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开发数据库在油藏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1
作者 杨耀忠 王端平 龚蔚青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4-55,96,F003,共4页
在提倡数字油田技术的今天,油田开发数据库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就当前开发数据库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目前油田开发数据库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田开发数据库应用的技术难点,就这些难点提出了油田开... 在提倡数字油田技术的今天,油田开发数据库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就当前开发数据库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目前油田开发数据库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田开发数据库应用的技术难点,就这些难点提出了油田开发数据库应用的技术设计,并提出了实现的具体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所使用的技术是该领域首次使用。通过编码设计,实现了油田开发数据库应用的专用软件,应用实例表明,研究方法正确、技术应用先进、矿场使用效果良好。迈出了开发数据库走向应用研究的第一步,对数字油田的设计实现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数据库 油藏工程 研究 地质信息 油田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网络模型的水驱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2 位作者 关继腾 王克文 陈月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分布形态归纳为4种状态:孤粒/孤滴状、斑块状、网络状和油水混合状态.研究表明,网络状剩余油的块数较少,但所占体积比例较大.随着剩余油饱和度的降低,最大网络状油所占孔隙数减少,剩余油饱和度在40%-50%附近开始以较快速度减少.润湿性不仅影响驱油效率,也影响剩余油分布形态.在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模拟 渗流机理 网络模型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界面扩张流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绪龙 李阳 +2 位作者 蒋生祥 孙焕泉 窦立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2,共3页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正十二烷形成的界面膜特征。主要探讨了液膜稳定过程与界面扩张粘弹模量随测量时间变化的关系、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聚合物、不同界面膜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界面粘弹模量的变化反映...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正十二烷形成的界面膜特征。主要探讨了液膜稳定过程与界面扩张粘弹模量随测量时间变化的关系、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聚合物、不同界面膜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界面粘弹模量的变化反映了膜的吸附平衡过程;正十二烷/聚合物体系膜强度以弹性为主,只是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粘性模量对膜强度的贡献比例有所上升。聚合物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界面具有不同的粘弹性特征,与空气、正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界面扩张粘弹模量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正十二烷>E原油,即E随着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溶液 扩张 特征研究 正十二烷 油用 聚合物体系 聚合物溶液 测量方法 时间变化 稳定过程 溶液浓度 流变特征 平衡过程 浓度增加 弹性特征 界面膜 膜强度 模量 粘弹 密度差 空气 原油 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化学驱油体系吸附滞留与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红艳 叶仲斌 +1 位作者 张继超 曹绪龙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g/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g/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量;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一定色谱分离,且二元驱中聚合物的加入加大了这种色谱分离效应。试验证明,只要适当增大注入液中活性剂浓度,二者的复配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吸附滞留 色谱分离 二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碱溶液与胜利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6
5
作者 祝仰文 潘斌林 +4 位作者 郭淑凤 王红艳 张磊 张路 赵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5-579,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有机碱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二甲胺、1,6-己二胺溶液与两种不同区块胜利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并比较了四种有机碱和三种无机碱NaOH、NaHCO_3、Na_2CO_3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线型有机碱乙醇胺能与原...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有机碱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二甲胺、1,6-己二胺溶液与两种不同区块胜利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并比较了四种有机碱和三种无机碱NaOH、NaHCO_3、Na_2CO_3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线型有机碱乙醇胺能与原油中的石油酸反应,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在pH值为12左右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而尺寸较大的有机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弱。同时,石油酸的含量和结构强烈影响有机碱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无机碱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与乙醇胺相当,而且无机碱碱性越弱,与原油有效作用的pH值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碱 PH值 原油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网络模型研究滞留聚合物微观分布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陈月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再利用地下滞留聚合物是聚合物驱之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途径。基于油水两相流网络模拟模型,综合考虑聚合物渗流机理建立起聚合物驱微观模拟模型。用微观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地下滞留聚合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开采聚合物... 再利用地下滞留聚合物是聚合物驱之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途径。基于油水两相流网络模拟模型,综合考虑聚合物渗流机理建立起聚合物驱微观模拟模型。用微观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地下滞留聚合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开采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合理利用滞留地下聚合物提供必要的依据。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吸附和捕集作用将引起大量聚合物滞留在孔喉中,滞留聚合物占注入聚合物的61.7%。总体上看,大孔喉中聚合物滞留量较大,但滞留聚合物浓度较小。孔喉半径和形状因子为聚合物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喉滞留聚合物浓度与孔喉半径和形状因子平方根的乘积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观模拟 滞留 网络模型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过程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关龙 陈世悦 王海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综述了稠油热采过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岩反应的3种研究方法,即岩心分析法、实验室模拟法以及流体化学成分研究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层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途径不同,即在注汽井井眼附近储层中粘土矿物向膨胀性蒙皂石转化,在远离井眼地区... 综述了稠油热采过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岩反应的3种研究方法,即岩心分析法、实验室模拟法以及流体化学成分研究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层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途径不同,即在注汽井井眼附近储层中粘土矿物向膨胀性蒙皂石转化,在远离井眼地区储层中粘土矿物向其它类型矿物发生转化;以及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2种结构模式-溶解、沉淀型模式和继承型模式。最后探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影响因素。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使粘土矿物向着将储层伤害降低至最小的方向发生转化,有利于稠油储层保护和提高热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稠油油藏 热力开采 高温高压 水.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井网加密技术经济界限评价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建芳 邱国清 吴光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影响注蒸汽吞吐加密参数进行了研究 ,以建立一套评价胜利油区蒸汽吞吐加密开发效果和加密可行性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 :所建立的加密评价方法 ,包括了不同的地质和开发参数 ,增加其合理性 ,同时为中后期评价加密可...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影响注蒸汽吞吐加密参数进行了研究 ,以建立一套评价胜利油区蒸汽吞吐加密开发效果和加密可行性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 :所建立的加密评价方法 ,包括了不同的地质和开发参数 ,增加其合理性 ,同时为中后期评价加密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评价方法不仅适用于油田的评价 ,而且适用于井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区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 井网加密 技术经济 界限评价方法 吞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地区岩石组合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9
作者 张海峰 边雪梅 +1 位作者 张守鹏 何青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不同岩石组合中有利砂体的储集性能是随着组合特征有规律变化的,在面积较小的范围内是可预测的。以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利字号井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1 360块孔渗样品储集性能与其所处的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 不同岩石组合中有利砂体的储集性能是随着组合特征有规律变化的,在面积较小的范围内是可预测的。以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利字号井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1 360块孔渗样品储集性能与其所处的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总结了该套地层岩石组合对其中有利砂体储集性能的定量控制规律,并据此进行了储层预测。研究认为,利字号井区沙四上优质储层发育的岩石组合基本条件为砾岩含量、灰岩含量、白云岩含量均为0,砂岩含量<20%,粉砂岩含量+泥岩含量>70%,且集中发育在扇中前缘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岩石组合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模拟软件共享数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谦 于金标 +1 位作者 杨耀忠 王延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9-90,93,共3页
油田开发生产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所应用的软件种类多、差别大。不同开发时期及同一时间不同目的应用的软件也不相同 ,这给油藏模拟的跟踪研究及成果应用的连续性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对目前油田开发生产应用的模拟软件进... 油田开发生产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所应用的软件种类多、差别大。不同开发时期及同一时间不同目的应用的软件也不相同 ,这给油藏模拟的跟踪研究及成果应用的连续性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对目前油田开发生产应用的模拟软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就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文中首先就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难点进行研究 ,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的有效办法。其中试验数据处理技术、多种方法动态产量劈分技术、模拟模型数据的自动转换技术及微机、工作站远程互调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油藏模拟软件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解决了不同时期、不同软件、不同机型使用模拟软件都要从头开始建立模拟文件而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研究周期及模拟技术有效推广的技术障碍 ,实现了油藏模拟软件对于数据共享的要求 ,对于提高油藏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拟软件 数值模拟 油田开发 数据共享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界面扩张性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秀兰 张磊 +3 位作者 宫清涛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1-637,共7页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五种表面活性剂3,4-二己基苯磺酸钠(66)、3,4-二庚基苯磺酸钠(77)、2-乙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266)、2-丙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366)和2-丁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466)在空气-水和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五种表面活性剂3,4-二己基苯磺酸钠(66)、3,4-二庚基苯磺酸钠(77)、2-乙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266)、2-丙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366)和2-丁基-4,5-二己基苯磺酸钠(466)在空气-水和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烷基取代在苯环不同位置对分子界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苯环不同位置的取代烷基链长变化对扩张弹性模量和扩张粘性模量影响不同.随着烷基链长增长,表面扩张弹性模量均增加,而扩张粘性模量表现则不同:邻位短链烷基碳数从2变化到4,对粘性模量贡献不大;而间位长链烷基增长对表面弛豫过程影响较大,粘性模量明显增大.油分子的插入能大大削弱间位长链烷基间的强相互作用,一方面导致界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远低于表面,同时使得同分异构分子77和266的界面扩张粘性模量数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苯磺酸盐 表面 界面 扩张弹性模量 扩张粘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砂体含油性判别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永刚 乐友喜 +1 位作者 曹丹平 王学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砂体的含油性预测确有一定的难度与风险性。然而,由于各类砂体的含油性总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遵循地质特点和规律的条件下,对河道砂体含油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进行分析,便可以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领域的多种信息对... 砂体的含油性预测确有一定的难度与风险性。然而,由于各类砂体的含油性总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遵循地质特点和规律的条件下,对河道砂体含油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进行分析,便可以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领域的多种信息对河道砂体的含油性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文中主要利用优化的地震属性、孔隙率预测结果、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含油性预测结果,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上段河道砂体含油性进行综合判别,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地震属性 孔隙率预测 含油性预测 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支持向量机方法 判别方法 地质特点 神经网络方法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深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圣柱 梁毅 +2 位作者 钱克兵 金强 王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4-481,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处于丁家屋子鼻状构造带背景之上,紧邻牛庄生油洼陷,油源丰富,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面相互配置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北部Ek21~4深部油藏和王古1...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处于丁家屋子鼻状构造带背景之上,紧邻牛庄生油洼陷,油源丰富,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面相互配置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北部Ek21~4深部油藏和王古1井奥陶系油藏为孔二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而Ek11~2浅部油藏为孔二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合型原油;浅层沙河街组油藏主要为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对该区深层典型油藏成藏要素分析,认为丁家屋子构造带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沙四上亚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和输导体系—圈闭的有效空间配置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王家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评价中有关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几点讨论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华 彭平安 +1 位作者 刘大永 林玉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0-1103,共4页
综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下限研究的若干进展,认为针对不同需求,应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最低下限、有效烃源岩下限、战略选区下限3个不同的下限标准。高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生烃动力学,结合热史,可实现... 综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下限研究的若干进展,认为针对不同需求,应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最低下限、有效烃源岩下限、战略选区下限3个不同的下限标准。高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生烃动力学,结合热史,可实现原始有机质总量的恢复。碳酸盐岩中泥质与有机质丰度、排烃能力是否相关仍存在争论,认为碳酸盐岩中泥质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烃源岩评价 下限 有机质丰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P(AM-co-AA)/PAAC半互穿网络微凝胶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泉 曹绪龙 +2 位作者 宋新旺 张玉玺 吴飞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43,共4页
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pH响应的聚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聚烯丙基氯化铵(PAAC)半互穿网络(semi-IPN-P(AM-co-AA)/PAAC)微凝胶。采用TEM、光散射及Zeta电位对微凝胶的微观形貌及pH的响应行为进行测定,考察离子强度对微凝胶粒径的... 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pH响应的聚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聚烯丙基氯化铵(PAAC)半互穿网络(semi-IPN-P(AM-co-AA)/PAAC)微凝胶。采用TEM、光散射及Zeta电位对微凝胶的微观形貌及pH的响应行为进行测定,考察离子强度对微凝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的粒径约80 nm,溶胀行为对pH及离子强度敏感,改变PAAC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pH下响应的微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 半互穿网络 微凝胶 模板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其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分析油田采出污水中聚合物黏度的变化,考察S2-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根据S2-对聚合物降黏作用前后红外、核磁数据,探讨S2-降低聚合物黏度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油田污水中S2-质量浓度增加,聚合物黏度下降,6mg/L的S2-能使1.7 g/L聚合... 通过分析油田采出污水中聚合物黏度的变化,考察S2-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根据S2-对聚合物降黏作用前后红外、核磁数据,探讨S2-降低聚合物黏度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油田污水中S2-质量浓度增加,聚合物黏度下降,6mg/L的S2-能使1.7 g/L聚合物溶液黏度降到10 mPa.s以下;含S2-的模拟污水配置的聚合物在波数3 100 cm-1和化学位移为6.00时产生了C=C键峰,溶液中产生了带有双键的新物质;在降黏过程中发生了自由基链式反应,使聚合物长链断裂成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保持聚合物的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聚合物黏度 二价硫离子 自由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米氏旋回法计算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峰 姚益民 +1 位作者 何青芳 边雪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28-231,235,共5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年龄、沉积速率作为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的参数,计算出了该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所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的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剥蚀量计算 古近系与新近系 胜坨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控制提高低渗平面非均质油藏的CO_2波及效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志兴 赵凤兰 +4 位作者 吕广忠 侯吉瑞 张蒙 王鹏 郝宏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0,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由平面非均质性导致的产液不均、气窜早和波及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分流控制方法改善CO_2驱效果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油藏非均质条件,建立了级差为5的平面非均质径向流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流... 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由平面非均质性导致的产液不均、气窜早和波及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分流控制方法改善CO_2驱效果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油藏非均质条件,建立了级差为5的平面非均质径向流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流程,模拟五点井网CO_2驱过程,分析定生产压力、低渗优先和低渗高压差三种生产方式下CO_2驱油效果。其中,定生产压力模拟常规井网气驱方式,低渗优先则为调整生产井投产时间,低渗高压差则为平衡井组产液量的生产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定生产压力方式下,注入气沿高渗透方向生产井突破并窜逸,生产井产液量不均衡,模型整体气驱采收率仅为23.11%。而采用低渗优先和低渗高压差的方式,生产井见气时间延长,各生产井产液量增加,采收率分别为42.50%和46.42%。可见,通过生产井的分流控制方法,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气窜通道的形成,提高波及效率。分流控制方法操作成本低,有望成为低渗平面非均质油藏CO_2驱油效果的改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平面非均质 CO2驱 分流 波及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