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家堡滩海地区馆一段1砂组油藏开发概念方案设计研究
1
作者 吴征 张伟 +1 位作者 王建富 王厉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4-127,169,共4页
结合大港滩海油田早期油藏评价项目,在前期以地震资料为主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油藏开发的4个敏感性参数,借鉴正交试验设计思想规划了9套方案,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每套方案的评价值,其后采用单因素三评价指标交会图法从... 结合大港滩海油田早期油藏评价项目,在前期以地震资料为主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油藏开发的4个敏感性参数,借鉴正交试验设计思想规划了9套方案,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每套方案的评价值,其后采用单因素三评价指标交会图法从油藏工程和技术经济角度综合分析了敏感性参数的控制因素及影响,克服了筛选的优化值只能为正交设计中的设定值或虽为设定值以外取值但取值的依据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确定了待优参数的合理取值,并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工程及经济约束条件分析了优化结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结果表明,水平井液量保持水平及水平段长度在经济约束下存在一个合理的工程取值,避水高度及井轨迹方位工程和经济约束下的结果趋于一致。优化结果保证最优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是最优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方案设计 正交优化 油藏数值模拟 交会图 油藏工程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震地质学在埕海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淑琴 王书香 +5 位作者 汪改兰 周淑慧 侯灵炜 陈璞 赵林丰 王永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64-68,6,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埕海地区紧邻歧口生油凹陷,是一个复式油气富集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该区的低台阶区勘探程度低,主要目的层之一的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储层分布规律不清,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勘探生产的... 近年来的研究和勘探结果表明,埕海地区紧邻歧口生油凹陷,是一个复式油气富集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该区的低台阶区勘探程度低,主要目的层之一的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储层分布规律不清,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勘探生产的需要。石油地震地质学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了地震与地质的有机结合,在研究尺度上强调了地质资料与地震分辨率的匹配,在研究资料上强调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在研究结果上强调了油气藏的发现和高效开发。根据埕海地区实际地质情况,运用石油地震地质学方法,在现有地震解释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子波反褶积、小波分频成像等技术进行了地震资料品质改善;运用波形聚类、时频三原色、有色反演波阻抗等手段进行了地震相及储层预测。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描述了有利储层在纵横向上的变化,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落实了有利勘探目标,提高了勘探成功率,获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震地质学 小波分频 储层预测 埕海低台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淑琴 王书香 +7 位作者 郭芳 刘玉梅 张洪娟 王洪彪 赵宇超 纪建峥 陈璞 赵林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50,5,共7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Es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重力流水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布在zhu68井-zhu38井一带以南,...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Es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重力流水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布在zhu68井-zhu38井一带以南,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重力流水道分布在坡折带以下的zhu65井-qn8井-qn6井-qn2井一带,发育有水道主体、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等3种沉积微相。该研究成果为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的勘探方向选择及井位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沉积相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 重力流水道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淑琴 王书香 +3 位作者 纪建峥 张洪娟 王洪彪 赵宇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6-62,6,共7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二段(Es2)沉积时期发育两大物源体系,即盆外的南部埕宁隆起物源,盆内的西部羊三木凸起物源。根据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砂体分布体系和沟谷体系的分析...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二段(Es2)沉积时期发育两大物源体系,即盆外的南部埕宁隆起物源,盆内的西部羊三木凸起物源。根据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砂体分布体系和沟谷体系的分析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物源口进行分解研究,Es3沉积时期细分为4个子物源口,Es2沉积时期细分为6个子物源口。近东西向的层拉平地震剖面显示,4条近南北向展布的沟谷对应发育4大物源通道,沟谷中砂岩发育,砂地比高。该研究成果为该区的古地理重建和有利砂体预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物源特征 歧南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差异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5
作者 李廷辉 赵鑫 +2 位作者 杨安元 冯小东 王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4,共4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几何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及形成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福山凹陷在纵向上、平面上具有差异的构造发育特点:纵向上发育深、浅2套断裂体系;平面上构造东西分异,西侧构造复杂,以帚状构造为主,东侧构造...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几何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及形成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福山凹陷在纵向上、平面上具有差异的构造发育特点:纵向上发育深、浅2套断裂体系;平面上构造东西分异,西侧构造复杂,以帚状构造为主,东侧构造简单,以梳状构造为主。受构造特征差异的影响,福山凹陷油气具有上油下气、西油东气的差异分布规律,帚状断裂带影响了油气的分布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差异构造 断裂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