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钻柱中分流器的工作原理及水力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孔祥伟
何龙
林元华
徐小虎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石油矿场机械》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17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22-005-005HZ)
-
文摘
为解决钻井中尾管上部大井筒的低返速携岩问题,提出了在钻杆中安装分流器来提高携岩能力的设想,并初步设计了钻杆分流器的结构。建立了分流器的串联局部压力模型,推导出分流器开口面积的一元二次方程,优化了分流器的最佳携岩位置,并对其进行编程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分流器开口直径的本质因素是分流量及压力差;随着喷嘴排量减小、密度减小、尾管段环空内径增大及安装井深增大,开口直径均减小;分流器的最优携岩位置主要受岩屑末速度的影响,岩屑末速度主要取决于岩屑粒径、钻井液密度、钻井液粘性系数及钻井液流速等因素。
-
关键词
钻井
钻杆分流器
环空
携岩
压差
-
Keywords
drilling
diverter
annulus
carrying rocks
pressure difference
-
分类号
TE921.20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
-
题名气井稳定携液之我见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赵哲军
刘通
许剑
朱江
杨逸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水气井井下节流携液机理研究"(编号:51104125)
-
文摘
业内对于临界携液流量的认识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以Turner、李闽为代表的液滴携液理论观点认为"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液相分散成小液滴被携带走";而以李颖川等为代表的气液两相管流实验模拟者则认为"在气井生产过程中雾状流很难出现,气井生产基本上是以段塞流为主,液滴模型无法解释气井实际排液情况"。为了还原低压低产气井实际生产状态,基于弗劳德相似准数,以流速相似原理模拟低压、低产井实际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低压、低产气井实际上存在"上雾+下段塞"混合流动状态;②上部雾状流携液满足液滴模型计算结果,当气相流速高于临界携液流速则上部可连续带液,否则会导致积液段液量缓慢增加;③下部表现为段塞流,当气相流速高于1.95 m/s,则表现为连续流动,气井基本无积液,当气相流速低于0.195 m/s,则表现为难以流动,气井不产液,面临水淹。实验所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当吻合,可以为气井有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
关键词
临界携液
稳定携液
气水界面
雾状流
液滴
段塞流
物理模拟
测试
-
Keywords
Critical fluid-carrying capacity
Stable fluid-carrying capacity
Gas/water contact (GWC)
Mist flow
Droplet
Slug flow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川西超深海相碳酸盐岩超高压分段酸压技术实践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马健
杨永华
何颂根
李永明
刘啸峰
潘宝风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超深层高含硫气田水平井高产稳产工艺技术研究”(编号:2016ZX05017-005-003)
中石化科技部重点项目“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钻完井及投产关键技术研究”(编号:P16095)。
-
文摘
PZ103H井是川西海相碳酸盐岩一口典型超深勘探评价井,埋深达6 071 m,储层温度155℃。针对储层超深致密可能压不开的难题,设计时尽可能替酸到产层,配套140 MPa井口及相应配套高压管汇;针对压不开震荡试挤时酸液长时间浸泡腐蚀油管的风险,优选了高温酸液缓蚀剂配方,室内评价在180℃、24 h条件下对P110SS材质油管腐蚀仅21.4 g/(m_2·h),远小于100 g/(m_2·h)的行业标准要求;针对储层段长83 m,均匀布酸难度大,设计了"机械式封隔器(RTTS)+液压式封隔器(Y241)"组合工具进行分段酸压。同时,为实现深度酸压充分改造,设计了"胶凝酸、交联酸、压裂液"三种不同液体交替注入的大规模酸压改造,两段总液量达2 132 m_3。现场施工表明,设计的组合工具满足了分段及大规模超高压施工,压后在油压14.2 MPa下获得天然气产量12.65×104m_3/d,水产量276 m_3/d,充分评价了储层。形成的以高温缓蚀酸液、超高压施工、"机械式封隔器(RTTS)+液压式封隔器(Y241)"工具组合、多级交替注入为一体的分段酸压技术,为类似超深高含硫储层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超深
川西海相碳酸盐岩
超高压
分段酸压
-
Keywords
ultra-deep
western Sichuan marine carbonate
ultra-high-pressure
staged acid fracturing
-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新场气田上沙溪庙气藏水锁效应研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熊昕东
王世泽
张国东
赵金洲
汤勇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7,共3页
-
文摘
低渗砂岩气藏特殊的地质特性造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水锁效应,是导致气井产能下降,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对新场上沙溪庙气藏水锁伤害机理、水锁对开发造成的影响以及水锁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水锁效应将导致压裂液滤失带启动压力增加,气相渗透率降低,当滤失带流动需要克服的启动压力从0.94MPa上升到7.15MPa时,压裂液返排率从80%下降到40%,对储层造成极大的伤害,是新场Js21、Js23气藏储量难动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低伤害压裂液,并全程混氮加强返排,是新场上沙气藏压裂开发过程中克服水锁效应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低渗气藏
水锁效应
水锁解除
开发对策
新场气田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water lock effect, release water lock dam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Xinchang gas field
-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砂岩气藏难动用储量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熊昕东
王世泽
龙刚
汤勇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西南石油大学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16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编号:50604011
-
文摘
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特殊的渗流机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储量难得以到有效开发,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是油气田开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某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造成储量难动用的多种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对策。该研究思路及结论将指导同类气藏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
-
关键词
低渗砂岩气藏
难动用储量
渗流机理
开发对策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sand gas reservoir, difficult-to-produce reserves, flow mechan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水平井钻井减摩降阻工具研制及流场分析
被引量:8
- 6
-
-
作者
陈勇
吴欣袁
蒋祖军
练章华
陈敏
-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西南石油大学
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
出处
《石油矿场机械》
2014年第8期27-30,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低渗气藏复杂地层高效钻井关键技术"(2011ZX05022-005)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在调研国内外现有降低摩阻和转矩的钻井工具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水平井钻井用减摩降阻工具。介绍了该工具的结构,主要部件的作用,降低摩阻-转矩的原理及性能特点。该工具主要用于大位移井、定向井和水平井,不仅可以减少摩阻-转矩,还能减少套管磨损,接头磨损,防止压差卡钻,提高机械钻速。根据钻井流体携岩机理,并结合流场分析结果可知,特殊设计的导流槽还能提高井眼净化效率。
-
关键词
水平井
减摩降阻
工具
结构
-
Keywords
horizontal well
antifriction
tool
structure
-
分类号
TE921.20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