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试验井组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1
作者 蒲文学 李伟 +3 位作者 王宇飞 赵海滨 薄玉冰 林珂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地质工程条件复杂,为了提升该区块试验井组定向钻井施工质量,开展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通过开展旋转导向及配套工具优选、三维井眼轨道优化及井眼轨迹控制、造斜率预测及修正、井温风险预测模型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地质工程条件复杂,为了提升该区块试验井组定向钻井施工质量,开展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通过开展旋转导向及配套工具优选、三维井眼轨道优化及井眼轨迹控制、造斜率预测及修正、井温风险预测模型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建立了钻具组合优选模板、井眼轨迹控制策略、导向力标准指令集、高温作业管控程序等方法,形成了页岩油旋转导向钻井标准作业模式,并在牛页一区20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作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机械钻速,增大了单趟钻进尺与单井旋转导向进尺,实现了牛页一区2000m长水平段一趟钻完成。研究结果为胜利济阳坳陷页岩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旋转导向 井眼轨迹控制 定向钻井 高温作业 牛页一区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偶极声波远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晁永胜 李超 +4 位作者 贺洪斌 许孝凯 任燕敏 纪祝华 曹雪砷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6-426,共11页
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技术是当前缝洞型和复杂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常规偶极远探测技术受限于180◦方位的不确定性,难以判别缝洞等地质体的真实方位。采用双偶极错位发射多分量阵列接收研究偶极方位识别方法。首先... 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技术是当前缝洞型和复杂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常规偶极远探测技术受限于180◦方位的不确定性,难以判别缝洞等地质体的真实方位。采用双偶极错位发射多分量阵列接收研究偶极方位识别方法。首先以传统正交偶极模式获得地质体方位探测结果,再以45◦错位角发射偶极声波信号,通过多个邻近接收器的波形差的组合以及反射波在仪器孔径上的时间延迟来区分方位,进一步压制伪像干扰获得地质体真实的方位成像结果。针对弱反射信号,在硬件上,研究了多分量有源接收器阵列声系,有效提升了偶极声波信号信噪比,结合动态增益控制提升反射波幅度;研究了双偶极宽频发射器与多模式发射技术,提高偶极发射功率,保证了偶极声波信号在地层中的远距离传播与反射。数值仿真与实际测井数据表明,双偶极方位识别方法可行,有助于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方位识别 双错位偶极 有源声波接收 宽频带偶极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研究:以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波 郭强 +4 位作者 王春伟 侯瑞卿 孙鑫 郭涛 陈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对应关系,实现了致密储层孔径定量表征,阐明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并明确了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可动性。结果表明:五墩凹陷核磁共振T2谱多为双峰型,左峰优势型占65%,双峰均势型占35%,粒间孔半径为6×10^(-3)~600×10^(-3)μm,溶蚀孔半径为0.6~4μm,微裂缝半径大于4μm;各井孔喉半径分布差异大:XC1井以粒间孔优势型为主,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1井均为粒间孔优势型,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形态变化较小,D2井发育粒间孔优势型及双孔均势型,粒间孔、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X3井为双孔均势型,整体信号强度小;通过对饱和水、束缚水及残余油状态的岩心进行核磁测试,反映出溶蚀孔对流体可动性的贡献大。五墩凹陷后期的勘探方向为寻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及溶蚀孔比例“双高”的井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五墩凹陷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焕福 王春伟 +5 位作者 杨金莉 孙鑫 董佑桓 姚蒙蒙 都巾帅 陈存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3,共8页
陆相页岩油是我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类型之一。文中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明了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录井评价技术在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中的... 陆相页岩油是我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类型之一。文中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明了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录井评价技术在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经历传统录井评价技术、常规录井评价技术、综合录井评价技术及一体化录井评价技术4个发展阶段,其核心内容包含岩相精细识别与划分、烃源岩生油条件判定、储集空间识别与描述、原油赋存特性及含量分析、流体可动性综合分析、脆性分析及可压性评价、双甜点综合评价及表征等7个方面,主要应用于导眼井的靶窗优选、水平井的压裂选层评价及立体井网的空间产能差异化研究,后期向夯实录井评价技术基础、拓展录井评价技术体系、发展高端录井评价技术3个方向发展。该研究成果和认识对我国录井评价技术发展及页岩油开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录井评价 应用现状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远场三维成像测井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吴柏志 许孝凯 +5 位作者 杜群杰 董经利 陈浩 晁永胜 翟勇 张卫峰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1349,共9页
西北地区深层油气多富集在缝洞储层,大缝洞精细评价和小缝洞有效探测是缝洞型碳酸岩油气藏勘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声反射法可对井周地层成像,传统单极反射纵波成像方法可对井周约20 m范围内的异常体成像。偶极横波远探测方法具有发射... 西北地区深层油气多富集在缝洞储层,大缝洞精细评价和小缝洞有效探测是缝洞型碳酸岩油气藏勘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声反射法可对井周地层成像,传统单极反射纵波成像方法可对井周约20 m范围内的异常体成像。偶极横波远探测方法具有发射频率低、探测深度大的显著优势,但具有180◦方位不确定性。该研究在前期研制的远场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基础上,采用该仪器结构和非对称组合接收的方位区分方法分别对有无反射界面的地层模型开展有限差分模拟。对裂缝、溶洞、孔洞三种典型缝洞地质模型进行正反演,获得了典型缝洞模型的远探测响应特征和成像结果并升级了远探测处理解释软件,应用于西北地区某井。通过对缝洞型地质异常体的远探测测井、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形成近井到远井地质异常体形态及发育情况的精细刻画,实现多尺度、全方位和高精度的缝洞体描述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探测 偶极横波 深层 碳酸岩 缝洞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及有利目标研究
6
作者 李宏宏 郝孝春 +2 位作者 常伟 杨勇 王春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70,共10页
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砂体成因复杂,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该区油藏后续的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等基础资料,开展了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沉积体系及特征,刻画了不同沉积成因的... 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砂体成因复杂,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该区油藏后续的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等基础资料,开展了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沉积体系及特征,刻画了不同沉积成因的砂体展布,阐明了控藏要素耦合下的有利目标区。研究表明: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沙三段不同部位砂体成因复杂,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的孤岛凸起及东北方向的长堤凸起,分别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相沉积,两者间为同期共生的滑塌沉积;优选均方根振幅、有效频宽、相位谱3类地震属性,应用分频RGB融合技术与测井信息对比验证,实现了不同沉积成因砂体的精细刻画,向北拓展了三角洲砂体的展布范围,发现了新的滑塌浊积砂体;通过将距离油源较近、砂体发育区、构造高部位及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等4个控藏要素在平面上进行叠合,优选了新有利目标Z242井区,后期通过井位钻探证实了井区潜力较大,推动了孤北洼陷油藏的高效开发。该研究对三角洲相砂岩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分频RGB融合技术 沉积体系 控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清洁压裂液破胶液高效排驱规律及机制
7
作者 孙鑫 戴彩丽 +3 位作者 侯树刚 孙永鹏 杜焕福 王春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制备一种新型清洁压裂液,综合评价其油水界面张力、润湿调节能力及乳化性能,分析闷井时间对破胶液动态排驱效果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驱替试验探究其排驱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破胶液排驱过程相比注水吞吐及滑... 制备一种新型清洁压裂液,综合评价其油水界面张力、润湿调节能力及乳化性能,分析闷井时间对破胶液动态排驱效果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驱替试验探究其排驱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破胶液排驱过程相比注水吞吐及滑溜水降压率达84.9%,原油采出程度较注水吞吐提高1.9倍,较滑溜水提高4.3倍;闷井措施有助于提高原油排驱采出程度,相比于直接返排,原油采出程度增加22.6%~23.1%;当闷井时间超过8 h,原油采出程度随着闷井时间增加基本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清洁压裂液 破胶液 高效排驱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流体类型识别新方法
8
作者 杜焕福 王春伟 +4 位作者 徐明 韩军伟 张凤姣 陈心仪 杨旭东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8,共7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油气多期充注及运移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以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气相烃类数据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出...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油气多期充注及运移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以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气相烃类数据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出了应用含油系数、含气系数与含水系数构建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类型识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算法建立的钻时、钻头直径、钻井取心、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排量等气相烃类数据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高了气相烃类数据可对比性及准确性;依据典型气层中C_(1)含量与全烃含量接近,油层中重烃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层中重烃组分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用含油系数、含气系数与含水系数建立三维模型,可以准确判断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可为后期油气藏钻井及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超深层油气藏 流体类型 评价模型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八布−高平构造带和越北地块碎屑锆石年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
9
作者 夏磊 夏文静 +3 位作者 卫巍 宋超 王印 刘飞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8,共13页
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导致了冈瓦纳大陆北缘多个陆块的裂解分离、向北漂移并最终拼贴到亚洲大陆的南侧,该洋盆的闭合形成了多条蛇绿岩带。印支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但其洋盆位置、俯冲极性... 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导致了冈瓦纳大陆北缘多个陆块的裂解分离、向北漂移并最终拼贴到亚洲大陆的南侧,该洋盆的闭合形成了多条蛇绿岩带。印支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但其洋盆位置、俯冲极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争议。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厘定中国−越南(中越)边境地区的八布−高平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和越北地块的构造归属,即八布−高平构造带是否代表开阔洋盆的缝合带,以及越北地块是华南地块的组成部分还是一个独立的小陆块。因此,通过搜集华南地块西南缘南盘江盆地、中越边境地区的八布−高平构造带和越北地块3个构造单元中的31个碎屑岩锆石年龄数据和越北地块斋江岩体的岩浆结晶−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进行了锆石年龄分布直方图和概率曲线谱峰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样品多具有270~250 Ma、460~420 Ma、1000~900 Ma的年龄谱峰,另外年龄数据在1800 Ma左右以及2500 Ma左右也相对集中,这体现了3个构造单元物源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合南盘江盆地和越北地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对比结果,以及同时期动物区系的相似性,研究推测自泥盆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导致了八布−高平构造带在二叠纪时发育裂谷、深水沉积,甚至演化至初始洋盆;然而由于其扩张幅度有限,未发育成广阔的大洋,也未完全裂解进而阻断了越北地块和南盘江盆地的联系。越北地块是华南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特提斯开阔洋盆应位于越北地块南侧区域。研究成果为印支造山带中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证据和论证,对理解中越边境地区印支造山作用和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八布−高平构造带 越北地块 碎屑锆石年龄 印支造山带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级评价
10
作者 王春伟 杨俊 +4 位作者 赵东睿 杜焕福 孙鑫 王晔磊 孟方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罗系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明确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并以流体可动孔隙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及微裂缝,孔隙半径较小,为0.005~5.000μm,以毛细管压力实验曲线标定后不同驱替状态的核磁共振T_(2)谱确定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为0.100μm,进而明确了含油岩石的流体可动孔隙度。综合考虑岩电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含油性特征,结合典型井的产能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通过Ⅰ类、Ⅱ类和Ⅲ类储集层的分级评价,为后续油气田开发及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对于该地区超深层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与邻区储集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征沙村地区 侏罗系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集层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鑫 刘礼军 +3 位作者 侯树刚 戴彩丽 杜焕福 王春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72,共6页
页岩孔隙结构及固液相互作用复杂,其微观渗流特性加大了页岩油产能预测的难度。为准确评价体积压裂后多尺度孔隙结构发育的页岩油藏产能,基于页岩储层油水两相相渗计算方法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考虑页岩真实孔隙结构作用下的微观油水... 页岩孔隙结构及固液相互作用复杂,其微观渗流特性加大了页岩油产能预测的难度。为准确评价体积压裂后多尺度孔隙结构发育的页岩油藏产能,基于页岩储层油水两相相渗计算方法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考虑页岩真实孔隙结构作用下的微观油水两相渗流特性,形成了考虑页岩体积压裂页岩油藏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页岩储层孔径分布计算油水相渗曲线,结合页岩油藏压裂/生产流程,开展了页岩油藏压裂液空间分布以及油井产能评价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孔径分布下的页岩油水两相相渗曲线存在差异,压裂液主要分布在压裂裂缝、与其相连的天然裂缝以及其周边基质中,在闷井过程中裂缝内压裂液逐渐渗吸进入基质并置换基质中原油,经体积压裂可实现改造区域的整体动用。研究结果可以从微观油水两相渗流特性与宏观产能评价角度为页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压裂 油水相渗 压裂液分布 油井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偶极发射换能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晁永胜 戴郁郁 +3 位作者 周吟秋 王志美 许孝凯 纪祝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6,共8页
高温偶极子发射换能器是200◦C高温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研发需要攻克的主要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从材料选型和工艺改良两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了耐温达200℃偶极子发射换能器,样机耐温性能测试表明其能够在200... 高温偶极子发射换能器是200◦C高温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研发需要攻克的主要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从材料选型和工艺改良两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了耐温达200℃偶极子发射换能器,样机耐温性能测试表明其能够在200℃下连续工作12 h而不损坏,声性能测试样机最大发射电压响应为124 dB,具有与现用换能器相当的辐射性能,样机尺寸及工作频率与现用换能器几乎完全一致,可以方便地对现用仪器进行升级。目前搭载该样机的仪器已经通过孤古8实验井测试,并在新疆顺北油田现场近9000 m井下取得高质量数据,达到设计目的。该文为开展更高温换能器研发提供了详细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200℃ 偶极子 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不确定性的井筒失效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成 管志川 +4 位作者 黄哲 袁晓琪 曹继飞 张伟强 孙健翔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0,共8页
目前井筒完整性的相关研究大都未考虑温度的影响,也没有成形的、针对套管和水泥环统一的失效风险评价方法。为此,以深水高温高压完井测试井筒为研究对象,基于参数不确定性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综合考虑套管和水泥环的井筒完整性失效风... 目前井筒完整性的相关研究大都未考虑温度的影响,也没有成形的、针对套管和水泥环统一的失效风险评价方法。为此,以深水高温高压完井测试井筒为研究对象,基于参数不确定性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综合考虑套管和水泥环的井筒完整性失效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评价方法对风险具有较高敏感性,提高套管强度会降低套管失效风险,而环空圈闭压力只重点影响封固井段风险;水泥环的抗压和抗拉失效分别造成固井界面微环隙和本体径向裂缝,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分别主要影响水泥环的抗压与抗拉失效风险,可以通过增大水泥环材料韧性来提高水泥环密封。研究结论可为井筒完整性的保护和深水高温高压完井测试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完整性 失效风险评价 深水高温高压 环空圈闭压力 套管 水泥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壁工作面胶结密实充填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康 郭鑫 +4 位作者 李文鑫 刘光照 张哲 王建志 侯文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翟镇煤矿短壁胶结密实充填技术,以F7401E短壁胶结密实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地面治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地面制浆智能控制;对井下矸石破碎装置进行改进,矸石粒径控制在2cm;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践对巷宽设计、巷采... 为进一步研究翟镇煤矿短壁胶结密实充填技术,以F7401E短壁胶结密实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地面治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地面制浆智能控制;对井下矸石破碎装置进行改进,矸石粒径控制在2cm;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践对巷宽设计、巷采工艺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支巷宽度为4.5m,煤柱巷宽度为5m,可有效规避应力集中;改进“自移式高效喷射机”和“全自动液压挡浆墙”等装备,充填效率提高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壁胶结 充填系统 支护参数 采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远探测测井与地震缝洞精细评价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孝凯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5-1191,共7页
地震勘探探测范围广、空间尺度大,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体系完善,资料运用率高,但纵向分辨率低。声波远探测可实现井周数十米范围内的异常体探测,克服了常规测井方法探测深度浅的局限,具有很高的纵向、周向、径向分辨率,但偶极横波远探... 地震勘探探测范围广、空间尺度大,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体系完善,资料运用率高,但纵向分辨率低。声波远探测可实现井周数十米范围内的异常体探测,克服了常规测井方法探测深度浅的局限,具有很高的纵向、周向、径向分辨率,但偶极横波远探测具有180◦方位不确定性,径向探测范围不及地震勘探。该研究将两者优势结合,通过对缝洞型地质异常体远探测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约束远探测方位解释结果,精细刻画地质异常体形态及发育情况,完善远探测测井的横向延伸信息,有效提高远探测解释的精准度,最终形成声波远探测测井与地震一体化缝洞综合评价技术,提升缝洞油气藏钻遇率和开发效率。在塔河等缝洞发育地区进行应用,实现多尺度、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地质异常体描述与解释,为解决油气勘探过程中由地震分辨率不足造成的脱靶等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远探测 地震勘探 井震结合 缝洞雕刻 精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支造山带:Song Chay构造带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伟 王印 +4 位作者 刘飞 孟令通 吴钦颖 郭钊 李金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共28页
印支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法国地质学家根据越南北部晚三叠世大规模角度不整合所提出。越南北部的Song Chay构造带作为印支造山带概念的提出地,记录了大量经典的印支造山相关的信息,是理解印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在课题组对Song... 印支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法国地质学家根据越南北部晚三叠世大规模角度不整合所提出。越南北部的Song Chay构造带作为印支造山带概念的提出地,记录了大量经典的印支造山相关的信息,是理解印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在课题组对Song Chay地区十多年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厘定了Song Chay构造带的几何空间格架、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表明,Song Chay构造带从SW向NE依次可以划分成:新生代的大象山单元、代表缝合带的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单元,以及越南东北部褶皱冲断系统。其中蛇绿混杂岩单元和褶皱冲断系统中发育NE-SW向矿物拉伸线理,并具有顶部向NE方向的剪切变形特征,指示了Song Chay洋壳向SW的俯冲以及向NE的逆冲过程。精确的年代学工作表明,Song Chay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356.4±2.9Ma,表明至少在早石炭世Song Chay洋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洋地壳。褶皱冲断带内部的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了顶部向NE的剪切变形年龄在250~245Ma之间,表明为华南和印支板块碰撞时间。另外,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基质中碎屑锆石物源研究表明,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基质中碎屑锆石主要是来自于俯冲的华南板块,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印支板块,因此推测Song Chay洋可能为一个十分有限的小洋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以及碎屑锆石物源研究表明,在Song Chay构造带内的“滇-琼缝合带”两侧构造特征可对比,并未因“滇琼洋”的闭合而造成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滇-琼缝合带”并不能代表一个大洋。根据我们及前人的构造学、岩石学、年代学工作,建立了一个初步的Song Chay洋从晚石炭世至中三叠世的构造演化模型:(1)310~270Ma,Song Chay洋开始向SW俯冲到印支板块之下,此时岩浆弧并不发育,蛇绿混杂岩物源主要为华南板块;(2)270~250Ma,Song Chay洋继续俯冲,此时弧岩浆岩大量发育,蛇绿混杂岩同时接受弧岩浆岩及华南板块碎屑物质;(3)250~245Ma,Song Chay洋闭合,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碰撞;(4)245~230Ma,印支造山带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Song Chay构造带 构造解析 碎屑锆石 滇-琼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材料中冰分布状态的冷冻电镜表征方法
17
作者 王子振 王晓康 +3 位作者 申凯翔 苏捷 赵志强 周卫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2,114,共6页
为从微观角度定量描述冰在岩土材料中的分布特征,基于冷冻电镜技术提出了一种微观尺度的实验表征方法。针对不同冰饱和度人造岩芯样品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能谱分析图,通过元素含量分布、升华前后图像对比确认了冰在岩土材料中的分布状态。... 为从微观角度定量描述冰在岩土材料中的分布特征,基于冷冻电镜技术提出了一种微观尺度的实验表征方法。针对不同冰饱和度人造岩芯样品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能谱分析图,通过元素含量分布、升华前后图像对比确认了冰在岩土材料中的分布状态。随着冰饱和度的增加,骨架孔隙被冰填充、骨架颗粒表面被冰包裹区域增大,样品断面更密实平整,岩土骨架的堆积结构特征变弱。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冰的图像比岩土骨架亮度低、灰度高,基于此构建了冰饱和度的数字图像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升华前冰饱和度与样品预制冰饱和度偏差小于5%,验证了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材料 冷冻电镜 冰分布状态 数字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磁偶极子源电磁场递推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孝凯 赵伟娜 +3 位作者 张晋言 董经利 孙清溪 王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快速、精确模拟复杂三轴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磁波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水平层状地层的磁偶极子源电磁场伪解析递推算法。该算法通过双重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的三维电磁场正演转换为一系列对一维谱域场的求解,将地层上、下界... 为快速、精确模拟复杂三轴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磁波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水平层状地层的磁偶极子源电磁场伪解析递推算法。该算法通过双重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的三维电磁场正演转换为一系列对一维谱域场的求解,将地层上、下界面位置引入谱域电磁场通解公式,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数值溢出问题;进一步利用传播矩阵方法,递推获得各个地层界面处的幅度系数;针对积分核函数存在的强烈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重正余弦数值滤波积分方法,实现了谱域到空间域电磁场的准确、快速转换。模拟结果表明:三轴各向异性导致电测井响应更为复杂,传统各向异性电测井解释模型不再适用。新递推算法是复杂各向异性储层测井响应分析的基础,也为电性参数准确提取和精准地质导向提供了正演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各向异性 层状介质 电磁波测井 递推算法 正余弦滤波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页岩油水平井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春伟 杜焕福 +6 位作者 董佑桓 孙鑫 侯文辉 艾亚博 杜淑艳 刘桂华 柳启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1,共8页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施工难点,从一体化组织运行、一体化协调施工及一体化支撑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泌阳凹陷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及应用。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层存在局部微构造及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其地震资料品质差。这些导致钻井施工中靶点预测及井眼轨迹调整难度大,影响随钻资料评价的准确性。通过优选定向系统、钻具组合及高效钻头,应用正反演结合测井数据及校正后的元素录井资料综合评价,实现了井眼轨迹优化着陆及长水平段持续追踪。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在YYY1HF井进行了应用,提高了机械钻速,目的层钻遇率达100%,助力了区域页岩油水平井优快钻井,对于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的发展及页岩油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定测录导一体化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