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杨 金思丁 +2 位作者 刘岩 刘四兵 张全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7,共16页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特征,对川西南地区金页1井筇竹寺组页岩地层开展了旋回地层学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测井响应特征,认为钾元素测井序列是最适合古环境、古气候的替代指标。(2)将钾元素深度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识别出偏心率和斜率周期(405 kyr,131 kyr,95 kyr,36.4 kyr,28.2 kyr);并结合相关系数分析,以不同沉积速率为限,将整段曲线划分为四段,分别进行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带通滤波;以周缘地区的年代地层年龄526.86±0.16 Ma为年龄控制点,建立了金页1井筇竹寺组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3)筇竹寺组共记录了29个长偏心率周期,四段地层的最优沉积速率分别为2.5,2.9,3.4和4.8 cm/kyr。(4)以405 kyr的轨道调谐为基础的沉积噪音模型DYNOT及ρ1曲线重建了筇竹寺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为理论参照,在筇竹寺组中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个最大海泛面及与之对应的T-R旋回;4个三级层序的沉积时限从下到上为3.18,2.03,2.97和3.63 Ma,分别包含了8个,5个,7个和9个长偏心率周期。(5)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低值对应了全球碳同位素负偏,推测是由于海平面的下降引起的有机质发生氧化,并向海水释放碳同位素偏轻的无机碳,形成碳同位素负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页1井 最优沉积速率计算 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噪音模型 相对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液集成技术
2
作者 唐涛 何龙 +3 位作者 欧彪 严焱诚 王平全 王希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0-1411,共12页
为了高效开发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川西气田雷四气藏开发井采用三开制井身结构。一开井段钻遇蓬莱镇组-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砂泥岩非均质性强,且易水化膨胀,剥蚀掉块、垮塌;二开井段钻遇须家河组三段-马鞍塘组地层,地层页岩、煤层... 为了高效开发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川西气田雷四气藏开发井采用三开制井身结构。一开井段钻遇蓬莱镇组-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砂泥岩非均质性强,且易水化膨胀,剥蚀掉块、垮塌;二开井段钻遇须家河组三段-马鞍塘组地层,地层页岩、煤层互层频繁,井眼稳定问题突出,并且裸眼段长,高压裂缝性气层发育,也存在井漏和井喷风险;三开超深大斜度/水平井段钻遇雷四上亚段地层,灰岩与白云岩交替,层间应力差异大,加上地层破碎,易造成井壁局部失稳,甚至发生垮塌、卡钻等井下复杂。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优化,形成一开钾基聚磺钻井液技术,二开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技术,三开水平段强封堵白油基钻井液技术,解决了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成功应用10余井提速提效成果显著,大幅降低复杂事故率,缩短了钻进周期,其中PZ5-1D井完钻井深8 208 m,钻井周期252.7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井壁失稳 抑制 封堵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A与增强D-S证据理论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3
作者 魏淑娟 齐咏生 +2 位作者 刘利强 李永亭 高学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3-521,共19页
针对复杂工业过程数据特征提取困难,且许多故障检测方法需要提前假设数据分布类型,故障检测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增益自适应特征选择(IGA)方法与增强Dempster-Shafer (D-S)证据理论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决策... 针对复杂工业过程数据特征提取困难,且许多故障检测方法需要提前假设数据分布类型,故障检测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增益自适应特征选择(IGA)方法与增强Dempster-Shafer (D-S)证据理论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决策树计算得到信息增益,利用交叉验证设定k值,自适应选择特征个数,实现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之后,引入三元统计量监测组实现线性故障检测,同时采用自编码器、One-class SVM方法进行非线性故障监测;最后,使用增强D-S证据理论,通过一种新的综合指标,对改进后的加权平均证据体进行融合,修正基本概率分配(BPA)参数获得融合结果,得到更为可靠的检测结果。通过冷水机组数据和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TE)过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GA与增强D-S证据理论方法比单独的线性或非线性检测算法的准确率更高,鲁棒性更强,且使用场景不依赖于特定数据分布假设,适用范围灵活,可以有效应用于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增益 特征提取 证据理论 故障检测 工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深层致密砂岩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
4
作者 唐涛 何龙 +4 位作者 欧彪 严焱诚 黄河淳 张生军 王平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8,共9页
川西须家河组资源量丰富,是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但储量动用程度低。针对其气藏地质条件复杂,水平井钻井面临大尺寸井眼造斜效率低、机械钻速慢、长直井段防碰和防井间干扰难度大、井壁稳定与井漏和井眼清洁等技术难题,通过开展易斜地层... 川西须家河组资源量丰富,是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但储量动用程度低。针对其气藏地质条件复杂,水平井钻井面临大尺寸井眼造斜效率低、机械钻速慢、长直井段防碰和防井间干扰难度大、井壁稳定与井漏和井眼清洁等技术难题,通过开展易斜地层大尺寸井眼预弯曲动力学防斜防碰打快、难钻地层提速、基于钻速敏感性分析的钻井参数实时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轨迹精准控制、钻井液及防漏堵漏、基于实钻摩阻变化趋势评价的井眼清洁等技术攻关研究,形成了致密砂岩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并成功应用2口水平井,较前期周期缩短65.7%,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94%,水平段实现最长1021 m。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国内致密砂岩水平井高效快速钻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 致密砂岩 水平井 钻井提速 钻井参数强化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类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俊威 陈恭洋 +3 位作者 张玲 杨映涛 宋新新 王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新场须二段主要发育基质孔隙型、断缝型、层理缝型等3种甜点类型,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原因存在差异。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高能分流河道、富石英砂岩是基质型甜点形成基础,在相对较弱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下易形成基质型甜点;在靠近大型断层的基质孔渗较好部位易发育断缝型甜点;层理缝型甜点分布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层理界面处颗粒粒度、组分存在差异,发生差异成岩作用,形成力学薄弱面。新场须二段甜点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非均质性控制,对甜点类型的成因分析,有利于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须家河组 须二段 致密砂岩气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识别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同川 陈浩如 +3 位作者 温龙彬 钱玉贵 李玉琢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建立地震正演模型模拟、RGB分频融合技术及波形分类分析等手段,对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遭受的岩溶作用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建立地震正演模型模拟、RGB分频融合技术及波形分类分析等手段,对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遭受的岩溶作用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东南部石炭系原始沉积厚度更大,但残余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为10~30 m;西北部地层厚度较小,为0~15 m。(2)研究区石炭系自西向东可识别出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2个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可划分为残丘和浅洼2个三级地貌单元,再依据其差异溶蚀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陡斜坡浅洼和缓斜坡浅洼,浅洼内发育残丘、暗河及落水洞。反射同相轴的上提和下拉特征、岩溶角砾岩的发育、地震层拉平剖面、RGB分频融合及波形变化特征等均可识别出岩溶古地貌的发育。(3)研究区石炭系各地貌单元的分布受构造控制,浅洼和残丘多以椭圆状或不规则长条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暗河的展布与浅洼长轴方向一致;岩溶古地貌控制着地层厚度以及溶蚀孔洞的发育,残丘残余厚度较大,岩溶作用强,充填作用较弱,溶蚀孔洞较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34%;缓斜坡浅洼残余厚度较小,充填作用较强,溶蚀孔洞不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68%,而陡斜坡浅洼虽然残余厚度小,但因潜水位低、泄水能力强,溶蚀作用强而充填作用弱,储集空间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05%;缓斜坡和陡斜坡储层平均孔隙度分别为3.67%和3.31%,岩溶高地孔隙度最小,平均为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浅洼 残丘 岩溶斜坡带 地震正演模拟 RGB分频融合 岩溶角砾岩 黄龙组 石炭系 川东五百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卷积自编码器的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晨 徐天吉 +4 位作者 钱忠平 沈杰 刘胜 唐建明 文雪康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针对传统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足、主观性强以及实际无噪声数据稀缺等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的泛化特性,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基于有效利用少量实际无噪声数据的原则,首先通过正演数值模... 针对传统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足、主观性强以及实际无噪声数据稀缺等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的泛化特性,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基于有效利用少量实际无噪声数据的原则,首先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数据构建数据集,再搭建基于InceptionV4卷积模块和注意力机制的卷积自编码器网络,并利用正演数据对网络预训练。该过程首先依靠数据驱动方法和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初步获取地震数据的有效特征表达,通过正演数值模拟数据试验分析发现,该方法既能有效压制绝大部分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还能比DnCNN网络更大程度地避免损伤有效信号;然后,再采用迁移学习的策略和少量实际地震数据继续训练网络,最终获得实际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噪声压制试验,并从压制效果、保幅性等方面评价方法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随机噪声、面波等噪声干扰具有一定的压制能力,准确地恢复了有效信号,且具有处理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噪声压制 卷积自编码器 迁移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隔层型底水气藏水侵动态实验模拟研究
8
作者 祝浪涛 黄仕林 +2 位作者 吴亚军 张明迪 史晨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发育多期生物礁,不同期次礁体之间均发育不同程度的不渗透隔层、低渗透隔层,纵横向展布连续性差,隔层如何影响底水水侵动态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次设计了7组无隔层、低渗透隔层、不渗透隔层型底...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发育多期生物礁,不同期次礁体之间均发育不同程度的不渗透隔层、低渗透隔层,纵横向展布连续性差,隔层如何影响底水水侵动态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次设计了7组无隔层、低渗透隔层、不渗透隔层型底水水侵全直径岩心物理模拟实验:主要包括无隔层型、不渗透隔层型和低渗透隔型底水水侵模拟对比实验,不渗透隔层型底水在不同衰竭速度下的水侵动态模拟实验,不同厚度低渗透隔层水侵动态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层型底水气藏水侵可划分为以天然气弹性能为主要驱动能的弹性气驱、受天然气弹性能与底水水体补能共同作用的水体补能及受水侵储层伤害控制的气水同产三类渗流阶段,隔层、低采速、高厚度隔层能够抑制底水过快水侵到井底,提高气藏开发效果.基于无隔层、有隔层型底水水侵渗流阶段的差异性建立了水侵模式诊断曲线,为明确底水气藏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 不渗透隔层 低渗透隔层 隔层厚度 衰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稳定携液之我见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哲军 刘通 +2 位作者 许剑 朱江 杨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业内对于临界携液流量的认识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以Turner、李闽为代表的液滴携液理论观点认为"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液相分散成小液滴被携带走";而以李颖川等为代表的气液两相管流实验模拟者则认为"在气井生产过程... 业内对于临界携液流量的认识一直都存在着分歧。以Turner、李闽为代表的液滴携液理论观点认为"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液相分散成小液滴被携带走";而以李颖川等为代表的气液两相管流实验模拟者则认为"在气井生产过程中雾状流很难出现,气井生产基本上是以段塞流为主,液滴模型无法解释气井实际排液情况"。为了还原低压低产气井实际生产状态,基于弗劳德相似准数,以流速相似原理模拟低压、低产井实际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低压、低产气井实际上存在"上雾+下段塞"混合流动状态;②上部雾状流携液满足液滴模型计算结果,当气相流速高于临界携液流速则上部可连续带液,否则会导致积液段液量缓慢增加;③下部表现为段塞流,当气相流速高于1.95 m/s,则表现为连续流动,气井基本无积液,当气相流速低于0.195 m/s,则表现为难以流动,气井不产液,面临水淹。实验所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当吻合,可以为气井有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携液 稳定携液 气水界面 雾状流 液滴 段塞流 物理模拟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汾君 汤勇 +2 位作者 刘世铎 刘成川 李华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7,145,共3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是这类气藏有效开发的基础。针对常规网格加密和气藏工程在描述水平井压裂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用PEBI网格加密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是这类气藏有效开发的基础。针对常规网格加密和气藏工程在描述水平井压裂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用PEBI网格加密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某低渗致密气藏为例,通过建立低渗致密气藏的地质模型,研究了压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裂缝长度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井段长800 m、裂缝5条,裂缝半长70 m,裂缝导流能力为3.03~3.06μm2·cm,且在气藏中下部时开采效果最佳。该研究对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渗流规律和优化水平井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PEBI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超深水平井纤维暂堵酸化技术 被引量:23
11
作者 钟森 任山 +1 位作者 黄禹忠 丁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0,158,共3页
元坝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埋藏超深,温度极高,衬管完井的水平井多段改造难度大。针对该气藏储层特点,研制新型有机可降解纤维暂堵剂;采用多级纤维暂堵酸化工艺,优化暂堵级数和各阶段排量,通过高黏压裂液携带纤维暂堵剂暂堵已改造的储层,实... 元坝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埋藏超深,温度极高,衬管完井的水平井多段改造难度大。针对该气藏储层特点,研制新型有机可降解纤维暂堵剂;采用多级纤维暂堵酸化工艺,优化暂堵级数和各阶段排量,通过高黏压裂液携带纤维暂堵剂暂堵已改造的储层,实现水平井的多段分流酸化。该工艺对地层伤害小,施工风险小,现场实施8口井,暂堵有效率为75%,增产有效率达到100%。该技术对于海相水平井改造有较好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超深水平井 纤维暂堵 交替注入 酸化 元坝气田长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4
12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2 位作者 罗建新 罗国仕 何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0-14,共5页
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储层渗透率增大,孔喉半径增大,易在储层中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在大孔道发育的地层中,大孔道成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介质的波及范围很难提高。... 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储层渗透率增大,孔喉半径增大,易在储层中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在大孔道发育的地层中,大孔道成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介质的波及范围很难提高。注入水沿大孔道中的低效或无效循环使储层中的其它部位很难受效,严重影响驱油效率,致使平面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明显。因此,砂岩油藏大孔道对储层渗透率及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油层大孔道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对大孔道的形成机理、识别技术与描述技术等研究作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油层大孔道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对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大孔道 形成机理 识别技术 渗透率 孔喉半径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中段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书兵 陈伟 +2 位作者 简高明 罗寿斌 李旻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 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 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叠加组合样式以及相应的构造模型;以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为手段,验证构造模型的合理与否,同时再现龙门山中段山前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对磁峰场-鸭子河构造进行了三维构造分析,配以计算机可视化成图技术,构建出三维构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 构造建模 三维构造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正演平衡地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多裂缝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杜成良 姬长生 +1 位作者 罗天雨 陈志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还会导致施工的失败,而多裂缝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水力压裂的原理出发,采用机理剖析的方法,分析了导致多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多裂缝的格局...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还会导致施工的失败,而多裂缝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水力压裂的原理出发,采用机理剖析的方法,分析了导致多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多裂缝的格局取决于小裂缝能否顺利连接,地应力状况对裂缝的连接与起裂方位有重大影响;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多裂缝起裂的重要因素;地层的倾斜与井眼斜度、起裂方位、射孔等对裂缝的连接起支配作用。搞清多裂缝的产生机理对水力压裂过程中预防多裂缝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 影响因素 水力压裂 地应力 天然裂缝 射孔 微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探讨 被引量:34
15
作者 沈忠民 宫亚军 +1 位作者 刘四兵 吕正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8,共7页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地层水离子组合特征显示出海相地层水以及富溴泥页岩和煤层压释水侵入的特点,整体表现为富溴的压释水和海相地层水混合,原始沉积水和淡水的影响较小。由于海相地层水和富18O而贫氘的压释水对原...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地层水离子组合特征显示出海相地层水以及富溴泥页岩和煤层压释水侵入的特点,整体表现为富溴的压释水和海相地层水混合,原始沉积水和淡水的影响较小。由于海相地层水和富18O而贫氘的压释水对原始沉积水的侵入和替换,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增大。须四段地层水更为强烈的水岩反应造成其相对须二段地层水更高的氧同位素值这一反常现象。尽管Cl-、Na+、Br-等含量似乎只受控于地层水的混合,但是K+、Ca2+、Mg2+、和Fe2+、HCO3-、SO42-等变化则明显受水岩反应的控制,文中提出的成岩假设与须二段和须四段地层水中上述离子变化及前人的成岩研究相符,不同的水岩体系造成两者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性,须四段更为开放的水岩反应体系使得其相对须二段地层水富Ca2+、Mg2+和Fe2+,但贫K+,这些离子差别可以很好地区分两者中的地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成因 地层水起源与演化 水岩反应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储量早期预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邓绍强 黄全华 +3 位作者 肖莉 何巍 余瑞青 李永胜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5,76,共4页
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对开发方案的制定、开发设施的设计以及气藏价值的评估十分重要,低渗透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一直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油藏影响函数法以及采气曲线法来早期预测低渗透气... 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对开发方案的制定、开发设施的设计以及气藏价值的评估十分重要,低渗透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一直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油藏影响函数法以及采气曲线法来早期预测低渗透气藏或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经过实例分析说明以上三种方法切实可行,还对三种方法自身的适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储量预测 地质储量 流动物质平衡法 油藏影响函数法 采气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郭建春 辛军 +1 位作者 赵金洲 李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针对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很高,对压裂施工设备的功率和承载能力要求更高,在施工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的实际,研究了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模型以及利用岩石力学性质的酸敏性,采取酸化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建立了射孔井筒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针对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很高,对压裂施工设备的功率和承载能力要求更高,在施工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的实际,研究了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模型以及利用岩石力学性质的酸敏性,采取酸化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建立了射孔井筒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分析了酸化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机理。利用西部某深层气藏岩样室内酸处理前后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岩石抗压强度变化结果,计算了该气藏酸处理前后的破裂压力,结果表明酸预处理后破裂压力大幅下降,对降低压裂施工压力有重要作用。为在现有工程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和施工压力、合理选用施工设备、降低储层改造的工程风险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压裂 破裂压力预测 酸化预处理 降低地层破裂压力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带气田压裂工艺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绍彬 谭明文 +4 位作者 卢立泽 李明志 何明秀 王世泽 林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洛带气田为低渗透砂岩气藏 ,水力压裂改造是气田投入工业化开采的关键技术 ,而气田不利的地质特征给水力压裂改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地应力场特征、压裂液性能优化、压裂工艺技术特点和增产效果分析入手 ,对洛带气田压裂工艺技术... 洛带气田为低渗透砂岩气藏 ,水力压裂改造是气田投入工业化开采的关键技术 ,而气田不利的地质特征给水力压裂改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地应力场特征、压裂液性能优化、压裂工艺技术特点和增产效果分析入手 ,对洛带气田压裂工艺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作了详细论述和归纳总结 ,提出以减小入地液量、低排量控制缝高、强化压裂液综合性能和提高返排效果为主要手段的 ,以“低前置液、小排量、中等砂比、强化返排”为对策的压裂施工工艺 ,在压裂改造中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量和工业气井建成率 ,取得了比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带气田 水力压裂工艺 技术进展 低渗透砂岩气藏 破胶剂 生热剂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泡沫排液采气井筒流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通 郭新江 +2 位作者 王世泽 陈海龙 刘大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针对水平井泡沫排液采气各井段泡沫流型认识不清,泡排工艺优化困难的问题,以表面活性剂、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开展了水平井泡沫流型实验研究,根据泡沫的生成情况及气体/泡沫的界面特征划分了流型,绘制了泡沫流型图,对比了表面活性剂加... 针对水平井泡沫排液采气各井段泡沫流型认识不清,泡排工艺优化困难的问题,以表面活性剂、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开展了水平井泡沫流型实验研究,根据泡沫的生成情况及气体/泡沫的界面特征划分了流型,绘制了泡沫流型图,对比了表面活性剂加入前后流型图的变化,分析了角度、两相流流型对起泡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水平段±5°以内气液分层明显,起泡困难;垂直、倾斜段气流速小于0.35 m/s时出现塞状流,含气率低,搅动弱,起泡困难,是低压低产水平井泡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利于起泡的条件为管斜角≥25°、气流速≥0.35 m/s、流型呈现段塞流;建议采用悬挂式毛细管加注新工艺,注剂点位于管斜角25°处,解决泡排剂加注不到位的问题,并实现水平井全生命周期的排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排液采气 泡沫 表面活性剂 流型图 段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克劳斯非常规分流法硫磺回收工艺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曹文全 韩晓兰 +1 位作者 周家伟 王贵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6,共6页
针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再生酸气中H_2S体积分数较低(41%~48%)的特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采用常规克劳斯非常规分流法硫磺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大及自控调节先进等特点。通过在元坝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 针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再生酸气中H_2S体积分数较低(41%~48%)的特点,元坝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采用常规克劳斯非常规分流法硫磺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大及自控调节先进等特点。通过在元坝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1年时间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酸气中H_2S体积分数为41%~48%时,常规克劳斯非常规分流法硫磺回收工艺燃烧炉炉温均在1 050℃以上,炉内硫转化率为65%~68%,产品硫磺达到国家优等品质量指标。该工艺技术在元坝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的成功应用,可为天然气净化厂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 分流法 克劳斯 硫磺回收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