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川中油气矿一线井站班组的培训方式
1
作者 李忠良 谢嘉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218-218,167,共2页
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安全生产,因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培训员工则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一线井站班组的特点,基于多年的培训经验,提出了九种培训新思维,成功的... 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安全生产,因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培训员工则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一线井站班组的特点,基于多年的培训经验,提出了九种培训新思维,成功的在作业现场应用、推广,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站班组 培训方式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腐蚀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子海 李静 +1 位作者 刘刚 全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9-393,共5页
根据川中天然气净化装置目前腐蚀现状,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净化装置原料气、酸气、Claus回收、硫磺成型等系统以及设备外部腐蚀的因素,说明了腐蚀发生的主要区域。通过对腐蚀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腐蚀和防腐机理,对目前净化厂防腐措施的... 根据川中天然气净化装置目前腐蚀现状,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净化装置原料气、酸气、Claus回收、硫磺成型等系统以及设备外部腐蚀的因素,说明了腐蚀发生的主要区域。通过对腐蚀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腐蚀和防腐机理,对目前净化厂防腐措施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天然气净化装置 H2S 防腐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河坝地区中浅部地层气体钻井出水随钻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翔宇 苏静 +2 位作者 王俊瑞 张萍 何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川东北河坝地区中浅部砂泥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随钻测井技术,分析随钻获取地层参数资料所需工具的结构及技术特点,对地层出水层位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建立气体钻井出水量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给出的地层出水层位预测方法能够较... 以川东北河坝地区中浅部砂泥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随钻测井技术,分析随钻获取地层参数资料所需工具的结构及技术特点,对地层出水层位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建立气体钻井出水量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给出的地层出水层位预测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水层位;气体钻井受地层出水的影响和制约明显,在目前常用井眼及气体装备条件下,气体钻井的最大携水量一般小于3 m3/h,泡沫钻井的最大携水量一般小于10 m3/h;河坝地区1.0 km以内的浅部地层和沙溪庙组地层采用空气钻井,而千佛崖组地层适宜采用雾化钻井或泡沫钻井,自流井组和须家河组地层适宜采用充气钻井液或常规水基钻井液等近平衡钻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随钻信息 地层出水 预测模型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盐下油气藏井眼缩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卢亚锋 林元华 +2 位作者 唐庚 赵铁 王沫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1期8-10,87,共3页
采用Heard非线性蠕变模型作为深井段盐岩蠕变本构方程,并建立含盐膏岩夹层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塔里木羊塔克区块巨厚盐膏层变形及井眼缩径规律。研究表明,由于上覆岩层应力的作用,羊塔克隆起构造盐岩层翘曲段逐渐趋于平缓;在同一盐膏层... 采用Heard非线性蠕变模型作为深井段盐岩蠕变本构方程,并建立含盐膏岩夹层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塔里木羊塔克区块巨厚盐膏层变形及井眼缩径规律。研究表明,由于上覆岩层应力的作用,羊塔克隆起构造盐岩层翘曲段逐渐趋于平缓;在同一盐膏层井段不同井深处井眼蠕变缩径的程度明显不同,顶部和底部盐膏层井眼缩径速率最快,缩径量较大。据此,现场钻井工程师在进行盐膏层井段钻进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打开盐膏层和钻出盐膏层井段时的钻井液密度控制,优选钻井方案,防止盐岩层井段发生卡钻等井下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层 井眼稳定 缩径 有限元模型 数值模拟 塔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大安寨储层加砂压裂改造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大椿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0,8,共4页
川中侏罗系属于典型的致密油藏,垂向上发育有凉高山、沙溪庙、大安寨、东岳庙、珍珠冲五套油层,其中大安寨灰岩储层为主力油层。长期以来,对大安寨储层的试油手段单一,大多采用小规模的酸化解堵,无有效的增产改造措施。借鉴国内外超低... 川中侏罗系属于典型的致密油藏,垂向上发育有凉高山、沙溪庙、大安寨、东岳庙、珍珠冲五套油层,其中大安寨灰岩储层为主力油层。长期以来,对大安寨储层的试油手段单一,大多采用小规模的酸化解堵,无有效的增产改造措施。借鉴国内外超低孔渗、非常规石油成功开发经验,川中在大安寨开展了三种不同井型的加砂压裂试验。通过对6口井加砂压裂参数、泵注程序、造缝效果和产油能力等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加砂压裂工艺在川中侏罗系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的难点与对策,为川中致密油藏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寨 致密油藏 加砂压裂 介壳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龙王庙组储层沥青特性及其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游佳春 刘威 +4 位作者 潘冠昌 张项飞 朱熙 王福平 王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5,I0003,共5页
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资源量丰富,部分井区受沥青存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井酸压改造效果。为揭示沥青特性及其对储层酸压改造效果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列室内实验表征沥青的基本特征,并室内评价了沥青对酸蚀裂缝导流... 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资源量丰富,部分井区受沥青存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井酸压改造效果。为揭示沥青特性及其对储层酸压改造效果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列室内实验表征沥青的基本特征,并室内评价了沥青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女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其质量含量平均值为2.71%;沥青等效镜质体射率平均值为3.00%,处于过成熟阶段属热演化成因的焦沥青类;储层沥青中碳质沥青含量高达99%以上,主要充填在缝合线、晶间孔、溶孔/洞内;导流能力损害程度与沥青含量呈正比,酸压改造后易形成不溶的游离沥青,堵塞酸蚀裂缝造成严重导流能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女寺龙王庙组 储层沥青 成熟度 裂缝导流能力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气田集输系统中气体水合物形成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本学 罗诉舟 +1 位作者 李忠良 汪城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49-49,51,共2页
针对磨溪气田冬季天然气集输管线水合物堵塞近况,结合水合物形成条件,对水合物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防治对策,为磨溪气田制定水合物防治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集输系统 影响因素 水合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液转换技术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建平 任茂 +2 位作者 欧彪 任惠 董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0,共3页
多数井将气体钻井转换成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后都出现了井壁失稳问题,且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气体钻井取得的成果,介绍了2个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的原因后,介绍了解决该问题的3种途径。一种是使用润湿反转剂RSF-1,将其作为替入钻井液之... 多数井将气体钻井转换成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后都出现了井壁失稳问题,且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气体钻井取得的成果,介绍了2个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的原因后,介绍了解决该问题的3种途径。一种是使用润湿反转剂RSF-1,将其作为替入钻井液之前的润漏反转前置液,RSF-1能把岩石的亲水表面转变成亲油表面,减缓滤液侵入地层。再配合使用性能优质的钻井液与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保证后续施工顺利进行。该技术在P301-4和P204-2井的应用,起到了有效维护井壁稳定的作用。另一种是对已钻的不稳定地层实施封堵加固,介绍了几种井壁加固的工作液。还有一种是选用隔离膜钻井完井液或成膜封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气液转换 井眼稳定 润湿反转剂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技术脱除胺液中热稳定盐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惠 万义秀 +1 位作者 何明 李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8-299,328,共3页
胺液在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热降解、化学降解和氧化降解,它们对溶液的脱硫效率、发泡倾向和腐蚀性均有很大影响。其中由于氧化降解产生的降解产物—热稳定盐(HSS)对设备腐蚀、溶液发泡等影响尤为严重,因此要保持天然气净化... 胺液在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热降解、化学降解和氧化降解,它们对溶液的脱硫效率、发泡倾向和腐蚀性均有很大影响。其中由于氧化降解产生的降解产物—热稳定盐(HSS)对设备腐蚀、溶液发泡等影响尤为严重,因此要保持天然气净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持溶液清洁。本文通过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引进美国MPR公司的胺液净化装置在四个分厂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离子交换技术脱除胺液中的热稳定盐的应用效果,提出了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液净化 离子交换技术 热稳定盐(HSS)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公003-H16井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大椿 张健 +2 位作者 吴春林 李朝林 刘晓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3,共3页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裂缝监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对公003-H16井水力压裂裂缝形态进行了监测。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与压裂施工曲线进行紧密结合后,对及时优化压裂参数、实时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井下检波...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裂缝监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对公003-H16井水力压裂裂缝形态进行了监测。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与压裂施工曲线进行紧密结合后,对及时优化压裂参数、实时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井下检波器监测到的最远微地震事件信号距离检波器达到950 m,监测结果清晰地反映了压裂井地层地应力方向与大小,地层非均质性,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方位、缝长、缝高、缝宽等参数,为该区块以后油井的部署与储层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监测 裂缝 井下微地震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定向气井压力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升 刘永辉 +4 位作者 章毅 赖希 李士国 罗程程 王武兵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川西定向气井测压呈典型的两段分布,下部压降梯度大的原因是受到液相滑脱损失和倾斜段的影响。针对垂直段和倾斜段分别统计评价工程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垂直段产气量低于1×104m3/d时采用无滑脱模型,否则采用Hagedorn&B... 川西定向气井测压呈典型的两段分布,下部压降梯度大的原因是受到液相滑脱损失和倾斜段的影响。针对垂直段和倾斜段分别统计评价工程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垂直段产气量低于1×104m3/d时采用无滑脱模型,否则采用Hagedorn&Brown模型;倾斜段采用DPI模型。组合建立适用于定向井的气液两相管流新模型。大牛地气田应用实践表明,新模型各项误差均小于5%,明显优于常规单一压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液井 压力预测 两相管流 模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井网区精细地质建模策略——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为例
12
作者 欧阳静芸 尹太举 +1 位作者 吴志超 刘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03X期165-167,共3页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密井网区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用于生产实践。以杏树岗油田杏六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的储层建模方法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该研究区块的孔隙度模型、渗...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密井网区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用于生产实践。以杏树岗油田杏六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的储层建模方法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该研究区块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应用其研究成果,为杏六中区的下一步勘探开采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建模 沉积微相 三维地质建模 大庆油田 杏六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况雪梅 张凤琼 +3 位作者 李大鹏 卢邹 谢佳君 何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0,6,共4页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气田水回注安全风险的重要工艺因素。通过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评价,可预先避免气田水向其他地层渗漏或者返出地表,引发环境污染或者影响邻井生产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文章从回注井固井质量、套管结构、... 气田水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气田水回注安全风险的重要工艺因素。通过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评价,可预先避免气田水向其他地层渗漏或者返出地表,引发环境污染或者影响邻井生产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文章从回注井固井质量、套管结构、腐蚀状况及剩余强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的评价方法,为回注井的选井以及新钻回注井井身结构要求提供参考。利用这种评价方法,对川东气田回注井井身结构完整性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这些评价结果,加强了对可能存在挤毁风险井段的腐蚀状况检测,加强了对这些井段的防腐措施,并采取封隔环空加保护液、套管补强等措施,预防套管发生挤毁。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维护回注井井身结构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回注井 井身结构 完整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敏感参数的煤层含气量定量评价方法——以鄂东气田三交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力钻 冯俊贵 +3 位作者 温渊 李松林 贺斌 钢胡雅格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29,共6页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基于现有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结合鄂东气田三交北区块煤心实验室分析资料,通过线性回归优选影响含气量的测井敏感参数,对相关性小的参数构建复合参数,提高相关系数。分别建立基于兰氏方...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基于现有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结合鄂东气田三交北区块煤心实验室分析资料,通过线性回归优选影响含气量的测井敏感参数,对相关性小的参数构建复合参数,提高相关系数。分别建立基于兰氏方程(吸附模型)和多元回归方程(多元回归模型)的含气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室测量值对比表明,吸附模型预测含气量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敏感参数 煤层含气量 兰氏方程 多元回归 鄂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稳定盐对MDEA溶液脱硫脱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颜晓琴 李静 +3 位作者 彭子成 胡超 彭修军 龙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94-296,303,共4页
热稳定盐是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溶液的主要变质产物之一,热稳定盐会影响MDEA溶液的性能。热稳定盐对MDEA溶液脱硫脱碳性能的影响,目前主要依据净化装置脱硫能力的变化和胺液复活前后净化装置脱硫能力的变化进行推断。影响净化装置脱... 热稳定盐是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溶液的主要变质产物之一,热稳定盐会影响MDEA溶液的性能。热稳定盐对MDEA溶液脱硫脱碳性能的影响,目前主要依据净化装置脱硫能力的变化和胺液复活前后净化装置脱硫能力的变化进行推断。影响净化装置脱硫能力的因素很多,仅根据工业数据很难准确确定热稳定盐的影响情况。为此,在实验室小型胺法脱硫装置上研究了热稳定盐对MDEA溶液脱硫脱碳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热稳定盐影响MDEA溶液脱硫脱碳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热稳定盐的控制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热稳定盐对MDEA溶液脱硫性能和脱碳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性质的热稳定盐对溶液的影响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盐 N-甲基二乙醇胺 脱硫脱碳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及修正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传峰 姜汉桥 李相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134,139,共3页
为了确定港东油田一区六断块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所需要的残余阻力系数,采取了物理模拟手段,首先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管模型,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初步测定弱凝胶的残余阻力系数。然后建立填砂管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拟合试验动态,... 为了确定港东油田一区六断块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所需要的残余阻力系数,采取了物理模拟手段,首先制作不同渗透率的填砂管模型,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初步测定弱凝胶的残余阻力系数。然后建立填砂管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拟合试验动态,修正残余阻力系数。最后建立了弱凝胶残余阻力系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实际区块的弱凝胶调驱数值模拟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残余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调驱 残余阻力系数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B_4O_7-Na_2SO_4-NaCl-H_2O四元体系288K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桑世华 赵相颇 +1 位作者 钟丝摇 张俊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Na2B4O7-Na2SO4-NaCl-H2O在288 K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及其密度。由研究结果知该四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相图中有一个共饱点,三...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Na2B4O7-Na2SO4-NaCl-H2O在288 K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及其密度。由研究结果知该四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相图中有一个共饱点,三条单变曲线,三个结晶区平衡固相分别为:Na2B4O7·10H2O,Na2SO4·10H2O和NaCl。实验结果表明NaCl对Na2B4O7和Na2SO4有盐析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体系 相平衡 钠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静芸 尹太举 +1 位作者 吴志超 刘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0-54,165-166,共5页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开采注水时间长,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储层内部的油水分布日趋变得复杂,其运动规律越来越难以预测。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其高含水时期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开采注水时间长,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储层内部的油水分布日趋变得复杂,其运动规律越来越难以预测。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其高含水时期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认清油水运动规律,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研究区剩余油有5种分布类型:①好砂层砂体边角部位零散分布的剩余油;②好砂层主砂体边部连续分布差砂体中的连片分布的差油层;③差砂层中由于层间屏蔽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④差砂层由于砂体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⑤差油层砂体过于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零散剩余油。从垂向上研究区剩余油呈以下5种分布类型:①剖面中的低渗层中的剩余油;②剖面中的高渗层中的低渗层段的剩余油;③剖面中厚层砂体中的剩余油;④剖面中的砂体尖灭区的剩余油;⑤砂体射孔不完善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类型 剩余油分布 萨北地区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囊泡与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间协同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贵 姚启庆 +1 位作者 叶仲斌 侯绪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6-247,250,共3页
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16-3-16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了带负电荷的囊泡,将其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复配,通过实验研究了囊泡与聚合物溶液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随囊泡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趋于稳... 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16-3-16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了带负电荷的囊泡,将其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复配,通过实验研究了囊泡与聚合物溶液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随囊泡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趋于稳定的趋势,体系的粘度则呈先升后降再趋于稳定的趋势;上述性质的变化与囊泡浓度密切相关:当浓度在6mmol/L左右时,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当浓度为0.8mmol/L时,体系的粘度最高。研究结果对改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三次采油中的驱油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囊泡 疏水缔合聚合物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流体判识及分布特征
20
作者 刘军 徐国盛 +2 位作者 龚昌明 赵异华 秦润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种类较多,夹有石膏层且储层普遍含水,使得流体的判识比较困难。另外,嘉陵江组流体分布规律不明显,控制因素复杂。在深入分析不同流体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种类较多,夹有石膏层且储层普遍含水,使得流体的判识比较困难。另外,嘉陵江组流体分布规律不明显,控制因素复杂。在深入分析不同流体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对流体性质进行判识,建立起适合于研究区的流体判识模型。然后,对流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加以探索,认为储层物性和构造幅度是控制流体分布的主控因素,而储层内部较强的非均质性是造成流体分布复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判别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