗裂缝性油藏酸化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英 胡书勇 +2 位作者 胡晓云 范谭广 谯国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4,60,共4页
公山庙油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于1990年投入试采,区域构造属于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区营山构造群的中部,属特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多产层开采的复杂油田。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主要受高能滩相灰岩与裂缝的双重控制,宏观裂缝或... 公山庙油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于1990年投入试采,区域构造属于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区营山构造群的中部,属特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多产层开采的复杂油田。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主要受高能滩相灰岩与裂缝的双重控制,宏观裂缝或微裂缝是获得产能的必要条件。因油田为消耗式开采,年自然递减率高达16%左右,采用增产工艺措施改造储层是油田稳定生产、延缓递减的重要途径。针对近年来酸化增产工艺措施井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影响措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下步油田的储层改造、维持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油田实施的酸化改造措施能有效改善近井地带的渗流条件和沟通较远地带裂缝,形成有效的油流通道,这对于其他同类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低孔油藏 裂缝性油藏 酸化工艺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