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43
1
作者 杨兆彪 李洋阳 +6 位作者 秦勇 孙晗森 张平 张争光 吴丛丛 李存磊 陈长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储集层关键参数的分析,建立了多煤层煤层气开发单元划分方法,提出了定量分级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整的多煤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评价流程:采用成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多煤层全层位进行储集层物性参数的精细刻画;计算各网格的产层潜能指数,并绘制单层或多层合采条件下的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根据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的分布情况,采用开发单元划分定量指标划分出Ⅰ、Ⅱ、Ⅲ类煤储集层分布区,进而优选出开发有利区。经多煤层普遍发育的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的实际应用证实,采用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定量指标结合有利区评价流程进行开发有利区评价,可以有效克服仅依靠某一主力单煤层的产气潜能评价结果作为开发有利区优选标准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满足多煤层煤层气合采开发的选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集层物性 多层合采 产层潜能指数 开发单元划分 定量指标 有利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山煤田构造-水文地质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玲 孙晓光 +1 位作者 崔少华 眭晋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8,共9页
煤层气富集成藏受构造、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岩浆活动等多方面因素控制,为了研究西山煤田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规律,通过资料收集整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西山煤田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口西... 煤层气富集成藏受构造、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岩浆活动等多方面因素控制,为了研究西山煤田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规律,通过资料收集整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西山煤田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口西山煤田水文孔的资料,分别对太原组含水层及山西组含水层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进行研究;利用煤层气井的含气量等资料,找出对煤层气有利的构造、水动力、水化学因素,提出3种构造-水动力成藏模式;最后基于前面的研究提出构造-水动力控制下的煤层气富集区识别标准,对研究区进行富集区识别。研究表明:①西山煤田煤系地层水动力场可以分为三部分地下水流动系统:西北部系统Ⅰ、中南部系统Ⅱ和东部系统Ⅲ;其中屯兰矿东曲矿南部、原相地区以及西部水峪贯向斜核部、杜儿坪断层附近,水动力活动相对较弱,有利于煤层气成藏;②有利于煤层气富集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型;③提出构造-水动力作用有利于煤层气聚集成藏的3种模式:单斜-水动力成藏、向斜-水动力成藏、断层-水动力成藏;④对西山煤田进行煤层气富集区识别,识别出邢家社附近和杜儿坪南部2个富集区。用上述方法将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定量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其他区块参考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水动力 水化学 西山煤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缝变导流能力的致密气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贺东 欧阳伟平 +4 位作者 张冕 唐海发 陈长骁 马旭 付中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3,共9页
针对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会随空间以及时间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建立考虑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和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气压裂直井渗流的新型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新模型的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针对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会随空间以及时间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建立考虑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和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气压裂直井渗流的新型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新模型的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分析典型曲线。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裂缝空间、时间双重变导流及应力敏感效应对Blasingame曲线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变导流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早期典型曲线值;时间变导流效应会导致产量及产量积分曲线下掉,形成S型典型曲线;双重变导流则是两者效应的叠加;时间、空间变导流效应均不会延缓地层进入拟稳态阶段的时间。应力敏感会降低曲线值,但不会使曲线陡降;应力敏感会延缓地层进入拟稳态阶段的时间。忽略变导流效应和应力敏感效应,不会对井控动态储量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会给裂缝、储集层参数解释带来较大误差。经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压裂井的常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与模型对比,证实新方法可靠实用,且比常规方法精度更高,可用于存在裂缝变导流致密气压裂井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压裂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 裂缝导流能力 空间变导流 时间变导流 应力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生物质炭耦合氧化铜材料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
4
作者 郭天宇 张佳宁 +3 位作者 白德豪 张金男 祁彧 王红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电催化技术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开发具有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方法】采用麦麸皮为生物质炭前驱体,利用热解法制备氮掺杂生物质炭材料(NC),进一步通过水热法与CuO... 【目的】电催化技术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开发具有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方法】采用麦麸皮为生物质炭前驱体,利用热解法制备氮掺杂生物质炭材料(NC),进一步通过水热法与CuO进行耦合,构筑了一系列的CuO@NC复合材料。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晶相、微观形貌和结构及元素价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电催化还原CO_(2)反应来探讨其电催化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在160℃合成温度下获得的复合催化剂(CuO@NC-160)对乙烯有较高的选择性,在-1.18 V(vs.RHE)时,法拉第效率为26.85%。研究为制备廉价、高效的CuO基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生物质炭 二氧化碳 电催化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茹森 乔智华 +2 位作者 王鹤 王用良 秦安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庆油藏条件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Ⅲ和BⅢ的乳化能力和流变性,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进行了对比;同时探讨了引入的功能单体增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的引入使得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具有...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庆油藏条件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Ⅲ和BⅢ的乳化能力和流变性,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进行了对比;同时探讨了引入的功能单体增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的引入使得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增黏性和弹性。在聚合物浓度为1000 mg/L时,Ⅲ所形成的乳状液(4 h后的析水率为5%)稳定性好于同浓度下HPAM所形成的乳状液(4h后的析水率为100%);在45℃、7.34 s^(-1)条件下,浓度为1600mg/L的Ⅲ溶液的黏度(63.5 mPa·s)远大于HPAM溶液的黏度(44mPa·s);在相同黏度(20 mPa·s)下的储能模量和触变性测试表明三种驱油剂的弹性大小为:Ⅲ>BⅢ>HPAM。同时本文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β-CD)和表面活性剂SDBS的相互作用,发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存在着强烈的疏水缔合作用。Ⅲ和BⅢ的临界缔合浓度分别为811 mg/L和852 mg/L。分析认为引入的功能基团正是通过疏水缔合作用来实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良好的增黏性、弹性和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乳化 储能模量 触变性 疏水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气田整体开发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强 钟海全 +2 位作者 王渊 冷有恒 郭春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气田投产时间和产能规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求解该模型的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变量和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并对标准遗传算法的遗传结构、遗传算子和终止条件设定3方面进行改进,形成气田群整体高效开发建模和求解技术。将不采用数学模型优化的多方案对比法、罚函数处理约束条件的标准遗传算法,以及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建立准确,提出的求解方法在收敛性和计算速度方面表现良好,可实现气田群整体开发的有序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群 气田整体开发 经济效益 开发优化模型 分层嵌套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技术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案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远 肖传桃 +3 位作者 李永臣 黄庆东 陈辉娜 李建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NGH)矿产储量巨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是一种高效利用的清洁能源。为了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当前室内研究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比较,并考虑到真实开采过程中... 天然气水合物(NGH)矿产储量巨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是一种高效利用的清洁能源。为了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当前室内研究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比较,并考虑到真实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层破坏问题,在CO_2乳状液置换天然气水合物中CH_4实验和页岩油ICP开采技术的启发下,最终制订出一套具有井工厂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案。研究得出:ICP技术核心工艺冷冻墙、加热井井网布置能有效克服热散失,并持续提供热量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分解。CO_2乳状液置换技术能在高效产出CH_4情况下形成CO_2水合物,防止地层因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而产生的地层破坏。注采监测系统的部署能实时监控生产反应过程,可操作性强,控制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开采 地层破坏 CO2乳状液置换 IC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有效应力系数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涛 郭肖 +1 位作者 孟文辉 李金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9,54,共5页
针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研究了一种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岩心有效应力系数,分别进行变围压、变内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不同有效应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以... 针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研究了一种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岩心有效应力系数,分别进行变围压、变内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不同有效应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实验岩心的有效应力系数介于0.39和0.57之间;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会夸大应力敏感程度,基于本体有效应力会削弱应力敏感程度,经本文测定的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有效应力评价应力敏感为中等偏弱,对产能的影响结果与变内压实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在生产压差为10 MPa时油井产量下降6.91%,生产压差为20MPa时油井产量下降14.77%。因此,建议在应力敏感性评价及对产能影响分析时采用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变围压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砂岩岩心 应力敏感性实验 有效应力系数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屈文涛 孙旭光 +2 位作者 苟建升 赵进义 周言 《石油机械》 2016年第7期100-102,共3页
针对低渗透深抽井常规抽油泵存在供采不平衡、泵效低及泵漏失量大等问题,研制了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该泵采用环形柱塞及出油阀外置结构,解决了泵阀结构对柱塞尺寸的限制问题,使泵径可以减小到满足排量要求。采用双泵筒配合环形... 针对低渗透深抽井常规抽油泵存在供采不平衡、泵效低及泵漏失量大等问题,研制了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该泵采用环形柱塞及出油阀外置结构,解决了泵阀结构对柱塞尺寸的限制问题,使泵径可以减小到满足排量要求。采用双泵筒配合环形柱塞结构可以减少抽油泵的漏失量,泵工作时环形液流在泵内产生漩流,可以有效防止泥砂在进油阀处的沉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环形柱塞泵密封效果好,漏失量小,对于日产液不大于2m^3的低产井,环形柱塞泵的平均泵效是常规抽油泵的3倍。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满足低渗透含砂油井高效长久的开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排量 杆式泵 环形柱塞 低渗 防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可洋 赵宝山 李永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 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即基于线性时不变假设,先将深度域数据转换到伪深度域,与伪深度域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然后再转换到深度域,解决深度域非线性时变褶积问题。采用层状介质模型和逆时偏移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有效性,并成功应用于标定实际深度域地震成像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实现,制作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准确可靠,可以为深度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方法 计算步骤 模型试验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射流表面清洗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时凤霞 赵健 +1 位作者 孙晓光 尹海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0-970,共11页
为了研究节能高效的油管表面清洗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建立气液两相射流清洗三维物理模型,模拟研究气液两相射流速度场和压力场特性,分析喷嘴锥度、气体体积分数、喷射速度和喷距等射流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 为了研究节能高效的油管表面清洗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建立气液两相射流清洗三维物理模型,模拟研究气液两相射流速度场和压力场特性,分析喷嘴锥度、气体体积分数、喷射速度和喷距等射流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气体体积分数为7.4%、喷嘴喷射速度为265 m/s时,两相射流速度较纯水射流提高14.2%,气泡通过喷嘴瞬时的射流速度较纯水射流提高221%。气液两相射流经过喷嘴速度迅速增大到最大值,并出现“等速核”形状,从等速核逐渐向外扩展,速度逐渐减低。两相射流从喷嘴喷出后,射流压力逐渐降低,压能逐渐转换为动能,在距离壁面约1/7喷距处,压力开始以球形向内逐渐增大,在壁面驻点处达到极大值;随喷嘴收缩段锥度增加,射流最大速度逐渐增大,收缩段锥度为3.5时,等速核最长;随着气体体积分数增加,最大射流速度逐渐增大,气体体积分数大于7.4%时,等速核长度基本不变;随喷射速度增大,流场内最大速度和等速核长度不断增加,射流冲击能量更高;随喷距增大,射流冲击壁面的压力逐渐减小,喷距小于5倍喷嘴直径时,冲击效果较好。气液两相射流比纯水射流的清洗作用面积提高24.7%,清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射流 表面清洗 计算流体力学 射流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耐温耐盐调驱体系室内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恒 薛杰 +1 位作者 刘家乐 冯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随着低渗油田开发比重的增加,常规的高分子调剖剂常表现出注入能力不佳等缺点,促使小分子调剖剂成为了一个新的堵水调剖发展方向.此外,在我国的一些油田中,油藏往往表现出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要求调剖剂也必须要适应高温高矿化度的条件... 随着低渗油田开发比重的增加,常规的高分子调剖剂常表现出注入能力不佳等缺点,促使小分子调剖剂成为了一个新的堵水调剖发展方向.此外,在我国的一些油田中,油藏往往表现出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要求调剖剂也必须要适应高温高矿化度的条件.因此,本文对常规的聚合物调剖体系进行了改良,加入大量的无机盐小分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通过室内实验,对该新型的调驱体系的耐温性、耐盐性以及热稳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性能评价.评价了该体系不同温度、不同矿化度和不同时间下该体系的沉淀量的变化情况,证明了该体系在高温高矿化度下的稳定性.随后进行了岩心实验,证明了该体系良好的封堵性、耐冲刷性和提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 耐盐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CeO_(2)/BiOBr的构筑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天宇 范祥瑞 +2 位作者 白德豪 祁彧 王红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45-585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eO_(2)、BiOBr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CeO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可见光照射下罗丹明B(RhB)的降解来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引入适量CeO_(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eO_(2)、BiOBr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CeO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可见光照射下罗丹明B(RhB)的降解来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引入适量CeO_(2)(10%)的CeO_(2)/BiOBr(CB-10)异质结显著地增强了光催化活性,在30min内可降解99%的RhB,且表现出优异的可回收性和循环稳定性.另当pH值为3,复合催化剂与RhB浓度分别为0.5g/L、20mg/L时,降解效率在20min内可达最高(96.1%).根据自由基捕获试验和催化剂的能带结构,提出了CeO_(2)/BiOBr异质结光催化过程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制备Bi基复合催化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CeO_(2)/BiOBr 异质结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构造演化及裂缝耦合控气作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尹帅 孙晓光 +4 位作者 邬忠虎 王应斌 赵靖舟 孙伟豪 闫浩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24-3737,共14页
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构造演化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该地区临兴区块为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试、测井、地震及产能数据,研究晚侏罗世末古构造、现今构造、岩浆岩体及裂缝的耦合控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 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构造演化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该地区临兴区块为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试、测井、地震及产能数据,研究晚侏罗世末古构造、现今构造、岩浆岩体及裂缝的耦合控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在三叠纪发生快速沉积,并在早白垩世开始发生地壳抬升。紫金山岩体的隆升时间处于早白垩世中期,其隆升时间与华北板块地层急剧减薄和软流圈侵入地表时间一致。受紫金山岩体快速、强烈隆升影响,上古生界地层发生横弯缩短。此后,研究区处于弱拉张环境,上古生界地层的构造面貌基本定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气藏受古构造、现今低幅度构造、岩浆侵入及裂缝的综合影响。晚侏罗世末期古构造高部位是成藏的有利场所,现今构造对气藏分布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岩浆侵入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影响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紫金山岩体区岩浆大规模上涌,裂缝极为发育,不利于成藏;另一方面,平缓构造区小规模岩浆岩体起到油气疏导作用;适度发育的裂缝对油气的聚集及保存有利。整体而言,构造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古构造控带、现今构造控圈、小规模岩浆岩体及断裂控运、裂缝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幅度构造 构造演化 侵入岩体 裂缝 脆性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水收集与处理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反应活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冬冬 李兴春 +3 位作者 翁艺斌 薛明 徐文佳 白德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5-642,共8页
以某石化企业污水收集和处理环节(9个环节)为研究对象,对各污染源进行了采样和全组分分析,明确了组成特征和优势物种,并基于羟基自由基损失速率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开展了光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的研究。化工污水处理厂的主要V... 以某石化企业污水收集和处理环节(9个环节)为研究对象,对各污染源进行了采样和全组分分析,明确了组成特征和优势物种,并基于羟基自由基损失速率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开展了光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的研究。化工污水处理厂的主要VOCs组分为芳香烃,质量分数为63.3%;其余环节以烷烃为主,质量分数为38.1%~82.3%。酸性水预处理装置和烯烃(乙烯、丁二烯)装置污水池是需重点控制环节。戊烷(正戊烷、异戊烷)、甲基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2-甲基庚烷、乙烯、丙烯、丁烯(1-丁烯、顺-2-丁烯和反-2-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戊烯、苯、甲苯和二甲苯是需优先管控的臭氧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污水 收集与处理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坤 陈珺 +1 位作者 黄华 李勇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1-297,共7页
通过建立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山区河流直接进入开阔湖区后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三角洲堆积体的发展过程和堆积体表面冲积河槽形态演变的规律。总结得出整体规律: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升,最后横向展宽;纵向... 通过建立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山区河流直接进入开阔湖区后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三角洲堆积体的发展过程和堆积体表面冲积河槽形态演变的规律。总结得出整体规律: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升,最后横向展宽;纵向推进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减小;垂向逐渐淤积抬升;横向展宽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堆积体表面的河槽形态演化分为顺直、分汊和微弯河槽3个阶段。模拟结果与已有类似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三角洲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 河道演化 冲积河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砂岩的成因、改造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宇航 朱增伍 +2 位作者 贾鹏 孙晓光 王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5,共8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水砂岩形成为线索,讨论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以及后期底流改造作用,分析争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揭示油气勘探意义。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复杂,将浊流严格定义为紊流支撑,悬浮沉降的重力流...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水砂岩形成为线索,讨论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以及后期底流改造作用,分析争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揭示油气勘探意义。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复杂,将浊流严格定义为紊流支撑,悬浮沉降的重力流,有利于砂岩成因机制解释及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正粒序构造的砂岩为浊流成因,块状砂岩和逆粒序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浊流砂岩沉积在平面上向四周散开,形成朵叶状砂体,碎屑流砂岩沉积沿流体搬运方向展布,形成舌状砂体。重力流沉积受后期底流改造而形成含牵引流构造的砂岩,但牵引流构造不是底流改造砂体所特有的标志,需结合砂体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加以鉴别。水道内重力流沉积受底流影响,天然堤不对称发育,水道发生单向迁移,砂体平面展布范围变大,但砂体垂向厚度变小。同时,受底流改造的天然堤之间会形成局部负向地形,为后期水道、朵体有利沉积场所,易形成连续垂向叠置砂体。深水砂岩预测需将重力流沉积和底流改造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浊流 碎屑流 底流改造砂体 深水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东南部上三叠统巴贡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18
作者 杜芳鹏 王建强 +3 位作者 牛军强 谭富荣 杨创 闫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羌塘地块东南部巴青、索县一带,在上三叠统巴贡组内发育大量未固结状态下发生的软沉积变形。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枕状、球状、链状以及卷曲状,在平面较大范围内均有发现,纵向上密集分布,100余米长的扎德改剖面中发育有7层明显的软沉积... 羌塘地块东南部巴青、索县一带,在上三叠统巴贡组内发育大量未固结状态下发生的软沉积变形。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枕状、球状、链状以及卷曲状,在平面较大范围内均有发现,纵向上密集分布,100余米长的扎德改剖面中发育有7层明显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经过详细地变形特征描述与比对,认为这些软沉积变形主要是与地震振动相关的震积岩,部分变形清晰地显示出受伸展背景的控制。震积岩是软沉积物对古构造活动的记录,研究区内巴贡组震积岩的密集发育表明巴贡组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对比晚三叠世早期地层中震积岩的发育状况,发现构造活动在诺利中晚期更加强烈,与羌塘地块中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年代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巴青地区 软沉积变形 巴贡组 晚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的研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泽宗 卓然 +4 位作者 李荷香 曹红燕 刘长柱 李巍然 李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96,12,共4页
针对A油田部分区块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常出现的摩阻扭矩过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室内通过优选环保型基础油和润滑添加剂,制备出了一种高效钻井液润滑剂CRH-1。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润滑剂CRH-1稳定性较好,低温流动性良好,起泡率低;在5%膨润土... 针对A油田部分区块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常出现的摩阻扭矩过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室内通过优选环保型基础油和润滑添加剂,制备出了一种高效钻井液润滑剂CRH-1。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润滑剂CRH-1稳定性较好,低温流动性良好,起泡率低;在5%膨润土浆中加量为0.5%时,实验浆的润滑系数降低率即可达到85%以上,可抗温150℃,润滑性能优于常用钻井液润滑剂,且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润滑剂CRH-1在A油田南部2口井的水平段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CRH-1的加入显著改善了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同时有效避免了卡钻、托压等复杂情况,润滑剂使用量大幅减少,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摩阻扭矩 润滑性能 水基钻井液 A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