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t-x域联合的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俞岱 黄德智 +1 位作者 孙渊 杨文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9-219,共11页
随着多震源同时激发采集方法在地震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许多学者对其关键技术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进行了研究,就目前为止,仍需开展保真度更高的方法研究。基于以下设想:对多震源地震数据做正常时差校正(NMO),可以加强反... 随着多震源同时激发采集方法在地震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许多学者对其关键技术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进行了研究,就目前为止,仍需开展保真度更高的方法研究。基于以下设想:对多震源地震数据做正常时差校正(NMO),可以加强反射信号的线性分布程度(尤其在共中心点CMP道集内),并扩大反射信号和混叠噪声的分布差异;单域分离混叠噪声,仅针对混叠噪声和反射信号的某一分布特性差异进行分离,多t-x域联合分离可综合利用各t-x域内混叠噪声和反射信号在各域内的分布差异,其分离效果更好。首先,通过对多震源数据CMP道集做NMO以强化反射信号的线性程度、扩大随机分布混叠噪声的离散程度,利用中值滤波分离大部分混叠噪声,再在其他t-x域内(如共炮点CSG道集、共检波点CRG道集和共偏移距COG道集等)根据残余混叠噪声分布特征利用随机噪声衰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并在整个分离处理中使用保幅处理方法。提出的多t-x域联合分离混叠噪声方法,经理论数据验证,相较于单域分离方法可以有效且保真分离多震源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并对其他噪声和横波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实际数据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比单域方法分离效果较好,叠后成像效果品质较高。多t-x域联合分离混叠噪声方法,能够稳定、可靠和保真地分离多震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震源地震采集 混叠噪声分离 多t-x域联合 噪声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地震波初至智能拾取方法
2
作者 赵军才 马江涛 +3 位作者 刘洋 王宁 胡亚东 谭勇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深度学习初至拾取方法。首先,将地震记录、偏移距和高程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多数据融合模型,提升方法的鲁棒性;然后,通过自适应加权策略优化多个损失函数的组合,构建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来有效约束模型的训练过程,进而提升模型的初至拾取精度。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弱初至、强噪声情况下,所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较常用的长/短时窗均值比方法和地震图像深度语义分割方法(简称分割方法)具有更好的拾取效果和更强的抗噪性能,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自适应滤波迭代的多源地震数据分离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德智 韩立国 +3 位作者 李辉峰 杨飞龙 赵晓宇 孙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3-1262,1162-1163,共12页
S变换是由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发展而来的时频分析方法,动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NMO-CMP)中相同时刻各道地震信号的振幅、相位基本一致,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在CMP道集中呈随机分布;将NMO-CMP道集叠加,以叠加道S变换谱为参考,可... S变换是由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发展而来的时频分析方法,动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NMO-CMP)中相同时刻各道地震信号的振幅、相位基本一致,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在CMP道集中呈随机分布;将NMO-CMP道集叠加,以叠加道S变换谱为参考,可以判断出各道S变换谱中噪声与信号的分布。根据NMO-CMP道集中地震道S变换谱与叠加参考道S变换谱之间的偏离程度设计自适应滤波器,通过多级滤波、多次迭代的方法,提取多震源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模拟的多源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和随机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分离 S变换 自适应滤波器 混叠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木山构造带深部结构及隆升成因 被引量:7
4
作者 熊小松 高锐 +4 位作者 酆少英 李英康 黄兴富 陈宣华 常玉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9-1051,共13页
新生代以来,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及后续的汇聚挤压塑造了现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形地貌和巨厚地壳。位于青藏高原最北缘的榆木山构造带,其内部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记录了地球最新演化历史过程中,构造、剥蚀和气候... 新生代以来,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及后续的汇聚挤压塑造了现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形地貌和巨厚地壳。位于青藏高原最北缘的榆木山构造带,其内部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记录了地球最新演化历史过程中,构造、剥蚀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长期以来,其构造成因和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最近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处理,其反射剖面初步揭示了榆木山构造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榆木山构造带之下莫霍面深度为45~48 km,整体由北向南加深;同时,深部反射和地表层析速度成像结果显示榆木山下方存在明显的反射透明区、高速异常体,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测其可能为花岗岩体,同早古生代祁连洋的闭合有关;在榆木山构造带之下存在明显的壳内滑脱面,推测其隆升受控于两条背向逆冲断裂带的控制。本文同时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提出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演化模型,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向北扩展、盆山耦合及块体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榆木山构造带 深部结构 隆升成因 深地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断溶体刻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震 文欢 +2 位作者 邓光校 丁维 王鑫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碳酸盐岩断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圈闭,常规断裂检测属性如精细相干、蚂蚁体等方法以表征断溶体内部断裂分布特征为主,不能很好地刻画断溶体圈闭的轮廓特征。引入梯度结构张量方法用于刻画断溶体的轮廓,并对其单一特征... 碳酸盐岩断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圈闭,常规断裂检测属性如精细相干、蚂蚁体等方法以表征断溶体内部断裂分布特征为主,不能很好地刻画断溶体圈闭的轮廓特征。引入梯度结构张量方法用于刻画断溶体的轮廓,并对其单一特征值及组合特征值进行断溶体轮廓刻画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梯度结构张量第二特征值的高值区域与断溶体的反射异常区域较为一致,其门槛值可利用实钻井的钻时曲线进行标定。在断溶体轮廓刻画的基础上,融合反演孔隙度数据体及蚂蚁数据体属性,表征其内部溶洞及断裂发育特征,由此形成一套刻画断溶体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的技术。塔河油田实际地震资料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刻画断溶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可直观体现断溶体在空间上发育的差异性,亦能刻画其内部缝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断溶体 缝洞刻画 断裂 结构张量 精细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相似性的非局部均值滤波压制异常振幅噪音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冲 李辉峰 +6 位作者 赵驰 杨飞龙 杨文平 黄德智 罗浩 赵修 张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5,共6页
非局部均值滤波是根据图像中各像素点间的相似性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压制图像中的异常振幅噪音。共偏移距道集(按炮点坐标排序的等炮检距道集)中同时刻的地震信号具有相似性高且分布范围集中的特征,因此可根据非局部均... 非局部均值滤波是根据图像中各像素点间的相似性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压制图像中的异常振幅噪音。共偏移距道集(按炮点坐标排序的等炮检距道集)中同时刻的地震信号具有相似性高且分布范围集中的特征,因此可根据非局部均值滤波的权函数判断信号中的异常振幅噪音。基于上述理论,提出了基于地震波相似性的非局部均值滤波异常噪音压制方法,以有效地压制地震信号中的随机噪音与异常振幅噪音。该方法是在共偏移距道集中根据非局部均值滤波权函数来判断信号中的异常振幅噪音,并采用局部振幅统计估算对异常振幅噪音进行压制,从而达到去除地震信号中随机噪音和异常振幅噪音的目的。理论与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笔者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地震信号中的随机噪音和异常振幅噪音,可以让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均值滤波 加权函数 局部相似性 异常振幅噪音 随机噪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蔡存军 毛锐强 +3 位作者 彭志文 万应明 王龙 马永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7-529,共13页
为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的精度,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曲波变换与希尔伯特变换进行初至拾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rapping的快速离散曲波变换算法对检波点静校正和线性动校正后的炮域数据进行曲波变换,然后根据随机噪声和有效... 为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的精度,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曲波变换与希尔伯特变换进行初至拾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rapping的快速离散曲波变换算法对检波点静校正和线性动校正后的炮域数据进行曲波变换,然后根据随机噪声和有效初至信号的曲波系数在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分布差异,设置合适的阈值对曲波系数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曲波系数进行反变换,获得压制随机噪声后的地震记录。利用希尔伯特变换计算各地震道的瞬时振幅,然后利用改进的瞬时强度比公式逐道计算给定的时窗内各采样点的瞬时强度比,最后根据瞬时强度比极大值确定单炮的初至时间。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对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利用曲波变换法进行去噪后,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结合具有一定抗噪能力的改进型瞬时强度比初至拾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动拾取初至的精度,减少人工修改错误初至的工作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曲波变换 曲波系数 线性动校正 希尔伯特变换 瞬时振幅 瞬时强度比特征值 初至自动拾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SP观测的黄土塬地面地震干扰波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有平 赵军才 +3 位作者 胡亚东 高峻 谭勇 王云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6-1056,I0002-I0003,共13页
地表条件复杂的黄土塬区地震记录中干扰波类型众多,尤其是一种俗称“八字胡”的干扰波,严重影响有效反射波,且在后续处理中难以去除。研究其形成机理、所属类型,可为前期数据采集方案设计及后续去噪(该干扰波)处理流程制订提供依据。文... 地表条件复杂的黄土塬区地震记录中干扰波类型众多,尤其是一种俗称“八字胡”的干扰波,严重影响有效反射波,且在后续处理中难以去除。研究其形成机理、所属类型,可为前期数据采集方案设计及后续去噪(该干扰波)处理流程制订提供依据。文中首先分析了地震记录中“八字胡”干扰波的频率、能量、时距曲线及速度等特征,认为它是一种折射波,其波场类型可能为横波;由于该干扰波在地面地震记录中为上行波,VSP观测可记录其下行波,因此通过分析区内VSP记录中相应下行波场的偏振、源点及频率等特点,确定它为纯横波;再利用Walkaway VSP实际记录及非纵近排列模拟记录做进一步验证,判定该“八字胡”干扰波为纯横波折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八字胡 VSP 极化分析 纯横波 折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签精炼方法的地震相深度学习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军才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在监督学习的三要素(数据、标签和模型)中,对标签的结构及地球物理意义的研究较少受到关注。当训练地震相分类这种多类分类模型时,通常将分类值转换为独热编码。由于手动解释的标签含有噪声,因此信息单一的独热编码在用于训练时很容易... 在监督学习的三要素(数据、标签和模型)中,对标签的结构及地球物理意义的研究较少受到关注。当训练地震相分类这种多类分类模型时,通常将分类值转换为独热编码。由于手动解释的标签含有噪声,因此信息单一的独热编码在用于训练时很容易引起深度学习模型的过拟合。为此,在分析现有深度学习地震相分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基于标签精炼的地震相标签动态生成方法,可以在不修改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准确率。首先制作包含空间信息的“先验标签”,替代独热标签送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将前一次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下次训练的数据标签,依次迭代,不断更新该深度学习模型的网络权重与输出结果,从而得到具有更多信息量、更符合实际概率分布的地震相标签。F3工区与Parihaka工区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模型结构等其它超参数的条件下提高地震相预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震相预测 先验信息 标签精炼 监督学习 泛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转换点道集S变换谱相似性的多波地震数据横波波场提取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德智 韩立国 +4 位作者 杨飞龙 李辉峰 苑强 孙楠 杨文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1363,共13页
横波速度动校正后的共转换点(CCP)道集内,同时刻的各道横波信号S变换(ST)谱与其叠加道ST谱具有相似关系.因此,可基于这种相似关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来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首先对共中心点(CMP)道集应用纵波速度动校正并在各道... 横波速度动校正后的共转换点(CCP)道集内,同时刻的各道横波信号S变换(ST)谱与其叠加道ST谱具有相似关系.因此,可基于这种相似关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来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首先对共中心点(CMP)道集应用纵波速度动校正并在各道减去叠加道来去除数据中的纵波波场;然后在CCP道集应用横波速度动校正,将地震道振幅水平调整至叠加道振幅水平并做S变换,以叠加道ST谱为参考对地震道ST谱进行自适应滤波,去除数据中的残余纵波和噪声;最后,将滤波结果的振幅水平恢复至滤波前振幅水平.理论和实际数据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为多波多分量横波数据处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提取 叠加道 S变换谱 自适应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