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西部准中地区超深井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占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08,共3页
胜利油田西部准中地区油藏埋藏深,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由于地层破裂压力高,储层改造工艺一直制约着该区域的勘探开发。通过研发加重压裂液、延迟交联压裂液形成了超深井压裂液体系,结合井身结构和施工管柱优化、压裂参数优化,形成准... 胜利油田西部准中地区油藏埋藏深,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由于地层破裂压力高,储层改造工艺一直制约着该区域的勘探开发。通过研发加重压裂液、延迟交联压裂液形成了超深井压裂液体系,结合井身结构和施工管柱优化、压裂参数优化,形成准中深层低渗透储层压裂工艺技术。通过董8井的现场试验,有效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降低了井口施工压力,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对该区域的勘探开发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中地区 超深井 压裂 加重压裂液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集输管线腐蚀结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安申法 肖建洪 +3 位作者 郝金克 王刚 栾智勇 付法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5,11,共6页
胜利油田集输管线结垢腐蚀现象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采用水质水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对胜利油田三条典型集输管线的水样和垢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集输管线集输水以氯化钙水型为主,具有高矿化度、含高价Ca^(2+)等特点... 胜利油田集输管线结垢腐蚀现象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采用水质水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对胜利油田三条典型集输管线的水样和垢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集输管线集输水以氯化钙水型为主,具有高矿化度、含高价Ca^(2+)等特点,且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易对管线造成腐蚀。结垢产物以CaCO_(3)为主,伴生有少量的MgCO_(3),腐蚀产物以FeOOH、FeCO_(3)为主。高浓度成垢离子Ca^(2+)是造成集油管线生成CaCO_(3)的主要原因,而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是引起管线腐蚀产物FeOOH和FeCO_(3)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集输管线 腐蚀结垢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瓜胶压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水质指标 被引量:18
3
作者 袁长忠 潘永强 +3 位作者 杜春安 吕永利 梁雪 汪卫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3,共5页
通过对胜利油田多口压裂井返排液水质指标的分析,确定了瓜胶压裂液返排液的水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pH、还原性离子、硬度、矿化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对瓜胶压裂液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压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需要控制的水质指... 通过对胜利油田多口压裂井返排液水质指标的分析,确定了瓜胶压裂液返排液的水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pH、还原性离子、硬度、矿化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对瓜胶压裂液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压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需要控制的水质指标:pH值为6.5~7.5,Fe^(2+)含量不超过5 mg/L,S^(2-)含量不超过2 mg/L,Ca^(2+)不超过500 mg/L,矿化度低于100 000 mg/L,悬浮物不超过300 mg/L,悬浮物和原油含量对瓜胶压裂液的基液黏度和耐温耐剪切性能无影响,说明悬浮物和原油与瓜胶和交联剂都不发生反应。因此,在压裂返排液回用过程中,可适当放宽对原油和悬浮物含量的要求。为压裂液返排液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液 瓜胶 回收利用 水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针对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单芯直读曼码方式监测稠油热采井井下产液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含水体积分数等信号,其最大特点是用液体电极电容传感器技术测量产液剖面中的... 针对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单芯直读曼码方式监测稠油热采井井下产液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含水体积分数等信号,其最大特点是用液体电极电容传感器技术测量产液剖面中的含水体积分数。液体电极电容传感器技术不但能在低含水体积分数情况下保持传统电容式含水体积分数仪测量精度高的特点,而且能解决高含水体积分数情况下电容传感器无法测量含水体积分数的难题,扩宽了电容法测量含水体积分数的应用范围。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体积分数为5%~97%范围内,产液剖面测试仪测量得到的含水体积分数与快关阀法测量得到的含水体积分数偏差小于6%。研制的稠油热采井产液剖面测试仪在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区块取得了成功应用,为油田产液剖面测试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井 产液剖面 动态监测 含水体积分数测量 液体电极电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智能分层注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贾庆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9-104,共6页
针对当前油田分层注采技术灵活性差,效率低,调配需要现场施工及工作量大的问题,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智能测控装置和压力/流量脉冲载波传输的无线智能分层注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高效、灵活地实现对井下分层流... 针对当前油田分层注采技术灵活性差,效率低,调配需要现场施工及工作量大的问题,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智能测控装置和压力/流量脉冲载波传输的无线智能分层注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高效、灵活地实现对井下分层流量的实时控制,免去了现场井下投捞测试和调配的工作量;通过集成化的井下智能配水器与智能配产器等核心工具,可灵活可靠地对井下流量和压力等生产参数进行测试与控制;利用井口测控装置能够对井筒连续相流体施加压力或流量扰动,产生附带地址和动作信息的可执行脉冲指令,实现井口与井下的无线信号传输;该技术既能实时监测油水井产层流量、压力等生产动态,又可以在线控制分层注采液量,从而有效减少层间干扰、强化层间均衡动用。研究结果可为转流线、调流场以及注采耦合等水驱开发调整模式提供一种便捷的工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分层注采 智能 压力脉冲 无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异向流浅层流场油滴流动及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艾星宇 邢宇涵 +4 位作者 蔡小垒 陈家庆 丁国栋 安申法 王秀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6,共9页
目前关于环形多层异向流浅层流道内液滴流动和油水分离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为此,借助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环形异向流浅层流道内分散油滴运移分离特性和多层浅层流道速度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异向流浅层流道内油滴浮升... 目前关于环形多层异向流浅层流道内液滴流动和油水分离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为此,借助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环形异向流浅层流道内分散油滴运移分离特性和多层浅层流道速度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异向流浅层流道内油滴浮升至斜板表面所需板长为96 mm,小于理论计算所需板长122 mm;浅层通道内层间速度分布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大,下层流道入口速度峰值为0.00805 m/s,环形多层浅层通道内油相浮升过程中会遇到交叉流,显著影响浅层通道分离效率;滑移距离是影响浅层通道间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当板长为350 mm、油滴粒径为50μm时,滑移距离占板长38.35%。所得结论可为基于浅层沉降强化分离理论的紧凑型采出水处理设备结构创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处理 环形异向流 浅层沉降分离 数值模拟 流道速度 分离效率 滑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管雪倩 于田田 +3 位作者 徐宏光 刘廷峰 翟勇 王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多轮次吞吐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加剧,传统氮气泡沫封堵强度难以满足油藏调剖需求。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PDR-1对氮气泡沫进行强化,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的机理,评价了强化泡沫的稳泡定性、封堵强度、改善非均质性能和驱油性能。实验... 多轮次吞吐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加剧,传统氮气泡沫封堵强度难以满足油藏调剖需求。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PDR-1对氮气泡沫进行强化,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的机理,评价了强化泡沫的稳泡定性、封堵强度、改善非均质性能和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R-1能够与高温起泡剂FCY-2形成混合胶束,具有向气液界面聚集的趋势,同时利用缔合作用大幅提高泡沫液相和气液界面的黏弹性,从而延长了强化泡沫析液半衰期;强化泡沫能够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非均质,提高驱油效果,100℃时阻力因子为466.2,综合驱油效率提高29.43百分点;温度越高,PDR-1提升泡沫性能的幅度越小。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化泡沫体系的研究可为稠油开发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泡沫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弹性 泡沫稳定性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污水膜污染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永强 吴晓玲 +2 位作者 袁长忠 徐鹏 徐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4,共5页
针对滨一站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膜污染严重,稳定运行周期短的问题,在对污水水质和膜污染物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有机污染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稠油污水的特征污染物,采用限制性培养技术筛选了高效降解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 针对滨一站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膜污染严重,稳定运行周期短的问题,在对污水水质和膜污染物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有机污染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稠油污水的特征污染物,采用限制性培养技术筛选了高效降解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在现有工艺中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建立模拟流程,开展了长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处理使石油类质量浓度和COD值分别从11~20mg/L、216~350mg/L降至0.6~1.1mg/L、53~88mg/L。生物处理有效降解了稠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延缓了膜污染,膜通量损失率低于15%,膜面的微观形态观察也显示膜污染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稠油降解菌 生物处理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烟道气气窜用耐温冻胶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明嘉 葛际江 +1 位作者 陈伟雄 马爱青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7-1136,共10页
针对烟道气存在的高温(110~130℃)油藏条件,使用低成本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氨基树脂交联,制备了成胶时间、强度和热稳定性都适合作为封堵烟道气气窜的耐温聚合物冻胶。130℃通入3 MPa烟道气的条件下,通入烟道气的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烟道气存在的高温(110~130℃)油藏条件,使用低成本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氨基树脂交联,制备了成胶时间、强度和热稳定性都适合作为封堵烟道气气窜的耐温聚合物冻胶。130℃通入3 MPa烟道气的条件下,通入烟道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冻胶受溶解的氧气影响造成热处理30 d内破胶,但冻胶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再稳定、后期失效的规律。复杂流变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22 d后的冻胶在较高应变下不耐剪切,但冻胶弹性增加。大应变振幅扫描测试表明,冻胶在失效前的强度由于脱水收缩而增加,而这种特性有利于冻胶在有效期内的高效封堵。研究结果表明,构筑的聚合物冻胶适合作为封堵烟道气存在时、温度小于130℃的近井地带段塞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烟道气 聚合物冻胶 黏弹性 冻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的井下射孔图像分割
10
作者 张峰 伊西锋 +3 位作者 李玉宝 严正国 王治国 刘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共6页
针对井下射孔图像的分割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的射孔目标分割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的预处理,增强图像边界,降低噪声对图像分割的干扰;而后运用迭代策略及K-L散度确定最佳分割阈值,进而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实... 针对井下射孔图像的分割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的射孔目标分割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的预处理,增强图像边界,降低噪声对图像分割的干扰;而后运用迭代策略及K-L散度确定最佳分割阈值,进而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实现射孔图像的半自动化分割提取;最后,对分割图像进行连通域标记,采用格林公式计算射孔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射孔图像,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背景干扰,确定最佳分割阈值,实现对射孔图像的精确识别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 图像分割 迭代策略 K-L散度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离子对聚丙烯酰胺黏度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春安 潘永强 +3 位作者 徐鹏 汪卫东 包木太 李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6-172,共7页
污水中的硫离子导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严重,影响驱油效果。为明确硫离子导致聚合物黏度降低的机制,防止聚合物黏度损失,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硫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以及可逆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降黏前后聚合物微观形貌,利用凝... 污水中的硫离子导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严重,影响驱油效果。为明确硫离子导致聚合物黏度降低的机制,防止聚合物黏度损失,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硫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以及可逆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降黏前后聚合物微观形貌,利用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分析降黏前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硫化物对聚合物的断链、卷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7 mg/L的S^(2-)能使1.7 g/L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超过80%;聚合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均方回转半径分别由降解前的3.677×106g/mol、191.7 nm降低为1.277×10~6g/mol、91.4 nm,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聚合物分子尺寸变小;导致聚合物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S^(2-)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聚合物断链,同时,S2-引起聚合物分子链收缩、卷曲,网状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硫离子 降黏机制 断链作用 卷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藏长效防砂完井探索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伟 张国强 +3 位作者 杨乾隆 蒋贝贝 岳广韬 毛晓楠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近年来,中、美、加、日等国进行了多海域、多频次、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防砂完井实践与探索,结果表明,砂堵问题仍是制约其长效开采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神狐海域水合物藏储层特征、出砂机理分析、疏松砂岩防砂实践以及神狐海域防砂探... 近年来,中、美、加、日等国进行了多海域、多频次、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防砂完井实践与探索,结果表明,砂堵问题仍是制约其长效开采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神狐海域水合物藏储层特征、出砂机理分析、疏松砂岩防砂实践以及神狐海域防砂探索(2017和2020年)经验,研究并剖析了现有筛管完井技术在泥质粉砂岩水合物藏储层中的应用局限性,首次提出了基于井口打压井下周期解堵的“自清洁”精密复合防砂筛管设计构思,并就其自清洁原理、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优化设计了筛网尺寸及挡砂精度;此外,文章还对该筛管核心部件“冲砂管”的结构、材质、开孔方式以及冲砂周期进行了优化研究。文章中的“自清洁”防砂筛管研究是长效防砂完井的一次创新探索,旨在推动水合物藏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藏 长效防砂完井 自清洁筛管 挡砂精度 可燃冰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表面活性剂强化泡沫封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绍群 柏永青 +2 位作者 林吉生 戴彩丽 张淮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764-10770,共7页
泡沫驱是一种重要的提升原油采收率技术。通过多重点击反应,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巨型表面活性剂类稳泡剂HPOSS-PS 25,利用HPOSS-PS 25较高的表面活性及较强的增黏性能,显著改善了起泡液的起泡性能及其泡沫稳定性、黏弹性。通过稳泡实... 泡沫驱是一种重要的提升原油采收率技术。通过多重点击反应,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巨型表面活性剂类稳泡剂HPOSS-PS 25,利用HPOSS-PS 25较高的表面活性及较强的增黏性能,显著改善了起泡液的起泡性能及其泡沫稳定性、黏弹性。通过稳泡实验及泡沫流动实验测定并分析了HPOSS-PS 25对起泡液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调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HPAM/SDS泡沫及起泡体系相比,HPOSS-PS 25/SDS体系起泡200 mL所用起泡时间缩短了40.1%,为42.3 s;泡沫消泡半衰期提升了128.0%,达871.4 s;50℃阻力因子提高了28.8%,达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泡剂 泡沫驱 巨型表面活性剂 增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酸预处理高含渣污油的破乳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志勤 尹必跃 张淮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8-542,共5页
采用碱(NaOH)、酸(H_2SO_4)联合破乳剂处理具有高乳化性、高稳定性的高含渣污油,在固定破乳剂SP3用量(0.8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碱、酸加量(相对于污油而言)分别为40 g/L和25 g/L,破乳后油层... 采用碱(NaOH)、酸(H_2SO_4)联合破乳剂处理具有高乳化性、高稳定性的高含渣污油,在固定破乳剂SP3用量(0.8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碱、酸加量(相对于污油而言)分别为40 g/L和25 g/L,破乳后油层含水率降至10.6%,实现了油水渣三相分离。通过测试油层中油、水、渣含量,污油组分,油层表面张力和黏度,分析了碱、酸处理对污油破乳的作用。碱+酸处理后污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减少,破坏了固体颗粒与胶质沥青质形成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固体颗粒从油相中脱附,促进油滴与水滴的各自聚并;同时碱+酸处理使得污油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降低了污油的界面膜强度;在碱+酸+破乳剂处理后污油中固体颗粒的三相接触角从95.6°减小至87.0°,固体颗粒的表面润湿性被显著增强。碱+酸预处理使污油的黏度、表面张力及稳定性降低,碱酸协同破乳剂处理可实现高含渣污油的破乳脱水及脱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渣污油 乳化 破乳 强碱 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生物聚合物在油田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劲松 黄皓琳 +3 位作者 林军章 李彩风 陈子慧 李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3-1829,1835,共8页
总结了石油开采领域普遍应用的生物聚合物如瓜尔胶、黄原胶、纤维素和硬葡聚糖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流变性能,展示了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钻井液、压裂液、驱替液和封堵剂的相关效果,阐述了它们的物化性质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浅析了... 总结了石油开采领域普遍应用的生物聚合物如瓜尔胶、黄原胶、纤维素和硬葡聚糖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流变性能,展示了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钻井液、压裂液、驱替液和封堵剂的相关效果,阐述了它们的物化性质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浅析了几种具备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多糖生物聚合物。指出了未来油田专用型生物聚合物的发展方向,包括针对生物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改性和开发新型多糖生物聚合物,旨在为后期开发经济实用的生物聚合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瓜尔胶 黄原胶 纤维素 硬葡聚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强化型卧式油水分离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超 陈家庆 +4 位作者 董建宇 石熠 安申法 栾智勇 黄松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基于自主搭建的电场破乳协同型油水分离器室内试验样机,针对由10号白油和超纯水配制的W/O型模拟乳化液,开展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作用下的破乳脱水动态试验研究。首先借助FBRM粒径分析测量仪和乳化液稳定性分析仪进行模拟乳化液的稳定... 基于自主搭建的电场破乳协同型油水分离器室内试验样机,针对由10号白油和超纯水配制的W/O型模拟乳化液,开展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作用下的破乳脱水动态试验研究。首先借助FBRM粒径分析测量仪和乳化液稳定性分析仪进行模拟乳化液的稳定性评价,然后采用离心法和卡尔费休法进行油水分离器脱水性能评价,探究电场参数(电压、频率、占空比)和工况参数(电场作用时间、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乳化液电场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都可用于乳化液含水体积分数测定,但是应用场合需要根据乳化液乳化程度而定;合适的电场参数和操作参数对保证电场破乳协同型卧式油水分离器的破乳脱水效果至关重要,对于所配制含水体积分数为20%的W/O型乳化液而言,最优电场参数为电压峰-峰值2.7 kV、频率4 kHz、占空比10%,水力停留时间为20 min,此时分离器油出口样品的含水体积分数能够降低至3.5%。研究结果可为电场破乳协同型三相分离器的工程放大设计及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器 油水乳化液 电场破乳 重力沉降 高频交流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采出液硫化氢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玲玲 袁长忠 +3 位作者 张守献 潘永强 俞英 黄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92-297,共6页
高含硫化氢油井采出液面临一次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而硫化氢的空气氧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现有生产流程改动和影响较小,是井口硫化氢预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空气氧化硫化氢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采出液相界面处,硫化... 高含硫化氢油井采出液面临一次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而硫化氢的空气氧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现有生产流程改动和影响较小,是井口硫化氢预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空气氧化硫化氢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采出液相界面处,硫化氢解离为HS^(-)离子,在液膜(或液相主体)内HS^(-)与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了压力、温度、含水率、硫化氢浓度、氧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表面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建立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为:■,为井口硫化氢的空气高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并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和阶梯模拟计算的方法,计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距离空气进气口不同位置的硫化氢转化率,为工业上空气氧化脱硫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硫化氢 空气氧化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电场中分散相水颗粒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永明 张宝生 +1 位作者 安申法 栾智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由管式电极形成的非均匀电场中分散相水颗粒的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运用相场方法,建立水颗粒在非均匀电场中的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水颗粒的变形和聚结过程,分析了电压、水颗粒粒径和电场强度分布对水... 为研究由管式电极形成的非均匀电场中分散相水颗粒的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运用相场方法,建立水颗粒在非均匀电场中的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水颗粒的变形和聚结过程,分析了电压、水颗粒粒径和电场强度分布对水颗粒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均匀电场中水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分布不均,靠近电极端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力最大,远离电极端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力最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电压和水颗粒粒径,水颗粒变形量增大;随着电场强度变化率增大,介电泳力越大,水颗粒向电极方向移动距离增大,加大了水颗粒间距离,延长了聚结时间。所得结论可为管式电极聚结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电场 相场方法 变形 聚结 电荷密度 电场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器处理油水乳化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帅帅 关顺 +6 位作者 陈家庆 司政 胡建龙 安申法 王秀军 谷雨 杨寒月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陶瓷膜分离因其分离效率高、物料无相变等优势,在油水分离领域长期备受关注,但常规陶瓷膜组件存在膜通量随过滤工作时间延长而下降等不足,影响了其工程应用.内部带有弧形辐射式流道的轴盘旋转陶瓷膜组件近几年开始引起关注,但国内外迄... 陶瓷膜分离因其分离效率高、物料无相变等优势,在油水分离领域长期备受关注,但常规陶瓷膜组件存在膜通量随过滤工作时间延长而下降等不足,影响了其工程应用.内部带有弧形辐射式流道的轴盘旋转陶瓷膜组件近几年开始引起关注,但国内外迄今尚未将其应用于分离高浓度油水乳化液.基于设计定制的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实验装置,系统开展了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在不同跨膜压力和电机转速等工况条件下,比较了处理不同含油量油水乳化液的除油效率以及膜通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器的除油效率能稳定保持在99.5%以上;综合除油效率和膜通量来看,跨膜压力0.1 MPa、电机转速1400 r/min为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最佳过滤操作条件,分离含油量10%(体积分数)油水乳化液时的除油率为99.88%;采用压缩空气反冲洗的方式,可以使降低的膜通量快速恢复,实现陶瓷膜长时间稳定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分离 错流过滤 轴盘旋转结构 油水乳化液 除油率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储层特征及成岩相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真真 朱善瑜 王学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519-12528,共10页
综合铸体薄片、物性特征、岩心相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成岩相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有利成岩相,以优势成岩相为主要依据,对区内有利储层成岩相带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 综合铸体薄片、物性特征、岩心相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成岩相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有利成岩相,以优势成岩相为主要依据,对区内有利储层成岩相带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受成岩作用影响,研究区长8段储层可划分出4类成岩相,分别为杂基充填相(致密非储层)、碳酸盐胶结相(致密非储层)、绿泥石膜相(优质储层)和溶蚀相(相对优质储层)。孔隙演化规律的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优选出绿泥石膜相为研究区最有利成岩相。此外,平面成岩相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有利成岩相带在平面上连续性好,分布区域较广,整体呈条带状分布于西北部环县地区和东南部合水地区,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长8段 储层特征 定量分析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