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锦宏 周爱照 +1 位作者 成海 毕研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近年来,针对深层特深层、非常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地层硬度和温度高及产能低等问题,中国石化攻关形成了9000 m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技术、页岩油工程技术和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高效钻成了5口900... 近年来,针对深层特深层、非常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地层硬度和温度高及产能低等问题,中国石化攻关形成了9000 m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技术、页岩油工程技术和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高效钻成了5口9000 m以深特深井、10余口页岩油井和2口位移超4000 m页岩气井,有力支撑了深地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了各类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工程技术面临着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等一系列技术挑战,中国石化应在安全钻井、高温高压测井和重复压裂等技术方面加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加成熟的、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石油工程技术体系,为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新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完井 测井 录井 储层改造 技术进展 发展展望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试气工程技术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59-362,共4页
近年来,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使全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页岩气革命"。我国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第三个商业开发页岩气的国家,国内主要是学习借鉴美国在该领域以水平井钻完井及水平井分段压裂和试气为主体的技术... 近年来,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使全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页岩气革命"。我国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第三个商业开发页岩气的国家,国内主要是学习借鉴美国在该领域以水平井钻完井及水平井分段压裂和试气为主体的技术并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压裂试气主要包括泵送桥塞及射孔、水平井分段压裂、连续油管钻桥塞、试气投产四个部分。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不断深入和页岩气井的不断加深,页岩气压裂试气工艺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复合桥塞实现了国产化且价格不断降低,压裂装备从2 000hp升级到3 000hp并实现了井工厂压裂,连续油管管径从1-1/2″升级到2″甚至更大,测试管汇由70 MPa升级到105 MPa,这些工艺技术和装备工具的突破对于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泵送桥塞 分段压裂 连续油管 试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录井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新华 佘明军 +1 位作者 王舒 夏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为实现在录井现场对岩性和油气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对孔隙快速分析成像,引入了激光技术。从激光技术在实现岩性、油气检测和孔隙成像中的关键因素着手,对激光器选择、发射波长选取、拉曼效应放大和重组分拉曼光谱分离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 为实现在录井现场对岩性和油气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对孔隙快速分析成像,引入了激光技术。从激光技术在实现岩性、油气检测和孔隙成像中的关键因素着手,对激光器选择、发射波长选取、拉曼效应放大和重组分拉曼光谱分离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技术研究,形成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岩性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储集性能评价技术和拉曼激光油气实时评价技术。应用表明,利用激光技术检测岩性平均符合率达88.0%,孔隙度分析最大误差7.9%,气体组分检测分辨率达百万分之一,与同类录井技术相比具有分析快速、数据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研究认为,通过激光技术在录井现场的适应性研究,增强了录井工程在岩性和油气快速识别、孔隙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智能录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岩性识别 油气检测 拉曼激光 智能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考核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永军 刘进 汪国高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205,共4页
论述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定量考核原则、考核分工和实验管理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结合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以及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技术人员的实验管理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实践表明,定量考核与实验技... 论述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定量考核原则、考核分工和实验管理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结合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以及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技术人员的实验管理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实践表明,定量考核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不仅能按时对实验教学管理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设备运行效率和中心实验教学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考核 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中心管理 考核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在页岩气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172,共4页
近年来,我国页岩气井开发主要由国外公司提供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和服务,随着国内页岩气井的不断加深,连续油管作业难度不断增加,优选一套国产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国内页岩气井井深不断增加的特点,分析了页岩气井水平段... 近年来,我国页岩气井开发主要由国外公司提供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和服务,随着国内页岩气井的不断加深,连续油管作业难度不断增加,优选一套国产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国内页岩气井井深不断增加的特点,分析了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压裂分段级数多、施工压力高和连续油管下入磨阻增加以及打捞困难等难点,通过探索与实践对连续油管工具、钻磨工具串和地面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现场试验,优选了合适尺寸的国产连续油管及井下工具并优化出了一套适用于连续油管钻除桥塞及带压清理井筒的技术。该技术在100余口页岩气井中得到成功使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和技术指标,桥塞钻除率达到100%,单井钻塞最多29支,一趟钻钻除桥塞20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连续油管 钻除桥塞 带压 清理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井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亚旗 陈会年 +1 位作者 杨明清 张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针对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的形势,为进一步明确国产录井装备的发展方向,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常规综合录井、单项高端录井和井下录井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录井装备的现状,指出国内综合录井仪、高端录井装备、非常规资源录... 针对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的形势,为进一步明确国产录井装备的发展方向,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常规综合录井、单项高端录井和井下录井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录井装备的现状,指出国内综合录井仪、高端录井装备、非常规资源录井装备及井下录井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产综合录井仪、研发单项高端录井仪和特色录井装备及储备录井新技术的建议,并根据当前实际录井的技术需求,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国内录井装备的发展,提高国内录井装备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 录井仪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研-犍为地区缝洞型复杂地层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文刚 胡大梁 +2 位作者 欧彪 房舟 刘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3,共6页
井研-犍为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裂缝溶洞发育,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失稳、井漏和卡钻等技术难点。为此,综合考虑地层三压力剖面和区域溶洞发育情况,优化了井身结构;根据陆相地层的地质特征,采用钾基聚合物防塌钻井液钻进,防止泥岩水化膨胀,... 井研-犍为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裂缝溶洞发育,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失稳、井漏和卡钻等技术难点。为此,综合考虑地层三压力剖面和区域溶洞发育情况,优化了井身结构;根据陆相地层的地质特征,采用钾基聚合物防塌钻井液钻进,防止泥岩水化膨胀,保持井壁稳定;根据钻井过程中出现漏失的类型,采用常规桥接堵漏浆封堵裂缝性漏失,采用多功能固结承压堵漏技术解决恶性漏失,采用随钻封隔器解决漏层多、上喷下漏等复杂情况。通过上述研究形成的井研-犍为地区缝洞型复杂地层钻井关键技术,在井研-犍为地区的PR1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解决地层垮塌和严重井漏等问题,保证钻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漏失 井身结构 聚合物防塌钻井液 堵漏 井研-犍为地区 PR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强化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均一 柴金鹏 +1 位作者 李光泉 王宝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问题,在分析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矿物组成与组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元协同井壁稳定理论,提出了以多尺度致密封堵为核心的协同稳定井壁技术对策,构建了多尺度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YHDF-1和YHDF-...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问题,在分析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矿物组成与组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元协同井壁稳定理论,提出了以多尺度致密封堵为核心的协同稳定井壁技术对策,构建了多尺度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YHDF-1和YHDF-2。矿物组成和组构特征分析结果得知,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与“微裂缝-裂隙-孔隙”的多尺度特征密切相关,加强封堵微纳米尺度缝隙,提高抑制页岩表面水化的能力,发挥合理密度钻井液有效应力支撑井壁的作用,才能协同强化稳定井壁。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多尺度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YHDF-1和YHDF-2可耐150℃高温,其400 mD砂盘的PPA滤失量分别为17.8和13.2 mL,可使页岩的渗透率降低90%以上。钻井液YHDF-1和YHDF-2分别在准噶尔盆地的D-72井和D-12井进行了现场试验,钻井过程中均未出现井壁失稳现象,试验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均小于10.0%,电测均一次成功。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多尺度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YHDF-1和YHDF-2具有优异的封堵防塌性能,可以解决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性页岩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多尺度封堵 现场试验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岩屑样品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明清 王超 阎治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ns-LIBS)技术是一种元素分析新技术,已逐步在各行业投入应用,与传统元素分析技术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可分析元素全、样品预处理简单等优势。利用自主搭建的ns-LIBS系统,对石油钻井中岩屑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进...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ns-LIBS)技术是一种元素分析新技术,已逐步在各行业投入应用,与传统元素分析技术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可分析元素全、样品预处理简单等优势。利用自主搭建的ns-LIBS系统,对石油钻井中岩屑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实验参数,特别是会聚透镜焦点与样品表面的相对距离;对不同岩性岩屑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标志性元素在含量上的区别;确定了镁、钠、硅等元素的外标法最佳分析线;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图版分析法相结合以实现岩性的识别。研究表明,ns-LIBS技术可应用于对岩屑样品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ns-LIBS) 岩屑 层次分析法 图版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聚合物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倩云 郭保雨 严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95,共4页
以自制的性能优良的黏弹性聚合物MVPP为基础,通过优选出配套的抗温降滤失剂,开发出了系列的无黏土、低黏土和中等含量黏土黏弹性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优异的抗剪切稀释性和抗温抗盐性、良好的抑制性和润滑性,无黏土和低黏土体... 以自制的性能优良的黏弹性聚合物MVPP为基础,通过优选出配套的抗温降滤失剂,开发出了系列的无黏土、低黏土和中等含量黏土黏弹性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优异的抗剪切稀释性和抗温抗盐性、良好的抑制性和润滑性,无黏土和低黏土体系抗温达180℃,中等含量黏土体系抗温达200℃;150℃的页岩回收率大于90%,8 h页岩膨胀高度不大于0.8 mm;润滑系数不大于0.10,泥饼黏附系数不大于0.016;API滤失量不大于5 mL。该黏弹性聚合物钻井液技术在胜利油田、川东北和新疆区块进行了30余口井的现场试验,该技术以抗温、抗盐、高密度、无黏土和低黏土为特色,可提高机械钻速,减少钻井液滤液对油层的侵害,保护油气层,降低钻井综合成本,实现安全、快速及高效钻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土相钻井液 低黏土相钻井液 黏弹性聚合物 剪切稀释性 抗温 抗饱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录井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明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俄罗斯录井技术起步较早,但近几年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与俄罗斯的录井技术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了借鉴俄罗斯录井技术的长处,提高我国的录井技术水平,从录井仪研发、钻井参数、气体参数、地质参数和录井信息化等方面分析了俄罗... 俄罗斯录井技术起步较早,但近几年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与俄罗斯的录井技术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了借鉴俄罗斯录井技术的长处,提高我国的录井技术水平,从录井仪研发、钻井参数、气体参数、地质参数和录井信息化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录井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并与我国的录井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俄罗斯在仪器房布局、传感器类型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我国在仪器房安全防护、气体定量分析、录井信息化和特色录井技术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因此,我国应引进俄罗斯的优势录井技术,提高我国的录井技术水平,缩短我国与先进录井技术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录井 综合录井仪 气体检测 钻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及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文环 彭缓缓 +2 位作者 李光泉 雷征东 吕文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改善长庆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运用储层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延伸规律,给出了不同方向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当注水压力超过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单... 为改善长庆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运用储层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延伸规律,给出了不同方向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当注水压力超过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单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注水压力越高,现今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越小,注采井连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小,越容易产生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根据不同缝网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了不同的井网加密调整模式,限定注水压力控制多方向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等措施,改善了水驱效果,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动态裂缝 井网调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沥青质稠油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军斌 杨顺辉 +2 位作者 张洪宝 任立伟 宋兆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解决沥青质稠油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从沥青氧化硬化化学反应理论出发,对13种沥青处理剂进行了沥青质稠油硬化试验,优选出硬化剂LYJ-5;并在钻井液中进行了硬化试验,对硬化剂与稠油反应时产生的温度、压力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估;然后,对... 为了解决沥青质稠油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从沥青氧化硬化化学反应理论出发,对13种沥青处理剂进行了沥青质稠油硬化试验,优选出硬化剂LYJ-5;并在钻井液中进行了硬化试验,对硬化剂与稠油反应时产生的温度、压力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估;然后,对沥青质稠油硬化剂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室内试验表明,LYJ-5可以使沥青质稠油的软化点由52℃提高至127℃;在有、无钻井液存在2种情况下,LYJ-5可以将稠油沥青的软化点提高52℃和75℃。在F17井的现场试验表明,应用LYJ-5之后每小时钻井液污染量降低至应用前的19.15%,部分沥青出现硬化聚集现象,使后续的测井和下套管施工更加顺利。综合研究表明,LYJ-5可以大幅度提高沥青质稠油的软化点,显著降低沥青质稠油对钻井液的污染,因而可对沥青层钻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稠油 实验室试验 硬化剂 现场试验 YD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微芯片示踪器研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祖扬 李光泉 +2 位作者 张卫 李三国 倪卫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为了快速检测钻井过程中的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从而对井涌、井漏和钻具磨损等各类井下故障进行判断和预测,进行了微芯片示踪器研究攻关。采用微型化采集技术、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和高温高压封装技术,设计研制了小尺寸、低功耗井下数据采... 为了快速检测钻井过程中的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从而对井涌、井漏和钻具磨损等各类井下故障进行判断和预测,进行了微芯片示踪器研究攻关。采用微型化采集技术、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和高温高压封装技术,设计研制了小尺寸、低功耗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微芯片示踪器样机。该示踪器连续投放到循环的钻井液中,可以快速采集井筒中的压力和温度数据,获得井筒温度、压力分布剖面。微芯片示踪器原理样机直径只有20mm,地面测试表明,该样机可连续采集到养护釜中100℃以下的温度变化,以及20MPa以下的压力变化。这表明,利用微芯片示踪器可以采集到井筒中的压力和温度数据,建立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示踪器 随钻测量 温度 压力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环保水基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宿振国 王瑞和 +2 位作者 刘均一 李光泉 李婧靓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82,共7页
针对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配方复杂、性能调控难度大、生物毒性与重金属超标等技术难题,采用疏水缔合与接枝复合改性方法,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环保降滤失剂EFR-1,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FR-1的... 针对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配方复杂、性能调控难度大、生物毒性与重金属超标等技术难题,采用疏水缔合与接枝复合改性方法,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环保降滤失剂EFR-1,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FR-1的抗温可达170℃,在饱和盐水中API滤失量仅为14.8 mL,生物毒性EC50值为96500 mg/L,生物降解性BOD5/CODCr为18.56%,较好地解决了降滤失剂抗温、耐盐与环境友好性能相互制约的问题。构建了抗高温为170℃的高性能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HPHB,该钻井液的流变、滤失性能稳定,配方组成简单,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7.8 mL,生物毒性EC50值为56800 mg/L。目前高性能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HPHB已在胜利油田、新疆准中区块等现场应用20余口井,施工顺利,实验井段的井径扩大率≤5%。在显著提升钻井液工程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绿色无毒,为深层超深层、海洋深水、非常规等复杂油气藏的绿色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 环境友好 降滤失剂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载荷套管抗外挤能力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雄 何世明 +1 位作者 郭元恒 蕫樱花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3-216,共4页
目前非均匀载荷引起的套管损坏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套管强度设计中就有必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针对套管在非均匀载荷时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理想圆管非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模型,利用能量法原理,推导出了套管屈曲时抗挤强度计算的新公... 目前非均匀载荷引起的套管损坏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套管强度设计中就有必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针对套管在非均匀载荷时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理想圆管非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模型,利用能量法原理,推导出了套管屈曲时抗挤强度计算的新公式,并对影响套管承载能力的两个敏感性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外载荷的非均匀度是影响套管抗外挤能力的主要因素,套管的径厚比在外载荷非均匀度较小时对套管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当外载荷的非均匀度较大时,径厚比对套管承载能力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载荷 能量法 抗外挤能力 非均匀度 径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级分支井系统及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敏生 光新军 +1 位作者 赵阳 吴仲华 《石油机械》 2015年第3期21-25,30,共6页
6级分支井技术具有压力完整性、液力封隔性和可选择性再进入能力。简要介绍了6级分支井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和国内的研究及开发进展。国内6级分支井技术还处在研究阶段,已完成井下分支系统优化设计及样机加工、地面挤压预成型仿真及试验、... 6级分支井技术具有压力完整性、液力封隔性和可选择性再进入能力。简要介绍了6级分支井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和国内的研究及开发进展。国内6级分支井技术还处在研究阶段,已完成井下分支系统优化设计及样机加工、地面挤压预成型仿真及试验、膨胀整形仿真及试验。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设计方案可行,选用合适的材料,能够达到预压成型的目的,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将预成型井眼连接总成膨胀到位,膨胀效果理想。最后指出应加快推进6级分支井技术的试验应用和商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级分支井 挤压预成型 研究进展 分支腿 膨胀整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较准确剔除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明清 王成彪 +1 位作者 王印 付丽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向钻井液混入油类或有机添加剂,往往会对气测显示造成干扰,影响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根据经验扣除部分气测值,扣除部分作为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该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地层油气显示值。根据来自地... 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向钻井液混入油类或有机添加剂,往往会对气测显示造成干扰,影响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根据经验扣除部分气测值,扣除部分作为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该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地层油气显示值。根据来自地层的气测值和来自混油的气测值及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可实现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的较准确剔除,剔除后的气测值更加客观地反映地层含油气信息。该方法在胜利、中原、川东北、新疆等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不增加成本,计算简单,可在所有混油钻井液气测录井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混油 气测值 定量 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注入压降测试的页岩气储层快速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逸群 余刘应 张国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非常低,采用常规压力恢复测试方法评价储层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探测到径向流动,导致效率非常低,而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使页岩气储层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拟径向流,从而实现储层的快速评价。在分析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快速...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非常低,采用常规压力恢复测试方法评价储层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探测到径向流动,导致效率非常低,而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使页岩气储层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拟径向流,从而实现储层的快速评价。在分析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快速评价页岩气储层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涪陵页岩气储层特点,从设备选择、注入排量、总注入量和注入液体选择等方面对微注入压降测试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发现,涪陵页岩气田可以采用150~500L/min排量注入清水进行微注入压降测试,待地层破裂后再持续泵注10~30min,注入总量控制在5~15m3,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采用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对涪陵页岩气田6口页岩气井储层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压降测试曲线进行G函数分析获得了原始地层压力和储层有效渗透率,其与试验分析和压力测试结果相吻合。这表明,采用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实现对页岩储层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注入压降测试 试井解释 储层评价 G函数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微芯片示踪器的深度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祖扬 刘江涛 +2 位作者 杨明清 赵金海 张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微芯片示踪器只有时间信息而没有井深信息,不容易评价不同井深的温度和压力状况的问题,开展了微芯片示踪器深度定位方法研究。分析了时间分配法和速度定位法的特点,根据井筒物理参数、钻井液参数和微芯片示踪器参数,计算钻井液在环... 针对微芯片示踪器只有时间信息而没有井深信息,不容易评价不同井深的温度和压力状况的问题,开展了微芯片示踪器深度定位方法研究。分析了时间分配法和速度定位法的特点,根据井筒物理参数、钻井液参数和微芯片示踪器参数,计算钻井液在环空内的上返速度,以及微芯片示踪器在钻井液内的下沉速度,从而获得微芯片示踪器在不同井段内的上返速度或者上返时间。提出了速度解算法的微芯片示踪器深度定位方法,把微芯片示踪器下沉速度的计算归为一元多次方程的求解,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由于输入参数不准而导致的计算偏差。开展了1口浅井和1口深井的微芯片示踪器入井试验,微芯片示踪器均测量到了井筒的温度数据,通过深度定位方法得到了这2口井不同深度点对应的温度。由于对钻井液性能参数估算不准,利用速度定位法计算的微芯片示踪器在浅井的运动速度偏低,而在深井的运动速度偏高,获得的微芯片示踪器的井深信息不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时间分配法和速度解算法等深度定位方法能够获得微芯片示踪器的井深信息,从而能够用微芯片示踪器准确评价不同井深的温度和压力状况,对于智能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示踪器 随钻测量 钻井液速度 时间分配 速度定位 时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