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CCUS技术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26
1
作者 叶晓东 陈军 +2 位作者 陈曦 王海妹 王慧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CCUS技术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仍然存在多重...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CCUS技术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仍然存在多重制约。基于文献调研和工作积累,阐述了国内外CCUS技术现状,指出了CCUS技术当前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攻关方向。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解决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高,驱油封存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工利用技术转化能耗高、转化效率低,封存安全性监测和评估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等难题的对策措施有:①针对不同排放源的特性,选用不同的碳捕集方法多元化融合实现源头降本;②攻关多目标优化技术,协调优化驱油效率和CO_(2)封存率;③持续研发新型催化剂,加速CO_(2)的转化反应,提高转化效率;④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碳税政策,探索适合中国CCUS产业的财税激励政策,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积极性;⑤建立覆盖CCUS全链条各环节的系列标准规范,指导工程建设实施,从规范上降低企业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中国CCU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CCUS技术 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节能的CO_(2)捕获吸收剂的催化再生
2
作者 陈曦 黄显著 +4 位作者 王慧珺 薛艳阳 陆诗建 刘玲 康国俊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2,共6页
综述了近年催化剂辅助溶剂再生技术在低温节能CO_(2)脱附中的研究进展。对几类常见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讨论,并对每种催化剂的特点、缺点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催化剂催化CO_(2)脱附的促进机制以及L... 综述了近年催化剂辅助溶剂再生技术在低温节能CO_(2)脱附中的研究进展。对几类常见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讨论,并对每种催化剂的特点、缺点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催化剂催化CO_(2)脱附的促进机制以及Lewis酸、Brønsted酸2种酸活性位点的促进作用。最后,对催化溶剂再生用于燃烧后CO_(2)捕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溶剂再生 CO_(2)捕集 固体酸催化剂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法捕集CO_(2)中的胺逃逸控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显著 陈曦 +4 位作者 王慧珺 申长俊 陆诗建 刘玲 康国俊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1,共9页
醇胺法捕集CO_(2)技术因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碳捕集。然而,吸收剂(如有机胺)及其降解产物的排放,会影响CO_(2)捕集效率并增加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醇胺法捕集CO_(2)系统的胺逃逸进行控制。总结了胺逃逸的主要方式(物理夹... 醇胺法捕集CO_(2)技术因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碳捕集。然而,吸收剂(如有机胺)及其降解产物的排放,会影响CO_(2)捕集效率并增加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醇胺法捕集CO_(2)系统的胺逃逸进行控制。总结了胺逃逸的主要方式(物理夹带、气态排放和气溶胶排放),并分析了各主要胺逃逸方式的产生原因和控制难点。对比了多种胺逃逸控制技术(多级水洗、酸洗、干床、湿式电除尘、蒸汽注入及除雾器等)的原理、优缺点及效果,并对未来胺逃逸控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法捕集CO_(2)技术 气溶胶 胺逃逸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CO_(2)吞吐增油及埋存主控因素研究
4
作者 陈军 王海妹 +6 位作者 陈曦 汤勇 唐良睿 斯容 王慧珺 黄显著 冷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4,563,共9页
为解决页岩油井生产后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亟须补充地层能量和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和常规注水压裂和吞吐相比,CO_(2)具有更好的注入能力,能与原油混相,是良好的驱油介质,同时CO_(2)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碳减排的主要目标。因... 为解决页岩油井生产后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亟须补充地层能量和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和常规注水压裂和吞吐相比,CO_(2)具有更好的注入能力,能与原油混相,是良好的驱油介质,同时CO_(2)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碳减排的主要目标。因此,探索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同时兼顾碳封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页岩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及缺乏大规模注采等问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测井、地质及压裂施工等参数,模拟水力压裂裂缝的形成与展布,建立了人工压裂与天然裂缝混合的复杂缝网组分数模模型,研究了页岩油藏CO_(2)吞吐增油机理,明确了CO_(2)吞吐油藏工程参数对累计增油量和封存量的影响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CO_(2)吞吐通过补充地层能量、萃取页岩油中轻质和中间组分、CO_(2)扩散及原油降黏和膨胀机理实现了页岩油藏生产井产能的恢复;协同考虑累计增油量和封存量,推荐单井CO_(2)的注入时机为日产油量衰竭至8 m3以上,注气量介于15 000~24 000 t,注气速度介于500~900 t/d,焖井时间介于30~50 d,吞吐轮次2~3个;影响页岩油藏CO_(2)吞吐累计增油量和封存量的主要油藏工程参数为注气量,权重为0.48,可为CCUS技术在页岩油藏实施提供技术评价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吞吐 页岩油藏 封存 提高采收率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