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分析方法在QL3D工区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习峰 谈晓东 石一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6-834,共9页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震表层调查方法。利用两类波的传播特性和介质敏感性偏好,以标志层的横波速度作为联系媒介,使用折射波观测数据约束瑞雷面波数据的反演和解释过程,有效提升了表层调查结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QL3D工区开展的现场试验证明,相较于传统的浅层折射调查方法,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调查方法在不明显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对火成岩顶界面的探测深度与探测面积,同时加强了对工区表层土体结构与火成岩起伏趋势的刻画能力,厘清了影响工区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针对工区内不同区块的观测系统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折射 瑞雷面波成像 地震勘探表层调查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燕燕 赵殿栋 +3 位作者 于世焕 王淑艳 于晨 赵秀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71,332,共9页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验进展与应用效果。分析预测了2020年前、后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全方位高密度采集技术、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三维三次采集技术未来将会在陆相薄层、海相深层、开发监测等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单点接收 开发地震 页岩气勘探 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材料表征与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春秀 尹建成 刘英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84,共15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日益重要的趋势。其中,材料性能预测作为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传统方法受限于表示能力有限与计算复杂度高的挑战。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中的特征表示和...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日益重要的趋势。其中,材料性能预测作为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传统方法受限于表示能力有限与计算复杂度高的挑战。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中的特征表示和模式,为材料表征和性能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相比,深度学习展现出竞争力的优势。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之间的关联,对经典的深度学习理论进行了概述,包括感知机、图神经网络、序列模型等。随后,详细讨论了深度学习在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表征、材料性能预测模型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数据集、相关模型结构以及建模方法的优势进行了综述。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模型可解释性,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模型决策过程。最后,对深度学习在材料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材料表征 材料性能预测 模型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地震波初至智能拾取方法
4
作者 赵军才 马江涛 +3 位作者 刘洋 王宁 胡亚东 谭勇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深度学习初至拾取方法。首先,将地震记录、偏移距和高程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多数据融合模型,提升方法的鲁棒性;然后,通过自适应加权策略优化多个损失函数的组合,构建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来有效约束模型的训练过程,进而提升模型的初至拾取精度。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弱初至、强噪声情况下,所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较常用的长/短时窗均值比方法和地震图像深度语义分割方法(简称分割方法)具有更好的拾取效果和更强的抗噪性能,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导数21点差分格式的二维声波方程频率域正演模拟方法
5
作者 曲英铭 谢龙福 +3 位作者 朱江贵 李自正 邢伯申 李振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4-2374,共11页
正演是反演的基础,正演的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与时间域正演相比,频率域正演不存在累积误差,并且有不受稳定性约束、容易进行多尺度分析等优点.而常规的频率域方法无法适应不相等空间采样间隔的情况,为了提... 正演是反演的基础,正演的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与时间域正演相比,频率域正演不存在累积误差,并且有不受稳定性约束、容易进行多尺度分析等优点.而常规的频率域方法无法适应不相等空间采样间隔的情况,为了提高频率域正演模拟算法的适应性,本文将平均导数的思想加入到频率域有限差分格式中,使用21点算子近似拉普拉斯项和质量加速项,推导了基于平均导数方法(Average-Derivative Method,ADM)的21点有限差分格式,计算了差分系数和频散条件.模型试算验证了ADM21点差分算法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运算时间,提高了正演模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导数法 21点有限差分格式 最小二乘法 频率域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滤波和统计学字典学习联合地震噪声压制方法
6
作者 董旭光 刘斌 +3 位作者 张浩 杨继东 黄建平 巫芙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2-860,共9页
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震勘探中,相干噪声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数据信噪比,严重影响后续地震成像及物性反演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干噪声压制策略。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首先,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技术,有效抑制数据中的... 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震勘探中,相干噪声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数据信噪比,严重影响后续地震成像及物性反演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干噪声压制策略。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首先,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技术,有效抑制数据中的非相干噪声成分,初步提升低信噪比数据的整体质量;其次,运用字典学习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表征,并运用统计学指标,精准定位并剔除那些梯度方差较大的字典原子,这些原子往往是线性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的主要载体;然后,利用筛选并保留能够对有效信号进行有效表征的字典原子及其对应的稀疏系数,重构地震数据;最后,通过信噪局部正交化原理进一步从移除的噪声中提取有效信号。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该方法在确保有效信号得以完整保留的同时,较好地压制了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信噪比。该方法可为线性相干噪声的处理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滤波 字典学习 统计学原子分类 线性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地震数据中的拍振现象与时滞-对数域压制
7
作者 王明星 张庆淮 陈吴金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浅海地震勘探中,如果鸣震和气泡满足一定的条件,将会产生拍振,产生一种能量很强的低频混响,其振幅强弱变化呈现明显的拍振包络趋势。常规的预测反褶积和利用远场子波的确定性反褶积等方法在压制这种噪声时效果均不理想。雷克子波反褶积... 浅海地震勘探中,如果鸣震和气泡满足一定的条件,将会产生拍振,产生一种能量很强的低频混响,其振幅强弱变化呈现明显的拍振包络趋势。常规的预测反褶积和利用远场子波的确定性反褶积等方法在压制这种噪声时效果均不理想。雷克子波反褶积方法在压制海上地震勘探气泡效应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CLAERBOUT理论,提出时滞-对数域滤波压制拍振包络中的低频混响的方法,重新定义了时滞-对数域中的时滞信号的内容,划分了小时滞信号、中时滞信号和大时滞信号。根据信号在时滞-对数域的不同分布,设计滤波器压制拍振包络中的低频混响噪声,取得了很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利用时滞-对数域滤波方法和其他几种方法对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充分显示了时滞-对数域滤波方法在压制拍振包络中的低频混响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振包络 低频混响 反褶积 柯尔莫科洛夫谱分解 时滞-对数域 倒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中地区季节性冻土层对可控震源资料影响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谢孝军 凡正才 +2 位作者 许孝坤 张剑 任立刚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是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了提升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资料成像质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近年来在该地区攻关形成了可控震源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然而,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表类型有沙漠、农田、... 准噶尔盆地是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了提升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资料成像质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近年来在该地区攻关形成了可控震源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然而,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表类型有沙漠、农田、河流等;野外施工仅在冬季进行,而冬季的低温和降水导致在沙漠区浅表层形成季节性冻土层,这种季节性冻土层影响了可控震源采集资料品质。为此,分析了沙漠区季节性冻土层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并开展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研究。在深入研究沙漠区季节性冻土层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冻土层结构调查、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和实际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冻土层影响了可控震源与大地的耦合效果,使得地震波下传能量减弱,地震资料中、高频端信噪比有所提高;利用基于阻尼雷克子波的扫描信号进行激发,并将检波器埋置在冻土层下进行接收,深层资料成像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为在类似施工条件下改善可控震源资料品质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 冻土层 可控震源 资料品质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质点振动速度检测技术
9
作者 赵国勇 张剑 周正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168,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区内的村庄、城镇以及工农业设施等复杂地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凭借经验选择激发点位,应用不当的激发参数,往往导致地表建筑物等设施损坏,产生经济损失和工农纠纷,降低了勘探质量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着油气勘探区内的村庄、城镇以及工农业设施等复杂地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凭借经验选择激发点位,应用不当的激发参数,往往导致地表建筑物等设施损坏,产生经济损失和工农纠纷,降低了勘探质量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研究了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基于质点振动检测的安全施工参数估算方法,掌握了震源到建筑物等设施的距离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安全激发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基于地震仪器检测质点振动的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实现流程。将该方法应用到LJ三维、CGZ三维采集项目中,实现了复杂地表的安全、优质、高效施工,避免了地震采集作业对建筑物等设施的破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复杂地表 质点振动速度 参数估算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曲波变换的高精度地震数据重建技术
10
作者 邸志欣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随着国内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目标越来越精细,常规的地震数据规则采集方式投资成本高昂,而非规则采集方式能够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得到非规则三维数据体。对非规则数据进行高密度的规则化重建,成为当前处理成像要解决的关键... 随着国内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目标越来越精细,常规的地震数据规则采集方式投资成本高昂,而非规则采集方式能够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得到非规则三维数据体。对非规则数据进行高密度的规则化重建,成为当前处理成像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研究了三维曲波变换数据重建方法。利用曲波变换能够有效捕捉地震记录中同相轴的各向异性特征以及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特点,对地震数据同相轴进行最优稀疏表达,再引入凸集投影算法(POCS),开展基于三维曲波变换的非规则地震数据重建,提高重建精度。同时,采用f-x域转换和OpenMP并行加速优化策略提高方法的计算效率,最终实现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非规则采集数据高密度、高效率、高精度重建。利用该数据重建技术对胜利油田广利—青南滩浅海三维非规则采集数据进行重建和成像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建结果精度高、计算效率高,能够获得较常规规则高密度采集更好的偏移剖面,明显提高了勘探目标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非规则数据 三维曲波变换 数据重建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在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龚屹 孟庆利 +1 位作者 蓝加达 牟风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5,共7页
表层结构调查的精确度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表层结构调查手段对于较薄的岩性变化无法准确刻画,而且在特殊地表条件下施工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将光纤传感采集技术应用于表层结构调查中,利用光纤的高空... 表层结构调查的精确度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表层结构调查手段对于较薄的岩性变化无法准确刻画,而且在特殊地表条件下施工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将光纤传感采集技术应用于表层结构调查中,利用光纤的高空间采样率和易于施工的优势,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问题。通过检波器采集数据对比验证了光纤采集的可行性。同时,进行了表层速度反演和Q值计算的同点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光纤采集数据比检波器数据识别出更多岩性变化界面。但是光纤数据信噪比低,有效频带范围窄,Q值计算结果不稳定。研究表明,光纤传感采集技术在表层调查应用中有较大的潜力,但是需要更加完善的质控手段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DAS) 表层调查 双井微测井 近地表速度 近地表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边坡滑坡预警模型与应用
12
作者 王贻朋 徐大伟 +4 位作者 魏明阳 李波 胡慧敏 杨明生 徐玉玲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73,共5页
边坡滑坡作为一种突发性、高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安全。由于单一传感器对多因素耦合效应的识别能力不足,使得滑坡预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融合预警模型。... 边坡滑坡作为一种突发性、高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安全。由于单一传感器对多因素耦合效应的识别能力不足,使得滑坡预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融合预警模型。借助于BP神经网络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分别对倾斜仪、GNSS位移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合理训练与预测,综合3种传感器归一化的预测数据,利用加权评分的方式融合多传感器预测结果,完成滑坡风险的最终评分,建设高效、准确的监测系统。该预警系统在某输油管道附近的边坡被成功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BP神经网络 风险评分 地灾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资料质量分类
13
作者 梁正洪 唐荣江 +3 位作者 罗天涛 张志锋 沈冯立 李福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高质量的野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是后续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手动或半自动评估地震记录质量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效率要求,也无法确定地震记录的噪声来源。文中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以余弦相似度算法,实... 高质量的野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是后续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手动或半自动评估地震记录质量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效率要求,也无法确定地震记录的噪声来源。文中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以余弦相似度算法,实现自动对地震记录的质量进行单道分类评估,分别为正常道、强震源干扰道、工业电干扰道、仪器相关问题道(检波器与大地耦合不良、空道)、弱干扰道以及并道反道共6类。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在3秒以内完成单炮地震记录(超过8000道)的质量评估,与人工筛选的分类相比精度达到了86%,评价结果客观,适用于海量地震采集现场的质量监控。文中方法不仅可以快速确定不同噪声类型或仪器问题的地震记录位置,提高地震施工效率和质量,还为地震资料品质的分级分区综合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研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深度学习 质量控制 单道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则朋 王自翔 +6 位作者 徐亮 汪亘 覃雨璐 朱贝尔 朱深圳 吴保祥 王永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9,共11页
通过对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野外及岩石学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区硅质岩的成因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硅质岩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75.59%~93.00%,Al/(Al+Fe+Mn)平均值为0... 通过对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野外及岩石学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区硅质岩的成因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硅质岩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75.59%~93.00%,Al/(Al+Fe+Mn)平均值为0.82;大部分微量元素与克拉克值相比处于亏损状态,而Au、Ag、As、Sb、Hg等微量元素富集;稀土元素EREE平均值为88.68μg/g,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其占ce值为0.68~1.21,JEu值为0.77-1.32,LREE/HREE值为2.76~23.32,平均值为14.54,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La/Ce)N平均值为1.22,(La/Yb)。平均值为2.33。地球化学数据在反映大桥金矿硅质岩成因上具有不一致性,但是通过与国内金矿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可以初步判定大桥金矿硅质岩沉积环境靠近大陆边缘,使得该套硅质岩既受到了海底热液作用,同时又受到了陆源沉积作用的影响,属于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的过渡类型。然而硅质岩对于该矿床中金在矿源层形成阶段的初步富集所起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成矿地质意义 大桥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物探企业成本动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英宇 成静 +2 位作者 孙华强 蔡建宏 李志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以作业成本法为理论依据,结合石油物探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以53个物探区块的实际施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分别为测量公里数、钻井数... 以作业成本法为理论依据,结合石油物探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以53个物探区块的实际施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分别为测量公里数、钻井数量及深度、采集覆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成本动因 物探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单基站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金萍 程芳波 杜清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一、引言 石油物探测量的任务是:依据物探观测系统设计,将物探测线的物理点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放样到实地,为物探野外施工、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和图件。
关键词 石油物探测量 单基站 移动式 应用 观测系统设计 测量方法 野外施工 测量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物探企业成本动因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英宇 孙华强 +2 位作者 成静 蔡建宏 张侃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6-49,共4页
以作业成本法为理论依据,结合石油物探项目的生产实践,对二维物探项目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以33个二维物探区块的实际施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石油物探项目... 以作业成本法为理论依据,结合石油物探项目的生产实践,对二维物探项目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以33个二维物探区块的实际施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我国石油物探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石油物探项目施工方法的差异对物探项目成本动因是有影响的,二维物探项目和三维物探项目在测量工序和采集工序的成本动因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物探企业 作业成本法 成本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Wi-Fi RTT/数据驱动惯性导航行人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宝定 胡超 +3 位作者 孙超 刘旭 吴鹏 杨钧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了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室内定位方法,并提高其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往返时间(RTT)、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定位系统。该方法主要包括3部分:(1)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测距信息的Wi-Fi RTT室内定位方法;(2)适用于多手机使用... 为了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室内定位方法,并提高其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往返时间(RTT)、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定位系统。该方法主要包括3部分:(1)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测距信息的Wi-Fi RTT室内定位方法;(2)适用于多手机使用模式的航位推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行人运动速度及航向;(3)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的Wi-Fi RTT/数据驱动惯性导航融合定位方法,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基于Wi-Fi RTT方法和数据驱动惯性导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定位精度提升了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数据驱动惯性导航 Wi-Fi RTT 行人航迹推算 融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基准站网的北斗系统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敬 王贻朋 +2 位作者 麦建开 李琪 张永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多路径效应与测站观测环境相关,无法利用差分的方式消除或削弱,是影响GNSS数据处理精度、服务性能的重要因素。北斗系统设计由高-中-低轨多类卫星组成,为降低卫星轨道重复周期差异性的影响,基于空间域建模的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模型(... 多路径效应与测站观测环境相关,无法利用差分的方式消除或削弱,是影响GNSS数据处理精度、服务性能的重要因素。北斗系统设计由高-中-低轨多类卫星组成,为降低卫星轨道重复周期差异性的影响,基于空间域建模的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模型(MHGM)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MHGM方法存在待估参数较多、内存和CPU等计算资源占用量较大的问题,一般不适用于大规模测站的多路径误差建模。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公共站点的分区建模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基准站网的多路径误差快速有效模型化,并利用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221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无须安装额外的硬件设备,即可将现有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服务性能提升11.2%。这对于提升北斗系统数据处理服务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大规模基准站 多路径误差 半天球格网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卷积自编码器的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晨 徐天吉 +4 位作者 钱忠平 沈杰 刘胜 唐建明 文雪康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针对传统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足、主观性强以及实际无噪声数据稀缺等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的泛化特性,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基于有效利用少量实际无噪声数据的原则,首先通过正演数值模... 针对传统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足、主观性强以及实际无噪声数据稀缺等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的泛化特性,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地震噪声智能压制方法。基于有效利用少量实际无噪声数据的原则,首先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数据构建数据集,再搭建基于InceptionV4卷积模块和注意力机制的卷积自编码器网络,并利用正演数据对网络预训练。该过程首先依靠数据驱动方法和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初步获取地震数据的有效特征表达,通过正演数值模拟数据试验分析发现,该方法既能有效压制绝大部分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还能比DnCNN网络更大程度地避免损伤有效信号;然后,再采用迁移学习的策略和少量实际地震数据继续训练网络,最终获得实际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噪声压制试验,并从压制效果、保幅性等方面评价方法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随机噪声、面波等噪声干扰具有一定的压制能力,准确地恢复了有效信号,且具有处理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噪声压制 卷积自编码器 迁移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