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地区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及提升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王鹏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3,共10页
同轴套管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地热能井下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换热能力对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以关中地区为例,考虑地层不均匀性建立中深层地热井同轴套管传热计算模型,研究注入温度、注入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其取热性能的影... 同轴套管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地热能井下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换热能力对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以关中地区为例,考虑地层不均匀性建立中深层地热井同轴套管传热计算模型,研究注入温度、注入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其取热性能的影响,探讨间歇开采工况下注入温度和注入流量对热储层温度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出口流体温度下降,但整个系统的取热功率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但系统取热功率降幅较大;随着地层深度增加,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逐渐上升;减小内管管径,增加外管管径,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热储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通过降低内管导热系数或选用双内管结构可以降低内管流体沿程温度损失,提高系统的出口流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井 同轴套管换热器 取热功率 间歇开采 热储层温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水平连通地热井取热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1 位作者 王鹏涛 王姝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地热井出口水温下降,但整个系统换热量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水温,但系统换热量降低较大;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出口水温和换热量逐渐上升,换热性能提高;岩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考虑钻井成本、水泵功耗等因素,适量增加注入流量、降低注入温度、增加水平段长度能有效提高水平连通换热井的换热性能;虽然高的注入温度可提升岩层温度恢复能力,但不利于提高系统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水平连通地热井 换热性能 取热量 地温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热平衡的地埋管强化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杰 马培发 王鹏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98-3707,共10页
为提升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设计螺旋管式、蛇形管式和直管式3种水循环热平衡地埋管强化换热结构,并以螺旋式水循环强化结构为例研究水循环系统参数(螺旋管内径、螺旋半径、螺旋节距和水循环流速)、运行模式、负荷以及土壤... 为提升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设计螺旋管式、蛇形管式和直管式3种水循环热平衡地埋管强化换热结构,并以螺旋式水循环强化结构为例研究水循环系统参数(螺旋管内径、螺旋半径、螺旋节距和水循环流速)、运行模式、负荷以及土壤性质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初始地埋管换热器,螺旋管式、蛇形管式和直管式水循环热平衡地埋管换热器的制冷性能分别提升28.3%、25.3%和10.7%,制热性能分别提升27.3%、21.8%和10.9%,且运行稳定性更好;水循环系统螺旋管内径对系统换热影响较小,系统换热量随螺旋半径增大而增大,随节距增大而减小;间歇运行能有效提高水循环热平衡地埋管的强化换热效果;高负荷情况下所设计强化结构的换热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土壤性质对系统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大,土壤导热系数越大的系统强化换热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换热器 螺旋管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泡沫钻井液体系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小庆 高小荣 +2 位作者 孙彩霞 刘斌 张献喻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3-429,共7页
高温地热钻井过程中,温度会对泡沫钻井液体系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高温地热井泡沫钻井液的技术要点,分别对发泡剂、稳泡剂、抗温土的优选,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泡沫钻井液的抗高温性能、抗污染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优选出的... 高温地热钻井过程中,温度会对泡沫钻井液体系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高温地热井泡沫钻井液的技术要点,分别对发泡剂、稳泡剂、抗温土的优选,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泡沫钻井液的抗高温性能、抗污染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优选出的发泡剂/聚合物/粘土体系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测试,均具有良好的泡沫稳定性和发泡能力,说明初步形成的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抗230℃高温的能力。(2)通过模拟欠平衡钻进过程中地热水对泡沫钻井液体系的污染发现,该体系耐一价盐能达到20%,而且在加入5%CaCl 2后析液半衰期仍在5 min以上,最终形成一套抗高温能力可达230℃,具有较好悬浮携带能力的地热井抗高温环保钻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地热井 抗高温 泡沫钻井液 泥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重剂复配对反相乳化钻井液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睿智 杨莲育 +3 位作者 王鹏涛 陈元鹏 罗毅 胡学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3,I0006,共5页
油田现场反相乳化钻井液的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钻井液中重晶石沉积、滤失量过大和岩屑悬浮能力不足等现象,从而引发了井底岩屑堆积、井眼堵塞等问题。文章采用加重剂复配的方式,综合了常用的重晶石加重剂和MicroMax(微锰)加重剂的优势,通... 油田现场反相乳化钻井液的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钻井液中重晶石沉积、滤失量过大和岩屑悬浮能力不足等现象,从而引发了井底岩屑堆积、井眼堵塞等问题。文章采用加重剂复配的方式,综合了常用的重晶石加重剂和MicroMax(微锰)加重剂的优势,通过将重晶石与MicroMax复配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重晶石和MicroMax复配比例条件下的反向乳化钻井液的性能,得到了反相乳化钻井液的最佳复配比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抗高温高压的反相乳化钻井液配方。结果表明,反相乳化钻井液仅采用重晶石加重剂进行加重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表现出较差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较好的滤失性;反相乳化钻井液仅采用MicroMax加重剂进行加重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较差的滤失性。而采用重晶石和MicroMax以60∶40的复配比例对反相乳化钻井液的加重剂复配时,其凝胶强度、屈服极限、静态沉降系数以及滤失量分别为13Pa、23.6Pa、0.506、16.3mL,能够得到性能良好的反相乳化钻井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锰 重晶石 沉降稳定 滤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