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4 位作者 张林晔 李政 朱家俊 巩建强 郝运轻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5,63,共8页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套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中粘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以碳酸盐含量为主,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页岩中压力系数高,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从而容易形成网状的油气储存体系,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含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显示,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12上—13上层组页岩中具有较高的单位岩石含油气量,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其中的纹层状泥质灰岩是最有利的岩石类型,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古近系 陆相页岩 矿物组成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剂LH-2500的溶液性能及模拟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振泉 张玉玺 +3 位作者 张云龙 宋新旺 曹绪龙 吴飞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Ⅲ类油藏采出率较低,缺少适用的聚驱材料的现状,研究了自制的按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单体摩尔比为74∶25∶1合成的AM-AA-AMPS三元共聚物(LH-2500)的相关性能,并与MO-4000及一...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Ⅲ类油藏采出率较低,缺少适用的聚驱材料的现状,研究了自制的按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单体摩尔比为74∶25∶1合成的AM-AA-AMPS三元共聚物(LH-2500)的相关性能,并与MO-4000及一种疏水缔合产品HYPAM-1进行了对比。采用光散射测得LH-2500相对分子质量在1.0×107以上。LH-2500溶解性能良好,溶解时间小于2 h;85℃Ⅲ型盐水中1500 mg/L LH-2500溶液黏度达16mPa.s;最重要的是LH-2500无疏水缔合行为及地层吸附。双管模拟驱油实验表明,注入聚合物LH-2500溶液后的采收率明显高于注入MO-4000溶液的,在水驱(采收率36.8%)基础上提高采收率达29%;此外LH-2500与石油磺酸盐SLPS-01C复配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在水驱(采收率20.8%)基础上提高采收率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多数据联合约束的岩相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红梅 杨培杰 +2 位作者 王长江 于静 穆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9,19,共8页
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基于变差函数,无法再现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点地质统计学利用空间多个点的组合模式来描述地质结构信息,更适合复杂结构地质体的模拟。首先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联... 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基于变差函数,无法再现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点地质统计学利用空间多个点的组合模式来描述地质结构信息,更适合复杂结构地质体的模拟。首先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联合约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并通过模型验证了方法的特点和有效性;最后以该方法为基础,联合训练图像、测井数据和地震反演数据,实现了多数据约束下的东营凹陷沙三段地层中三角洲浊积岩沉积区的岩相模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 岩相模拟 软数据 硬数据 训练图像 联合约束 条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岚 李文涛 +2 位作者 陈红汉 刘华 张立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共7页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期次 流体包裹体 微束荧光 石炭-二叠系 临清坳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融合方法研究及其在分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建平 蔡进功 +2 位作者 赵铭海 郑德顺 隋鲁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地质分层时单采用一条测井曲线存在着局限性和多解性,为此,将多条测井曲线融合成一条无量纲曲线,突出多条测井曲线的公共信息,更好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性,然后对融合曲线进行活度分析,分层的效果更加明显.曲线融合的实质是在信号检测和估... 地质分层时单采用一条测井曲线存在着局限性和多解性,为此,将多条测井曲线融合成一条无量纲曲线,突出多条测井曲线的公共信息,更好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性,然后对融合曲线进行活度分析,分层的效果更加明显.曲线融合的实质是在信号检测和估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多条测井曲线数据融合的数学模型.在进行融合之前,要对测井资料进行异常点剔除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或减弱测井信号中的随机信息干扰.应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融合曲线减少了单一观测资料中的偶然误差,提高了融合测井资料在地质分层应用中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融合 数学模型 地质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姜素华 王志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6-482,共7页
研究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揭示断层幕式排烃期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以油气二次运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油沿断裂纵向运移及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模型,建立断层内油压力衰减梯度的数学模型,根据... 研究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揭示断层幕式排烃期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以油气二次运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油沿断裂纵向运移及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模型,建立断层内油压力衰减梯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油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计算出油沿断裂进入仓储层的初始压力,再根据仓储层的地质模型,建立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压力衰减模型及上网层开启时的泄压模型,推导出油沿仓储层横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及泄压公式,最终得出仓储层运移油的合力公式。并指出当运移动力大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正时,仓储层以运移油为主,当运移动力等于或小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负时,仓储层以临时仓储(成毯)、成藏为主。通过对运移合力的计算,可以判断油在仓储层内运移、成毯和成藏的状态,预测仓储层运移、成毯或成藏的范围,从而指导该体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层 运移动力 运移阻力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复压裂暂堵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赖南君 徐辉 +2 位作者 叶仲斌 陈洪 贾天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针对重复压裂对暂堵剂封堵性能的要求,提出了新型暂堵剂的合成方法,即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的方法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的暂堵剂CLS-1。并对合成的暂堵剂的封堵强度、承压能力、热稳定性和返排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 针对重复压裂对暂堵剂封堵性能的要求,提出了新型暂堵剂的合成方法,即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的方法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的暂堵剂CLS-1。并对合成的暂堵剂的封堵强度、承压能力、热稳定性和返排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与现场常用的美国暂堵剂DJ—UN相比,同为10000mg/L的浓度,在外加环压为4MPa的条件下,CLS-1与壁面的粘附能力更好,能够承受1.5MPa的突破压力,比DJ-UN具有更好的封堵能力;在60℃条件下,其膨胀比为0.88,大于DJ—UN的0.6的膨胀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CLS-1完全溶解后黏度更小,更易返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重复压裂暂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重复压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允鹏 苏玉亮 +2 位作者 张传宝 曹小朋 周诗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1-184,共4页
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油水渗流规律表现为非达西渗流。本文基于经典水驱油渗流理论,通过启动压力梯度对黏度的影响关系对经典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油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重点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 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油水渗流规律表现为非达西渗流。本文基于经典水驱油渗流理论,通过启动压力梯度对黏度的影响关系对经典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油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重点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见水时间规律的影响。以胜利油田渤南油田东南部五区某S砂组低渗透油藏为例进行见水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导致油井见水早,且渗透率越低,见水越早。研究成果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见水时间 黏度 水驱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92
9
作者 宋国奇 张林晔 +4 位作者 卢双舫 徐兴友 朱日房 王民 李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1-228,共8页
通过对页岩油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勘探开发阶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对方法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级别页岩体积的确定、氯仿沥青"A"和热解S1轻烃恢复系数求取以及吸附... 通过对页岩油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勘探开发阶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对方法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级别页岩体积的确定、氯仿沥青"A"和热解S1轻烃恢复系数求取以及吸附油含量的计算等问题。轻烃的恢复系数受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而吸附油含量与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关,研究认为:氯仿沥青"A"中吸附油的比例约为TOC的0.2倍,热解S1中约为TOC的0.1倍。应用该研究提出的页岩油资源量计算方法对渤南洼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讨论了不同级别页岩对资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量计算 轻烃恢复 吸附烃含量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近纪断层成因与动力学状态 被引量:48
10
作者 詹润 朱光 +3 位作者 杨贵丽 林少泽 严乐佳 姜芹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65,共15页
新近纪是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特征和盆地格局。大量的盆地勘探资料显示,海域新近系内发育了大量张性、张扭性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断层,其次为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局部的大型北西向断层。这... 新近纪是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特征和盆地格局。大量的盆地勘探资料显示,海域新近系内发育了大量张性、张扭性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断层,其次为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局部的大型北西向断层。这一断层格局与下伏古近系相似,但断层活动强度明显较弱,属于坳陷型盆地内的断层活动。断层的平、剖面特征表明,近东西向者为正断层,北北东与北西向断层分别为右行、左行平移正断层。各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指示,海域古近纪处于南北向的弱伸展环境。近东西向断层小型者多为新生正断层,大型者常是早期断层的复活,皆为区域拉张作用的直接结果。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与北西向断层皆为继承性活动,其走滑是斜向拉张的结果。郯庐断裂带较强的张扭性活动一方面使旁侧派生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小型正断层,另一方面使其旁侧各类断层密度明显增大。海域新近纪的弱伸展环境结束于新近纪末一次区域性挤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纪 断层成因 动力学状态 郯庐断裂带 张扭性走滑 反转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54
11
作者 闫建平 温丹妮 +4 位作者 李尊芝 耿斌 蔡进功 梁强 言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3-1552,共10页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生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但孔隙结构复杂使得储层及其有效性难以准确识别.笔者利用物性、压汞、核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Es4)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划分出了3种类型.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生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但孔隙结构复杂使得储层及其有效性难以准确识别.笔者利用物性、压汞、核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Es4)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划分出了3种类型.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曲线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孔喉分布,但常规方法利用T2谱重构伪毛管压力曲线所得到的孔隙半径与压汞孔喉半径有较大误差,而岩石孔隙自由流体T2与压汞孔喉分布对应关系更好,以此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二者之间不同孔喉尺度对应的关系式(大尺度:线性;小尺度:分段幂函数),可在井筒剖面上通过识别孔隙结构类型,进而利用核磁共振测井(NML)定量反演孔径分布,省去了构建伪毛管曲线环节,为低渗透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提供了直接依据,也是测井用于定量反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信息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低渗透砂岩 压汞 自由流体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20
12
作者 肖红艳 甄珍 +5 位作者 孙焕泉 曹绪龙 李振泉 宋新旺 崔晓红 刘新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2-428,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特点(如密度剖面图、界面张力和径向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平衡模型体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水/正烷烃界面.当加氯化钠到水溶液中,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张力有微小的变化,有趣的是表面活性剂二面角的反式结构分数的变化联系着界面张力的微小变化.可见,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的结构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发现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与钠离子和水分子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水/正烷烃界面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反式结构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坳陷晚古生代隆林孤立台地沉积特征与演化阶段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怀宇 陈世悦 +3 位作者 郝晓良 郭桦 李聪 杨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38-1646,共9页
南盘江坳陷隆林孤立碳酸盐台地在中泥盆世至晚二叠世的大部分时间内属于四周被深水海槽围绕的、受南盘江海演化拉张断裂而形成的一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为连陆台地阶段)。通过对隆林地区晚古生代野外地层踏... 南盘江坳陷隆林孤立碳酸盐台地在中泥盆世至晚二叠世的大部分时间内属于四周被深水海槽围绕的、受南盘江海演化拉张断裂而形成的一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为连陆台地阶段)。通过对隆林地区晚古生代野外地层踏勘成果表明,孤台-台间海槽相区共识别出碳酸盐潮坪、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礁、台缘斜坡、台棚及台盆相等6种沉积相类型,并建立了其独具特色的孤立台地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它的演化经历了边缘碳酸盐台地(D1-D2)、孤立碳酸盐台地(D3-C11)、连陆台地(C12-C2)、孤立-淹没碳酸盐台地(P)4个发展阶段,反映了南盘江盆地在晚古生代强烈扩张、沉降,扬子地台边缘拉伸、破裂,微地块向盆地滑移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林孤立台地 沉积特征 演化阶段 晚古生代 南盘江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向性边界保持断层增强技术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培杰 穆星 张景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92-2997,共6页
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造成断层信息模糊,断层增强的目的是进一步清晰地刻画断层,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本文提出了方向性边界保持断层增强技术,首先通过方向滤波技... 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造成断层信息模糊,断层增强的目的是进一步清晰地刻画断层,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本文提出了方向性边界保持断层增强技术,首先通过方向滤波技术估计地震同相轴的方向信息,然后结合边界保持滤波技术进行断层图像的增强,将该技术用于地震资料,可以得到断层图像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的三维地震相干体,以利于进一步的构造解释以及油气输导体系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滤波 边界保持滤波 断层增强 梯度结构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詹润 杨贵丽 +1 位作者 张盛 朱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复合型花状构造 似负花状构造 背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国欣 朱家俊 关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胜利油田实际储层测试数据,分析了压汞过程中汞的湿润性、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油气成藏动力构成的多样性,以及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胜利油区油气成藏时储层的孔隙度要比现今储层的孔隙度... 利用胜利油田实际储层测试数据,分析了压汞过程中汞的湿润性、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油气成藏动力构成的多样性,以及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胜利油区油气成藏时储层的孔隙度要比现今储层的孔隙度大6%左右,油气成藏时的密度、界面张力普遍比现今的小,油气成藏的动力除浮力以外还包含地层的高压等因素。研究认为,因地质运动变化,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流体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用压汞法取得的毛管压力资料不能准确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 孔隙结构 地质运动 流体性质 成藏动力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 被引量:22
17
作者 樊馥 蔡进功 +1 位作者 徐金鲤 包于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439,共6页
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 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2 g.cm-3和ρ>2.2 g.cm-3组分表现为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的赋存态特点,富集大量细粒级的颗粒无定形和海绵无定形有机质,说明这些无定形物质通过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而获得保存.分组结果反映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在烃源岩中的赋存态存在差异,大量的无定形物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说明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组分对于烃源岩油气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组 赋存态 无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中自生高岭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雪芬 陆现彩 +4 位作者 刘庆 张林晔 李娟 马野牧 张立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是胜利油区主要的储集层,自生高岭石是该储层中最常见的自生粘土.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碎屑粘土含量极少,自生高岭石为主,其集合体呈书页状和蠕虫状,长石碎屑的溶蚀现...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是胜利油区主要的储集层,自生高岭石是该储层中最常见的自生粘土.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碎屑粘土含量极少,自生高岭石为主,其集合体呈书页状和蠕虫状,长石碎屑的溶蚀现象多见;高岭石多充填在次生孔隙内,原生孔隙中亦可见.通过分析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了砂岩成岩流体与烃源岩间的可能继承关系,自生高岭石的形成主要受烃源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含烃流体影响,推测酸性的含烃流体与长石的相互作用是高岭石形成的主要机制.统计表明:高岭石的含量与岩石的孔隙度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亦支持其形成于长石溶蚀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含烃流体 同位素 氧成因机制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二次规划贝叶斯叠前反演 被引量:68
19
作者 杨培杰 印兴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76-1882,共7页
叠前反演的目的是基于弹性波理论从地震数据中获得地层参数的可靠估计,进而用于描述地层的流体和岩性特征.然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并且容易受各种噪声和采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解必需对反... 叠前反演的目的是基于弹性波理论从地震数据中获得地层参数的可靠估计,进而用于描述地层的流体和岩性特征.然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并且容易受各种噪声和采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解必需对反演过程加以合理的约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二次规划的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理论,假设似然函数服从高斯分布,并使待反演的参数服从于改进的Cauchy分布,从而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其次用协方差矩阵来描述参数间的相关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最后将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二次规划的求解问题,并在多种约束下得到问题的解.仿真实验和实际应用皆已表明,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运算速度快捷,既使在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为储层的进一步识别提供更多的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非线性二次规划 贝叶斯理论 协方差矩阵 改进的Cauchy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高阳离子度AM-DMC-DAC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振泉 孔令干 +3 位作者 曹绪龙 宋新旺 张玉玺 吴飞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2,312,共5页
在较高阳离子含量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体系pH及链转移剂对聚合反应产物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特性黏... 在较高阳离子含量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体系pH及链转移剂对聚合反应产物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特性黏度可以达到36 dL/g,溶解性能良好,阳离子度高,絮凝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超高分子量 高阳离子度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