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铸模法在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微观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范鹏 董兆雄 +2 位作者 李君 何江 孙健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超长焦距连续变焦视频显微镜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微观实验研究仪器设备,并结合相应样品的压汞资料分析,应用孔隙铸模法研究了川南—黔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几种代表性碳酸盐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超长焦距连续变焦视频显微镜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微观实验研究仪器设备,并结合相应样品的压汞资料分析,应用孔隙铸模法研究了川南—黔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几种代表性碳酸盐岩的孔隙微观结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扩溶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形状主要有规则近等轴状、三角形或多边形、星点状以及"Y"状等,以片状、弯片状喉道为主。孔隙密集分布的区域呈"斑点"状出现,"斑点"之间缺少喉道连通,彼此呈"孤岛"状出现。不同沉积成岩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孔隙结构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铸模法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川南 黔北 早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探区扣村潜山带二叠系优质砂岩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沛沛 操应长 +9 位作者 周立宏 远光辉 靳子濠 吴智平 张飞鹏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 李玉海 王文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4,共13页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碳氧同位素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埋藏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对大港探区扣村潜山带二叠系砂岩储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扣村潜山带二叠系优质...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碳氧同位素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埋藏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对大港探区扣村潜山带二叠系砂岩储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扣村潜山带二叠系优质砂岩储层以高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结构成熟度为特征,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及粒内孔为主;在构造运动的控制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依次为压实作用—早期菱铁矿胶结作用—长石溶蚀/自生高岭石胶结—长石溶蚀、自生高岭石沉淀/少量自生石英—晚期铁方解石胶结;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高成熟度的中粗砂岩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两次地层抬升剥蚀导致的长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晚期地层浅埋藏弱压实有利于次生孔隙的保存;重力作用下的地层水下降流促使砂岩中的储集物性分异,潜山顶部溶蚀产物随水流动,在此过程中逐渐沉淀,形成了自潜山顶部向山腰依次发育的溶解带、过渡带与沉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成岩作用 砂岩储层 二叠系 大港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岳桐 王文庆 +2 位作者 王刚 谢玉权 李皓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4,I0006,I0007,共13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断陷和明化镇组中晚期-第四纪差异升降两大演化阶段,形成晚期断裂、火山活动和角度不整合面三大地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促进古近系源岩演化、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调整并控制油气晚期动态成藏。黄骅坳陷歧口地区新近纪帚状断裂发育带勘探潜力较大,是寻找中浅层规模储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裂 火山活动 油气成藏 有利区带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