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气田西部二叠系盒8-山1段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文明 马文辛 +6 位作者 徐邱康 彭宇 马斯辉 韩翀 彭湃 刘雨 杜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1-532,共12页
苏里格气田西部的二叠系石盒子组8段(He-8)和山西组山1段(Shan-1)是主要的天然气产层,是致密砂岩准连续型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本文通过岩石薄片、电镜扫描、生烃模拟、古构造恢复技术,分析总结了盒8段和山1段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 苏里格气田西部的二叠系石盒子组8段(He-8)和山西组山1段(Shan-1)是主要的天然气产层,是致密砂岩准连续型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本文通过岩石薄片、电镜扫描、生烃模拟、古构造恢复技术,分析总结了盒8段和山1段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和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将成藏过程分为4个阶段。结果表明较低生烃强度和东高西低的构造背景决定了现今大面积的含水局面,区块烃源岩(煤层厚度)、储层物性(规模和非均质性)和山1段隔夹层主要控制了局部天然气富集区(甜点)。晚期的新构造运动导致早期天然气藏中已形成的气水系统再分配、调整,从而造就了现今盒8段-山1段气藏复杂的气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盒子-山西组 二叠系 天然气成藏 致密砂岩气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彭浩 陈虹宇 万伟超 熊鹰 李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2-1191,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稳定的薄层至块状的浅灰—灰色亮晶生屑灰岩构成的生屑滩,并具有多个向上变浅和变粗序列的薄滩体垂向上频繁叠置、单滩体厚度一般较小(小于3 m)、少见同生期暴露等典型特征;伽马测井响应上,该套多旋回叠置的薄滩体呈现总体高背景下的低值的综合响应,因而难以利用测录井资料准确识别和统计颗粒滩的厚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非暴露浅滩发育时期,颗粒滩发育于微地貌高地、并具有相对更大的沉积速率,因而颗粒滩发育期形成的等时地质体厚度可近似反演沉积期微地貌的相对高低,并在分析等时地质体厚度或沉积微地貌与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区内高能生屑滩主要在泸州—江津、自贡—大足以及青神—资中一线呈带状分布,受控于泸州古隆起雏形和乐山—龙女寺继承性古隆起。结果表明沉积期微地貌恢复对于钻探程度高、资料品质差的盆地老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储层预测和深化老层的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微相 颗粒滩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规则对天然气压缩因子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钰 张烈辉 唐建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7-449,452,共4页
在石油工程的很多计算中 ,天然气压缩因子是必要的基本参数。缺乏实验数据时 ,常常利用天然气的组成采用关联式来计算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这些方法需要利用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和拟临界温度来预测压缩因子。不同的计算天然气拟临界性质的... 在石油工程的很多计算中 ,天然气压缩因子是必要的基本参数。缺乏实验数据时 ,常常利用天然气的组成采用关联式来计算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这些方法需要利用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和拟临界温度来预测压缩因子。不同的计算天然气拟临界性质的混合规则对预测精度有较大的影响。在实测天然气压缩因子的基础上 ,对比研究了Key’s混合规则、Stewart-Burkhardt-Voo(SBV)混合规则和Sutton的改进SBV混合规则 (SSBV)对压缩因子预测精度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 6种关联式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 :对不含C+7以上重烃的天然气 ,Key混合规则比SBV和SSBV混合规则精度高 ;对含有C+7重烃成分的天然气压缩因子的预测 ,Key混合规则精度变差 ,SSBV混合规则并没有比SBV规则有明显的改善 ;DAK1975关联式 +Key混合规则是不含C+7以上重烃的压缩因子预测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因子 天然气 混合规则 气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在高压液固两相流中的冲蚀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国荣 熊柯睿 +2 位作者 黄亮 楚飞 钱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共6页
为研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对控压钻井节流阀阀芯表面轮廓冲蚀的影响,采用高压水携砂喷射法模拟节流阀阀芯工作环境,探究节流阀阀芯材料40Cr在不同攻角下的冲蚀行为,分析冲蚀量与攻角的关系;采用三维扫描仪测量冲蚀后材料的表面形貌,采... 为研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对控压钻井节流阀阀芯表面轮廓冲蚀的影响,采用高压水携砂喷射法模拟节流阀阀芯工作环境,探究节流阀阀芯材料40Cr在不同攻角下的冲蚀行为,分析冲蚀量与攻角的关系;采用三维扫描仪测量冲蚀后材料的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材料冲蚀区的微观形貌,分析不同攻角下材料的冲蚀磨损机制。结果显示:当攻角由15°增加到90°时,试件冲蚀斑坑深度、冲蚀质量损失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并在45°时达到最大,同时,冲蚀斑坑形状由椭圆形状逐渐向圆形变化;随着冲蚀时间的延长,在攻角为45°时冲蚀质量损失以指数方式增加;40Cr材料在低角度冲蚀为"犁削"作用,高角度为"冲击锻打",在整个冲蚀过程中2种损伤机制并存,在45°时2种作用效果最大。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阀芯轮廓使粒子攻角避开45°附近,可减少节流阀冲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节流阀 40Cr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电泵在隆昌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
5
作者 李琦 刘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4,共2页
以屏蔽电泵在隆昌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屏蔽泵的结构特点、性能实验、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屏蔽电泵的类型,及隆昌天然气净化厂在应用该泵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关键词 屏蔽泵 净化厂 介绍 应用 经济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燃气管网从设计到运营全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美宏 陈蓓 +2 位作者 宋晶晶 乔川 廖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特点的分析,全面识别管网工程建设全过程(设计、施工到运营)可能造成管网建设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潜在危害。依据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等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一套以设计失效、施工失效、运营失效为一... 通过对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特点的分析,全面识别管网工程建设全过程(设计、施工到运营)可能造成管网建设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潜在危害。依据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等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一套以设计失效、施工失效、运营失效为一级指标,以选址选线、安全距离设置、安装缺陷、管理缺陷、自然灾害等作为二级指标,以地质条件、防腐性能、焊接操作、滑坡灾害等作为三级指标且针对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环境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网建设环境风险评价奠定理论基础,为实现管网建设与生态和人居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燃气管网 环境风险评价 故障树 全过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高石梯地区灯四段藻丘类型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恒玮 伏美燕 +3 位作者 宋荣彩 刘文 赵亮 沈秋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油气资源储量巨大,藻丘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因此讨论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的藻丘类型与沉积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结合测井资料,详细阐述了高石梯地区灯四段的...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油气资源储量巨大,藻丘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因此讨论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的藻丘类型与沉积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结合测井资料,详细阐述了高石梯地区灯四段的藻丘类型与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岩石类型可分为富藻类云岩和贫藻类云岩:富藻类云岩是藻丘的丘基和丘核的主要类型,藻格架较发育,具有叠层构造、藻纹层构造、藻绵层构造等;贫藻类云岩发育在丘间、台坪和潮坪—潟湖环境,以晶粒云岩为主,局部含石膏;2)基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参数,藻丘可分为大型藻丘、较稳定中型丘和低能小型藻丘:大型藻丘发育在低盐度水体较浅的台缘外侧高能带,Rb/K为1.3~2.0;中型藻丘发育在较高盐度和较浅水的台缘内侧至台地内部,Rb/K>2.0。通过建立藻丘及其周缘的沉积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区藻丘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丘 沉积模式 灯影组四段 高石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之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翔 罗洋 林小兵 李中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76,共8页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认识,通过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和储集砂体的剖面结构解剖,探讨川南须家河组储集矿体的成因及模式。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滨湖砂坝砂体、浅湖砂坝砂体、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型河口坝砂体、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类型(包括"坝上河"和"河上坝")。系统研究了形成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岩性结构特征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砂体进积式和砂体退积式2种砂体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位置为河道的中下部,河口坝砂体的中上部;最为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砂体进积式下形成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上河",也是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储集砂体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砂体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系统联合仿真的变负荷工况下往复压缩机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进杰 孙旭 江胜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1,共6页
针对往复压缩机在气量调节工况下因多系统耦合、多参数关联导致工作模型复杂,对压缩机动态特性分析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气量调节系统与压缩机的多系统联合仿真的建模方法,首先建立独立的调节系统各模块工作模型,利用不同模型对... 针对往复压缩机在气量调节工况下因多系统耦合、多参数关联导致工作模型复杂,对压缩机动态特性分析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气量调节系统与压缩机的多系统联合仿真的建模方法,首先建立独立的调节系统各模块工作模型,利用不同模型对接端口完成子系统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融合压缩机工作模型构建了变负荷工况下往复压缩机工作特性分析模型,将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多系统联合仿真与传统仿真方式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变负荷工况下压缩机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荷 往复压缩机 多系统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改造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慧芬 彭均亮 +2 位作者 吴建 高新平 王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常规砂岩储层加砂压裂后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依赖于支撑裂缝,而页岩气储层由于其典型的脆性特征,通过大规模体积压裂后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页岩气渗流能力主要取决于支撑剂充填层裂缝和储层剪切滑移形成的自支撑裂缝,因此,室内页岩储层... 常规砂岩储层加砂压裂后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依赖于支撑裂缝,而页岩气储层由于其典型的脆性特征,通过大规模体积压裂后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页岩气渗流能力主要取决于支撑剂充填层裂缝和储层剪切滑移形成的自支撑裂缝,因此,室内页岩储层导流能力的测试应包括支撑剂充填层和自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两部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支撑导流能力的测试方法大多还是借鉴常规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测试方法,无论测试方法还是测试装备都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大部分国产支撑导流仪的闭合压力加载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不能满足页岩储层长期导流能力测试要求。文章提出了页岩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方法及支撑导流仪改进目标、改进方法、改进措施,为页岩气储层室内导流能力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支撑剂优选及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自支撑裂缝 导流能力 复杂缝网 支撑导流仪 闭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工业系统腐蚀微生物的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天遂 王军磊 +5 位作者 张斐 黄红兵 黄振洋 陈兆喜 李广芳 刘宏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共17页
工业水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蚀一直是造成工程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杀菌剂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在工业微生物腐蚀防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硫酸盐还原菌和藻类引起的管线钢微生物腐蚀行为以及霉菌引起的... 工业水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蚀一直是造成工程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杀菌剂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在工业微生物腐蚀防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硫酸盐还原菌和藻类引起的管线钢微生物腐蚀行为以及霉菌引起的铝合金材料的腐蚀行为,结合相应工业系统杀菌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了用于防控微生物腐蚀的多种杀菌剂的应用优势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杀菌剂在工业系统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季铵盐和季鏻盐作为油田系统中常用的阳离子杀菌剂,能够在低浓度下有效杀灭硫酸盐还原菌,并抑制微生物腐蚀。胍盐类杀菌剂以其稳定性和广谱性在工业系统中应用广泛。杂环类杀菌剂种类繁多,部分杂环类杀菌剂不仅具有抗细菌和真菌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有机溴类物质则是一种逐步兴起的污水处理杀菌剂。此外,多种杀菌剂的复配使用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升杀菌效果的方法。目前,通过改性、合成等方法将尽可能多的抗菌基团集中到一种杀菌剂或某种基底材料上,逐渐成为开发新型抗菌物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杀菌剂 微生物腐蚀 细菌 真菌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洞模型超声波衰减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鑫 姚光华 +3 位作者 王莉莎 刘竟成 曹海岸 徐烽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1,共6页
超声波数据是预测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资料,而掌握该地层的超声波响应规律是预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本文利用波动理论,以衰减系数为研究对象,展开单孔洞模型的超声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单孔洞模型的孔隙度增... 超声波数据是预测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资料,而掌握该地层的超声波响应规律是预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本文利用波动理论,以衰减系数为研究对象,展开单孔洞模型的超声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单孔洞模型的孔隙度增加,超声波衰减系数整体呈递增趋势,其函数规律与孔隙度增长方式有关;2对于圆形、方形孔洞来讲,孔隙度=9%是个重要的临界值,当孔隙度<9%时,可忽略形状对衰减的影响,当孔隙度>9%时,圆形比正方形孔洞的衰减系数变化大;3在椭圆形孔洞模型中,纵横比Ar>1时,孔隙度变化对衰减系数影响较小,Ar<1时,孔隙度变化对衰减系数影响较大;4随着超声波传播方向与椭圆模型中长轴的夹角增大,衰减系数线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理论 单孔洞模型 数值模拟 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柱构造的沉积及环境响应——以峨眉地幔柱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巍 张廷山 +3 位作者 刘治成 黄浩 闵华军 杨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5-850,共16页
通过对上扬子板块西北部中二叠统地层、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受峨眉地幔柱活动而形成的穹窿状地壳隆升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地貌特征表现为西南部较高,向东及东北方向平缓降低,其中不发育陡斜坡及... 通过对上扬子板块西北部中二叠统地层、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受峨眉地幔柱活动而形成的穹窿状地壳隆升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地貌特征表现为西南部较高,向东及东北方向平缓降低,其中不发育陡斜坡及斜坡转折带。该古地貌特征与区域海平面升降共同控制和影响了研究区古地理格局及演化,形成了受峨眉地幔柱活动控制的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中二叠世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峨眉地幔柱活动均有相应的响应,根据穹窿状水下隆起不同部位沉积的岩性、古生物组合、沉积构造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西南部环境开阔,水体动荡,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向东及北东方向逐渐过渡为浅缓坡亚相和深缓坡亚相发育区。开阔台地及浅缓坡环境中生物最为丰富,古串珠虫(Palaeotextularia)组合和翁格达藻(Ungdarella)组合分布于开阔台地,而浅缓坡环境的代表主要为米齐藻(Mizzia)-假蠕孔藻(Pseudovermoporella)组合、球旋虫(Glomospira)-始毛盘虫(Eolasiodiscus)组合及节房虫(Nodosarinae)组合等,向东及东北方向生物逐渐减少,至深缓坡环境,仅在其上部有少量分布。微量元素的丰度变化也反映了古环境特征,从开阔台地至深缓坡,沉积环境逐渐从氧化向还原环境变化,Ba、Sr、V、Cu等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幔柱 中二叠统 环境响应 沉积响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丹凤场-塘河构造嘉陵江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14
作者 胡一然 张翔 +1 位作者 杜本强 杨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1,共7页
以川南丹凤场-塘河构造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相、储层、成藏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有利的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并控制了气藏的平面分布;联通下伏烃源岩层系的断层... 以川南丹凤场-塘河构造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相、储层、成藏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有利的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并控制了气藏的平面分布;联通下伏烃源岩层系的断层控制了天然气供给;发育的裂缝体系改善储层渗透性与连通性,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提高了储集性能;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储集场所;膏岩层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影响气藏的分布。并且研究区嘉陵江组成藏要素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通过上述气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混源气源的混入,烃源断层和石膏盖层的分布,是油气聚集层位及有利成藏区块确定的重要因素。成果的取得,为川南地区嘉陵江组气藏的勘探及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嘉陵江组 气藏 主控因素 烃源断层 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