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静 李春堂 +3 位作者 杨学君 路智勇 樊海琳 张艳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49-1659,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物性分析等手段对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近岸水下扇沉积砂砾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主要为构造裂缝和风化缝、成岩缝、超压缝、溶蚀缝等非...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物性分析等手段对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近岸水下扇沉积砂砾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主要为构造裂缝和风化缝、成岩缝、超压缝、溶蚀缝等非构造裂缝。有效的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东营期末强烈的构造反转活动,为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近东西走向;这些构造裂缝以斜交缝为主,裂缝线密度随岩石粒度变粗和单层厚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总体上以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沟道和沟道前缘的中粗砂岩构造裂缝最为发育。风化缝主要发育于沙四上亚段内扇近岸水下扇主沟道和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的花岗片麻质中粗砾石中,是其在风化带遭受风化破裂和差异溶蚀所致,这类裂缝多开启并与孔隙连通,常储集油气。成岩缝在本区主要为压裂缝和收缩缝,压裂缝主要表现为粒内压裂缝和粒缘缝,其发育程度与岩石粒级、碎屑颗粒成分以及填隙物含量关系密切,在中扇辫状沟道颗粒支撑的粗砂岩和中细砾岩中最为发育。研究区沙四段异常超压较为普遍,造成胶结致密砂砾岩储层超压裂缝较为发育。粒度较粗、颗粒支撑、单层厚度适中的中扇亚相辫状沟道砂砾岩中各类裂缝较为发育,与孔隙交织在一起构成连通性良好的孔隙-裂缝复合储集空间系统,是其成为近岸水下扇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近岸水下扇 构造裂缝 非构造裂缝 沙四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五4亚段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光明 李国栋 +1 位作者 魏新善 李雁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段,目前相关的岩相古地理图多以段和亚段为单位、以盆地为尺度,作图精度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以靖边潜台西侧为研究区,根据该区的古地貌特征、标志性矿物(硬)石膏的...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段,目前相关的岩相古地理图多以段和亚段为单位、以盆地为尺度,作图精度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以靖边潜台西侧为研究区,根据该区的古地貌特征、标志性矿物(硬)石膏的类型及其环境意义,分马五_4~3、马五_4~2和马五_4~1三个小层开展岩相古地理工作。根据沉积背景和地层等厚图将该区中部厚度较大、地形略陡的区域解释为洼地,将洼地周边厚度较小、地形平缓的区域解释为坪。目的层段(硬)石膏有块状、球状结核和晶体等三种类型,块状硬石膏与暗色泥质藻纹层白云岩互层,代表了一种浅水水下蒸发、间或遭海水漫侵的潮上环境;球状硬石膏结核分散于浅黄色泥粉晶白云岩中,为准同生成因,代表了蒸发、偏氧化、变盐度的潮上环境;石膏晶体相对较少,多为柱状,或与球状硬石膏结核混生,代表的沉积环境与球状硬石膏结核基本相同。块状硬石膏主要分布于洼地中,为潮上带硬石膏洼地,根据硬石膏的含量进一步细分为含块状硬石膏白云岩洼地、块状硬石膏质白云岩洼地和白云质块状硬石膏洼地;球状硬石膏结核及石膏晶体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坪中,结合其局限蒸发潮上带的背景,将其命名为球状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潮坪。马五_4~3、马五_4~2和马五_4~1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基本一致,但从下向上,硬石膏洼地范围逐渐收缩,块状硬石膏的含量也逐渐下降,反映了沉积过程中水体逐渐蒸发变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五4亚段 岩相古地理 球状硬石膏结核 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闵北断块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清华 程祥 +2 位作者 王晶 周宇成 刘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1期52-57,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闵桥...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闵桥油田断裂构造错综复杂、油层低阻特征典型、测井解释难度大等特点,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已知样本进行学习获得识别模式,并使用自编软件,成功识别了闵北断块阜宁组三段低阻油层。识别结果显示,该层新增油井8口,含油面积增加0.53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62万t,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深化了对该断块油气分布规律与油藏类型的认识,理论意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人工神经网络 闵北断块 BP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