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鄯善—丘陵交界区域三间房组沉积相特征
1
作者 穆朋飞 熊庆勇 +3 位作者 陈铭培 李宁 杨永霞 杜冬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1-66,共6页
通过对鄯善—丘陵交界区域11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三间房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相沉积。共识别出两种相、3种亚相、8种微相。三间房组沉积早期(第5砂组-第3砂组),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的沉积序列;伴随着湖平... 通过对鄯善—丘陵交界区域11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三间房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相沉积。共识别出两种相、3种亚相、8种微相。三间房组沉积早期(第5砂组-第3砂组),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的沉积序列;伴随着湖平面下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湖泊沉积逐渐减少,平原沉积逐渐增加,至第4砂组第1小层(S41)沉积时期,全区均为平原沉积;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减少、前缘沉积增加;物源主要来自南部。三间房组晚期沉积(第2砂组-第1砂组)为一套进积序列,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演变为平原沉积,研究区除了受来自南东-南部物源的影响外,也有来自北方的沉积物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丘陵交界区域 三间房组 沉积相 微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