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被引量:64
- 1
-
-
作者
张传恒
刘典波
张传林
王自强
余琪祥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4-302,共9页
-
基金
科学技术部攀登专项(95 专 04)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3130000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32010)
-
文摘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格达地区斜层理、叠瓦状砾石迎水面等古流向示向构造研究结果证实,博南、博北沉积物扩散方向在早二叠世均指向南、侏罗纪时指向博格达主脊、而白垩纪及其后则背离博格达主脊。博格达山南、北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侏罗系具双物源特征,而白垩纪物源区则为博格达山。据此推论,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基于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转换之际,有理由相信博格达山地区在海西期未卷入天山造山带,在早中生代期间柴窝铺凹陷与准噶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
-
关键词
博格达山
隆升时间
角度不整合
沉积物扩散样式
砾石成分
-
Keywords
Bogda Shan
uplift age
angular unconformity
sediment dispersal pattern
clastic composition
-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实用化的二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方伍宝
孙建国
程玖兵
-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同济大学
-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
文摘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即分步傅里叶法 (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FFD)、广义屏法 (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 (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将速度场分裂为背景场和扰动场 ;背景场的波场延拓采用相移法实现 ;扰动场的偏移成像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 ,从而构成各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文中对四种方法相应的脉冲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 ,同时用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测地震数据作了偏移成像处理 ,计算结果比较理想。还将波动方程偏移结果与克希霍夫积分法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 。
-
关键词
二维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分步傅里叶法
SSF
广义屏法
GSF
偏移成像技术
地震勘探
-
Keywords
two dimension,wave equation,prestack depth migration,pulse response,data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
-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合理计算及拟合方法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樊洪海
张传进
-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6-8,共3页
-
文摘
介绍了利用密度测井资料求取上覆岩层压力梯度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一种更合理的拟合方程对上覆岩层压力梯度曲线进行拟合,以期获得更加合理的外推数据。实际应用表明,该拟合方程较传统的指数函数或自然对数拟合方法更合理。
-
关键词
上履岩层压力
压力梯度
拟合方法
地层密度测井
测井曲线
曲线拟合
油气井
-
Keywords
overburden pressure
pressure gradient
formation density logging
log
curve fit
-
分类号
TE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P631.8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塔河油田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22
- 4
-
-
作者
陈强路
黄继文
-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的特征。根据塔河油田及其区域地质情况,论述了断层及构造裂隙,不整合面和古风化壳,奥陶系孔、洞、缝和连通砂体四类输导系统。它们控制了不同时代、不同储集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制约了不同区块、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根据输导体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形式与状况,可以划分为网络型运移聚集模式和折线型运移聚集模式。
-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运移
聚集
成藏特征
-
Keywords
Tarim basin
Tahe oilfield
migration
accumulation
model
-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