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侧钻小井眼钻完井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路飞飞 李斐 +1 位作者 胡广强 赫英状 《石油机械》 2017年第9期37-41,共5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受老井井身结构限制,?177.80与?193.70 mm套管开窗后侧钻井眼尺寸小,小尾管固井难度大,二开钻具难以配套。为此,油田进行了深井侧钻小井眼二开次钻完井技术研究,优化钻完井方案,包括?177.80 m...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受老井井身结构限制,?177.80与?193.70 mm套管开窗后侧钻井眼尺寸小,小尾管固井难度大,二开钻具难以配套。为此,油田进行了深井侧钻小井眼二开次钻完井技术研究,优化钻完井方案,包括?177.80 mm套管开窗侧钻钻完井和?193.70 mm套管开窗侧钻钻完井方案,同时配套小尾管窄间隙固井工艺和小井眼定向钻井技术,研发了封隔地层的牵制式尾管悬挂器和非标套管,确保重叠段的密封性和套管段封隔水层的可靠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固井整体优良率达85%,经济效益可观,?177.80 mm套管开窗侧钻约为3级结构新井成本的55%~69%,?193.70 mm套管开窗侧钻约为新井成本的61%~68%,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深井侧钻小井眼二开次钻完井技术可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多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侧钻 小井眼 套管开窗 非标套管 尾管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体系冲洗油基钻井液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斐 刘景涛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174-174,共1页
本文对微乳液体系冲洗油基钻井液的构成机理及冲洗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乳液体系 油基钻井液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平井电缆泵送桥塞射孔联作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燕东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根据泵送式电缆射孔与可溶桥塞分段压裂的工艺特点,对桥塞工具串在超深水平井下的活动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遍历全井段的泵送排量动态控制方法和缆线张力计算方法,并对狗腿度(井身全角变化率)、井斜角与泵送排量的关系,以及泵送排量... 根据泵送式电缆射孔与可溶桥塞分段压裂的工艺特点,对桥塞工具串在超深水平井下的活动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遍历全井段的泵送排量动态控制方法和缆线张力计算方法,并对狗腿度(井身全角变化率)、井斜角与泵送排量的关系,以及泵送排量、工具串长度、间隙宽度、缆线张力等相关因素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当狗腿度增大时,泵送排量近似于二次方指数式加大;当井斜角增大时,泵送排量呈线性加大。此外,在进入直井段时缆线张力与泵送排量的相关性不明显;但进入弯曲段时缆线张力与泵送排量、工具串长度之间均明显呈线性相关,且缆线张力随间隙宽度的减小而近似于指数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泵送桥塞 动力学 分段压裂 分簇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塔河油田酸压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晓波 马强 李永寿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114-115,共2页
本文首先针对监测井的选井条件和监测前准备工作进行阐述,随后通过分析微地震井中监测资料,得出了一些针对碳酸盐岩酸压改造技术新的认识。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压 裂缝监测 微地震井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B1-6H井长裸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牛晓 潘丽娟 +1 位作者 甄玉辉 于培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4,共5页
SHB1-6H井是中石化西北分公司部署在顺北区块的一口超深开发井,该井因采用四级井身结构,二开裸眼段长4 460 m,其中泥岩段长1 463 m,地质构造复杂,三叠系、石炭系和志留系硬脆性泥岩发育,易发生坍塌掉块,中间的二叠系由于地层破碎易发生... SHB1-6H井是中石化西北分公司部署在顺北区块的一口超深开发井,该井因采用四级井身结构,二开裸眼段长4 460 m,其中泥岩段长1 463 m,地质构造复杂,三叠系、石炭系和志留系硬脆性泥岩发育,易发生坍塌掉块,中间的二叠系由于地层破碎易发生漏失。针对以上问题,选用了钾胺基聚磺钻井液体系,以满足地层特性对钻井液抑制性的要求,但体系中原用的磺化材料是以牺牲钻井液抑制性来达到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的目的,因此引入了抗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RHPT-1和抗盐成膜剂CMJ-1,以进一步提高抑制性和封堵性,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经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钾胺基聚磺成膜钻井液流型易于控制,通过保持胺基页岩抑制剂HPA加量在5~7 kg/m^3,KCl加量在30~50 kg/m^3,保障了钻井液有强的抑制性;通过使用高软化点复合沥青增强钻井液封堵能力,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0 mL,解决了三叠系以深地层易发生井壁失稳的难题;在易漏地层二叠系使用了竹纤维、超细碳酸钙和聚合物凝胶堵漏剂PSD等随钻堵漏材料,避免了井漏的发生,顺利完成了SHB1-6H井的施工,二开井段扩大率仅为12%,比邻井顺北1井降低了63.74%。该套钻井液技术保障了顺北区块井身结构优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裸眼 硬脆性泥岩 井壁稳定 钾胺基聚磺钻井液 抗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 成膜剂 顺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弹韧性水泥浆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3-627,共5页
在顺北区块和塔中北坡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着传统水泥石硬脆性明显,在压裂施工中易出现环空微间隙,破坏水泥环完整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研发了水泥石弹韧性改性新方法,由传统技术的材料高性能发展为结构高性能,通过亲水改... 在顺北区块和塔中北坡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着传统水泥石硬脆性明显,在压裂施工中易出现环空微间隙,破坏水泥环完整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研发了水泥石弹韧性改性新方法,由传统技术的材料高性能发展为结构高性能,通过亲水改性的聚氟胶粉改善水泥石的弹性,有机、无机纤维协同作用增加水泥石的韧性,纳米二氧化硅改善水泥石微观结构增加强度,研发了抗高温弹韧剂,其耐温大于150℃,能降低水泥石弹性模量达37.13%,同时保持水泥石具有较高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以高温弹韧剂为关键,通过评价配套的高温固井外加剂,开发出一套性能良好的高温弹韧性水泥浆体系,体系流变性良好、稠化时间合理、API失水量为45 mL,水泥石弹性模量为6.089 GPa、抗压强度大于30 MPa,满足固井施工要求,为高温高强高韧性水泥浆体系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韧性 弹韧剂 高温 固井 水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10与P110S钢在套管环空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丽娟 龙武 霍锦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56-62,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率,通过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及微观形貌分析,分别研究了P110和P110S 2种钢材料在油田注采井套管环空液中于高温、中温及低温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钢材料在同样温度和环空液条件下腐蚀表现基本一致... 为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率,通过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及微观形貌分析,分别研究了P110和P110S 2种钢材料在油田注采井套管环空液中于高温、中温及低温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钢材料在同样温度和环空液条件下腐蚀表现基本一致,一套环空液中P110与P110S最大腐蚀速率均为0.65 mm,二套环空液中2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在100℃时达到最大值,P110最大腐蚀速率为0.04 mm/a,P110S最大腐蚀速率为0.03 mm/a。同时,3D形貌仪分析显示2种材料在一套环空液中于140℃腐蚀后表面有局部腐蚀的初期迹象。最后,进行了CO 2渗入条件下P110S钢材料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结果显示CO 2渗入加剧了高温条件下钢材料的腐蚀速率,并且得出其发生局部腐蚀的机理是CO 2电化学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钢材料 环空液 温度 腐蚀行为 CO 2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高温碳酸盐岩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侯帆 许艳艳 +1 位作者 张艾 吕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7,共3页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高温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中,常用胶凝酸酸岩反应速度快、裂缝远端酸蚀导流能力低、无法实现深穿透改造的难题,研究形成了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该工艺由自生酸前置液酸压和胶凝酸闭合酸化构成,利用自生酸在高温条...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高温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中,常用胶凝酸酸岩反应速度快、裂缝远端酸蚀导流能力低、无法实现深穿透改造的难题,研究形成了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该工艺由自生酸前置液酸压和胶凝酸闭合酸化构成,利用自生酸在高温条件下逐渐生成较高浓度盐酸的特性,对裂缝中远端岩石进行有效刻蚀,实现深穿透改造;低排量下采用普通胶凝酸闭合酸化,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实现提高裂缝整体导流能力的目的。现场在TH-1井成功开展了自生酸深穿透酸压工艺试验,增油效果良好,证明了自生酸酸压工艺在高温储层改造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 高温 碳酸盐岩 自生酸 深穿透酸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钟荣强 付秀勇 李亚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1,共6页
基于某油田开采的油气进站压力高的特性,利用主流的膨胀深冷分离法,以降低工艺生产能耗、系统总经济效益最佳为目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回收率的前提下,对该油气加工处理流程中的轻烃回收直接换热(DHX)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原DXH工... 基于某油田开采的油气进站压力高的特性,利用主流的膨胀深冷分离法,以降低工艺生产能耗、系统总经济效益最佳为目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回收率的前提下,对该油气加工处理流程中的轻烃回收直接换热(DHX)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原DXH工艺相比,虽然优化工艺C_3^+回收率降低了3%,但运行成本降低58.7%,总经济效益增加了3 118元/h,并且系统无CO_2结冰风险,工艺运行安全可靠。研究结果可为油田轻烃回收工艺的设计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膨胀制冷法 DHX工艺 优化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毅 许艳艳 +4 位作者 朱原原 王毛毛 李大朋 王修云 肖雯雯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53-58,共6页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管道 内防腐技术 耐蚀材料 衬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N_2在活性炭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荣强 张玉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0,共4页
变压吸附是分离油田伴生气中N_2和CH_4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质量法测定了N_2、CH_4在活性炭WHXR-LB20上的吸附等温线,分离系数为2.87,满足工业应用要求且再生效果好;同时测定了油田伴生气中C_2H_6、C_3H_8,n-C_4H_(10)等对WHXR-LB20的影响... 变压吸附是分离油田伴生气中N_2和CH_4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质量法测定了N_2、CH_4在活性炭WHXR-LB20上的吸附等温线,分离系数为2.87,满足工业应用要求且再生效果好;同时测定了油田伴生气中C_2H_6、C_3H_8,n-C_4H_(10)等对WHXR-LB20的影响,结果表明,C_2H_6、C_3H_8在WHXR-LB20上再生效果很好,而n-C_4H_(10)在WHXR-LB20上有积累,该积累量使N_2和CH_4在WHXR-LB20上的饱和吸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活性炭 油田伴生气 CH4/N2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取式液压封隔器耐高温胶筒优选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小勇 李林涛 +3 位作者 黄传艳 郭知龙 曹宗波 贺富贵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93,共6页
近年来随着高温高压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西部油田井深逐渐增加,储层温度达到184~207℃,地层压力80~125 MPa,对井下工具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筒元件作为井下封隔器实现井下封隔功能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井下工具... 近年来随着高温高压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西部油田井深逐渐增加,储层温度达到184~207℃,地层压力80~125 MPa,对井下工具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筒元件作为井下封隔器实现井下封隔功能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井下工具的密封性能及工艺的成败。为此,对油田用高温高压密封材料及胶筒结构进行调研,优选出3款常用且性能指标较高的Ф193. 7 mm胶筒组件,根据要求对其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后,加工出3款胶筒样品;在模拟试验井筒内,分别对这3款封隔器胶筒进行高温条件下承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ESH双凹槽胶筒在耐温204℃条件下,长期耐压能够达到105 MPa,可以为后期研制性能达到105 MPa/204℃可取式封隔器提供密封胶筒。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高温高压井开发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胶筒 高温高压 性能测试 结构优选 试验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级多分支井技术应用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轲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3期27-31,共5页
多分支井技术是继定向井、侧钻井、水平井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提高油气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了国内胜利油田、新疆油田、中石油钻井院、长城钻探,国外贝克休斯、威德福、哈里伯顿、... 多分支井技术是继定向井、侧钻井、水平井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提高油气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了国内胜利油田、新疆油田、中石油钻井院、长城钻探,国外贝克休斯、威德福、哈里伯顿、斯伦贝谢公司四级分支井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针对分支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希望为今后分支井技术研究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预制窗口 尾管套铣 选择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内衬油管在高温高压H2S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海礁 郭玉洁 +2 位作者 张志宏 于延钊 张俊莹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N80油管陶瓷内衬前后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对比,和对N80陶瓷内衬油管耐高温H2S腐蚀试验后陶瓷内衬层形貌观察、截面微观形貌及EDS分析,对金属陶瓷内衬的应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N80油管内衬陶瓷层后,金相组织结果显示有晶粒尺寸变... 通过对N80油管陶瓷内衬前后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对比,和对N80陶瓷内衬油管耐高温H2S腐蚀试验后陶瓷内衬层形貌观察、截面微观形貌及EDS分析,对金属陶瓷内衬的应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N80油管内衬陶瓷层后,金相组织结果显示有晶粒尺寸变大;力学性能上,N80钢管内衬陶瓷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得到提高;高温高压H2S腐蚀试验后,N80油管和陶瓷内衬层的失重率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宏观观察可以看到,试验后陶瓷内衬层出现裂纹,并且试样管边缘处陶瓷内衬层有脱落现象;通过对陶瓷内衬层截面SEM和EDS分析,在陶瓷内衬层内和陶瓷与基体的界面处发现S元素。在经过高温高压H2S腐蚀试验后,陶瓷内衬层的失重率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但陶瓷层和陶瓷内层基体仍都发生了H2S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陶瓷内衬油管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高温高压H2S腐蚀 S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轮钻头耐高温扁平橡胶密封性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乔 况雨春 +2 位作者 钟文建 魏琦 曾昭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2,共6页
牙轮轴承常用金属密封不仅对振动敏感、密封力不足,而且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密封件受力和变形不均匀。为此,研制了一种密封性能好且寿命长的新型高温牙轮钻头扁平橡胶密封圈。通过结构方案设计与HNBR、NBR两种材料的性能分析,以及HNB... 牙轮轴承常用金属密封不仅对振动敏感、密封力不足,而且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密封件受力和变形不均匀。为此,研制了一种密封性能好且寿命长的新型高温牙轮钻头扁平橡胶密封圈。通过结构方案设计与HNBR、NBR两种材料的性能分析,以及HNBR本构参数的研究与确定,建立了密封圈三维瞬态热力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新型密封圈和O形圈的密封性能展开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将新型密封圈进行了现场应用并分析了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转速工况下,新型橡胶密封圈较O形圈工作寿命更长;现场使用过的密封圈无严重损伤,仍可继续使用。研究结果可以为牙轮钻头高温密封件的设计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轮钻头 扁平 橡胶密封 HNBR 本构参数 三维瞬态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高压气藏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洋 袁清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3,共3页
顺南奥陶系气藏具有超深(6300~7800m)、超高温(187℃~205℃)、高有效闭合压力(60MPa)的特点,前期试采井自喷投产后无法获得持续高产,需通过深度酸压沟通远端储集体释放产能,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定量研究对... 顺南奥陶系气藏具有超深(6300~7800m)、超高温(187℃~205℃)、高有效闭合压力(60MPa)的特点,前期试采井自喷投产后无法获得持续高产,需通过深度酸压沟通远端储集体释放产能,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定量研究对酸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温高压酸化流动仪开展胶凝酸、转向酸和冻胶酸导流能力测试,根据酸溶蚀速率获得3种酸液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应用过酸前后导流能力结果计算3种酸液残酸浓度,界定地层条件酸岩反应有效时间,并定量计算不同浓度胶凝酸、转向酸和冻胶酸在顺南地层条件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实验得出,190℃、60MPa条件下,残酸浓度:冻胶酸〉胶凝酸〉转向酸。酸液有效作用时间:转向酸〉冻胶酸〉胶凝酸;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转向酸〉冻胶酸〉胶凝酸。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胶凝酸和冻胶酸,转向酸在顺南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深穿透造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残酸浓度 有效作用时间 有效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式附件在塔河油田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飞飞 李斐 赫英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1,共2页
为实现降本增效,塔河油田对水泥式固井附件进行改进,减少固井扫塞时间,节约钻井周期。通过改进水泥浆配方,提高了水泥石致密性,渗透率<0.01mD,抗压强度提高,抗高温150℃~180℃,满足了塔河油田深井、超深井对固井附件反向承压检测和... 为实现降本增效,塔河油田对水泥式固井附件进行改进,减少固井扫塞时间,节约钻井周期。通过改进水泥浆配方,提高了水泥石致密性,渗透率<0.01mD,抗压强度提高,抗高温150℃~180℃,满足了塔河油田深井、超深井对固井附件反向承压检测和抗温的要求,基本实现了全井使用水泥式附件取代铝合金材料。水泥式附件可直接使用PDC钻头扫塞,较铝合金附件扫塞速度提高1.73倍,单井节约钻井周期1.29~5.25d,累计节约钻井费用5000万元,有力实现了塔河油田降本增效的目的,为将该技术推广至顺北油田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式固井附件 降本增效 渗透率 抗高温 塔河油田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水力振荡器工作特性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光乔 况雨春 +1 位作者 罗金武 张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7,25,共8页
在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中,利用减摩阻工具的振荡效应可有效缓解钻杆的托压现象,但常用的减摩阻工具有较多活动部件,加工复杂且易损坏。为解决托压问题,延长减摩阻工具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无活动部件且适用于小井眼开窗作业的减摩阻工具... 在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中,利用减摩阻工具的振荡效应可有效缓解钻杆的托压现象,但常用的减摩阻工具有较多活动部件,加工复杂且易损坏。为解决托压问题,延长减摩阻工具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无活动部件且适用于小井眼开窗作业的减摩阻工具(水力振荡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水力振荡器在不同流量、流道深度和出口直径下的工作特性研究,并进行室内试验以验证工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力振荡器能形成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值、波动频率分别随流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线性函数关系;压力波动值、波动频率随流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压力波动值随出口直径变大而减小,但出口直径过大时将不能形成压力波动;数值模拟和试验之间压力波动值的相对误差为14.3%,表明水力振荡器结构设计合理且模拟结果可靠。研究结论可为水力振荡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开窗侧钻 托压 水力振荡器 压力波动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压开页岩气井产能递减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俊杰 郭平 +1 位作者 彭松 王永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6,8,共4页
水力压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增加页岩气井的产量,由于实际页岩储层厚度普遍较大,以现有的压裂技术难以完全压开储层。因此,针对页岩气解吸、扩散和渗流特征,建立了部分压开页岩气井产能模型,分别运用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和Duhamel原... 水力压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增加页岩气井的产量,由于实际页岩储层厚度普遍较大,以现有的压裂技术难以完全压开储层。因此,针对页岩气解吸、扩散和渗流特征,建立了部分压开页岩气井产能模型,分别运用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和Duhamel原理,并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求解产能模型,绘制了部分压开页岩气井产能递减曲线,并分析了压开程度、解吸系数、无因次储容系数、无因次解吸时间、裂缝中心位置对产能递减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页岩气井的产量随着压开程度增加而增大;吸附气解吸量随着解吸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吸附气的解吸,气井产量递减越慢;无因次解吸时间越小,页岩气解吸发生得越早;裂缝中心越靠近储层中心,部分压开页岩气井产量递减越慢。因此,对页岩气井实施压裂时,应该尽量增大储层的压开程度并且尽量使压开裂缝中心靠近储层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井 部分压开 产能模型 解吸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宁 黄知娟 +4 位作者 马国锐 徐燕东 王强 林加恩 景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针对目前孔隙型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难以有效定量表征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参数的问题,基于塔河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组合结构与示踪剂曲线形态匹配关系,将井间缝洞组合结构等效为一系列的缝洞条带(流道),利用对流扩散理论及井间示踪基... 针对目前孔隙型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难以有效定量表征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参数的问题,基于塔河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组合结构与示踪剂曲线形态匹配关系,将井间缝洞组合结构等效为一系列的缝洞条带(流道),利用对流扩散理论及井间示踪基本思路,分别推导了缝洞型油藏单峰型、独立多峰型及连续多峰型井间示踪剂等效解释模型,并对塔河油田四区S65单元TK461井组示踪剂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解释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解释模型及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可靠性,为该类油藏井间示踪剂的定量表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也为考虑缝洞构型的井间示踪剂定量解释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解释模型 缝洞条带等效 定量表征 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