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属性降维技术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梁志强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利用分偏移距及分方位地震属性进行断裂、河道等复杂地质异常体检测存在属性信息挖掘不足、综合成果展示单一等问题。分析了经典非降维算法局部线性嵌入(LLE)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开展了面向叠前地震属性的LLE降维技术研究并给出了相... 利用分偏移距及分方位地震属性进行断裂、河道等复杂地质异常体检测存在属性信息挖掘不足、综合成果展示单一等问题。分析了经典非降维算法局部线性嵌入(LLE)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开展了面向叠前地震属性的LLE降维技术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流程。通过对道集进行部分叠加和属性计算,形成一个高维空间的部分叠加属性数据体,利用LLE数据降维算法将高维空间属性数据体进行降维表示,得到了三维空间的叠前属性降维数据体。与传统的线性降维算法主成分分析(PCA)相比,典型数据测试证明了LLE非线性降维技术具有降维效果好、数据保真度高的特点。实际工区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LLE非线性降维技术可以实现对叠前地震属性的降维和融合,通过充分挖掘偏移距属性和方位属性的有效信息,实现了断裂-裂缝、隐蔽河道等的准确识别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属性 降维算法 局部线性嵌入(LLE) 方位属性 偏移距属性 复杂地质异常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含油气储层叠前预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弘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6-748,共13页
针对顺北油气田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和油气充注复杂等特点,以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含油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顺北地区含油气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及储层特征约束叠前AVO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先,结合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了... 针对顺北油气田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和油气充注复杂等特点,以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含油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顺北地区含油气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及储层特征约束叠前AVO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先,结合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了顺北地区油气藏3种地震反射类型及AVO特征,建立了含不同流体的储层正演模型。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含油气储层可引起地震信号振幅及AVO特征的显著变化,因此,顺北地区具备通过AVO反演实现含油气储层预测的理论基础。其次,建立符合实际储层特征的随机模型反射系数关系,推导了储层特征约束的AVO方程,实现了对含油气储层敏感的AVO属性参数反演。将该技术应用于顺北研究区,应用结果表明,储层特征约束叠前AVO反演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油气揭示情况相吻合,可以有效识别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含油气储层,表征地下油气富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气田 超深层碳酸盐岩 含油气储层预测 叠前AVO反演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大遥感影像的障碍物自动定位与变观设计研究
3
作者 罗兵 王一雯 +2 位作者 付一生 王昀 肖云飞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6,共13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分割模型进行障碍物识别是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变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勘探工区覆盖范围大且呈不规则状,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遥感影像通常很大且携带了大量的无效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识别方...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分割模型进行障碍物识别是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变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勘探工区覆盖范围大且呈不规则状,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遥感影像通常很大且携带了大量的无效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识别方法聚焦于提高识别精度,而缺少识别前的遥感影像预处理和识别后的障碍物边界矢量化处理,使得相关的方法难以实用化。为此,提出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障碍物自动识别-后处理-避障变观”的“四步走”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以实现面向超大遥感影像的障碍物自动定位与变观设计。首先,提出一种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自适应拟合有效数据区域的最小外切矩形,完成最优遥感瓦片切分;其次,提出改进的UMiT-Net(Softmax)网络模型,同时提取多种类型障碍物;然后,设计一组障碍物边界矢量化方法,通过边界提取、拼接、扩边、坐标转换等处理得到投影坐标;最后,使用避障算法移动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炮检点的新坐标,完成变观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剔除试验工区遥感影像中50.4%的无效瓦片数据,计算效率提升102%。障碍物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完整性,使用矢量化后的边界坐标能够快速完成避障变观设计,“端到端”式的操作高效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变观设计 超大遥感影像 瓦片切分 障碍物自动识别 边界矢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纵横波分解技术研究及其在弹性波成像中的应用
4
作者 许凯 陈祖庆 +3 位作者 孙振涛 张广智 康家光 王静波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7,共12页
纵波(P)和横波(S)波场分解对弹性介质中的多分量地震波成像至关重要,但是常规P-S波波场分解方法精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成像假象的问题。为此,构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网络结构,用于二维各向同性弹性介质地震波场的P-S波波场... 纵波(P)和横波(S)波场分解对弹性介质中的多分量地震波成像至关重要,但是常规P-S波波场分解方法精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成像假象的问题。为此,构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网络结构,用于二维各向同性弹性介质地震波场的P-S波波场分解。该网络由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使用合成波场快照进行训练,训练完成的网络类似空间滤波器,可实现高精度的P-S波波场分解。不同于基于傅里叶变换的P-S波波场分解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波场任意空间位置处开展P-S波波场分解,因此适用于面向目标的地震成像。合成数据的计算示例表明,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纵横波波场分解方法可有效分解P波和S波波场,且精度高于其他空间域分解方法。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使用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P-S波波场分解方法所获得的基于P波和S波的地震波成像结果,可有效减少速度界面处的成像假象,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波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场 P-S波波场分解 全卷积神经网络(FCN) 弹性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的间断有限元地震波数值模拟及GPU加速
5
作者 韩德超 刘卫华 +2 位作者 张春丽 袁媛 白鹏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52,共14页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是一种具有较高模拟精度的有限元方法,但其算法编程难度大,其针对各类复杂介质的波动方程的算法目前未见统一的计算格式。为此,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以及局部Lax-Friedrichs数值流,构建了针对复杂介质...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是一种具有较高模拟精度的有限元方法,但其算法编程难度大,其针对各类复杂介质的波动方程的算法目前未见统一的计算格式。为此,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以及局部Lax-Friedrichs数值流,构建了针对复杂介质波动方程模拟的DGFEM编程计算矩阵,并进一步得出了适用于各类复杂介质模拟的单一波场分量的通用计算格式。该通用计算格式能够有效提升DGFEM算法编程的可拓展性。基于该格式给出了DGFEM的通用CUDA核函数的构建方法,并形成CPU+GPU的二维DGFEM并行计算程序框架。通用CUDA核函数可以将DGFEM算法进一步延伸到更加复杂的介质以及三维情况。理论模型和复杂山地模型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通用计算格式和CUDA核函数可以准确模拟声波、弹性波、粘弹性波、孔隙弹性波方程描述的纵波、横波以及慢纵波等波现象。相比单核CPU模拟,二维DGFEM弹性波GPU计算加速比平均在100倍左右。同时,弹性波、粘弹性波、孔隙弹性波模拟耗时约为声波模拟的1.7,2.3,3.0倍。此结果可以指导复杂介质耦合条件模拟时多进程的负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 弹性波 粘弹性波 孔隙弹性波 数值模拟 GPU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地震勘探工区建筑物分割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雅如 王昀 江勇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地震勘探工区内自动分割建筑物目标对野外物理点布设和避障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建筑物分割算法存在目标边界分割不完整和小目标分割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Unet的地震勘探工区建筑物分割方法。该方法在原始Unet网络结构... 在地震勘探工区内自动分割建筑物目标对野外物理点布设和避障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建筑物分割算法存在目标边界分割不完整和小目标分割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Unet的地震勘探工区建筑物分割方法。该方法在原始Unet网络结构基础上,首先增加特征批标准化网络层,避免网络训练过程中的梯度消失问题;然后增加多尺度卷积特征融合技术,增强网络特征表达能力;最后使用Diceloss损失函数优化网络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Unet,分割IoU提高了约7%,目标边界分割更加完整准确,对小目标也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同时对背景环境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工区 建筑物分割 Unet 多尺度卷积特征融合 批标准化 Dice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约束的智能化面波压制技术
7
作者 陶永慧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9-690,共12页
面波噪声压制效果会影响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针对纯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架构在智能化噪声压制中存在噪声识别精度不足和实际数据应用泛化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约束的智能化面波噪声压制技术。首先... 面波噪声压制效果会影响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针对纯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架构在智能化噪声压制中存在噪声识别精度不足和实际数据应用泛化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约束的智能化面波噪声压制技术。首先,构建一种双通道输入的UNET网络,将去噪前时空域数据及其对应的频率波数域数据作为输入,以对应的时空域噪声数据作为输出,建立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双域联合的数据输入提高网络识别噪声的精度。其次,根据面波的规则噪声特性,在损失函数中引入结构相似性正则化算子,以增强网络对噪声的识别能力。然后,考虑不同工区面波的物理特性差异,进一步引入噪声频率和视速度分布作为约束条件,对输出数据进行优化,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预测噪声。最后,采用自适应相减算法去除预测的噪声,得到最终的去噪数据。利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智能化面波压制技术的去噪精度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噪声压制 双域联合 UNET网络 结构约束 自适应相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建平 张青 周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69,共23页
在讨论地震波传播理论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事实上,地下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介质,这使得传统的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地震波在裂隙岩石中传播受裂隙系统和流体含量的影响较大,以往许多关于频变各向异性的... 在讨论地震波传播理论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事实上,地下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介质,这使得传统的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地震波在裂隙岩石中传播受裂隙系统和流体含量的影响较大,以往许多关于频变各向异性的理论大多局限于单相流体假设,但是几乎所有储层中通常被一种以上的流体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本文在Chapman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部分饱和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正演模拟新方法,以提高对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地震波频变各向异性的认识.该方法基于Chapman和Kelvin理论模型,计算了双相不混溶流体饱和裂隙岩石中的黏弹性波频变各向异性弹性系数的表达式,提出包含喷射流和斑块效应的统一地震波传播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新模型.通过对新模型进行数值试验,讨论了无裂缝和存在裂缝两种情况下,含裂隙储层部分饱和岩石中耦合的喷射流和斑块效应对黏弹性介质频变各向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反映出黏弹性介质下地震波频变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模型正确.本文将黏弹性介质各向异性与裂缝中的流体流动参数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对含裂缝储层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波频变地震各向异性的认识,以及地震学与油藏工程的结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饱和 Chapman模型 Kelvin理论 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 黏弹性频变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裂缝储层频变AVAZ反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青 廖建平 +2 位作者 刘和秀 周林 张学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737,共27页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理的解释,并且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对裂缝储层的定性预测和定量描述举足轻重.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所提出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耦合的双相流体假设、黏弹性理论、喷射流以及斑块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裂缝储层参数(主要为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对地震波频变特征的影响.然后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与Schoenberg和Protazio概括的Zoeppritz方程所计算出的频变反射系数,分析了反射PP波和PS波的频变AVAZ(Amplitude Versus Angle and Azimuth)特性和PP波频变反射系数与裂缝储层参数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发生地震频散时,反射系数和频率产生关系,构建了在角度、方位和时间域内的新型正演方程.最后,基于PP波频变反射系数对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有较好的敏感性特点,进行了两种反演方法研究:其一是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其中以对数绝对范数作为似然函数和高斯分布,即L2范数度量作为先验约束;其二是基于频变反射系数的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随机反演方法.通过频变AVAZ进行裂缝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MCMC随机反演方法在缺失先验的储层参数信息时,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当存在有效且足够的先验信息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则显示出基于频变AVAZ来区别大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层 黏弹性理论 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 频变反射系数 储层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鹏 刘定进 +5 位作者 索重辉 韩德超 杨丽 宋林 袁媛 张春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7-1258,共12页
针对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复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目前常规建模方法通常将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简单化、抽象化,没有考虑深大走滑断裂对缝洞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近地表和上覆地层对储层的影响。常规方法建立的地震地质正演模型难以满足复杂地... 针对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复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目前常规建模方法通常将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简单化、抽象化,没有考虑深大走滑断裂对缝洞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近地表和上覆地层对储层的影响。常规方法建立的地震地质正演模型难以满足复杂地震波场特征规律认识需求,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复杂的波场响应特征分析难以起到更精确的指导作用。为此,针对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储集体的复杂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复杂近地表建模、复杂火成岩建模、地质趋势约束随机缝洞体建模以及地质约束建模一体化融合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建立了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模型。所建的综合模型更逼近真实地震地质条件,利用综合模型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缝洞储集体复杂地震波场响应特征,从而提高对缝洞储集体复杂波场传播规律的认识,为缝洞储集体相关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断控缝洞储集体 综合建模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系统性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改善 何展翔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734,共17页
节点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节点地震仪因具有多项优势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地震勘探对山地等复杂地表条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降低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和用工量,提高了地震勘探生产效率... 节点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节点地震仪因具有多项优势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地震勘探对山地等复杂地表条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降低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和用工量,提高了地震勘探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野外作业的HSE性能,但节点地震勘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不仅是地震勘探仪器的变革,同时,也是地震数据采集模式、数据处理模式和数据应用模式的变革。节点地震仪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节点地震仪性能的不断提高与优化,节点地震仪的系列化与多样化,多物理场融合观测节点系统,特殊环境节点地震仪以及相关配套装备的发展。节点地震仪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模式从集中式变革为分布式,从而将促进地震勘探野外作业流程和施工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变革。节点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模式的变革,正在向长时间连续观测、主动源与被动源融合采集、密集采集与稀疏采集共存、实时监控与实时回传、节点布设与回收自动化辅助等方向发展。节点地震数据处理模式的变革将向自动化处理流程和智能化分析等方向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主动源与被动源地震数据处理、非规则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功能的支持,增量式数据处理功能和处理流程的创新将建立全新的增量式地震数据处理模式,在某些应用场景下这种增量式地震数据处理可以按实时和自动化流程模式开展。节点地震数据应用模式的变革将向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多样化、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软硬件系统一体化、被动源环境噪声信息深度应用、主动源与被动源信号融合应用等方向发展。建议加强研究形成节点地震仪器装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系统化体系,以应用场景为引导实现节点地震勘探技术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形成节点地震仪和节点地震数据应用的开源架构和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地震仪 采集模式 处理模式 应用模式 增量式处理 环境噪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弹性阻抗流体因子反演研究
12
作者 张如一 文欢 +3 位作者 马永强 田建华 黄超 赵茂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2,共7页
流体因子反演的难题在于地层介质的正问题从弹性过渡到非弹性介质后如何建立非弹性介质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从而更精确地描述传播介质。针对地震波在非弹性介质中的衰减问题,建立了基于Q弹性流体因子理论,结合衰减系数对弹性流体因子项进... 流体因子反演的难题在于地层介质的正问题从弹性过渡到非弹性介质后如何建立非弹性介质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从而更精确地描述传播介质。针对地震波在非弹性介质中的衰减问题,建立了基于Q弹性流体因子理论,结合衰减系数对弹性流体因子项进行扰动获得Q弹性流体因子,在相似介质和弱衰减假设条件下推导了Q弹性流体因子在介质分界面上的散射方程,该表达式与复数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度项及密度项有较高的相关度;进一步通过Q弹性流体因子推导了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获得了近似条件下Q弹性流体因子纵波反射系数表达式,并分析了该表达式与完全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表达式的联系,该方法消除了反演剖面中存在的虚假亮点干扰,从而对衰减弹性介质假设下的储层流体响应进行了更准确的描述。在胜利油田某实际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对流体和围岩进行了区分,获得了相比于常规流体因子反演结果更准确的储层流体响应特征,该流体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检测的多解性,消除了仅考虑振幅影响的识别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弹性阻抗 粘弹性介质 流体因子 储层反演 衰减系数 流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D-AVA反演的含气性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永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AVA反演技术以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精度,需要解决反演方法中先验的选择和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两个关键问题。为此,利用自动相关判别(ARD)先验中的超参数从不同地震道估计可变的特定值,而不再用固定值(如高斯... 为进一步优化AVA反演技术以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精度,需要解决反演方法中先验的选择和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两个关键问题。为此,利用自动相关判别(ARD)先验中的超参数从不同地震道估计可变的特定值,而不再用固定值(如高斯先验、柯西先验等)约束反演过程,可以在含气性预测时更好地反映储层地质特征的横向变化,获得高精度预测结果;在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时,参考了两个标准(参数灵敏度和条件数),给出反演近似式和最大、最小角度与角度间隔的选择建议。提出的ARD-AVA反演方法和近似式与部分叠加优选策略,在河道类型气藏含气性预测中效果很好。通过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结合测井和生产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反演 自动相关判别先验 含气性预测 河道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系数的强反射分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科 王鹏燕 +4 位作者 郑连弟 向坤 肖仁睿 伍国勇 王潇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58-5363,共6页
基于地震多子波分解的强反射识别与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震解释性处理环节中,该技术能够去除强屏蔽影响,提高隐蔽储层的识别精度。针对多子波分解技术在分解效率和分解精度上的问题,引入地震信号的瞬时特性作为初始值,根据小波参数之... 基于地震多子波分解的强反射识别与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震解释性处理环节中,该技术能够去除强屏蔽影响,提高隐蔽储层的识别精度。针对多子波分解技术在分解效率和分解精度上的问题,引入地震信号的瞬时特性作为初始值,根据小波参数之间的关系减少局部扫描参数,提出了一种三参数快速子波分解技术提高了子波分解精度和效率。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地层厚度与强屏蔽能量的关系,建立了地层厚度与分离系数的关系,探索了一种变系数的强反射分离应用思路。将新技术和新思路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分离结果削弱了强屏蔽的影响,突出了隐蔽储层的有效信号,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由于强反射分离过程充分考虑了不同厚度的煤层与分离系数的关系,分离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参数 多子波分解 强反射分离 变分离系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图像学高分辨率技术
15
作者 陶永慧 白英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高维空间条件下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此正演问题的一个反问题,即基于成像结果进行反射系数反演。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原理,推导出了基于高频近似条件下的快速求解算法,并在高维空间褶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图像学反演算法研发了纯数据驱动的点扩散函数提取技术,最后采用高维空间反褶积算法求得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实现地震频带的有效拓宽和成像分辨率的提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不损失低频的前提下有效扩宽高频,且具有在计算效率与常规高分辨率算法基本相当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不同展布方位地质体分辨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高分辨率处理 点扩散函数 高维空间反褶积 偏移反偏移 逆时偏移 图像学反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气枪远场子波模拟技术及应用
16
作者 陈浩 陈占国 +4 位作者 王雅如 王昀 邵文潮 余锦 黄福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9,共13页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枪激发试验测量的水听器相对灵敏度、通过气泡上浮计时试验和枪阵实时导航数据计算的气泡相对运动,以及考虑海面虚反射等因素,在频率域模拟气枪震源远场子波的方法。并测试了这几种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适用条件。与常规基于震源设计参数理论模拟方法进行了实际数据应用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远场子波模拟方法模拟出的远场子波能反映气枪震源真实激发状态和条件,具有高保真性,用于地震数据子波处理后能更好地压制气泡效应,大幅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气枪震源 近场子波 远场子波 子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
17
作者 刘卫华 王洋 +4 位作者 陈祖庆 陈超 沈珲 张方南 仉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研究基于10组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样品的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联合测试,建立了模拟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工作流程.多级偏应力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垂直还是平行层理方向,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系统性地大于对应的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并且动、静态弹性参数都表现出明显的压力依赖性.根据围压为20 MPa时的实测数据,直接建立了垂直层理方向模拟原位应力的动、静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假定动态、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的关系不依赖于所施加应力大小,建立了动、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间接获得了模拟原位应力条件下的平行层理方向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模型可将测井或地震数据转换为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的静态弹性参数,并可为各向异性背景下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动静态转换 多级偏应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C/OBN纵横波数据表面多次波最小平方多维反褶积压制方法
18
作者 杨晋蓉 程玖兵 +2 位作者 王腾飞 朱峰 武泗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71,共15页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特殊界面的存在,自由表面多次波尤其是水层鸣震对海底之下地层介质一次反射/散射波信号形成明显的干扰,给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特别是速度建模与偏移成像)带来极大的困扰.一些广泛用于拖缆数据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在...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特殊界面的存在,自由表面多次波尤其是水层鸣震对海底之下地层介质一次反射/散射波信号形成明显的干扰,给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特别是速度建模与偏移成像)带来极大的困扰.一些广泛用于拖缆数据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在处理海底观测数据时面临挑战,而且难以直接用于克服多次波对转换波信号的干扰.本文采用数据驱动的基准面延拓思路,根据海底多分量数据上-下行P/S波分量与一次反射波脉冲响应序列之间的多维褶积关系,在约束优化最小平方反演框架下求解上-下行波多维反褶积(MDD)问题,从而消除地震波在水层中的传播和表面多次波的影响.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实验展示了这种最小平方MDD方法的工作机理,验证了相对于传统上-下行波反褶积(UDD)方法的精度优势,以及它在浅水与复杂构造情况下通过压制表面多次波提升PP与PS波成像质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多次波 海底观测 多分量 波场分离 转换波 最小平方 多维反褶积 上-下行波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偏移成像技术在顺北油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宗杰 李海英 +3 位作者 王立歆 李弘 张庆 李赋斌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2-911,共10页
顺北油气田二叠系地层火成岩广泛发育,断控缝洞储集体横向非均质性强因而精确速度建模及目标地质体成像困难。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中,传统的OVT分扇区处理技术无法获得地下真实角度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引起的速度突变,为进一步提高顺北复... 顺北油气田二叠系地层火成岩广泛发育,断控缝洞储集体横向非均质性强因而精确速度建模及目标地质体成像困难。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中,传统的OVT分扇区处理技术无法获得地下真实角度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引起的速度突变,为进一步提高顺北复杂构造区的宽方位地震成像精度,利用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偏移成像技术实现了顺北油气田的分方位、分角度的精确成像。利用全方位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分析全方位道集的剩余延迟,建立层析成像矩阵,实现各向异性场的精确速度建模。采用全方位地下局部角度域分解与成像技术,对全方位共倾角道集进行分倾角叠加、散射增强和镜像增强处理,提高深层小尺度地质体的可识别能力;利用倾角道集的特点进行散射成像,获得散射数据体,突出了地下缝洞体的能量;利用不同波场的传播特点进行镜像能量成像,获得信噪比更高、细节更清晰的叠加数据,清晰刻画断裂展布特征,为顺北油气田缝洞储层及小尺度地质体的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该项技术。也可为其它地区的缝洞型地质异常体的预测提供技术参考。顺北油气田的应用结果表明,火成岩建模及成像精度明显提升,突出了缝洞储层的串珠反射能量,提高了断裂识别的准确度。相较于常规克希霍夫偏移技术,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偏移成像技术保留了不同传播方向波场成像值的局部方位信息,能更准确地反映地下成像点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地震采集 各向异性 地震偏移成像 全方位局部角度域 顺北油气田 散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方法
20
作者 许璐 刘国峰 +2 位作者 李博 王小青 徐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的黏声波动方程可实现数值的高效求解,但相速度与理论解的不一致会造成构造成像位置的变化,降低成像聚焦性与成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黏声介质逆时偏移成像相速度校正方法。在方程中引入校正系数并通过反演进行求解,基于求解的校正系数实现对相速度的校正,从而保持相速度频散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振幅衰减补偿,使成像得到正确归位,提高成像精度。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成像方法可以补偿振幅衰减与校正相位频散,该方法适用于超深层勘探中消除吸收衰减作用对中深层成像的影响,提高剖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介质 逆时偏移 振幅衰减 相位频散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