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注空气二次采油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德祥 魏东东 +3 位作者 张亮 张宇 侯胜明 任韶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9-53,共5页
注空气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以提高采收率。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来说,注空气取代注水进行二次采油以及注空气/空气泡沫进行三次采油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注空气驱油机理和工艺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 注空气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以提高采收率。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来说,注空气取代注水进行二次采油以及注空气/空气泡沫进行三次采油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注空气驱油机理和工艺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低渗透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其应用。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轻质油藏目标区块,采用小型台架氧化反应器(SBR)进行原油氧化实验,并利用驱替装置进行氮气驱和空气驱的对比实验,评价了原油的氧化特性及空气驱的驱油效率,给出了原油-空气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最后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热采模型对注空气过程中氧化反应的热效应提高采收率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注空气 低温氧化 数值模拟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膨润土相水基钻井液用抗温流型调节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业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藏储量丰富,但地质结构复杂,储层埋藏深。前期由于钻井液流型调节难度大、高温稳定性差,极易造成储层损害、沉砂卡钻、井眼漏失等复杂情况。文章针对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钻井液技术难题,通过N-乙烯基吡咯烷酮、2-... 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藏储量丰富,但地质结构复杂,储层埋藏深。前期由于钻井液流型调节难度大、高温稳定性差,极易造成储层损害、沉砂卡钻、井眼漏失等复杂情况。文章针对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钻井液技术难题,通过N-乙烯基吡咯烷酮、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二乙烯苯的胶束聚合反应,研制了一种抗高温流型调节剂,评价结果表明,该抗高温流型调节剂抗温160℃,2.0%该水溶液的动塑比达1.05。进一步构建了一套无膨润土相水基钻井液体系,抗温最高达160℃,动塑比为0.42,高温高压滤失量为9.6 mL,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93.13%。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无膨润土相水基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滤失性稳定,储层保护效果好,为胜利油田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钻井液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水基钻井液 无膨润土相 流型调节剂 抗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电响应规律与饱和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霞 李潮流 +2 位作者 李波 刘学锋 袁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针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在中低含水饱和度下岩石电性响应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提出高速离心驱替岩电和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核磁共振T2谱联测的实验方法,可驱替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致密砂岩岩心,为致密砂岩电性研究提供可靠实验手段。通... 针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在中低含水饱和度下岩石电性响应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提出高速离心驱替岩电和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核磁共振T2谱联测的实验方法,可驱替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致密砂岩岩心,为致密砂岩电性研究提供可靠实验手段。通过开展高分辨率CT扫描、MAPS和Qemscan等配套实验,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多矿物组分精细三维数字岩心,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获得的低含水饱和度下致密砂岩电性响应。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明确了复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电性响应规律,建立了基于孔隙结构的变岩电参数饱和度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多口井测井资料处理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准确的含油饱和度,为致密砂岩油气测井精细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岩电响应 核磁共振测井 饱和度 岩石物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井套管对井斜方位角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苏 管志川 +2 位作者 王建云 史玉才 韦节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了明确邻近油井套管对井眼轨迹描述的影响,测试研究了套管在不同倾斜角状态、距离和方位对在钻井井斜方位角的影响。试验中用测斜仪记录井斜方位角数据,通过井斜方位角失真值来表征受干扰后的井斜方位偏转状态和趋势,总结了数据失真... 为了明确邻近油井套管对井眼轨迹描述的影响,测试研究了套管在不同倾斜角状态、距离和方位对在钻井井斜方位角的影响。试验中用测斜仪记录井斜方位角数据,通过井斜方位角失真值来表征受干扰后的井斜方位偏转状态和趋势,总结了数据失真规律。试验表明,竖直套管引起的井斜方位角严重失真区域在0.9m范围内,相对方位角0°~180°对应的方位失真值是正值,相对方位角180°~360°对应的方位失真值是负值;倾斜和水平套管引起井斜方位角失真区域分布类似,严重失真区域在1.5m范围内,相对方位角0°~120°和300°~360°对应的方位失真值是正值,相对方位角120°~300°对应的方位失真值是负值。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方位失真值表征邻井对井斜方位角的干扰,为有邻井存在时的井眼轨迹描述和矫正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迹 井斜方位角 磁化磁场 地磁异常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层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阳 张松 +4 位作者 刘国亮 马德材 郭金城 邓国利 王绍先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胜利油田开采底水特征高含水油层的水平井数量多,其中油层向水平井非均衡供液现象普遍。为评价此类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量化其生产动态改善潜力,定义了产液剖面基尼系数GN,并结合现场案例介绍其计算方法,随后统计胜利油田60口样... 胜利油田开采底水特征高含水油层的水平井数量多,其中油层向水平井非均衡供液现象普遍。为评价此类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量化其生产动态改善潜力,定义了产液剖面基尼系数GN,并结合现场案例介绍其计算方法,随后统计胜利油田60口样本井,分析GN对见水时间tRL和底水突破前累积产油量QRL的影响,最后据此对GN分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GN可以整体表征实际非均衡产液奇面偏离理想均衡产液剖面的程度,通常取值0~1之间,数值越大,均衡性越差;划分GN〉0.1为产液剖面不均衡,其样本井数54口,占比90%,以理想均衡产液状态为基准,tRL和QRL分别至少有100%和69.5%的提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层 水平井 产液剖面 非均衡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水平井套管磨损预测与分析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业文 胥豪 +2 位作者 程丙方 牛洪波 韦文翔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在钻井过程中,对一些复杂井的套管磨损进行预测以及对套管采取防磨措施尤为重要。鉴于此,以2口中深层复杂井为例,对套管的磨损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仪器对套管实际磨损情况进行测量,将预测套管磨损情况和实际套管磨损情况进行了对比,并... 在钻井过程中,对一些复杂井的套管磨损进行预测以及对套管采取防磨措施尤为重要。鉴于此,以2口中深层复杂井为例,对套管的磨损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仪器对套管实际磨损情况进行测量,将预测套管磨损情况和实际套管磨损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套管磨损预测模型对复杂结构井实行磨损预测,能够真实直观地预测套管磨损情况;钻井周期、起下钻次数及纯钻时间等施工因素对套管磨损起着决定性作用,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机械钻速及缩短纯钻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套管磨损量;套管防磨接头对于降低套管磨损具有重要作用。所得结论可为后续的复杂井施工套管磨损预测和防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井 套管磨损 磨损预测 套后成像 侧向力 钻井周期 防磨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水泥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吸油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齐志刚 邹晓敏 +3 位作者 李子杰 车飞 李宣军 王绍先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88,136,共5页
为了改善常规吸油树脂的亲和性和分散性,利用纳米二氧化硅对SMA、BMA、St单体的共聚吸油树脂进行改性,分析了改性吸油树脂粒径分布范围,对比了改性前后吸油性能、评价了改性吸油树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由评价结果得出,SEM分析证实了纳... 为了改善常规吸油树脂的亲和性和分散性,利用纳米二氧化硅对SMA、BMA、St单体的共聚吸油树脂进行改性,分析了改性吸油树脂粒径分布范围,对比了改性前后吸油性能、评价了改性吸油树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由评价结果得出,SEM分析证实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吸油树脂为多孔星型结构,粒径在300~850μm;改性吸油树脂在80℃下对石油类油品吸油倍率达10倍以上;随着改性吸油树脂加量的增加,水泥浆密度、流动度呈下降趋势,水泥石抗冲击力逐渐升高。而随着粒径的增加,水泥石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抗冲击力逐渐降低,470μm为改性吸油树脂最优粒径。研究结果表明,经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后,吸油树脂与水泥浆的亲和性和分散性得到改善,与改性前吸油膨胀性能相当,水泥石的抗冲击韧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 吸油树脂 水泥石 吸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暂堵用超支化聚合物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万龙 刘瀚宇 +1 位作者 赵明芳 伍海宪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4,共8页
针对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储层损害问题,基于暂堵储层保护理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酐及叔羧基甜菜碱为原料,研制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暂堵剂MTA,并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红外图谱表明,3种单体已成功共聚,其热分解温度高达252℃;理化... 针对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储层损害问题,基于暂堵储层保护理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酐及叔羧基甜菜碱为原料,研制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暂堵剂MTA,并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红外图谱表明,3种单体已成功共聚,其热分解温度高达252℃;理化性能分析表明,MTA的分子量为6×10^(4),胺值为17.52,溶液为碱性,平均粒径在0.69~3.32μm;MTA减缓压力传递性能远优于常用封堵剂,抑制黏土膨胀性能与聚胺抑制剂相当,可使黏土层间距由1.92 nm降低至1.58 nm;MTA在压差作用下封堵岩石微孔隙,阻止水进入地层,并通过电荷作用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层状结构阻止水分子向岩石渗透。结果表明,MTA与工作液其他处理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可使工作液砂盘滤失量降低41.2%;在150℃下,MTA工作液具有优异的持效性和抗污染性能,可耐10%NaCl、5%CaCl_(2)或10%劣质土,其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可达87.3%,综合性能优异。MTA工作液现场应用,井径扩大率小于5%,具有优异的井壁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封堵性能 抑制性能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测量的快轮传感器的设计
9
作者 蔡文军 孙长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2,共4页
对游钩位置的精确测量是钻井自动化设备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测量方法采用安装在滚筒轴上的编码器,然而这种测量手段一直存在一些弊端。总结了传统测量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然后提出了通过感应快轮旋转时金属表面特征变化进而计算出大钩... 对游钩位置的精确测量是钻井自动化设备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测量方法采用安装在滚筒轴上的编码器,然而这种测量手段一直存在一些弊端。总结了传统测量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然后提出了通过感应快轮旋转时金属表面特征变化进而计算出大钩实际位置的全新测量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实现这种传感器所使用的非接触组合扫描方法。以单层结构的快轮为例,描述了该传感器的工作机理,详细分析了设计结构以及两类核心元素,最后给出了使用这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钩位置 编码器 金属表面特征 非接触组合扫描 特征 状态 支架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