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的基本思想及基本理论探讨——评《石油化工安全概论》
1
作者 巩亚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12-I0012,共1页
宏观上看,石油化工安全探讨主要涉及“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两个议题,单个议题之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技术与工程”研究范畴,其中,石油炼制过程中包括蒸馏、热裂化、焦化等技术要点,主要对应能源工程,而石油化学工艺中包括加成、聚... 宏观上看,石油化工安全探讨主要涉及“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两个议题,单个议题之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技术与工程”研究范畴,其中,石油炼制过程中包括蒸馏、热裂化、焦化等技术要点,主要对应能源工程,而石油化学工艺中包括加成、聚合、催化等技术要点,相较而言,石油化学工业可提供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场景泛化,如建筑工程、农业工程、日化工程等多元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炼制过程 能源工程 石油化工 热裂化 研究范畴 理论探讨 建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复杂地层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继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胜利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老区产量递减快,勘探开发逐渐转向边际和深层,钻井过程中面临密集井网防碰难度大,深部坚硬地层钻速慢、复杂情况多发,油泥岩地层易坍塌,裂缝储层保护及固井质量要求高等难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钻井难题,... 胜利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老区产量递减快,勘探开发逐渐转向边际和深层,钻井过程中面临密集井网防碰难度大,深部坚硬地层钻速慢、复杂情况多发,油泥岩地层易坍塌,裂缝储层保护及固井质量要求高等难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钻井难题,通过理论研究、专项攻关和集成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包括密集井组磁测距主动防碰技术、潜山复杂地层快速穿越技术、油泥岩多元封堵钻井液技术、高强恒定低密度水泥浆技术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累计推广应用于200余口井,形成了重点区域标准优快钻完井施工模式,有效保障了密集井组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潜山地层的钻井机械钻速,降低了复杂时效。所得结论可为滩浅海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 密集井组 潜山地层 油泥岩 固井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井壁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维安 张砚清 +4 位作者 李科 刘云峰 李佳 龚武镇 叶子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共8页
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正加速由浅层常规储层转向“衰竭、深层、低渗、非常规”领域,油基钻井液面临严峻的井底溢漏挑战。提出了“预测裂缝开度−优选井壁强化材料种类−优化颗粒级配与含量−室内评价井壁强化效果−现场精细控压钻进”油基... 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正加速由浅层常规储层转向“衰竭、深层、低渗、非常规”领域,油基钻井液面临严峻的井底溢漏挑战。提出了“预测裂缝开度−优选井壁强化材料种类−优化颗粒级配与含量−室内评价井壁强化效果−现场精细控压钻进”油基钻井液井壁强化对策,基于此,总结了21世纪以来形成的“强力链架网封堵漏失通道、化学胶固强化岩体结构、化学覆膜阻挡流体侵入”新理论、“基于数字孪生的岩石强度预测、模拟纳微米孔缝的钻井液滤失测试、利用多尺度CT成像技术的孔−缝−渗分析、考虑非连续介质多场耦合的井周应力数模量化”新方法以及与新理论相对应的新材料。最后,展望了油基钻井液井壁强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未来可结合现场实时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提升岩心与井筒数字孪生模型与含复杂裂缝系统井壁强化数学模型的模拟精度、可利用微纳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能够真实模拟地层条件的纳微米孔缝滤失介质、可优化制备工艺以获取价廉高效环保的井壁强化材料、可从细观与微观角度精细表征材料参数对井壁强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可建立并完善井壁强化数据库为材料粒径级配设计提供便利。随着油基钻井液井壁强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有望成为复杂地层优质快速、安全、高效钻探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井壁强化技术 强力链 数字孪生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自升式平台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军 黄文静 +2 位作者 张恩韬 朱青云 李光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4,共9页
自升式平台在含有砂-黏地层井位就位过程中,受下卧软土层影响,易发生桩靴大位移贯入下卧地层造成穿刺破坏,准确预测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及相应深度,对保障平台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已有离心机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引入服从Beta-PERT分... 自升式平台在含有砂-黏地层井位就位过程中,受下卧软土层影响,易发生桩靴大位移贯入下卧地层造成穿刺破坏,准确预测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及相应深度,对保障平台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已有离心机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引入服从Beta-PERT分布的不确定性因子,构建了自升式平台桩靴基础砂-黏地层潜在峰值阻力及对应深度的先验概率和似然概率计算模型;结合桩靴贯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利用贝叶斯算法计算并持续更新后验概率,以提高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分析25组离心机模型试验,对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现行ISO规范和SNAME规范推荐的荷载扩展法和冲剪法以及新近发展的3种峰值阻力计算方法,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概率预测方法可有效提高桩靴基础砂-黏地层峰值阻力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自升式平台桩靴基础在含有砂-黏地层井位就位安全评估提供了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平台 桩靴 穿刺 砂-黏地层 贝叶斯算法 峰值阻力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可降解材料作为钻完井液暂堵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晓强 金冰垚 +2 位作者 刘雨涵 钱晓琳 余福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聚乙醇酸(PGA)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通过高温浸泡前后PGA力学性能、颗粒粒径、分子热稳定性和晶体致密度等参数分析,研究了PGA在水相及油相环境中的热稳定性,评价了PGA作钻完井液暂堵剂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GA理化性质受钻井液液相环境... 聚乙醇酸(PGA)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通过高温浸泡前后PGA力学性能、颗粒粒径、分子热稳定性和晶体致密度等参数分析,研究了PGA在水相及油相环境中的热稳定性,评价了PGA作钻完井液暂堵剂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GA理化性质受钻井液液相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对水基钻井液而言,100℃高温水相环境下PGA分子受pH值影响降解生成低聚物,分子热稳定性降低、力学强度下降,表现为强酸(pH<5)及强碱(pH>9)环境加速降解,且强碱条件下降解快于强酸环境。高温油相环境导致PGA颗粒先溶胀后出现剥落、破碎现象,本体由塑性向脆性转变,抗拉及抗压强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PPA封堵实验显示油相环境中8 d内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与水基钻井液相比,暂堵剂PGA更适合在油基钻井液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完井液 可降解 暂堵剂 聚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SiO_2颗粒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敬辉 常松松 +1 位作者 徐海 赵怀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38,共4页
微乳液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度,在AOT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中引入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和戊醇,对生成的纳米颗粒起到保护作用,能够形成大小均一、分散良好的纳米SiO2颗粒。随着正丁醇含量的增加纳米SiO2球形颗粒的粒径变大,正丁... 微乳液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度,在AOT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中引入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和戊醇,对生成的纳米颗粒起到保护作用,能够形成大小均一、分散良好的纳米SiO2颗粒。随着正丁醇含量的增加纳米SiO2球形颗粒的粒径变大,正丁醇加量0.5mL时粒径为18.7nm,正丁醇加量增加到3mL时粒径达109nm。随着时间的增加,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SiO2粒径基本保持稳定,而且颗粒变得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SIO2 粒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尺度下裂缝内堵漏颗粒封堵层形成与破坏机理CFD-DEM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洁 冯奇 +3 位作者 张高峰 崔凯潇 蒋官澄 贺垠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1-729,共9页
堵漏材料进入地层裂缝后,通常期望其能够在漏失通道内快速形成稳定的高强度封堵层,从而实现井筒与漏失层的有效隔离,这对控制漏失程度和强化井筒至关重要。当前,普遍从以封堵层为整体的宏观角度以及从单个堵漏颗粒性质的微观角度来分析... 堵漏材料进入地层裂缝后,通常期望其能够在漏失通道内快速形成稳定的高强度封堵层,从而实现井筒与漏失层的有效隔离,这对控制漏失程度和强化井筒至关重要。当前,普遍从以封堵层为整体的宏观角度以及从单个堵漏颗粒性质的微观角度来分析研究封堵层的降低漏速能力和承压能力,而从介观尺度研究堵漏颗粒封堵层在裂缝内的演化过程较少。为进一步揭示裂缝内堵漏颗粒封堵层的形成与破坏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元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堵漏颗粒在楔形裂缝内滞留、架桥、封堵和失稳破坏过程,分析了介观尺度下堵漏材料性质及钻井液性能对裂缝封堵层形成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堵漏颗粒进入裂缝后经过滞留、堆积、封堵过程形成封堵层,且封堵层前端是封堵层稳定的关键部位。堵漏颗粒尺寸越小,封堵层位置越接近裂缝出口。堵漏颗粒浓度增加会显著缩短封堵层形成时间,当浓度由2%增加至30%时,封堵层的初始形成时间由0.090 s降低至0.036 s,降低了60%,此外,堵漏颗粒几何和物理性质以及钻井液参数对封堵层形成及破坏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堵漏颗粒并快速形成高效封堵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漏失 堵漏颗粒 封堵层 钻井液性能 介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循环过程中井内瞬态温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133,共4页
井内温度直接影响钻井液密度和井内压力。随钻井深度的增加,有必要对温度参数进行研究。考虑钻柱内和环空内流体与地层之间的热交换,建立井下循环温度物理模型,再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利用半瞬态传热近似解法,推导出钻井液循环期间,钻柱内... 井内温度直接影响钻井液密度和井内压力。随钻井深度的增加,有必要对温度参数进行研究。考虑钻柱内和环空内流体与地层之间的热交换,建立井下循环温度物理模型,再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利用半瞬态传热近似解法,推导出钻井液循环期间,钻柱内和环空内液瞬态温度预测模型。结合实例井参数,利用VB语言编写程序计算知,钻井液最高循环温度约出现在井底上方环空的1/8井深处,且基于该温度模型计算得到的YB井和MS1井井底当量静态密度(ESD)值分别为1.645 g/cm3和1.918 g/cm3,与现场测得数据吻合良好,说明该温度模型可用于预测井内瞬态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循环 瞬态温度 热量交换 预测模型 控压钻井 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应急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柳根 宁学涛 唐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49,共4页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膨胀套管技术和井身结构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一种等井径膨胀套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优势,阐述了等井径膨胀套管系统的关键结构。该系统可以在钻井过程中作为应急措施封堵复杂地层...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膨胀套管技术和井身结构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一种等井径膨胀套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优势,阐述了等井径膨胀套管系统的关键结构。该系统可以在钻井过程中作为应急措施封堵复杂地层,实现无内径损失钻进,不仅可作为补救措施,也可成为钻井设计中考虑的技术手段之一,从而优化和完善井身结构。该技术已在复杂井中进行应急应用,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建议在我国加快该项技术的研发和提高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井径膨胀套管 技术优势 应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EM套管天线遥测技术
10
作者 吴吉元 韩秀玲 +3 位作者 夏进波 杨华 吴光颖 郭先敏 《石油机械》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EM套管天线遥测技术可克服传统EM遥测技术的局限性,为高地层电阻率、信号衰减和堵漏材料堵塞脉冲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与传统EM遥测技术相比,EM套管天线技术可大幅度减少信号衰减,提高信噪比,显著增大EM遥测技术的作业深度,并... EM套管天线遥测技术可克服传统EM遥测技术的局限性,为高地层电阻率、信号衰减和堵漏材料堵塞脉冲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与传统EM遥测技术相比,EM套管天线技术可大幅度减少信号衰减,提高信噪比,显著增大EM遥测技术的作业深度,并拓宽其应用范围。现场应用结果表明,EM套管天线遥测技术有效解决了高电阻率地层传统EM遥测技术的信号衰减和堵漏材料堵塞脉冲器的问题,缩短了非生产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鉴于目前的随钻地震技术由于信号衰减,也存在深度限制的问题,建议将EM套管天线遥测技术应用于随钻地震,从而有力推动随钻地震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脉冲遥测技术 EM遥测技术 EM套管天线系统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碳酸盐岩裂缝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继飞 邹德永 +1 位作者 舒腾飞 王子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15421-15428,共8页
裂缝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识别方法易受工况影响、可靠性低,而成像测井成本较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综合识别方法,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的特点。根据多种... 裂缝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识别方法易受工况影响、可靠性低,而成像测井成本较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综合识别方法,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的特点。根据多种裂缝识别方法对常规声波测井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方法的裂缝识别结果进行综合考量、降维分析,消除不同裂缝识别方法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工况的影响,实现地层裂缝的精准预测。采用所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某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裂缝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情况吻合良好,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碳酸盐岩地层裂缝识别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安全高效钻探开发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识别 主成分分析 声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滩坝砂低渗透油藏的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二丁 赵洪涛 +3 位作者 李秀灵 张明星 周向东 王成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滨425区块滩坝砂低渗透油藏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含水的"三低"开发阶段中的水敏、水锁损害为主的特点,结合渗流机理、储层保护原理,优选钻井液关键处理剂,通过"协同增效"作用,研发出一种复合盐... 针对胜利油田滨425区块滩坝砂低渗透油藏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含水的"三低"开发阶段中的水敏、水锁损害为主的特点,结合渗流机理、储层保护原理,优选钻井液关键处理剂,通过"协同增效"作用,研发出一种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体系。利用高分辨率CT扫描、扫描电镜SEM等微观评价手段,定量评价、分析了该体系对储层天然岩心的伤害程度和低伤害机制。结果表明,该体系封堵性能强,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钻井液固相颗粒和滤液进入储层,滤液表面张力低至26.2 mN/m,水锁损害小,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复合盐低伤害钻井液在滨425区块应用了26口井,平均机械钻速为22.80 m/h,平均钻井周期提前11.23 d,有效减少了钻井液对低渗储层的浸泡时间。该体系油气层保护效果显著,所钻新井表皮系数为负数,新井不需要压裂就可直接常规射孔投产,不仅减少新井投产费用,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为低渗透油气藏的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储层保护 低伤害钻井液 复合盐 协同增效 防水锁 表皮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钻井技术返砂导流线设计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波 樊洪海 +4 位作者 邓嵩 朱硕 邵帅 倪兴亚 刘雅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共7页
针对常规返砂管道无法满足反循环钻井技术返砂要求的问题,采用耐冲软管与排砂硬管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两种新型返砂导流管道方案--U形线方案和悬链线方案。建立了悬链线及U形线的返砂导流管道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整体特别是T... 针对常规返砂管道无法满足反循环钻井技术返砂要求的问题,采用耐冲软管与排砂硬管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两种新型返砂导流管道方案--U形线方案和悬链线方案。建立了悬链线及U形线的返砂导流管道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整体特别是T形接头处进行流动及冲刷腐蚀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出悬链线方案,并且研究了相关配套设备,给出完整的返砂系统优化设计。在乐安油田选取一口试验井进行了5 d的反循环钻井试验,试验中,返砂效率接近92. 53%,起钻后井底基本无沉砂。研究结果可为双壁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钻杆 反循环钻井 悬链线 返砂导流管 FLUENT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导向测量仪井下振动监测方法及减振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 余敏 刘新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0,138,共4页
井下钻具振动容易导致地质导向测量仪器损坏,准确判断振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有效保护仪器意义重大。归纳了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了PCD探管自带的重力加速度计和振动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方法及出井后读取报告分析办法,给出了... 井下钻具振动容易导致地质导向测量仪器损坏,准确判断振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有效保护仪器意义重大。归纳了振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了PCD探管自带的重力加速度计和振动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方法及出井后读取报告分析办法,给出了振动判别方法及针对不同振动类型的消减振动具体措施。营13-平31在施工至1 743 m左右时,实时监测发现产生较大振动,钻至1 746 m时信号丢失,起钻后发现信号丢失的原因为仪器连接处进钻井液,根据PCD读取报告分析得知轴向与横向振动较大,通过调整钻具组合再次下井后没有发现振动报警,直至完钻。桩106-平18在钻至2 030~2 040 m时,DDS实时监控提示振动明显,地面扭矩增加,经监测数据分析发生振动耦合,通过降钻压、调转盘转速、处理钻井液等减振措施,DDS振动报警解除,最终顺利完钻。做好振动监测,可以避免由振动导致的钻井事故,为安全高效钻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地质导向 重力加速度计 振动传感器 消减对策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于雷 张敬辉 +2 位作者 李公让 赵怀珍 刘天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地层油泥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且微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为此进行了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研究。利用油泥岩的半透膜作用,根据活度平衡理论,通过优化活度调节剂...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地层油泥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且微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为此进行了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研究。利用油泥岩的半透膜作用,根据活度平衡理论,通过优化活度调节剂的加量来降低钻井液的活度,通过优选抑制剂来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并利用"钻井液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优选封堵剂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形成了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满足钻井要求,其活度低于油泥岩的活度,抑制性能与油基钻井液接近,封堵性能良好,动滤失速率在10min时显著降低,60min后逐渐趋于平缓。10余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满足钻井要求,钻井过程中油泥岩和泥页岩井段未发生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这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可以减缓油泥岩、泥页岩的吸水膨胀和水化分散,实现微裂缝的有效封堵,能够解决水平井段油泥岩、泥页岩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活度 钻井液 油泥岩 井眼稳定 钻井液性能 抑制剂 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钻井漏失机理及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科 贾江鸿 +1 位作者 于雷 李海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50,共5页
针对页岩油钻井过程中漏失频发的问题,以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为例,分析了页岩油钻井油基钻井液的漏失机理。分析发现,页岩油藏天然断裂系统发育,容易发生漏失;页岩脆性强,表面油润湿,长水平段压耗大,易产生诱导裂缝漏失;油基钻井液使堵... 针对页岩油钻井过程中漏失频发的问题,以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为例,分析了页岩油钻井油基钻井液的漏失机理。分析发现,页岩油藏天然断裂系统发育,容易发生漏失;页岩脆性强,表面油润湿,长水平段压耗大,易产生诱导裂缝漏失;油基钻井液使堵漏材料摩擦系数降低,防漏堵漏难度大。基于页岩油油基钻井液的漏失机理,对弹性孔网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优选了填充材料,研制了一袋式堵漏剂,并开展了室内长裂缝封堵评价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一袋式堵漏剂封堵效果好,2 mm×1 mm长裂缝承压强度达10 MPa,现场堵漏一次成功,较好地解决了页岩油油基钻井液漏失难题,为保障页岩油藏的优质快速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井漏 漏失机理 油基/合成基钻井液 防漏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超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会斌 李建华 +4 位作者 庞合善 郑会锴 刘东清 孙兴华 宋伟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固井是保证干热岩全生命周期井筒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共和盆地干热岩地质特征和赋存条件,提出了干热岩固井的主要技术难点。针对干热岩高温固井问题,研制出了高温缓凝剂BCR-320L,优选抗高温降滤失剂BXF-200L(AF),探索了不同硅粉加... 固井是保证干热岩全生命周期井筒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共和盆地干热岩地质特征和赋存条件,提出了干热岩固井的主要技术难点。针对干热岩高温固井问题,研制出了高温缓凝剂BCR-320L,优选抗高温降滤失剂BXF-200L(AF),探索了不同硅粉加量下水泥石强度的衰退机理,形成了干热岩超高温水泥浆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水泥浆可以满足循环温度为200℃的固井要求,水泥浆稠化时间可调,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在200℃下强度不衰退,72 h抗压强度可达44.1 MPa。该水泥浆在青海共和干热岩GR1井中成功应用,现场固井施工顺利,裸眼段固井质量优质,为后续干热岩固井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高温 水泥浆 固井 固井质量 强度衰退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海洋平台拖航阻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涛 林增勇 柏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8-113,共6页
在海洋平台拖航过程中,提前准确计算平台拖航阻力,选配动力合适的主拖轮,对拖航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了各主流船级社拖航阻力的计算公式或推荐方法,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典型自升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FD/AQWA有限元数模计... 在海洋平台拖航过程中,提前准确计算平台拖航阻力,选配动力合适的主拖轮,对拖航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了各主流船级社拖航阻力的计算公式或推荐方法,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典型自升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FD/AQWA有限元数模计算,根据结果的对比分析,优选了适合国内海域平台拖航阻力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适合的拖船选用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航阻力 计算模型 有限元 海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提高井壁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敬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封堵难度大,滤液在渗透压、毛细管力和化学势差等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迅速进入地层深处,最终导致井壁失稳。研制了一种微乳液配方,通过粒度分布实验考察了微乳液的稳定性,并通过压力传递和页岩膨胀实验研究了其稳定井...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封堵难度大,滤液在渗透压、毛细管力和化学势差等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迅速进入地层深处,最终导致井壁失稳。研制了一种微乳液配方,通过粒度分布实验考察了微乳液的稳定性,并通过压力传递和页岩膨胀实验研究了其稳定井壁机理。所配制的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考察的静置时间内粒度保持稳定,虽稀释后液滴粒径略有增大,但当稀释倍数超过20倍后液滴粒径不再发生变化,微乳液还具有良好的抗温性,抗温达150℃。稀释后的微乳液液滴粒径中值在30 nm左右,能够进入泥页岩内部,而且在一定矿化度下会发生聚合形成大颗粒,当NaCl浓度增大到5.0%时纳米尺度的液滴已经消失,当CaCl_2浓度超过0.2%时液滴粒径中值达数百纳米,并通过吸附聚结停留在孔道内部,从而提高封堵效果。接触角实验表明,该微乳液可以显著改变泥页岩的润湿性,使其亲水性转变为具有一定疏水性,微乳液还能够降低表面张力,加量2%为时表面张力降低到31.4 m N/m,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制备的微乳液与现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不明显,能够提高泥饼质量,改善钻井液的滤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稳定 泥页岩 微乳液 封堵 抑制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释放原理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仲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X期1-3,共3页
为获得船舶动力学响应,以船舶中典型的铰链接头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板壳有限元理论,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将其与惯性释放计算理论相耦合,对船舶铰链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忽略结构复杂的边界条件情况下,仍能够通过惯... 为获得船舶动力学响应,以船舶中典型的铰链接头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板壳有限元理论,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将其与惯性释放计算理论相耦合,对船舶铰链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忽略结构复杂的边界条件情况下,仍能够通过惯性释放技术有效地获得结构动力特性,该方法能够为船舶工程力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释放 船舶结构 有限元 板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