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邑-濮阳原油管道结蜡层的组成与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国涛 程梁 +3 位作者 李传宪 杨飞 张莹 蔡金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以临邑-濮阳管道所输原油与临邑-赵寨子(结蜡层1)和赵寨子-莘县(结蜡层2)管段处的结蜡层为研究对象,通过SARA分析、DSC热分析、流变测量、气相色谱分析和宏观、微观形貌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管输原油与结蜡层的组成与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 以临邑-濮阳管道所输原油与临邑-赵寨子(结蜡层1)和赵寨子-莘县(结蜡层2)管段处的结蜡层为研究对象,通过SARA分析、DSC热分析、流变测量、气相色谱分析和宏观、微观形貌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管输原油与结蜡层的组成与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管输原油相比,结蜡层的凝点、析蜡点、含蜡量、饱和分含量和沥青质含量均有大幅升高,而芳香组分和胶质含量减少;黏度和屈服值显著增大;低碳数正构烷烃显著减少,高碳数正构烷烃显著增加;蜡晶结构由细小的针状和片状蜡晶变为类球状蜡晶和大针状和片状蜡晶。两种结蜡层相比,结蜡层1的析蜡点更高,蜡含量更少,沥青质含量更多;黏度和屈服值更大;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更多;宏观和微观形态上来看,结蜡层1的片状针状蜡晶更多、尺寸更大、结构更为致密。因此,在临邑-濮阳管道的临邑站-赵寨子站管段,清管球卡死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结蜡层 组成 碳数分布 流变性 宏观和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内检测数据深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伟栋 杨阳 +4 位作者 张建昌 杨萍 王修云 张雷 路民旭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介绍了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工程背景,并从缺陷分布规律、缺陷发展与类型演化、数据符合性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管道内检测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最后,通过一典型案例对管道内检测数据分析进行了演示,根据内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 介绍了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工程背景,并从缺陷分布规律、缺陷发展与类型演化、数据符合性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管道内检测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最后,通过一典型案例对管道内检测数据分析进行了演示,根据内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评价 内检测(ILI) 数据对齐 关键参数 缺陷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特殊缺陷的漏磁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国涛 郭天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5,共5页
针对油气管道特殊缺陷的识别问题,分析了凸形缺陷和凹形缺陷的漏磁信号产生机理.以补板代表凸形缺陷,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管道补板与凹形缺陷漏磁检测模型,对其漏磁信号分布特点进行仿真计算.搭建管道漏磁内检测永磁励磁实验平... 针对油气管道特殊缺陷的识别问题,分析了凸形缺陷和凹形缺陷的漏磁信号产生机理.以补板代表凸形缺陷,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管道补板与凹形缺陷漏磁检测模型,对其漏磁信号分布特点进行仿真计算.搭建管道漏磁内检测永磁励磁实验平台,结果表明:管道上补板(凸形缺陷)漏磁信号特点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趋势,轮廓呈凹形分布;管道上凹形缺陷漏磁信号特点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趋势,轮廓呈凸形分布.通过信号分布特点可准确识别补板缺陷,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 凸形缺陷 凹形缺陷 补板 信号识别 有限元分析 管道内检测 管道特殊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扁钢质管道弯曲回弹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乙生 焦光伟 +2 位作者 张冲 祁志江 陈雪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管道泄漏事故的时有发生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许多管道沿线地形复杂多变,交通条件恶劣,给管道事故应急抢修带来不便,压扁钢质管道挤压截流装置可快速到达事故地点,利用液压动力或者机械力在短时间内将管道压扁,起到截流... 管道泄漏事故的时有发生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许多管道沿线地形复杂多变,交通条件恶劣,给管道事故应急抢修带来不便,压扁钢质管道挤压截流装置可快速到达事故地点,利用液压动力或者机械力在短时间内将管道压扁,起到截流的作用。但由于回弹问题,油品仍有少量泄漏,压扁钢质管道弯曲回弹问题的研究对解决油品泄漏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分析了压扁钢制管道弯曲回弹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管道应急抢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扁管道 弯曲回弹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分析及其在故障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玉茹 赵成萍 +2 位作者 臧军 宁芊 周新志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57-59,73,共4页
针对机械设备故障监测中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分类回归树(CART),使用最小误差剪枝算法对初次生成的决策树进行剪枝。将CART模型用于滚动轴承设备故障趋势的预测,首先提取滚动轴承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然后基于经过主成分析(PCA)降维... 针对机械设备故障监测中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分类回归树(CART),使用最小误差剪枝算法对初次生成的决策树进行剪枝。将CART模型用于滚动轴承设备故障趋势的预测,首先提取滚动轴承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然后基于经过主成分析(PCA)降维后的数据进行CART的建模。最后将CART模型预测的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RT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值均低于ARMA和BP神经网络模型。其中CART模型预测的RMSE值比ARMA预测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训练5 000次、10 000次的预测模型分别降低了57.26%、69.45%、5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时间序列 分类回归树 故障趋势预测 最小误差剪枝 BP神经网络 自回归滑动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决策的KNN改进算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路敦利 宁芊 臧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65-67,88,共4页
针对K近邻(KNN)算法中算法精度受K值选取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BP神经网络来优化KNN算法的改进算法来降低K值选取对算法精度的影响同时提高K近邻算法的准确率。所提改进算法主要是使用BP神经网络对K近邻算法分类完成后的结果进... 针对K近邻(KNN)算法中算法精度受K值选取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BP神经网络来优化KNN算法的改进算法来降低K值选取对算法精度的影响同时提高K近邻算法的准确率。所提改进算法主要是使用BP神经网络对K近邻算法分类完成后的结果进行改进优化。首先,通过对训练样本使用K值不同的K近邻算法进行初步分类,同一数据会得到多个不同的初步分类结果集;然后将初步分类结果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再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分类。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决策的K近邻改进算法降低了K值对算法精度的影响,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近邻 BP神经网络 算法精度 分类算法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靖 王旭东 +1 位作者 张兴凯 杨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2,115,共7页
管内相分隔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相流处理技术,为多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对多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及流动机理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进行了研... 管内相分隔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相流处理技术,为多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对多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及流动机理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方法加以验证。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在旋流器的作用下被调整为气核-液环流型,即形成管内相分隔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叶片角度为45°时相分隔效果最好;在气液两相流管内相分隔状态下,液环维持距离约为160 mm;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和液相粒径对相分隔效果有较大影响,当进口速度大于5 m/s,液相粒径大于0.05 mm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相分隔效果。研究结论为基于管内相分隔技术的高气液比气液两相流分离和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高气液比 管内相分隔 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内容分析算法的网页正文提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婷婷 严华 臧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7-1021,共5页
针对内容分析算法,即Readability算法,在正文抽取中易丢失部分正文字段、锚文本、结构数据(表格、列表)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网页正文提取算法。基于网页正文的结构特征,在原算法基础上评估非p标签节点的文本特性;引入节点相对距离过... 针对内容分析算法,即Readability算法,在正文抽取中易丢失部分正文字段、锚文本、结构数据(表格、列表)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网页正文提取算法。基于网页正文的结构特征,在原算法基础上评估非p标签节点的文本特性;引入节点相对距离过滤文本特性较强的网页噪音;重新定义剪枝范围,避免剪枝过度,使Readability算法的正文内部信息丢失问题得到较好地的改善。对国内各大博客、新闻、科普、专业类网站进行正文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果优于Readability算法,正文提取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算法 Readability算法 数据丢失 节点相对距离 正文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作用下的CO2水合物生成化学亲和力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朔 黄俊尧 +3 位作者 王树立 饶永超 贾茹 刘滨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8,共6页
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合物生成促进剂,少量即可大大加快气体水合物生成速率,缩短诱导时间,增大耗气量,但是目前缺少模型来研究含有GO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因此利用高压反应釜,研究了279.15~281.15K和4~6MPa... 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合物生成促进剂,少量即可大大加快气体水合物生成速率,缩短诱导时间,增大耗气量,但是目前缺少模型来研究含有GO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因此利用高压反应釜,研究了279.15~281.15K和4~6MPa条件下,质量分数为(10~500)×10-^6的GO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GO可大大促进气体水合物的生成,相较于纯水体系,生成时间缩短79.7%~85.0%。此外根据化学亲和力理论推导并建立了在GO作用下的气体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将实验数据与模型相结合,计算化学亲和力模型参数(tk、-Ar/RT)。将模型所得压力和耗气量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模型所得数据与实验数据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氧化石墨烯 CO2水合物 实验研究 化学亲和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