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拗陷二氧化碳气藏地下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宏伟 张金功 +3 位作者 张建锋 吴汉宁 项希勇 雷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在地下的状态,为二氧化碳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以纯二氧化碳相图为基础,分析控制二氧化碳相态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探究地下二氧化碳相态确定的方法。结果控制二氧化碳相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以...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在地下的状态,为二氧化碳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以纯二氧化碳相图为基础,分析控制二氧化碳相态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探究地下二氧化碳相态确定的方法。结果控制二氧化碳相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以及其他气体含量,可以以纯二氧化碳的相图为基础,根据二氧化碳气藏地下的温度以及地层压力来确定气藏中二氧化碳的基本相态范围。然后,根据与二氧化碳共生的其他气体的含量,可以粗略判断其他气体对二氧化碳相态的影响;济阳拗陷平方王、平南、高青、八里泊、花17、商店阳25等6个二氧化碳气藏二氧化碳的地下相态应以超临界状态为主。结论济阳拗陷目前发现的二氧化碳气藏均以超临界状态为主,在以后的二氧化碳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研究超临界相态二氧化碳对勘探开发工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拗陷 二氧化碳气藏 地下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吞吐生产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玉晓 姜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7-1601,共5页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注蒸汽结束后,如何更好地优化生产参数,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首先对不同生产周期的注汽递增幅度进行了优化。然后根据不同周期注汽量对水平井焖井时间进行了系统研...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注蒸汽结束后,如何更好地优化生产参数,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首先对不同生产周期的注汽递增幅度进行了优化。然后根据不同周期注汽量对水平井焖井时间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排液量、井网井距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优选的参数在辽河油田杜84块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超稠油 蒸汽吞吐 生产参数 焖井时间 排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页岩油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正军 张军华 +3 位作者 周昊 任瑞军 陈永芮 杨玉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3,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松比比值法、拉梅系数法和剪切模量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1)杨氏模量相对泊松比对岩性有更好的区分度,由拉梅系数表征的泥岩分布率较高;2)根据文献所得测井多参数计算脆性指数的方法应用效果不佳,在Castagna经验公式换算横波速度基础上计算的脆性指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由YPD(Young's modulus-Poisson's ratio-density)式和LMR(拉梅系数-密度)式反演的弹性参数变化率也能较好地指示有利储层,尤以密度变化率为最佳,该属性在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河道特征上得到很好的展示;4)岩石物理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均表明,ρE/σ为研究区脆性的最佳表征公式,效果好于Rickman经典公式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致密储层 页岩油 岩石物理实验 横波速度 杨氏模量 泊松比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地区海相“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发现、突破与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生 邢恩袁 +17 位作者 郑绵平 苏克露 桂宝玲 仲佳爱 左璠璠 商雯君 牛新生 苏奎 王宁军 慎国强 唐兵 彭渊 纪德宝 张兵 盛德波 刘铸 王建波 葛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23-2846,共24页
全球探明钾盐资源主体为古代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氯化钾、光卤石),仅少量来自现代盐湖卤水钾矿。与国外不同的是,目前我国探明钾盐资源主体为现代陆相盐湖钾矿,古代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找矿40余年,未获突破。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大型... 全球探明钾盐资源主体为古代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氯化钾、光卤石),仅少量来自现代盐湖卤水钾矿。与国外不同的是,目前我国探明钾盐资源主体为现代陆相盐湖钾矿,古代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找矿40余年,未获突破。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大型海相成钾盆地之一,前人在中—下三叠统发现大量与硬石膏和白云石共伴生或互层的杂卤石,但绝大部分埋深超过2000 m,目前尚难以开发利用。2017年以来,笔者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盐盆普光地区卤水探井(恒成2、3井)岩芯复查,发现杂卤石主要与石盐共伴生,大量破碎的杂卤石碎屑颗粒分布于石盐基质中,KCl含量达边界工业品位以上,不同于钾石盐和光卤石,亦不同于前人发现的与硬石膏和白云石共伴生或互层的杂卤石(石膏型杂卤石),将之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小试和中试结果表明,该“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可以采用对接井注水溶采,是能够得到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活矿”,是一种全新的硫酸盐+氯化物复合型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新类型。通过成钾条件、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笔者提出了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双控复合成矿”理论新认识、建立了“三高、两低、一大”综合测井识别新模型,创新理论技术指导设计部署“钾锂兼探”基准井——川宣地1井,探获厚29.46 m、氯化钾(KCl)平均含量12.03%(最高20.5%)的“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厚层高品位工业矿层。与此同时,采用岩芯样品实测数据和测井解释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矿石K含量和密度参数的测井定量预测模型,结合“气钾兼探”,利用33口钻井数据,依据古代固体盐类勘查规范(2020),运用“几何法”,初步估算“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氯化钾(KCl)资源规模:推断资源量2.45亿t(超大型)、潜在资源4.65亿t,合计7.1亿t,奠定了川东北达州市宣汉地区形成中国首个亿吨级海相钾盐基地的资源基础,取得了我国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找矿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杂卤石钾盐矿 海相 固体钾盐矿床新类型 中—下三叠统 川东北普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卷积神经网络固、液相钾盐矿层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慎国强 朱磊 +3 位作者 王希萍 张繁昌 葛星 王雅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46-2955,共10页
四川盆地钾盐资源储量大,因此对钾盐资源分布的勘探评价尤为重要。钾盐在地层中有卤水和新型杂卤石两种赋存形式,其中新型杂卤石是固相形式,而卤水以液相形式存在,易开采,是优质钾盐矿层。由于钾盐含量与地震响应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无法... 四川盆地钾盐资源储量大,因此对钾盐资源分布的勘探评价尤为重要。钾盐在地层中有卤水和新型杂卤石两种赋存形式,其中新型杂卤石是固相形式,而卤水以液相形式存在,易开采,是优质钾盐矿层。由于钾盐含量与地震响应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建立明确的特征方程,所以目前对钾盐矿层的地震勘探认识仍局限于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缺乏钾盐表征的有效技术手段。为此,本文以川东北地区地质认识为先验信息,构建具有投影变换层的卷积神经网络,挖掘地震数据与钾盐矿层之间的关系,获得钾盐矿层表征特征参数,对钾盐矿层进行预测。在钾盐矿层表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钾盐含量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发现卤水矿层具有钾盐含量高、电阻率低的特点,而新型杂卤石矿层不仅钾盐含量高,电阻率也高。因此,进一步基于投影变换卷积神经网络,获得目标层段电阻率数据体。这样,由投影变换卷积神经网络预测的钾盐含量和电阻率两个数据体,划分出目标地区卤水和新型杂卤石矿层的发育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卤水矿层 新型杂卤石矿层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
6
作者 邹志友 罗顺社 +3 位作者 张生 陶中一 方攀 丁翠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国外典型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国外典型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方法识别钻井自然伽马曲线蕴含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结合地质年代基准点,建立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综合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和地震地层共同建立全息地层格架,提出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层序界面定年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新近系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体系域。以23.03 Ma为基准点,CS1、CS2和CS3层序的顶界面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13.93、9.13和2.13 Ma,其最大海泛面对应的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20.03、12.13和6.13 Ma。针对地堑型盆地热坳陷期陆棚三角洲向海进积并横向生长的特点,全息地层学研究建议结合磁性地层定年和全球海平面曲线,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利用钻井的旋回地层计算削截顶面的地质年龄,如果与磁性地层年龄基本相符,则与钻井削截顶面最近的斜交层序界面便代表着真实的等时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中新世 陆架 层序地层学 旋回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高精度层序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赵伟 邱隆伟 +1 位作者 姜在兴 陈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2,共5页
根据小波选取原则选择db5小波对测井曲线进行旋回划分,并对不同测井曲线划分的沉积旋回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小波分析可以识别高频旋回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将小波分析和Fischer图解相结合划分体系域的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在牛庄洼陷牛8井沙三... 根据小波选取原则选择db5小波对测井曲线进行旋回划分,并对不同测井曲线划分的沉积旋回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小波分析可以识别高频旋回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将小波分析和Fischer图解相结合划分体系域的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在牛庄洼陷牛8井沙三上—沙二段地层层序划分中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db5小波可以将测井信号中的信息分频放大,识别出不同频段的旋回,分别对应不同沉积周期的沉积旋回,进而划分出各级层序单元。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db5小波 层序地层学 Fischer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原型盆地剥蚀量恢复——以惠民凹陷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素华 许新明 +1 位作者 康恒茂 高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1-646,共6页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 Ma,根据7.5 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分析 原型盆地 惠民凹陷 剥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帚状生长断层系”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淑梅 马云 +3 位作者 王金铎 于建国 高平 季建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83,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帚状生长断层系中"帚状分散系"和"主干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分析了研究区"帚状生长断层"中不同组系断层的发育特征,认为帚状生长断层中"主干断层"和"帚状分... 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帚状生长断层系中"帚状分散系"和"主干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分析了研究区"帚状生长断层"中不同组系断层的发育特征,认为帚状生长断层中"主干断层"和"帚状分散系"具有"非等时性"特点,"帚状分散系"在中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生长指数最大,"主干断层"在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生长指数最大。研究区"帚状生长断层"系内不发育断角砂体,沉积中心不稳定,中始新世沙河街三段沉积期沉积中心位于"帚状分散系"的上盘,晚始新世沙河街二段沉积期则迁移至"主干断层"的上盘。这些特征表证明其并非真正帚状生长断层,本文称之为"似帚状生长断层"。论文讨论了"似帚状生长断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并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似帚状生长断层"的形成机制。根据前述"似帚状生长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论文注重探讨了"似帚状生长断层"的形成机制。中始新世Es3中+Es3下亚段沉积期以近SN向张应力为主,形成近EW向生长断层,至晚始新世Es3上亚段+Es2段沉积期以NW向张应力为主,形成NE向生长断层。中始新世近EW向生长断层发育,晚始新世NE向生长断层发育且走滑构造活动作用加强,使得不同时期的生长断层在空间上组合形成"似帚状生长断层"。"似帚状生长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帚状生长断层,这一点在对高勘探程度渤海湾盆地的研究过程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帚状生长断层” 生长系数 成因机制 中央隆起带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约束多点建模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家华 夏吉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8-888,共11页
本文利用垦71断块的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运用多点统计建模方法,和软硬数据结合的原理,进行了油藏建模的井间砂体预测研究。本文的研究包括,三维地震数据的质量控制,软硬数据结合,多点统计学建模应用,训练图象的制作,砂体概率生成曲... 本文利用垦71断块的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运用多点统计建模方法,和软硬数据结合的原理,进行了油藏建模的井间砂体预测研究。本文的研究包括,三维地震数据的质量控制,软硬数据结合,多点统计学建模应用,训练图象的制作,砂体概率生成曲线的选用。在这基础上,本文利用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结合的建模结果,与仅用测井数据的建模结果进行了对比。这种分析和对比,以地震泥质含量剖面图为对比根据,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层段的上部和下部的砂泥岩分布对比,不同井及其周围地区的砂泥岩分布对比,不同随机种子产生的多个测井砂体预测剖面图之间、和多个井震砂体预测剖面图之间分别对比。本文结果可以说明,地震约束的多点统计建模结果明显地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合理性,并降低了油藏建模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建模 不确定性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多点统计建模 训练图象 砂体概率生成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井间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丹平 印兴耀 +1 位作者 张繁昌 孔庆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43,共6页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确立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完善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及流程。重点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采用sinc函数插值方法进行重采样确保了井间地震剖面深时转换中的波形保真;精细...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确立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完善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及流程。重点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采用sinc函数插值方法进行重采样确保了井间地震剖面深时转换中的波形保真;精细调整井的时深关系使得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资料反射特征达到相互匹配,确保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得到的井间地震反演结果精度较高,与测井解释结果对应较好,砂体展布清晰,有效地反映了两口井在横向上的联系与差异,提高了井间储层描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资料 波阻抗反演 深时转换 sinc函数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莱阳群层序特征及其对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4 位作者 张善文 林晓华 卢春红 周勇 李清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0-647,667+498-499,共8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瓦屋夼组)、SQ2(止凤庄组—曲格庄组)两个三级层序。根据SQ2内部层序结构及其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反映了由走滑强烈拉张经走滑拉张相对平静向走滑挤压转化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冲积扇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相沿桃村—东陡山断裂向北东方向不断迁移,并导致莱阳凹陷东北部的抬升和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莱阳群 层序界面 体系域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走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1井区层间断层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新民 江洁 +1 位作者 石林光 芮拥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发现的绝大部分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由于盆地腹部深层层间断层一般断距较小、断点难以确定,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识别与描述,因而无法对油气运移及富集区域做出准确预测。本文针对影响描述层间小断层的因... 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发现的绝大部分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由于盆地腹部深层层间断层一般断距较小、断点难以确定,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识别与描述,因而无法对油气运移及富集区域做出准确预测。本文针对影响描述层间小断层的因素采取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改善层间断层成像,为准确识别与描述层间断层奠定基础;通过地层倾角扫描技术细致刻画小断层;利用优势频带分频相位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断裂系统识别。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准确识别与描述了永1井区深层层间断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断层 叠前偏移 地层倾角扫描 分频相位 油气运移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剖面高斯束法偏移成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珺 乔玉雷 +1 位作者 姚忠瑞 李瑞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效率也提高了2倍。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高斯束偏移应用于VSP成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高斯束偏移 波前重建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形成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平 姜素华 王志英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形成机理 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要素及其时间匹配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士忠 查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源岩、盖层及断裂为东营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的主要要素,其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及孔二段,主要区域盖层为沙三中下部厚层泥岩、油页岩.烃源岩大量排气期、盖层封闭形成期、断层活动期的时间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东营... 源岩、盖层及断裂为东营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的主要要素,其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及孔二段,主要区域盖层为沙三中下部厚层泥岩、油页岩.烃源岩大量排气期、盖层封闭形成期、断层活动期的时间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深层盖层封闭的形成时期早于烃源岩的大量排气期,断层的活动时期早于盖层封闭的形成时期,对深层天然气的聚集成藏有利.源盖断时间匹配关系表明,北部利津-民丰洼陷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天然气 源岩 盖层 断层 匹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提高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地面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地面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利用VSP测井在井下不同深度地层接收的特征,从VSP资料中提取该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使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叠后处理剖面整体质量得到较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叠后地震剖面 子波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叠前大角度道集的调谐压制提高分辨率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明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174,共6页
地震叠前成像的叠加数据受大角度道集干涉调谐作用影响,子波特征模糊、分辨率降低。对此,利用正演模拟首先明确大角度数据干涉的形成机理,即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层时间厚度减小,导致数据发生干涉调谐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层顶... 地震叠前成像的叠加数据受大角度道集干涉调谐作用影响,子波特征模糊、分辨率降低。对此,利用正演模拟首先明确大角度数据干涉的形成机理,即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层时间厚度减小,导致数据发生干涉调谐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层顶底干涉的陷频周期条件、正演模拟陷频和假陷频特征,明确了提高分辨率应在资料的原始频带内实施。依据叠前共成像道集的同源性理论,通过构建叠前大角度数据与小角度数据的匹配关系,求解匹配因子用以压制大角度数据的调谐效应,从而提高地震叠前成像的叠加数据的分辨率。在胜利油田CD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大角度数据的分辨率,处理的成像道集叠加后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大角度道集 陷频 干涉调谐效应 同源性 匹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永新高密度细分面元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步长城 刘怀山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12期34-38,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永新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条件,对高密度可细分面元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料,采用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高保真、高信噪比的叠前数据,合理的偏移算法,准确的三维偏移速度场,横向采样间隔... 针对胜利油田永新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条件,对高密度可细分面元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料,采用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高保真、高信噪比的叠前数据,合理的偏移算法,准确的三维偏移速度场,横向采样间隔细分的面元尺度,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方法上,均选择了最佳处理参数。获取了复杂断块区高精度的偏移成像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叠前时间偏移 复杂断块区 细分面元 高密度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VSP资料AVA分析预处理方法
20
作者 乔玉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3D VSP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相比接收噪音少、反射角信息比较丰富,更能直接反映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因此,利用3D VSP AVO/AVA分析推测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性,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但是,用于AVA分析的VSP资料必须进行严... 3D VSP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相比接收噪音少、反射角信息比较丰富,更能直接反映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因此,利用3D VSP AVO/AVA分析推测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性,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但是,用于AVA分析的VSP资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振幅保持、地表一致性和角道集提取等精细预处理。本文采用全波场振幅补偿、两步法统计子波反褶积和直射线路径近似角度道集转换等适于3D VSP资料特点的精细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影响振幅的各种主要非地质因素,确保从角道集上得到的AVA响应是地下真实的AVA反映,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AVA 振幅补偿 角道集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