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博兴洼陷沙三段高青砂岩体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亮 石世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了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与岩性圈闭有利区带,指导下一步勘探,采用微观组分特征、岩石结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高青砂岩体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高青砂岩体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 为了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与岩性圈闭有利区带,指导下一步勘探,采用微观组分特征、岩石结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高青砂岩体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高青砂岩体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砂泥互层沉积、前扇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砂岩体的沉积模式分为三种:下部(G3)属(扇)三角洲水下部分沉积,中部(G2)属三角洲水下部分沉积,但湖泊中心和沉积中心进一步向南东方向迁移,上部(G1)与中部相似,但水下主分流河道以向南南东方向展布为主。根据高青砂体所处的构造位置及砂体与围岩的相互关系,确定了砂岩体的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与前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兴洼陷 高青砂岩体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组分特征 岩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冯延状 吴忠新 郑继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11,15,共6页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再生油藏 运聚单元 成藏模式 潜力区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66断块水平井防砂及配套完井工艺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梅明霞 孙秀钊 +2 位作者 封卫强 智勤功 延玉臻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6期21-22,共2页
永安油田永 6 6块油藏为疏松砂岩油藏 ,它具有胶结疏松 ,出砂严重的特点。对该断块实施水平井防砂及配套工艺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的原理 ,防砂管柱的结构 ,以及针对该断块油藏地质特点实施的射孔技术... 永安油田永 6 6块油藏为疏松砂岩油藏 ,它具有胶结疏松 ,出砂严重的特点。对该断块实施水平井防砂及配套工艺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的原理 ,防砂管柱的结构 ,以及针对该断块油藏地质特点实施的射孔技术、油层保护技术、挤注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水平井 防砂工艺 完井工艺 油层保护 永安油田永66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侧钻恢复无利润油井的生产
4
作者 郭建设 冯耀忠 +2 位作者 王永生 王彧 袁新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用侧钻可以有效地恢复无利润油井的生产。为了提高油井侧钻的效果,俄罗斯鞑靼石油公司设计制 造和引进了负载能力为80-90t的CardWell机组。研制和试验成功了尾管注水泥装备和工艺;可在尾管注水泥时 消除水泥浆下沉,防止高压和腐蚀性液... 用侧钻可以有效地恢复无利润油井的生产。为了提高油井侧钻的效果,俄罗斯鞑靼石油公司设计制 造和引进了负载能力为80-90t的CardWell机组。研制和试验成功了尾管注水泥装备和工艺;可在尾管注水泥时 消除水泥浆下沉,防止高压和腐蚀性液体损坏套管,并可进行油层负压二次射孔、油层近井地带处理等的井眼断开 器。其结果已大幅度地提高了侧钻的成功率。用侧钻恢复无利润油井的生产,是开发晚期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 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利润油井 恢复生产 增产 侧钻 新装置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