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卢国强 穆蒙 +2 位作者 樊晔 刘雪锋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5-1092,共8页
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间隔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目前为止关于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以N,N-二甲基十四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14-OH-14,并进一步控制磺化试剂的用量得到了不同磺... 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间隔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目前为止关于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本研究中,以N,N-二甲基十四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14-OH-14,并进一步控制磺化试剂的用量得到了不同磺化度的含硫酸酯间隔基双子表面活性剂14-xSO_(4)-14。相较于未磺化的14-OH-14,14-xSO_(4)-14的cm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x=1.0),表现出更强的自组装能力和降低表/界面张力能力。14-xSO_(4)-14不仅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而且可以在一个较大的时间窗口内维持超低界面张力水平。14-0.2SO_(4)-14表现出较好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且对E.coli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而14-0.6SO_(4)-14对S.aureus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酯间隔基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井下封隔器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9,10,共3页
国内现场应用的各类液压封隔器大都是针对液体密封研制的,不具有密封高压气体的能力。为满足CO_2驱安全注气技术需求,开展了封隔器胶筒密封原理实验研究,指出了影响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揭示了胶筒受力与坐封距的动态变化规律,发... 国内现场应用的各类液压封隔器大都是针对液体密封研制的,不具有密封高压气体的能力。为满足CO_2驱安全注气技术需求,开展了封隔器胶筒密封原理实验研究,指出了影响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揭示了胶筒受力与坐封距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并阐释了封隔器胶筒在高压差注气条件下的"气爆"现象,为新型注气封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所研制的高压气密封封隔器实现了35 MPa可靠密封,在现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封隔器 胶筒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庞学玉 王闯闯 +3 位作者 孙立君 黄贤斌 吕开河 孙金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59-66,共8页
CaO-SiO_(2)-Al_(2)O_(3)水合陶瓷体系在深井超深井固井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的使用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很大。以α氧化铝、纳米活性氧化铝以及两种不同组成的铝酸钙粉为主要含铝材料,研究了其对不同... CaO-SiO_(2)-Al_(2)O_(3)水合陶瓷体系在深井超深井固井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钙硅比以及不同含铝材料的使用对水合陶瓷体系抗高温性能的影响很大。以α氧化铝、纳米活性氧化铝以及两种不同组成的铝酸钙粉为主要含铝材料,研究了其对不同钙硅比的水合陶瓷体系(密度为1.65 g/cm^(3))在高温养护后(240℃/50 MPa,养护2天、30天和90天)的力学性能、孔径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钙硅比为0.5时,α氧化铝的加入会降低体系的高温稳定性;α氧化铝和纳米活性氧化铝同时加入可大幅度降低体系的早期孔隙度(2天),但是会带来后期孔隙度的快速增大以及长期强度衰退问题;用铝酸钙替代氧化铝则会大幅降低体系的力学性能。当钙硅比为1时,α氧化铝的加入可提升体系的早期力学性能;α氧化铝和纳米活性氧化铝的同时加入会进一步提升体系的力学性能,但这两种体系的90天长期强度均出现明显衰退;用铝酸钙替代氧化铝后体系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抗压强度最高可达22.9 MPa)且长期稳定性好。铝酸钙的成分对水合陶瓷体系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含有更多铝酸一钙和硅铝酸二钙的铝酸钙粉对水合陶瓷体系的抗高温性能优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陶瓷体系 含铝材料 力学性能 孔径结构 矿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体系的温度响应性相态转变
4
作者 李洋 穆蒙 +3 位作者 束青林 李兴姚 唐绪涛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7-824,共8页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为骨架分子,乙二醛(GX)为交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可以在恒温条件下发生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AGX体系。系统考察了温度、GX含量、聚合物含量、水含量等因素对AGX的成胶时间、破胶时间及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GX含量和温度,AGX可在7~2 000 min内形成弹性模量达560 Pa的聚合物凝胶,且最快可在2 h后降解为低黏液体(<30 mPa·s)。GX或PHEAA浓度越大,成胶越快,破胶越慢;温度升高,成胶和破胶均变快;电解质的引入对成胶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可以大幅降低破胶时间。sol-gel转变主要归因于GX与PHEAA之间的羟醛缩合,而gel-sol转变可能归因于酰胺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 乙二醛 缩醛反应 相态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效激活剂组分对沾3区块内源功能微生物激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刚正 宋欣 +3 位作者 吴晓玲 汪卫东 李希明 王增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8,共7页
以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为激活对象,筛选得到具有长效功能的激活剂组分,并利用功能菌定量化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长效激活剂组分条件下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硝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nir S、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dsr A这3种功能... 以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为激活对象,筛选得到具有长效功能的激活剂组分,并利用功能菌定量化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长效激活剂组分条件下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硝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nir S、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dsr A这3种功能基因的增殖情况。研究发现,经过实验筛选的长效激活剂组分,在模拟油藏环境下,相比较现用玉米浆配方均能较好地、长时间地激活内源微生物。含有植物多糖组分(淀粉)的激活剂体系厌氧产气效果显著,气压最高可达到0.064 MPa,甲烷含量最高可达1.44%,mcr A基因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激活剂 功能微生物 功能基因 产甲烷菌 硝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水泥环对地层破裂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小龙 戴荣东 +1 位作者 董建国 梁利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2-56,共5页
固井开关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艺是为解决胜利油田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和非常规油藏的新技术,在非射孔条件下水力能量是否能突破水泥环并成功压裂地层是该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室内试验,评价该完井工艺中水泥环弹性参数... 固井开关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艺是为解决胜利油田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和非常规油藏的新技术,在非射孔条件下水力能量是否能突破水泥环并成功压裂地层是该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室内试验,评价该完井工艺中水泥环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环强度降低过程,储层井周地层最大主应力呈增大趋势,有利于岩石起裂。但增大滑套通道口与原始最大水平地应力间的方位角时,井周地层最大主应力会降低,降低了压裂的进程,使得井周地层应力处于临界应力状态。水泥环胶结强度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一旦突破水泥环后,压开地层效果显著,水泥胶结强度的影响是可忽略的。室内实验证实固井开关滑套压裂完井工艺水泥环在较低的压力下即可破裂,对压裂时压开储层影响不大。研究结论对优化和改进固井开关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艺及其在低渗透储层油藏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 分段压裂 固井滑套 水泥环 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嘉陵江沿岸不同岩石剪切破坏试验次声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阳 张议芳 +4 位作者 贾东铭 郭小载 余勇 赵小龙 陈乔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76,共14页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以发育广泛且危害性巨大的岩质滑坡为主,而导致岩质滑坡的重要原因是岩石剪切型破坏。为了探讨岩质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中次声波产生的机理,对三峡库区嘉陵江沿岸砂岩、泥岩、灰岩等常见岩石采样,进行岩石剪切破坏过程次...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以发育广泛且危害性巨大的岩质滑坡为主,而导致岩质滑坡的重要原因是岩石剪切型破坏。为了探讨岩质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中次声波产生的机理,对三峡库区嘉陵江沿岸砂岩、泥岩、灰岩等常见岩石采样,进行岩石剪切破坏过程次声同步监测试验。通过声力学数据预处理,得到次声卓越频率、次声能量、次声事件数等次声特征,系统分析不同条件下岩石剪切破坏过程中次声波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次声预警时间点比声力学提前59~165 s,比岩石彻底破坏提前78~229 s,将归一化能量累计系数>0.6且归一化次声事件率>0.89时,作为岩石破裂预警点的标志。(2)明确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岩石剪切破坏过程中的次声波信号响应特征,即,在剪切破坏时,砂岩和灰岩等抗剪强度更高的岩石所产生次声卓越频率和次声能量相较泥岩更大,次声事件数更少;随着岩石尺寸的逐渐增大,次声卓越频率逐渐下降;随着岩石水饱和度越高,次声卓越频率、次声事件数和次声能量均呈降低趋势;随着试验轴压增大,次声卓越频率和次声事件数呈线性增大趋势。(3)次声事件数是不同试验条件下关联度最高的次声关键特征敏感因子。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利用次声开展岩质滑坡的监测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监测预警 岩石剪切破坏 次声波特征 损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铝合金钻杆对岩屑运移效率提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雄 吴昱 +4 位作者 王海斌 周国彬 张海超 赵小龙 夏成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6-181,共6页
设计一种新型铝合金钻杆。该钻杆可以悬浮在井眼上部,使高速区与岩屑床重合,提升岩屑运移效率。对新型铝合金钻杆进行载荷分析及各零件强度校核,验证新型钻杆的强度。在Fluent中,对环空井眼岩屑运移三维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对比不同钻杆... 设计一种新型铝合金钻杆。该钻杆可以悬浮在井眼上部,使高速区与岩屑床重合,提升岩屑运移效率。对新型铝合金钻杆进行载荷分析及各零件强度校核,验证新型钻杆的强度。在Fluent中,对环空井眼岩屑运移三维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对比不同钻杆转速、岩屑粒径、钻井液排量和钻井液密度下新型铝合金钻杆相对于传统钢钻杆岩屑运移的效率提升。结果表明:新型铝合金钻杆在不同条件下都有更好的携岩能力,特别是对于大粒径的岩屑运移有较大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新型铝合金钻杆的使用和提升井眼清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铝合金钻杆 岩屑运移效率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嗜热脱硫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闯 冯逸茹 +2 位作者 于丹丹 徐鹏 张守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3,118,共4页
从油田污水中分离出一株嗜热脱硫菌株T1,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脱硫特性研究。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鉴定其为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菌株T1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70℃、pH为7、盐度为4%。... 从油田污水中分离出一株嗜热脱硫菌株T1,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脱硫特性研究。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鉴定其为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菌株T1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70℃、pH为7、盐度为4%。对该菌的生物脱硫特性研究表明,在初始S2-质量浓度为67 mg/L条件下,菌株T1在30 h内可将硫化物完全去除,平均去除速率约为2.22 mg/(L·h)。该菌具有高效的生物脱硫特性,为高温污水生物脱硫工艺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生物脱硫 地芽孢杆菌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喷嘴PDC钻头水力性能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金克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2期33-36,共4页
为了量化研究矩形喷嘴PDc钻头的水力性能,以5刀翼、布置6个矩形喷嘴的PDC钻头为基础模型,建立了流域模型,将岩屑建模为从切削齿表面射人流场的固相颗粒,采用计算颗粒追踪法对固相颗粒进行了追踪,同时使用岩屑运移速度比C_t作为钻头性能... 为了量化研究矩形喷嘴PDc钻头的水力性能,以5刀翼、布置6个矩形喷嘴的PDC钻头为基础模型,建立了流域模型,将岩屑建模为从切削齿表面射人流场的固相颗粒,采用计算颗粒追踪法对固相颗粒进行了追踪,同时使用岩屑运移速度比C_t作为钻头性能评价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井底岩屑运移是三维不规则运动,沿程存在碰撞与反弹,在岩屑从井底向环空出口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相同条件下,矩形喷嘴钻头的C_t大于圆形喷嘴钻头的C_t值,且随长宽比的增大而增大,与圆形喷嘴钻头相比,矩形喷嘴钻头的水力性能更好;对于同一钻头,1.0mm岩屑的C_t值最大,当粒径小于1.0 mm时,C_t随岩屑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大于1.0 mm时,C_t随岩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喷嘴 PDC钻头 水力性能 颗粒追踪 岩屑运移速度比 井底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油井堵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晓强 曲占庆 +4 位作者 叶卫保 郭天魁 李通 田启忠 吕玮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74,共9页
油井堵水作为一种封堵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已在油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统的堵剂笼统注入油井堵水方法所面临的污染油藏和注入压力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精准投放和降压增注功能的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油井堵水新工艺,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COM... 油井堵水作为一种封堵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已在油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统的堵剂笼统注入油井堵水方法所面临的污染油藏和注入压力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精准投放和降压增注功能的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油井堵水新工艺,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COMSOL软件对堵水效果进行了评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适用于渗透率级差低的非均质油藏.堵剂在水流优势通道内沿径向井作径向流动,实现堵剂的精准投放.注入压降集中分布在径向井周围,等压线以径向井为轴线对称分布,高注入压力随径向井长度的增加而深入地层深处.径向井增大了堵剂注入面积,堵剂在水流优势通道内流动阻力小,减小了注入压力.堵剂注入时间取决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和堵剂注入速度,注入时间过长,堵剂将逐渐进入到低渗地层,对油藏造成污染.径向井长度取决于堵剂强度和地层压力梯度,堵剂前缘所在地层压力梯度要小于堵剂突破强度.径向井数目取决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和地层深度,当层内非均质地层厚度小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时,采用单径向井,反之纵向上布置多个径向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优势通道 径向井 油井堵水 COMSOL数值模拟 精准投放 注入压力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低温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庐山 冯逸茹 +4 位作者 徐闯 袁长忠 张守献 徐鹏 汪卫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0-494,共5页
针对油田稠油破乳难度大、常规破乳剂适应性差、脱水温度高的问题,合成了聚醚低温破乳剂P-51T,考察了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质量比及辅剂对破乳剂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在胜利油田孤五联合站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在起始剂与环氧乙烷... 针对油田稠油破乳难度大、常规破乳剂适应性差、脱水温度高的问题,合成了聚醚低温破乳剂P-51T,考察了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质量比及辅剂对破乳剂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在胜利油田孤五联合站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在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的质量比1∶19、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质量比1∶3、聚醚与烷基苯磺酸单乙醇胺质量比5∶1的条件下合成的低温破乳剂P-51T,与油田常用破乳剂相比,具有脱水速度快、破乳效果好的特点,在较低温度下优势更为明显。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脱水温度从73数80℃降低至65℃,破乳剂P-51T处理后外输油含水低于0.8%,稳定达到指标要求(<2%)。低温破乳剂P-51T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加热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破乳脱水 聚醚 低温破乳剂 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改善单56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实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省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6,共5页
为了解决单56超稠油油藏单纯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单56超稠油60℃单纯热水驱油效率仅26.5%,当温度达到150℃时才会有理想的吞吐效果;当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气油比达到23.9 sm3/m3时,60℃热... 为了解决单56超稠油油藏单纯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单56超稠油60℃单纯热水驱油效率仅26.5%,当温度达到150℃时才会有理想的吞吐效果;当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气油比达到23.9 sm3/m3时,60℃热水驱替效率达到了37.2%,大幅度改善了蒸汽的驱替效果;核磁在线扫描CO2在岩心中稠油的溶解扩散情况表明CO2的自发扩散速度很慢。实验得出单56超稠油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参数:注汽前注入CO2焖井时间为5 d以上,蒸汽波及范围内CO2的溶解气油比为标况下23.9 m3/m3,水平井的最优注汽强度为10~12 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溶解 扩散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SAS-IA三元聚合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伟 孙昊 +2 位作者 李爱山 刘平平 张晓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1-1613,1618,共4页
以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三元共聚物阻垢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经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不同条件对阻垢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 以衣康酸(IA)、烯丙基磺酸钠(SAS)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三元共聚物阻垢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经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不同条件对阻垢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碳酸钙沉积法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有机膦酸盐类阻垢剂进行了对比。在合成的共聚物加量为10 mg/L时,对CaCO_3的阻垢率可达90%以上,可将垢样晶型转为疏松的片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衣康酸 烯丙基磺酸钠 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丙氟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的耐CO_2腐蚀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建新 魏伟 +1 位作者 韩博 王世杰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研究了四丙氟橡胶100S和氢化丁腈橡胶H1010在高温高压油/水/CO_2混合体系中的耐蚀性。通过比较橡胶材料腐蚀后的质量、体积、力学性能和宏观形貌变化,对其在此环境中的适用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橡胶材料腐蚀后均发生溶... 研究了四丙氟橡胶100S和氢化丁腈橡胶H1010在高温高压油/水/CO_2混合体系中的耐蚀性。通过比较橡胶材料腐蚀后的质量、体积、力学性能和宏观形貌变化,对其在此环境中的适用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橡胶材料腐蚀后均发生溶胀,质量增加,力学性能下降,H1010的耐CO_2腐蚀性能优于100S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丙氟橡胶 氢化丁腈橡胶 二氧化碳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亚胺键构筑的pH响应型囊泡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蒙 张星 +3 位作者 蒋焱 李建兵 陆娉娉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0-1066,共7页
基于动态亚胺键构筑p H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及自组装体已成为刺激响应型胶体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亚胺型表面活性剂只能在表面活性剂与非表面活性剂的前体之间可逆开关,无法实现表面活性剂结构对称度的调控。本文利用含醛基的... 基于动态亚胺键构筑p H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及自组装体已成为刺激响应型胶体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亚胺型表面活性剂只能在表面活性剂与非表面活性剂的前体之间可逆开关,无法实现表面活性剂结构对称度的调控。本文利用含醛基的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N,N-二甲基-N-(2-(4-甲酰基-苯氧基)乙基)溴化铵(HOBAB)与廉价的正辛胺(OA),通过简单的席夫碱反应,原位合成了一种结构近似对称的单头双尾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可自发形成半径约为70 nm的囊泡状聚集体,且表现出明显的pH响应特性。当pH值低于8.0后,亚胺键断裂,原位产生的动态双尾表面活性剂结构瓦解,HOBAB重新生成,体系中的囊泡随之解离,形成了球形胶束。随着体系pH值在酸性(pH=5.0)与碱性(pH=10.0)之间的循环调控,溶液中的主表面活性剂结构可在高度不对称与近似对称之间可逆切换,同时伴随着聚集体在球形胶束与囊泡之间的可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动态亚胺键 囊泡 PH响应 可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乙二醛交联体系的溶液-凝胶-溶液转变
17
作者 唐绪涛 穆蒙 +1 位作者 卢国强 张永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0-2206,共7页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转变通常依赖于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但构建可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转变的凝胶体系依然是一个挑战。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乙二醛(GX)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成功构...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转变通常依赖于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但构建可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转变的凝胶体系依然是一个挑战。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乙二醛(GX)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成功构建了一种恒温自发随时间进行sol-gel-sol转变的聚合物凝胶体系(HGX)。考察了GX质量分数、温度和水质量分数对HGX的成胶时间、凝胶强度及降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GX质量分数和温度,HGX可形成弹性模量达847 Pa的凝胶,且最快可在1.5 h后降解为低黏液体(黏度<30 mPa·s)。FTIR光谱和GPC揭示了sol-gel-sol转变的内在机理是缩醛反应和酯基断键的动态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乙二醛 缩醛反应 酯基 溶液-凝胶-溶液转变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