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天然气装置模块化设计关键概念解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辉 王佩红 高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4,25,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鉴于模块化建造技术在规避项目建设地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过高、环保要求苛刻等不利因素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发达国家的大型油气工程建设公司已经大量采用这一建造技术,其设计和建造水平发展迅速。目前,国内设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鉴于模块化建造技术在规避项目建设地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过高、环保要求苛刻等不利因素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发达国家的大型油气工程建设公司已经大量采用这一建造技术,其设计和建造水平发展迅速。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尚未完全掌握大型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处理装置的模块化设计技术,仅在油田地面工程、中小型天然气处理等领域采用了模块化、橇装化设计建造技术,但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技术体系。基于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装置模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课题组依托某300×10~8 m^3/a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通过深入研究模块化设计技术,在国内首次对石油天然气装置模块化设计过程中橇块、模块、模/橇块规格、模块化、模块拆分点、管道拆分点、散件等几个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实践表明,上述概念内涵丰富,外延明确,实用性强,能够满足装置模块化建造全流程的需要。通过深入解析上述关键概念,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装置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概念及其设计原理,从而准确把握装置模块化的设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装置 橇块 模块 模/橇块最大规格 模块化 拆分点 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醇胺法脱硫抽提塔的设计
2
作者 刘成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2,共8页
目前,醇胺法净化装置液化石油气抽提塔广泛采用填料塔或筛板塔。重点探讨了填料塔、筛板塔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对于填料塔,给出了填料层高度、塔径、分布器、再分布器计算或估算的方法,提供了散堆填料和规整填料所要求的最低胺液与LPG... 目前,醇胺法净化装置液化石油气抽提塔广泛采用填料塔或筛板塔。重点探讨了填料塔、筛板塔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对于填料塔,给出了填料层高度、塔径、分布器、再分布器计算或估算的方法,提供了散堆填料和规整填料所要求的最低胺液与LPG流量比值;对于筛板塔,给出了筛孔孔径和过孔速度、分散相操作线速、板间距、塔直径计算或估算方法,提供了典型的分散相进料设置方式及处理两相体积流量比过低工况的筛板塔结构。提出了一种对LPG抽提塔进料进行综合处理的措施:即LPG进料管道上设置聚结器,脱除LPG中水溶性有害物质;在贫胺液管线上设置包括一级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二级过滤器在内的过滤系统,脱除贫胺液中杂质。指出了活性炭过滤器能有效吸附溶于胺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污染物,提出以下建议:①经活性炭过滤器处理的贫胺液体积流量为贫胺液总量的15%~25%;②胺液在活性炭床层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15 min;③活性炭过滤器按一开一备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法 抽提塔 填料 筛板塔 直径分布器 孔径 聚结器 活性炭 流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反应耦合系统生产硫氢化钠的酸性气处理工艺及应用
3
作者 刘成军 温世昌 +3 位作者 王民 蔺冰军 周璇 蒋正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用于处理含硫化氢酸性气的低成本硫氢化钠(NaHS)生产工艺并进行工业化应用,实现尾气达标排放。方法将酸性气原料与混合碱液在塔式一级反应器内逆流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后的粗NaHS溶液、循环碱液、一级净化气分别进入汽提塔... 目的开发一种用于处理含硫化氢酸性气的低成本硫氢化钠(NaHS)生产工艺并进行工业化应用,实现尾气达标排放。方法将酸性气原料与混合碱液在塔式一级反应器内逆流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后的粗NaHS溶液、循环碱液、一级净化气分别进入汽提塔、循环冷却器和搅拌槽式二级反应器;二级反应器内反应后的二级碱液和二级净化气分别进入半成品罐和静态混合器式三级反应器;三级反应器内反应后的气液两相反应产物进入半成品罐;半成品罐分出的半成品碱液与循环碱液混合后作为混合碱液返回一级反应器,分出的三级净化气在水洗分离罐内与除盐水接触后产生氨水。结果经工业化装置验证,该工艺在不对酸性气原料进行预处理的情况下,可有效脱除NaHS产品中的氨类等杂质,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生产出不同规格的NaHS产品,并保证净化气达标排放,还可生产氨水。结论该工艺具有资源化利用程度高、NaHS选择性高、操作灵活、设备和操作费用低的特点,可为其他酸性气处理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氢化钠 含硫化氢酸性气 PH 结晶 汽提 氨水 尾气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高纯度二异丁烯的HD-DIM工艺研究
4
作者 刘成军 温世昌 +2 位作者 吕晓东 冯银鹏 周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对异丁烯选择性叠合技术进行优化和开发,形成一种生产高纯度二异丁烯的HD-DIM工艺。方法①将异丁烷和/或正丁烷等惰性组分掺混至异丁烯原料中;②将原料分为管程原料和壳程原料,前者在第一反应器管程发生叠合反应并放出热量,后者在... 目的对异丁烯选择性叠合技术进行优化和开发,形成一种生产高纯度二异丁烯的HD-DIM工艺。方法①将异丁烷和/或正丁烷等惰性组分掺混至异丁烯原料中;②将原料分为管程原料和壳程原料,前者在第一反应器管程发生叠合反应并放出热量,后者在壳程吸收该热量后气化,再被送至反应精馏塔;③采用与C4组分形成共沸的水及这些水与异丁烯水合生成的叔丁醇作为反应精馏塔反应段的复合抑制剂;④采用反应精馏塔侧线抽出的共沸物作为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的循环抑制剂。结果①惰性组分的加入稀释了叠合反应器进料中异丁烯含量,有效降低了反应强度和反应温升;②快速移除反应热,避免在反应器内出现“热点”,反应热全部用于反应精馏塔内轻、重组分的分离;③省去了常规流程向反应精馏塔反应段补充叔丁醇的管路及设施,降低了新鲜叔丁醇的耗量;④省去了用于将共沸物中叔丁醇和二异丁烯进行分离的设备,简化了流程。结论HD-DIM工艺可生产质量分数≥99.9%的二异丁烯产品,可显著降低装置能耗,并可提高二异丁烯收率,减少催化剂装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度二异丁烯 HD-DIM工艺 热点温度 共沸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管膨胀节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幸平 姜忠楠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20年第1期81-84,共4页
波纹管膨胀节是石油化工装置中最重要的管道元件之一,其作用是当管道自身无法满足热胀冷缩变形要求时吸收管道系统热位移。波纹管膨胀节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应用少有报道,以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为例,详细阐述了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烟... 波纹管膨胀节是石油化工装置中最重要的管道元件之一,其作用是当管道自身无法满足热胀冷缩变形要求时吸收管道系统热位移。波纹管膨胀节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应用少有报道,以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为例,详细阐述了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烟气管道、催化剂输送管道、吸附塔循环泵进出口管道和抽余液塔底重沸炉泵进口管道等多个管道系统中的膨胀节设计方案,总结了波纹管膨胀节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应用要点,为同类装置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联合装置 波纹管膨胀节 管道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解吸剂吸附分离制对二甲苯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达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从物料平衡、装置规模、操作条件、装置流程、能耗等方面介绍了世界首套轻质解吸剂吸附分离工艺制对二甲苯装置的设计情况,在流程、能耗等方面将其与采用传统吸附分离工艺技术的装置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的热集成中心由二... 从物料平衡、装置规模、操作条件、装置流程、能耗等方面介绍了世界首套轻质解吸剂吸附分离工艺制对二甲苯装置的设计情况,在流程、能耗等方面将其与采用传统吸附分离工艺技术的装置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的热集成中心由二甲苯塔改为抽余液塔,取消解吸剂再蒸馏塔;异构化反应采用热高压分离器加冷低压分离器流程,异构化分馏和二甲苯分馏流程优化整合,取消脱庚烷塔;新工艺、新吸附剂放宽吸附分离进料要求以及减小解吸剂循环量;单位对二甲苯产品能耗从7 964 MJ/t降至6 706 MJ/t,降低15.8%,体现了新工艺的技术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吸附分离 轻质解吸剂 对二乙苯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反应器中分布器气泡发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守涛 赵秀文 +2 位作者 相春娥 黄正梁 阳永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气液分布器是上流式液相加氢反应器重要的内构件,一般为带有多组气液上升管的多孔板分布器。在上流式三维床冷态试验装置中,采用高速摄像法研究了单个圆柱形上升管和文丘里上升管的气泡发生性能,并考察了气速和液速对文丘里上升管气泡... 气液分布器是上流式液相加氢反应器重要的内构件,一般为带有多组气液上升管的多孔板分布器。在上流式三维床冷态试验装置中,采用高速摄像法研究了单个圆柱形上升管和文丘里上升管的气泡发生性能,并考察了气速和液速对文丘里上升管气泡发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与圆柱形上升管相比,文丘里上升管产生的气泡数量更多,气泡平均尺寸更小,更有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其气泡发生性能更好;在一定的液速下,随着气速增大,微气泡分率略有增大,气泡Satuer平均直径变大,气泡尺寸分布变宽;在相同气速下,随着液速增大,微气泡分率增大,气泡Satuer平均直径变小,气泡尺寸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加氢 上流式反应器 气液分布器 气液上升管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装置管廊的层高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辉 尹君东 王佩红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归纳、分析现行常用标准规范对装置内管廊层高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确定管廊层高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其实际应用的过程,为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油化工装置 管廊 层高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反应器中气体分散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马守涛 赵秀文 +1 位作者 相春娥 黄正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冷模试验装置中,以带圆柱形上升管的多孔板气液分布器为对象,考察了表观气速、轴向高度、上升管直径、固体颗粒形状对气含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气液分布器产生的初始气泡尺寸较大,多为毫米级气泡;气速越大,轴向位置越高,局部气... 在冷模试验装置中,以带圆柱形上升管的多孔板气液分布器为对象,考察了表观气速、轴向高度、上升管直径、固体颗粒形状对气含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气液分布器产生的初始气泡尺寸较大,多为毫米级气泡;气速越大,轴向位置越高,局部气含率的径向分布越不均匀;上升管直径为26 mm的气液分布器的气体分散性能优于上升管直径为48 mm的气液分布器;球形、齿球形和三叶草形固体颗粒对气泡均有破碎作用,且三叶草形固体颗粒破碎效果优于球形固体颗粒,使用三叶草形固体颗粒的填料层上方气含率分布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反应器 冷模 气液分布器 固体颗粒 气含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封石洞库裂隙水处理工艺设计
10
作者 李树金 许小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针对地下水封石洞库裂隙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微生物及所储存介质(油或气)且裂隙水水量大、水温低,处理回用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对地下水封原油洞库裂隙水采用斜板除油、气浮、二级过滤处理工艺,对地下水封丙烷洞库采用解脱气、曝气... 针对地下水封石洞库裂隙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微生物及所储存介质(油或气)且裂隙水水量大、水温低,处理回用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对地下水封原油洞库裂隙水采用斜板除油、气浮、二级过滤处理工艺,对地下水封丙烷洞库采用解脱气、曝气生物滤池、二级过滤、超滤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两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处理均达到了相应污水回用指标,裂隙水回用率均达到了70%以上,节约了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洞库 裂隙水处理 提升 污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大水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军强 王肖珊 +4 位作者 丛宇 邓洪 王艳军 梁小明 张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264,共8页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数值模型,进行稳态与非稳态校正以及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该矿区-150 m水平矿坑真实涌水量拟合分析Drain模块水力传导系数值,运用识别后模型对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0、-250、-300、-350 m等不同水平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7209.82、18896.20、21299.31、23494.10 m^(3)/d,预测结果可为矿山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及为工程安全开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数值模型 敏感性分析 水力传导系数 矿坑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氨用钌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雨晴 朱友庄 +3 位作者 颜子龙 李传玉 闫超 朱凌岳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传统的Haber-Bosch法合成氨工艺存在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低能耗、清洁绿色合成氨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在清洁低碳背景下电化学还原合成氨是一种有效的固氮转化方法,其技术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电化学催化剂的研究调控合成氨产率及电流... 传统的Haber-Bosch法合成氨工艺存在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低能耗、清洁绿色合成氨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在清洁低碳背景下电化学还原合成氨是一种有效的固氮转化方法,其技术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电化学催化剂的研究调控合成氨产率及电流效率。本文综述了不同氮源的合成氨机理及用于电化学合成氨钌基催化剂制备与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钌基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催化剂形貌及尺寸的影响,钌金属、载体及助催化剂间协同作用,为理解电化学还原合成氨中钌的催化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钌基催化剂 合成氨 贵金属 氢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轻汽油醚化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优化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成军 李昊昱 +1 位作者 袁明江 周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对催化轻汽油醚化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叔戊醇在甲醇回收塔内积聚、甲醇萃取塔塔底出料带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于叔戊醇在甲醇回收塔内积聚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降低甲醇回收塔进料塔板与塔顶之间... 目的对催化轻汽油醚化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叔戊醇在甲醇回收塔内积聚、甲醇萃取塔塔底出料带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于叔戊醇在甲醇回收塔内积聚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降低甲醇回收塔进料塔板与塔顶之间的温差;②将叔戊醇自甲醇回收塔侧线抽出;③降低甲醇回收塔进料中叔戊醇质量分数。对于甲醇萃取塔塔底出料带油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降低含醇轻汽油进料中的有害物含量;②降低甲醇萃取塔内有害物含量;③优化轻汽油进料分布器结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大幅度降低了因叔戊醇在塔内积聚而引起的甲醇回收塔液泛和冲塔事故的发生,副产物生成量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有效降低了甲醇萃取塔塔底出料带油量,避免了因大量轻汽油通过甲醇回收塔回流罐排至火炬而造成的产品损失和环境污染问题。结论对相关流程和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可有效降低叔戊醇在塔内积聚及甲醇萃取塔塔底出料带油事故的发生,确保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汽油醚化 叔戊醇 积聚 液泛 进料分布器 堵塞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混合模型的乙二醇电渗析脱盐优化
14
作者 李耀翔 范峥 +3 位作者 郝新宇 刘姝延 张叶 韩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49-6058,共10页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和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电渗析法脱盐工艺进行参数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讨了电渗析单位膜电压、操作时间、极板间距和极液浓度对脱盐效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并...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和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电渗析法脱盐工艺进行参数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讨了电渗析单位膜电压、操作时间、极板间距和极液浓度对脱盐效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并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了Sobol灵敏度分析,最后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相互耦合,得到了该体系下优化的电渗析条件及其对应的脱盐率。试凑法结果表明,4-10-8-1小波双隐层神经网络模型为适宜的预测模型;各因素对脱盐效果的作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位膜电压、操作时间、极液浓度和极板间距;当单位膜电压为0.42V/cm^(2)、运行时间为13.85h、极板间距为12.11cm、极液浓度为0.21mol/L时,预测的优化脱盐率可达97.13%,经统计检定值(t)检验该值与验证实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研究可为乙二醇电渗析法脱盐工艺的全面推广和深度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电渗析 脱盐 神经网络 算法 粒子群优化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颜子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29,共4页
聚乙烯根据聚合方法、分子量大小、密度等参数可分为LDPE、LLDPE、HDPE、UHMWPE。综述了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铬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聚乙烯 ZIEGLER-NATTA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铬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_(2)CO_(3)宽电势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制CO性能研究
16
作者 陈晨 许春国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55,共9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用XRD、XPS、Raman、SEM和TEM等对I-Ag/Ag_(2)CO_(3)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H型电解池中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I-Ag/Ag_(2)CO_(3)在宽电势(-0.78~-1.78 V)范围内表现出高效的CO_(2)还原制CO催化性能,该催化剂的CO部分电流密度最高可达53 mA/cm^(2)。该催化剂在1 V的宽电势区间内CO法拉第效率(FECO)高于80%,在-1.18 V(参比电极为可逆氢电极,下同)电势下FECO最大值为96%,并能够在-1.0 V、20 h内不低于90%。通过构-效关系分析可知,通过原位制备法获得的I-Ag/Ag_(2)CO_(3)上Ag和Ag_(2)CO_(3)之间形成了特殊异质结构,减小了电子转移至CO_(2)的阻力,提高了CO_(2)RR过程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_(2)CO_(3) 电催化还原 CO_(2) CO 宽电势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装配式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明科 靳梦娜 +2 位作者 郭莉英 马福栋 刘华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95-2006,共12页
为了改善装配式结构中构件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提出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连接预制柱.设计1个普通混凝土(NC)整浇柱和6个塑性铰区采用UHPC的装配式柱,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搭接长度、配箍率、搭接段配置短钢筋对试件破坏形态... 为了改善装配式结构中构件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提出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连接预制柱.设计1个普通混凝土(NC)整浇柱和6个塑性铰区采用UHPC的装配式柱,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搭接长度、配箍率、搭接段配置短钢筋对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接长度为8倍钢筋直径的装配式柱的各项抗震性能均高于普通混凝土整浇试件,可以实现与现浇整体柱相同的效果.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大,装配式柱的承载力逐渐增大,变形能力与耗能能力显著提高.在搭接区段设置短钢筋,可以提高装配式柱的受弯承载力,改变破坏形态,使塑性铰区上移.基于试验结果,考虑UHPC的受拉作用,提出UHPC装配式柱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装配式柱 抗震性能 塑性铰区 搭接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对新型流化床流动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杰 李启昌 +5 位作者 周庆伟 张俊梅 蓝竹军 陈安猛 徐文辉 段振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46,共6页
为实现水杨酸的高效生产,提出一种以新型流化床反应器(NRFB)为核心的连续化工艺系统,内构件格栅对于NRFB内实现固体颗粒与气体高效接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FD模拟不同数量的格栅对NRFB内流场特性以及颗粒分布特征的影响,使用等面积环面... 为实现水杨酸的高效生产,提出一种以新型流化床反应器(NRFB)为核心的连续化工艺系统,内构件格栅对于NRFB内实现固体颗粒与气体高效接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FD模拟不同数量的格栅对NRFB内流场特性以及颗粒分布特征的影响,使用等面积环面法与均匀度指数定量地考察NRFB内颗粒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格栅的存在能使床内轴向和径向的气相分布更加均匀;不安装格栅时,颗粒在密相段易出现中心低、壁面高的“环核流”,不利于气固相间的充分接触,安装9个格栅时,颗粒的分布均匀程度能够提升17%左右,且有更多的颗粒停留在反应密相段,有效提高反应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流化床的中试装置搭建及流态化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新型流化床 格栅 流场特性 颗粒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O影响γ-Al2O3吸附SO2、NO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腾云 张晨昕 +2 位作者 武传朋 郭大为 毛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6,共7页
利用分子模拟与实验探究结合,考察了H2O影响γ-Al2O3吸附SO2、NO的机理。在构造γ-Al2O3(110C)面基础模型和建立H2O,SO2,NO等吸附质分子在(110C)面的吸附模型后,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构象。通过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分析发现,吸附质与(110C)... 利用分子模拟与实验探究结合,考察了H2O影响γ-Al2O3吸附SO2、NO的机理。在构造γ-Al2O3(110C)面基础模型和建立H2O,SO2,NO等吸附质分子在(110C)面的吸附模型后,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构象。通过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分析发现,吸附质与(110C)面Al位点存在明显的电子转移,进而形成稳定的吸附结构。H2O通过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占据Al3c和O3c位点;SO2主要吸附在Al3c、Al4c位点;NO与Al4c位点相互作用,需要在O3c位点氧化。因此,H2O与SO2和NO在γ-Al2O3(110C)面的Al3c和O3c位点存在竞争吸附。试验结果与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H2O不利于SO2和NO在γ-Al2O3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氧化铝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成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是一种清洁汽油生产工艺,在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的同时,可降低其烯烃含量。重点讨论了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在原料预处理、醚化反应、甲醇回收方面的一些应用与研究成果。结果表明:①原料预处理采用微萃取深度分离设备... 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是一种清洁汽油生产工艺,在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的同时,可降低其烯烃含量。重点讨论了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在原料预处理、醚化反应、甲醇回收方面的一些应用与研究成果。结果表明:①原料预处理采用微萃取深度分离设备代替常规水洗塔,可降低水洗水用量;②醚化反应优先选用“两台醚化反应器串联+共沸塔+醚化反应器”流程;③醚化反应器内件采用条缝筛网代替不锈钢孔板和丝网可避免石棉绳脱落等事故的发生;④醇烯比与轻汽油进料组成及共沸塔或催化蒸馏塔的操作压力有关,其取值范围可在1.2~1.5;⑤甲醇和催化轻汽油进料采用比值控制方案,当进料中活性烯烃含量变化不大时,可取消控制方案中价格昂贵的在线分析仪;⑥采用萃取精馏法对C5组分与甲醇分离存在设备和管线腐蚀问题,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在萃取水管线上设置净化器。另外,共沸塔侧线抽出-反应-分离工艺和变压精馏工艺因不使用萃取水,在降低设备和管线腐蚀的同时不向外界排放难以处理的含甲醇污水,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汽油醚化 原料预处理 反应器 内构件 醇烯比 甲醇回收系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