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查明 尹向烟 +2 位作者 姜林 高长海 丁修建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8-235,共8页
CT扫描技术具有三维成像、高分辨率、无样品破坏等优点,在研究微观结构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了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研究中常规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合CT扫描实验与近年来CT扫描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进... CT扫描技术具有三维成像、高分辨率、无样品破坏等优点,在研究微观结构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了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研究中常规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合CT扫描实验与近年来CT扫描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归纳了CT扫描技术在石油领域研究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从三维角度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裂缝分布、微观流体特征等;定量分析岩石物性参数;动态地监测微观流体驱替、岩石裂缝的延伸规律;检测化学成分和预测天然气产量等。最后在仪器、原理与应用方面讨论了CT扫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石油勘探开发 微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勘探水听器二次定位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学兵 刘志田 宁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6,共4页
提出了海洋石油勘探中水听器二次定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使用1.5 kHz频段的低频声纳取代现有初至波定位系统的气枪来提高二次定位的精度。给出了新方法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比了新方法与现有的水听器二次定位初至波方法及声波定位... 提出了海洋石油勘探中水听器二次定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使用1.5 kHz频段的低频声纳取代现有初至波定位系统的气枪来提高二次定位的精度。给出了新方法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比了新方法与现有的水听器二次定位初至波方法及声波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测试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便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勘探 水听器 二次定位 初至波 计算机仿真 实验室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实验研究
3
作者 邓继新 徐小兵 +4 位作者 徐中华 闫龙龙 黄军平 谭开俊 史江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0-1147,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揭示了沉积环境变化对页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页岩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学特征受沉积古地貌控制,岩性在横向展布上由上斜坡沉积环境的钙质页岩演变为斜坡洼地沉积环境的混合质页岩直至广海陆棚环境的硅质页岩,矿物组分上表现为生物石英含量逐渐增多,组成颗粒粒径逐渐减小,纹层组合特征由钙质纹层为主转变为“硅质纹层+黏土质纹层”为主.页岩样品纹层组合差异造成岩石受力骨架弹性性质改变,从而控制了地震弹性性质的整体变化方式,表现为垂直层理传播纵、横波速度随石英含量变化整体近似呈“V”型趋势,支撑颗粒相似的页岩样品不同方向纵、横波速度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关系,硅质页岩具有最低的纵、横波速度比值,灰质页岩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纵、横波速度比值,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也具有按组分和纹层组合特征分层分布的特征,孔隙度是影响速度变化的次一级因素.低黏土含量的硅质页岩和灰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主要表现为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贡献,高黏土含量的混合质页岩和硅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则受黏土质纹层中黏土颗粒定向程度和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共同影响,有机质对各向异性贡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乌拉力克组页岩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海相页岩 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66
4
作者 邓泽 康永尚 +2 位作者 刘洪林 李贵中 王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7-951,共5页
为了摸清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3种效应,引用了P&M渗透率模型,并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模拟了储层压力从初始值降至衰竭压力整个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结果... 为了摸清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3种效应,引用了P&M渗透率模型,并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模拟了储层压力从初始值降至衰竭压力整个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压力降至临界解吸压力3.8 MPa,渗透率衰减少了34%,降至最低值;继续降压至2.5 MPa,渗透率回弹至初始水平;降压至衰竭压力0.7 MPa时,渗透率增至初始渗透率的2.8倍,预示该区块有较好的产气条件和前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杨氏模量越大,基质收缩效果越显著,含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煤储层渗透率.并据此提出2条建议:①在进行煤层气区块优选时,应加入"动态渗透率"这个关键参数,这样可能会发现"先天"条件差而开发中后期物性易得到改善、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块;②以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为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排水降压幅度和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渗透率 动态变化特征 P&M渗透率模型 基质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勘探采集中尾锥因素对检波器耦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志田 吴学兵 +1 位作者 王文争 宁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35,共5页
介绍了检波器耦合的叠加效应和耦合谐振模型,为提高对耦合系统的描述精度,提出了检波器耦合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包括实验室测试及室外测试的试验,测试尾锥在不同长度、质量、材料、土壤等情况下检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测... 介绍了检波器耦合的叠加效应和耦合谐振模型,为提高对耦合系统的描述精度,提出了检波器耦合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包括实验室测试及室外测试的试验,测试尾锥在不同长度、质量、材料、土壤等情况下检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结果验证了叠加效应模型,部分支持二自由度模型,试验结果没有验证耦合谐振模型。新模型和试验结果有助于改善检波器耦合系统,进而提高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检波器 尾锥 耦合系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基质酸化中HF与铝硅酸盐的二次、三次反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宝峰 赵忠扬 薛芳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61-64,共4页
为进一步弄清土酸的真实溶液化学行为 ,应用19FNMR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深入研究了砂岩基质酸化过程中HF与铝硅酸盐的化学反应 ,实验结果证明其间不是简单的一次反应 ,存在二次反应和三次反应 ,并受地层温度及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6 0℃以... 为进一步弄清土酸的真实溶液化学行为 ,应用19FNMR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深入研究了砂岩基质酸化过程中HF与铝硅酸盐的化学反应 ,实验结果证明其间不是简单的一次反应 ,存在二次反应和三次反应 ,并受地层温度及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6 0℃以上 ,H2 SiF6与铝硅酸盐的二次反应逐渐进行完全 ;90℃以上 ,氟铝配合物与铝硅酸盐三次反应愈来愈明显。19FNMR能区分氟铝配合物和氟硅配合物的具体形态。室内实验结果为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浓度的HF(≥ 3% )不但存在破坏地层骨架的危险 ,还会给储层造成新的伤害 ,在具体实施酸化增产增注措施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低浓度的HF(≤ 1% ) ,并使HCl与HF的比例合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砂岩基质 酸化 HF 铝硅酸盐 二次反应 三次反应 研究 ^19FNMR 岩心流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复变流体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江 秦文龙 +1 位作者 陈军斌 卢拥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17-719,共3页
综述了国外最新有关纳米材料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复变流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非常规页岩气钻井液及压裂液中的复变流体研究。研究表明,含纳米材料的复变流体液可以有效降低液体滤失和增加对温度的稳定性,最后展望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 综述了国外最新有关纳米材料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复变流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非常规页岩气钻井液及压裂液中的复变流体研究。研究表明,含纳米材料的复变流体液可以有效降低液体滤失和增加对温度的稳定性,最后展望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变流体 钻井液 压裂液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油田断裂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传波 李祥权 杜学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的流体代表,并在断裂构造岩中得以大量保存,通过对油田断裂构造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能直接或间接得到许多有关流体(油、气、水)性质、活动特点及断裂构造特征的信息。论述了流体包裹体应用于油田断裂研究的... 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的流体代表,并在断裂构造岩中得以大量保存,通过对油田断裂构造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能直接或间接得到许多有关流体(油、气、水)性质、活动特点及断裂构造特征的信息。论述了流体包裹体应用于油田断裂研究的理论基础、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及流体包裹体在烃类运移研究、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及断裂构造分析中的某些应用,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断裂 油气运移 封闭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压裂测试分析方法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博 王莉 张晓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155,共5页
页岩气成藏条件、岩性、物性、含气性等差异性特征使得不同页岩具体的开发方案和储层改造技术有很大区别,为正确认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在实施改造工艺前有必要进行测试压裂对改造储层进行识别分析。通过对页岩气示范区Z... 页岩气成藏条件、岩性、物性、含气性等差异性特征使得不同页岩具体的开发方案和储层改造技术有很大区别,为正确认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在实施改造工艺前有必要进行测试压裂对改造储层进行识别分析。通过对页岩气示范区Z井的测试压裂压降数据进行分析,基于G函数曲线的特征识别,获得了超低渗透页岩储层参数,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与岩石物性分析与解释结果进行对比,从现场的角度验证了在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动态分析以及产能评估等过程使用参数的合理性。测试压裂分析技术可更清楚地认识储层,提高页岩气储层改造的成功率,也给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测试压裂 G函数分析 闭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中区非城区泉头组四段微构造精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那未红 鲍志东 +2 位作者 胡学智 张庆国 周新茂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1期4993-5001,共9页
油田勘探开发初期,构造隆起的高部位一般是油气藏开发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到了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油田挖潜调整的重点转至寻找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油层微型构造、沉积相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前期开发方... 油田勘探开发初期,构造隆起的高部位一般是油气藏开发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到了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油田挖潜调整的重点转至寻找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油层微型构造、沉积相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前期开发方案与开发工艺等。研究表明注水驱替构造高部位的正微构造区是潜在的剩余油富集区。运用小波反演精细解释扶余油层顶面的微断层,并对13个时间单元微构造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微构造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提出油田开发精心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 微构造 井震结合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流体的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治国 刘阳 +3 位作者 魏然 王文娟 唐春丽 景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0,共10页
为了研究赫姆霍兹空化喷嘴的射流机理,依据空化射流理论,以低黏度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溶液为介质,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与DPM模型对赫姆霍兹自激振荡空化喷嘴进行流场仿真,对添加颗粒后的VES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近壁面流场特性与... 为了研究赫姆霍兹空化喷嘴的射流机理,依据空化射流理论,以低黏度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溶液为介质,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与DPM模型对赫姆霍兹自激振荡空化喷嘴进行流场仿真,对添加颗粒后的VES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近壁面流场特性与颗粒撞击壁面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淹没射流试验台开展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试验,探讨了VES溶液空化-冲蚀耦合射流对靶材的冲击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VES射流能够提供更高的冲蚀速率,为清水冲蚀速率的1.37倍,达到3.29×10^(-3)kg/kg;同等条件下,空化喷嘴的冲蚀速率为7.47×10^(-4) kg/kg,略小于流线型喷嘴,但空化喷嘴对靶材的冲蚀凹坑直径为10.5 mm,大于流线型喷嘴的7.5 mm,并且空化喷嘴对靶材的的冲击形貌为V形,相比于流线型喷嘴的W形,更有利于钻井破岩。通过分析空化作用及流体性质对靶材冲蚀特性的差异,阐述了VES溶液空化-冲蚀耦合的射流机理,研究成果为基于VES的空化-冲蚀耦合射流辅助钻井以及提高井下破岩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空化 冲蚀 耦合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压裂液在低渗强水敏地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强 陈彦东 卢拥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5,83-84,共5页
阿塞拜疆Kursenge和Karabagli油田属于中温、低压、低孔、低渗油藏,需要采用必要的增产措施以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提高油藏整体动用程度。由于储层属低压、强水敏,不利于水力压裂增产作业,经过伤害因素分析和研究,研制出了低伤害乳化压... 阿塞拜疆Kursenge和Karabagli油田属于中温、低压、低孔、低渗油藏,需要采用必要的增产措施以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提高油藏整体动用程度。由于储层属低压、强水敏,不利于水力压裂增产作业,经过伤害因素分析和研究,研制出了低伤害乳化压裂液。该压裂液有助于保护储层,降低伤害,达到改造储层、提高产量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乳化压裂液施工成功率达100%,压裂后增产有效率达83%,效果明显的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压裂液 防止地层损害 增产措施 提高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层系岩石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13
作者 谭开俊 邓继新 +2 位作者 刘忠华 黄军平 夏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2-667,共16页
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是中国油气工业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但由于对陆相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储层为例,通... 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是中国油气工业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但由于对陆相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储层为例,通过对泥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分析了页岩油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确定不同特征泥页岩样品表现出地震弹性特征差异的关键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页岩主要为灰白色凝灰质黏土质页岩、黑色黏土质页岩和灰色粉砂质泥页岩三种主要岩相类型,分别对应“富有机质纹层+富凝灰质纹层”、“富有机质纹层+长英质纹层”和“贫有机质黏土纹层”三种纹层组合类型,构成孔隙类型以黏土粒间孔为代表的无机孔隙为主.不同岩相类型样品纹层组成差异会造成宏观地震岩石物理性质表现出整体分区分布的特征,弹性波垂直层理传播时岩石样品的力学响应特征倾向于等应力状态,其弹性模量受控于样品中“软”组分“等效有机质层”所占比例,造成对应速度和弹性模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大呈幂指数降低的整体趋势;弹性波平行层理传播时,岩石样品的力学响应特征倾向于等应变状态,其等效弹性模量为组成部分对应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造成对应速度和弹性模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大呈线性降低的整体趋势.黏土颗粒优选定向排列的程度和条带状有机质占比差异是造成页岩样品出现速度各向异性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不但形成各向异性系数随黏土含量增大而逐渐增大的整体趋势,也造成相同黏土含量下凝灰质黏土质页岩样品、黏土质页岩样和粉砂质页岩样品各向异性系数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陆相页岩油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性质 陆相页岩油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与井网关系的新理论 被引量:27
14
作者 窦宏恩 常毓文 +2 位作者 于军 王小林 马银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综合评价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计算的3种经典模型,并推导出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最大加热半径计算公式,首次采用Buckley-Leverret方程计算了热水带的加热半径,其结果与油田开发实际符合较好.同时,首次提出了稠油蒸汽吞吐在多轮... 综合评价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计算的3种经典模型,并推导出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最大加热半径计算公式,首次采用Buckley-Leverret方程计算了热水带的加热半径,其结果与油田开发实际符合较好.同时,首次提出了稠油蒸汽吞吐在多轮次加热过程中的一种新理论:在1~4周期蒸汽起到了扩大加热半径的作用,随着周期增多而加热前缘向外扩展作用减小,蒸汽主要起重复加热油层的作用.本文导出的新模型公式及提出的新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井距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加热半径 井网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阳 翁定为 +1 位作者 于永波 尹喜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沫压裂技术,可减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经过对CO2泡沫压裂液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优选与评价,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使用的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泡沫质量高、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粘弹性大的特点,并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流变性能,破胶彻底,界面张力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低渗、低压油气藏压裂施工的需要。CO2泡沫压裂液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CO2泡沫压裂 防止地层损害 流变性能 耐温耐剪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3 位作者 刘强 孟智强 王学武 孙玉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70-4376,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赋存量多于黏土微孔,渗透率〈0.1×10^-3μm^2储层大孔隙很少,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微孔及中等孔隙内。水驱油后,4个渗透率级别(〉1×10^-3,0.3-1×10^-3,0.1-0.3×10^-3和小于0.1×10^-3μm^2)储层大孔隙采出程度R均很高,分别为77.35%,73.75%,75.70%和60.66%,剩余油饱和度Sorm均很低,分别为3.10%,4.71%,0.81%和0.50%,大孔隙内很少或无剩余油;中等孔隙R较高,分别为64.32%,53.52%,73.34%和82.68%,Sorm较低,分别为10.30%,13.89%,7.95%和5.05%;渗透率越低,该类孔隙R越高,Sorm越低;黏土微孔R均很低,分别为14.32%,17.09%,19.79%和22.61%,Sorm均很高,分别为27.99%,20.94%,29.18%和31.15%,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黏土微孔内。不同区块层位比较,Ⅰ层好于Ⅱ层,AⅠ储层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水驱油 核磁共振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储层深度酸压液体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才博 张以明 +3 位作者 金凤鸣 卢拥军 张亚明 沈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74,共4页
为解决牛东1井储层改造超高温(201℃)液体造缝效率低、酸岩反应剧烈、管柱腐蚀高、改造程度差的突出技术瓶颈问题,对比了3套压裂液体系,开展了抗超高温200℃液体体系配方研究及耐温性能评价;利用数学计算及裂缝模拟方法,建立了能模拟100... 为解决牛东1井储层改造超高温(201℃)液体造缝效率低、酸岩反应剧烈、管柱腐蚀高、改造程度差的突出技术瓶颈问题,对比了3套压裂液体系,开展了抗超高温200℃液体体系配方研究及耐温性能评价;利用数学计算及裂缝模拟方法,建立了能模拟100~350 m3不同用液量、造缝长度与储层温度场变化的新方法,优选出具有高效前置造缝性能及有效降温用量的压裂液,达到抗高温造长缝目的 ;在酸液体系上进行40余块岩屑酸蚀反应实验,利用4种酸液配方模拟与地层反应下酸液黏度性能实验,研究出具有耐缓速、清洁低伤害、低成本、固液转向功能的新配方体系,满足了该井深度体积酸压技术对液体的要求,填补了国内超高温200℃储层改造技术的空白。现场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对牛东及渤海湾盆地深层勘探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深井 酸压 压裂液 改造体积 牛东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表面活性剂驱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东红 赵丕兰 +4 位作者 张景春 潘红 辛浩川 崔晓东 谢慧专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8-400,共3页
通过界面张力、增溶率、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测定,研究了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原油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以达到1×10-2mN/m的数量级,最... 通过界面张力、增溶率、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测定,研究了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原油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以达到1×10-2mN/m的数量级,最低可以达到1×10-3mN/m。在注入浓度0.5%时,OCS表面活性剂在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岩心上的吸附量小于2mg/g油砂。室内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时,OCS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2.2%。可以满足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进行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S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吸附 表面活性荆驱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鹏 罗明高 +2 位作者 杜洋 刘浩天 完颜琪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1-44,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裂缝等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储层中,凝灰岩和蚀变玄武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玄武岩,爆发相的物性好于溢流相;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受地层埋深影响较小,地层深处仍然可以形成良好储层;火山岩中裂缝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为北三台地区火山岩形成良好的储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三台凸起 石炭系 火山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委内瑞拉盆地油砂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法贵方 康永尚 +2 位作者 王红岩 刘洪林 刘人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东委内瑞拉盆地是一个沉积构造复杂的前陆盆地,盆地南缘的奥里诺科重油带为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和油砂聚集区。盆地内丰富的油砂资源是被动边缘阶段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烃源岩、前陆盆地阶段发育的多套优质储盖组合、大范围连通砂体、足够... 东委内瑞拉盆地是一个沉积构造复杂的前陆盆地,盆地南缘的奥里诺科重油带为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和油砂聚集区。盆地内丰富的油砂资源是被动边缘阶段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烃源岩、前陆盆地阶段发育的多套优质储盖组合、大范围连通砂体、足够的油气远距离运移动力和相对开放的氧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分析油砂成矿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盆地内不同的构造性质和构造位置,提出斜坡降解型和构造抬升型2种成矿模式,为今后油砂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东委内瑞拉盆地 奥里诺科重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