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层致密储层裂缝测井识别
1
作者 张涛 李艳萍 +2 位作者 李泽凯 刘东成 王静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6-465,共10页
辽河坳陷中央凸起深层致密基岩潜山发育裂缝性油气储层,资源潜力巨大,但埋深大、岩性多样,裂缝与测井参数间映射关系复杂,裂缝测井识别多解性强,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算法(LSTM)进行改进用于深层潜山地层裂缝... 辽河坳陷中央凸起深层致密基岩潜山发育裂缝性油气储层,资源潜力巨大,但埋深大、岩性多样,裂缝与测井参数间映射关系复杂,裂缝测井识别多解性强,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算法(LSTM)进行改进用于深层潜山地层裂缝测井识别,在双层LSTM之间增加Dropout层,通过正则化防止过拟合,引入采用高斯核函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将LSTM中的Dense层和用于分类的Softmax函数进行替换,直接对LSTM层所提取的特征成分进行分类预测,在保留了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算法对测井曲线的序列性学习优势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分类预测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裂缝特征信息的丢失以及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过度拟合,增强了算法的快速收敛能力。结果显示,测试集准确率达91.56%,识别准确率高于支持向量机和标准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为深层复杂岩性基岩潜山储层裂缝识别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基岩潜山 改进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裂缝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以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翔宇 侯加根 +3 位作者 胡晨彬 刘烨 王喜鑫 季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解决油田生产中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应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通过单砂层划分,单砂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参数计算,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 为解决油田生产中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王23-王27断块为例,应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储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通过单砂层划分,单砂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参数计算,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得出该油藏的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为中等非均质性的结论。解决了从不同参数角度出发所得出的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确立了层间变异系数作为该断块渗透率层间非均质性的重要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王官屯油田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新近系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以羊三木油田典型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支树宝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宪国 张育衡 付晓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层构型单元。心滩内部发育泥砾型和落淤层型2类3级构型界面。泥砾在5级和3级构型界面处均有发育,但厚度不同,当泥砾层厚> 0. 3 m时位于5级界面,厚度<0. 3 m时一般位于3级界面。解剖了研究区心滩平面结构,指出滩头、滩主体、滩尾和滩翼不同部位的落淤层发育差异。结合岩心、测井及现代沉积,建立了研究区4级和3级储层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砂质辫状河 心滩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 被引量:122
4
作者 刘钰铭 侯加根 +3 位作者 王连敏 薛建军 刘显贺 付晓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17,共6页
以羊三木油田羊三断块馆二上段为例,提出了辫状河砂体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即基于辫状河露头及现代沉积原形模型,应用动、静态资料在井间识别单个心滩坝砂体,进行井间构型预测,建立构型三维展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心滩坝厚砂层内... 以羊三木油田羊三断块馆二上段为例,提出了辫状河砂体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即基于辫状河露头及现代沉积原形模型,应用动、静态资料在井间识别单个心滩坝砂体,进行井间构型预测,建立构型三维展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心滩坝厚砂层内部存在次级界面,与界面伴生的夹层在心滩坝中心分布不稳定,剩余油往往富集于砂体顶部,而夹层在心滩坝两翼较为稳定,致使剩余油富集于被夹层分隔的某些相对均质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辫状河 心滩坝 剩余油 羊三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塘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及其对层序充填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4 位作者 高嘉瑞 王家豪 刘军 岳勇 廖远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表明,该凹陷经历了古近纪的断陷发育阶段和新近纪的坳陷发育阶段,在断陷期可进一步细分出3次裂陷期。在裂陷Ⅰ期,主要发育断裂陡坡带、低隆缓坡带和多级断阶3类层序样式,而在裂陷Ⅱ期和Ⅲ期,主要发育缓坡带和多级断阶层序样式。在裂陷Ⅰ期,陡坡带控制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在低隆缓坡带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在多级断阶带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在裂陷Ⅱ期和Ⅲ期,全区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而在多级断阶带,可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凹陷 古近系 构造演化 幕式裂陷作用 层序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水道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晶 刘化清 +3 位作者 李双文 冀虎山 袁淑琴 洪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1-711,共11页
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的深水厚层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沉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古地貌分析约束物源方向,结合岩心观测描述确定沉积相类型,应用地层切片、反演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确定空间形态。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深水厚层... 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的深水厚层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沉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古地貌分析约束物源方向,结合岩心观测描述确定沉积相类型,应用地层切片、反演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确定空间形态。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深水厚层砂岩为重力流水道沉积,包括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3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的组合;顺北东向展布的断槽内呈大型条带状展布,可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岩心中可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发育于斜坡且由顺源断层控制的重力流沉积模式,分析了歧南斜坡重力流水道的成因及其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认为重力流水道是该区一类重要的储集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该成果扩大了歧口凹陷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重力流水道 地震沉积学 沉积模式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关平 张文涛 +1 位作者 吴雪松 熊金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44-2150,共7页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存在五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其中,与油气运移有关并对储层孔隙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硬石膏的胶结与交代作用和后期方解石再次胶结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成岩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以及成岩环境的变化,我们通过细致的...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存在五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其中,与油气运移有关并对储层孔隙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硬石膏的胶结与交代作用和后期方解石再次胶结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成岩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以及成岩环境的变化,我们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通过相图分析可以看出,pH 值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胶结及交代作用代表了偏中性或碱性的成岩环境;而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则表明成岩环境由中性或碱性向酸性转变,例如酸性的油气前锋流体的注入。另外,成岩环境中阳离子(Ca^(2+)、Mg^(2+))和阴离子(CO_3^(2-)、SO_4^(2-))的浓度对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的胶结、溶解及交代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热力学相图 硬石膏 方解石 白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系统动态实时分析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国强 谢雄 +3 位作者 韩岐清 周文胜 张津红 赵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针对传统示功图测试方法的不足,根据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和抽油机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建立抽油机井系统动态实时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油井实测电流、电压计算电机的输出扭矩,结合抽油机动力传递过程和减速箱的平衡原理,计算减速箱的净... 针对传统示功图测试方法的不足,根据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和抽油机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建立抽油机井系统动态实时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油井实测电流、电压计算电机的输出扭矩,结合抽油机动力传递过程和减速箱的平衡原理,计算减速箱的净扭矩和油井负荷扭矩,根据抽油机的扭矩因数,计算得到光杆示功图。实例分析表明,油井电参数测量是一种高精度可靠的测量手段,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到的扭矩曲线及示功图与现场实际资料吻合较好,很好地反映了抽油机井的运行状况,可实现油井系统动态实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井 电参数 示功图 实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充填防砂过渡带对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官澄 陈应淋 +2 位作者 严进荣 朱天高 宋友贵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在分析影响过渡带形成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过渡带厚度和过渡带渗透率,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高压充填防砂井产能预测模型.通过... 在分析影响过渡带形成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过渡带厚度和过渡带渗透率,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高压充填防砂井产能预测模型.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提高了防砂井产能预测的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防砂方法优选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疏松砂岩 高压充填防砂 过渡带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3 位作者 周立宏 廖远涛 任陪罡 陈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2-699,共8页
研究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运用平衡剖面解剖涧南潜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涧南潜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的抬升发展、中期发展定型和后期衰退3个演化阶段,与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基本同步;在黄骅坳陷的裂陷Ⅰ幕,涧南... 研究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运用平衡剖面解剖涧南潜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涧南潜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的抬升发展、中期发展定型和后期衰退3个演化阶段,与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基本同步;在黄骅坳陷的裂陷Ⅰ幕,涧南潜山西南缘主体发育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断层附近主要沉积扇三角洲体系,在裂陷后期演化为挠曲缓坡层序样式;而在潜山东南缘,在裂陷早期发育平缓坡折带层序样式,在裂陷后期发育断阶坡折带层序样式。层序样式的发育特征表明潜山西南缘向湖一侧为沙三段有利勘探区带,浅层发育的挠曲坡折带附近为浅层有利勘探区带,而潜山东南缘为断层-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样式 构造演化 圈闭 古近系 涧南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二级层序时限构造沉降与湖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廖远涛 肖敦清 尚亚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沉降与湖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问题,笔者通过二维回剥分析,并引入沉降通量和沉降速率通量两个参数以评价盆地沉降的整体特征。黄骅坳陷中区东营组二级层序内三角洲体系发育,可细分为4个三级层序,构造沉降上呈减弱到...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沉降与湖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问题,笔者通过二维回剥分析,并引入沉降通量和沉降速率通量两个参数以评价盆地沉降的整体特征。黄骅坳陷中区东营组二级层序内三角洲体系发育,可细分为4个三级层序,构造沉降上呈减弱到增强的变化,并具有断陷作用逐渐减弱、坳陷作用加强的特点。拟合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层序结构的关系表明,湖平面下降、三角洲的繁盛与快速构造沉降耦合一致,湖平面下降是不均衡的强烈构造沉降导致湖水体积向控凹断层或坳陷中心重新分配、且四周水系的补充滞后于构造沉降产生的新增可容纳空间的结果。相反,湖平面上升和深湖相发育与慢速构造沉降耦合一致。此外,湖平面变化与构造沉降总量的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构造沉降 层序地层 湖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粘度稳定剂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琳 蒲万芬 杨怀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针对碱/聚二元复合驱在现场应用中暴露的粘度不稳定问题,通过热氧老化实验,在研究三种粘度稳定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复合驱不稳定因素,研制了GH-01复合型稳粘剂。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稳定剂都起到了一定粘度改善作用,其中GH-01效果尤为突... 针对碱/聚二元复合驱在现场应用中暴露的粘度不稳定问题,通过热氧老化实验,在研究三种粘度稳定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复合驱不稳定因素,研制了GH-01复合型稳粘剂。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稳定剂都起到了一定粘度改善作用,其中GH-01效果尤为突出,仅需10mg/L即能使老化四个月的二元体系(碱1.25%+聚合物0.15%)粘度达到26.8mPa.s,比原体系粘度提高了5.5倍,同时该稳粘剂合成简单,价格低廉,对解决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的粘度不稳定问题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聚二元复合驱 粘度稳定性 GH-01复合型稳粘剂 二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井间示踪剂监测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景成 蒲春生 +2 位作者 何延龙 谷潇雨 翟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1,共9页
为定量表征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井间复杂的裂缝信息,通过分析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将井间复杂的裂缝系统等效为均匀分布的抛物型裂缝条带,通过裂缝条带的流管束等效,建立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示踪剂监测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模型... 为定量表征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井间复杂的裂缝信息,通过分析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将井间复杂的裂缝系统等效为均匀分布的抛物型裂缝条带,通过裂缝条带的流管束等效,建立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示踪剂监测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不同裂缝参数组合模式下的示踪剂响应曲线特征;以定波及有效裂缝体积和示踪剂曲线形态模式为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了模型示踪剂曲线自动拟合方法,并通过矿场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井逐级调控实时监测、方案优化调整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条带 特低渗透 示踪剂 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凝析气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周华 郭平 +1 位作者 孙良田 陈远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前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主要采用衰竭和注气两种开发方式.在我国除少数气田采用注气开采方式以外,衰竭式开采是主要开发方式.注气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而衰竭式开采凝析油采收率低,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藏开采效果不好... 目前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主要采用衰竭和注气两种开发方式.在我国除少数气田采用注气开采方式以外,衰竭式开采是主要开发方式.注气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而衰竭式开采凝析油采收率低,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藏开采效果不好.注水开发凝析气藏是一新的开发方式,在国内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值得探索.此次研究以大港板桥废弃凝析气藏室内岩心注水驱替实验为基础,对水驱的可行性及其机理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最高可分别增加3.39%和10.11%;较高速度下注水效果好于在低速下水驱效果;存在一最佳注水量;在废弃压力条件下注水效果优于复压后注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水驱 注入速度 注入压力 凝析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可压性剖面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儒帅 郭建春 +1 位作者 邓燕 张胜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70,共6页
水力压裂是有效开发页岩储层的关键技术,页岩的可压裂性是评价页岩储层被有效压裂程度的一个定性指标.岩石力学实验、全岩分析等常规方法因受取心层段、成本等限制,求取的可压性指数存在片面、不连续等缺点.借助测井方法代替常规方法求... 水力压裂是有效开发页岩储层的关键技术,页岩的可压裂性是评价页岩储层被有效压裂程度的一个定性指标.岩石力学实验、全岩分析等常规方法因受取心层段、成本等限制,求取的可压性指数存在片面、不连续等缺点.借助测井方法代替常规方法求取目标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与矿物组成,结合岩石脆性、矿物组分、成岩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单井可压性剖面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了孔南地区页岩储层可压性剖面并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模型方法与实验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可压性剖面模型的应用,实现了对整个储层的连续评价,可为页岩储层有效开发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可压性 岩石力学参数 脆性指数 元素俘获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内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庆光 聂荣国 +3 位作者 吴晓明 陈平 石晓兵 滕国权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针对套管内开窗侧钻水平井、小井眼钻井的水力学特点 ,采用偏心环空轴向流及螺旋流理论进行了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流体力学研究 ,考虑了钻具偏心及钻具接头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进行了考虑波动压力影响的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水力学分析。分析评... 针对套管内开窗侧钻水平井、小井眼钻井的水力学特点 ,采用偏心环空轴向流及螺旋流理论进行了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流体力学研究 ,考虑了钻具偏心及钻具接头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进行了考虑波动压力影响的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水力学分析。分析评价了钻井液性能、排量、井眼几何特征及钻具偏心等因素对流体力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侧钻水平井 小井眼 流体力学 开窗侧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琪 谭成仟 +2 位作者 窦煜 李昊东 何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加快南皮斜坡致密油勘探开发部署,实现高效产油,综合开展9口井268块岩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与恒速压汞等物性资料分析,通过开展沉积、成岩及其与储层物性之间相关性研究,明确储层性能影响因素,开展成岩演化模式构建。结果表明,研究区... 为加快南皮斜坡致密油勘探开发部署,实现高效产油,综合开展9口井268块岩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与恒速压汞等物性资料分析,通过开展沉积、成岩及其与储层物性之间相关性研究,明确储层性能影响因素,开展成岩演化模式构建。结果表明,研究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占比较大,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mD为首要储层;沉积、成岩作用为致密储层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砂体分选好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致密储层发育区;成岩早期压实作用导致储层的低孔、低渗性,胶结作用抑制储层物性发育,致使早期储层致密化,成岩中期较强溶蚀作用促进次生孔隙发育,极大改善储层物性,绿泥石黏土薄膜发育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对渗流通道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优质储层 形成机理 孔二段 南皮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