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在加油站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玉敏 何庆生 +2 位作者 张秀霞 麻微微 李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场地石油烃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 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然后进行热强化气相抽提操作,将土壤中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抽提出来;最后向土壤中注入高效降解菌,进一步除去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生物降解进行45 d后,土壤石油烃浓度低于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实现修复目标。修复结果表明,该联合修复技术高效、绿色,修复过程可为同类场地修复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气相抽提 微生物降解 石油烃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器处理炼厂挥发性有机物模拟试验研究与技术特征分析
2
作者 杨玉敏 杜延年 时东兴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具有排放源多且分散、气量和组成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利用FCC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并对不同组分和含量的VOCs进行再生器处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符合工业FCC装置工况条件下,不同...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具有排放源多且分散、气量和组成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利用FCC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并对不同组分和含量的VOCs进行再生器处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符合工业FCC装置工况条件下,不同类型的VOCs在再生器内燃烧后,再生烟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或有机物含量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催化剂对VOCs燃烧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VOCs在再生器内存在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两种模式。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可大大降低炼厂VOCs处理成本,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再生器燃烧 机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FCC装置NO_x排放的工程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振千 王松江 田耕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基于FCC装置NO_x生成机理的研究,开发了降低再生烟气中NO_x排放的工程技术:新型高效汽提技术和低NO_x再生技术。工业应用表明,FCC装置汽提器和再生器主风分布器改造后,焦炭中氢质量分数下降了27%,汽提效率大幅提高;再生器主风用量下降了... 基于FCC装置NO_x生成机理的研究,开发了降低再生烟气中NO_x排放的工程技术:新型高效汽提技术和低NO_x再生技术。工业应用表明,FCC装置汽提器和再生器主风分布器改造后,焦炭中氢质量分数下降了27%,汽提效率大幅提高;再生器主风用量下降了9%,分布管压力降下降了20%,再生器密相温度较改造前下降约10℃,密相温差由改造前的15℃左右下降为3~7℃,烧焦效率提高。在原料油性质和反应再生系统操作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形下,再生烟气NO_x质量浓度由改造前的397.5 mg/m^3下降至235.6 mg/m^3,降低了40%。改造后,产品总液体收率提高了1.03百分点,年创收超1 000万元。该工程技术的实施降低了再生烟气中NO_x含量,是一种降低FCC装置NO_x排放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NOX排放 汽提器 主风分布器 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催化裂解直接生产化学品技术分析和研究
4
作者 郝代军 朱建华 +2 位作者 李治 郝清泉 潘星成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了废塑料催化裂解直接生产化学品技术研究情况。废塑料催化裂解直接生产化学品可以在废塑料溶解进料过程中高效脱除原料中的含氯化合物,其余少量含氯化合物在催化裂解反应过程中进一步脱除,能够实现废塑料脱氯和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 介绍了废塑料催化裂解直接生产化学品技术研究情况。废塑料催化裂解直接生产化学品可以在废塑料溶解进料过程中高效脱除原料中的含氯化合物,其余少量含氯化合物在催化裂解反应过程中进一步脱除,能够实现废塑料脱氯和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同时进行。利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聚丙烯废塑料一步催化裂解能够实现多产乙烯的目标,乙烯、丙烯、丁烯产率分别为19.7%、11.5%、5.2%,芳烃产率为20.1%,高价值产品收率超过50%。利用ZSM-5分子筛催化剂,聚丙烯废塑料一步催化裂解能够实现多产丙烯的目的,乙烯、丙烯、丁烯的产率分别为10.13%、35.06%、19.55%,芳烃产率为19.44%,化学品总收率超过80%。废塑料通过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裂解生产化学品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催化裂解 化学品 热裂解 油品 丙烯 催化剂 硅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工程项目分包商安全管理的全阶段分析
5
作者 王斌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220-222,共3页
石化工程项目的快速增长和工程承包的普及,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输送活力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其中以分包商在石化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当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集中于现场施工与作业阶段,缺乏全局视野。因此,有... 石化工程项目的快速增长和工程承包的普及,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输送活力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其中以分包商在石化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当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集中于现场施工与作业阶段,缺乏全局视野。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石化工程项目中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难题,以全阶段的视角分析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助理石化工程项目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石化工程项目 全阶段 分包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典型保温材料性能评价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耀伦 李玖重 +2 位作者 郜建松 王恒博 李晓睿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前保温材料种类繁多,质量相差甚远,其关键性能指标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导致保温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并且缺乏炼化企业保温材料使用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的相关研究。因此对27家炼化企业使用的保温材料进行了采样,对其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主... 目前保温材料种类繁多,质量相差甚远,其关键性能指标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导致保温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并且缺乏炼化企业保温材料使用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的相关研究。因此对27家炼化企业使用的保温材料进行了采样,对其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岩棉板、硅酸铝针刺毯、硅酸铝管壳、复合硅酸盐板、纳米气凝胶毡和CAS纳米微孔复合保温毡等6种典型保温材料,对其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企业使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单一,以硅酸铝针刺毯为主。同时进行了导热系数及憎水性关键性能指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一家企业的复合硅酸盐板导热系数超标,69.1%的保温材料憎水性不达标,同类型材料指标相差较大。此外对典型保温材料进行了综合对比,企业采购保温材料时应尽量选择憎水性达标且导热系数更低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保温材料 保温工程 导热系数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试验探索
7
作者 韩海波 李欣 +2 位作者 沈方峡 李治 郝代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176,共6页
我国航空业是全球同行业发展增速最快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加严苛的国际减排要求,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最有效的航空减排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生物质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被视为有望实现生产航空替代燃料的重要非石油路线... 我国航空业是全球同行业发展增速最快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加严苛的国际减排要求,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最有效的航空减排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生物质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被视为有望实现生产航空替代燃料的重要非石油路线,其中动植物油脂加氢和生物质气化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最具有技术和经济优势,但是原料供应、价格波动以及加工费用高等因素会影响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供应量和经济效益。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具有资源供应无限量、化学反应过程效率高、大规模工业生产容易实现等优势,是解决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问题的最根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可再生电力 可持续航空燃料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与转化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
8
作者 袁绍雨 何庆生 +1 位作者 范景福 杨玉敏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1-4,17,共5页
介绍了CO_(2)捕集与转化原位耦合、CO_(2)捕集与转化替代耦合、CO_(2)捕集与转化串联耦合3种不同的耦合形式,阐述了不同类型的CO_(2)捕集与转化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 介绍了CO_(2)捕集与转化原位耦合、CO_(2)捕集与转化替代耦合、CO_(2)捕集与转化串联耦合3种不同的耦合形式,阐述了不同类型的CO_(2)捕集与转化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当前对于CO_(2)捕集过程和CO_(2)转化利用过程的研究是独立开展的,CO_(2)压缩、运输、封存等中间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导致CCUS技术整体成本较高。CO_(2)捕集与转化一体化技术将CO_(2)捕集过程和CO_(2)转化利用过程有机耦合在一起,从而降低了CO_(2)捕集利用全流程的成本。最后分析了CO_(2)捕集与转化一体化技术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耦合CO_(2)捕集与CO_(2)转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CO_(2)转化 原位耦合 替代耦合 串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连续重整反应器故障诊断
9
作者 莫雅婧 鲍文俊 陈剑飞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10,I0001,共6页
重整反应器是连续重整装置的关键设备,反应器内气固相错流接触,当气体流速足够大时会出现空腔和贴壁的非正常现象,限制反应器的操作弹性,影响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冷态操作下的反应器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反应器不同运行... 重整反应器是连续重整装置的关键设备,反应器内气固相错流接触,当气体流速足够大时会出现空腔和贴壁的非正常现象,限制反应器的操作弹性,影响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冷态操作下的反应器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反应器不同运行状态的声发射信号,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出现了上述非正常现象。试验结果显示:反应器正常运行时信号波形平稳,平均信号电平20 dB、幅值35~45 dB;异常时波形中出现脉冲形状,其中,空腔时平均信号电平20~35 dB、幅值35~55 dB,特征频率25~150 kHz,贴壁时平均信号电平30~60 dB、幅值35~75 dB,特征频率25~250 kHz。催化剂流动状态改变时信号的波形、特征参数和功率谱会出现明显变化。使用多个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定位并可识别故障类型。上述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测量技术,能够有效检测连续重整反应器的运行状态,可为装置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反应器 气固流 声发射 空腔 贴壁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填埋场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10
作者 杨玉敏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催化剂、碱渣、炉渣、油泥等固体废物,当前通常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固体废物。固废填埋场由于管控措施不到位,导致填埋场渗滤液超标排放、渗漏问题严重,产生的固废渗滤液和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生态... 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催化剂、碱渣、炉渣、油泥等固体废物,当前通常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固体废物。固废填埋场由于管控措施不到位,导致填埋场渗滤液超标排放、渗漏问题严重,产生的固废渗滤液和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石化企业填埋场常用的固废处理技术包括就地封存的源控制技术、可渗透性反应墙、原位好氧稳定化处理等原位处置技术和整体搬迁、高效分离资源化等异位处置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固废情况。填埋场固废渗滤液的主要处理技术有膜生物反应器(M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碟管式反渗透工艺(DTRO)、缺氧/好氧(A/O)工艺、序列式活性污泥(SBR)和组合工艺等。针对填埋场一般固废,某石化企业采用异位筛分、资源化利用和渗滤液异位处置的方案进行处理;另一石化企业则采用分区清挖、分离减量化方案分别处理填埋场的危废和一般固废。建议未来进一步改进固废筛分技术和设备,提高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的节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污染现状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装备基于可靠性的维修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
11
作者 王斌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318-320,共3页
随着石化装备的迭代升级,使用场景逐渐复杂,现有维修管理模式的问题频发、效率滞后,需更高效的维修管理。基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RCM)成为关键,通过整体性分析和逻辑决断,优化维修策略,提高石化装备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同时,构建基于... 随着石化装备的迭代升级,使用场景逐渐复杂,现有维修管理模式的问题频发、效率滞后,需更高效的维修管理。基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RCM)成为关键,通过整体性分析和逻辑决断,优化维修策略,提高石化装备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同时,构建基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模式,完善机制,强化数据管理,确保石化企业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M 石化装备 预防性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MgAl_(2)O_(4)载氧体甲烷化学链制氢性能研究
12
作者 宋业恒 毛继平 +5 位作者 任东伟 张国良 于琳浩 陈雅琪 向文国 陈时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88,共12页
载氧体稳定性差是限制化学链制氢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通过提高载体-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反应过程中的烧结团聚来增强载氧体稳定性。制备了Fe_(2)O_(3)/MgAl_(2)O_(4)载氧体,以甲烷为原料,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上... 载氧体稳定性差是限制化学链制氢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通过提高载体-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反应过程中的烧结团聚来增强载氧体稳定性。制备了Fe_(2)O_(3)/MgAl_(2)O_(4)载氧体,以甲烷为原料,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上模拟双床(甲烷还原/水蒸气氧化)化学链制氢过程,探究氧化铁含量和反应条件对载氧体甲烷化学链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_(2)O_(3)/MgAl_(2)O_(4)载氧体中氧化铁最佳质量分数为20%,最佳工艺条件为:CH_(4)体积分数5%,温度900℃,水蒸气体积分数20%。XRD、SEM等表征和实验结果表明,Fe离子融入了MgAl_(2)O_(4)尖晶石的体相内并增强了载氧体稳定性,当氧化铁质量分数高于20%时,载氧体会因烧结团聚迅速失活,高体积分数甲烷会因裂解速率高于载氧体释氧速率而产生大量积炭,升高温度可增强反应活性,但温度过高则会影响载氧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制氢 载氧体 Fe_(2)O_(3) MgAlO 4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旋浮技术处理炼油企业含油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乐 何庆生 王贵宾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前炼油厂多数采用"隔油→浮选→生化处理"的老三套污水处理工艺,隔油和浮选工艺占地面积大,运行维护成本高,并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介绍了气旋浮一体化除油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厂的应用,进行了20m^(3)/h油水分离侧线试验,... 目前炼油厂多数采用"隔油→浮选→生化处理"的老三套污水处理工艺,隔油和浮选工艺占地面积大,运行维护成本高,并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介绍了气旋浮一体化除油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厂的应用,进行了20m^(3)/h油水分离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油含量为64.0~441.0mg/L,平均油含量为188.0mg/L的条件下,气旋浮装置出水平均油含量为23.3mg/L,平均除油率达到87.6%,粒径大于7μm的油滴全部被分离,气旋浮装置相对于该厂现有两级涡凹气浮工艺处理后的水更加清澈。该技术采用立式结构布局,占地面积较常规气浮技术减少60%以上,加药量为常规气浮的十分之一,每吨水处理成本为0.52元左右,远低于炼油厂常规涡凹气浮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现了装置化、集成化和密闭化处理,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污水停留时间短,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浮 含油污水 油滴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
14
作者 李鹏程 谷峰 +3 位作者 李治 宋军超 陈强 李立权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反应的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滴流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工艺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的脱硫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滴流床加氢工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了多环噻吩类硫化物加氢脱硫本征反应速率,有利于发挥微界面强化技术的优势;在反应温度为370℃、反应压力为6 MPa、氢油体积比为400、体积空速为2.0 h^(-1)的优化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可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强化 FCC油浆 加氢处理 低硫船用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创新技术论坛开幕
15
作者 张昱 沈云鹏 +10 位作者 何庆生 李先如 王军 曲久辉 高迎新 刘德民 王爱杰 汪华林 张乐华 王慧芳 周齐 《水工业市场》 2018年第11期21-24,共4页
2018年10月26-27日,第二届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创新技术论坛于第七届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上同期召开。本次论坛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主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盐城... 2018年10月26-27日,第二届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创新技术论坛于第七届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上同期召开。本次论坛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主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盐城工学院、中关村中科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中心、《水工业市场》杂志承办,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论坛旨在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促进行业发展与进步。论坛吸引200余名业内人士前来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废水处理 技术论坛 技术创新 浓度 废水处理技术 技术发展趋势 科技成果转化 环保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固液分离新技术开发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崧 陈强 +4 位作者 朱亚东 盛维武 朱伟 李小婷 魏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针对现有催化裂化油浆脱固技术存在的易堵塞、运行时间短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组合油浆脱固技术:采用一级预涂过滤解决油浆内胶团堵塞滤管问题,二级旋错流精滤保证滤后油浆固含量达标。建设了一套处理规模为1 m 3/h的撬装式工业侧线... 针对现有催化裂化油浆脱固技术存在的易堵塞、运行时间短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组合油浆脱固技术:采用一级预涂过滤解决油浆内胶团堵塞滤管问题,二级旋错流精滤保证滤后油浆固含量达标。建设了一套处理规模为1 m 3/h的撬装式工业侧线试验装置,对某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脱固处理。通过近3个月的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过滤技术后,滤后油浆平均固含量为48μg/g,平均固体脱除率达到98.6%,实现油浆回收率99.03%。在实现油浆脱固的同时,能够减少过滤管内堵塞,延长油浆过滤装置的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堵塞机理 固液分离 预涂过滤 旋错流精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储氢技术经济性分析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宁 陈千惠 +1 位作者 刘丹禾 齐文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44,共19页
氢气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也是“零碳社会”下重要的清洁能源,氢能技术在交通、能源、冶金和化工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生产成本、储运技术、安全问题等也长期制约着氢能,尤其是绿氢的应用发展。应明确的是,无论高压储... 氢气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也是“零碳社会”下重要的清洁能源,氢能技术在交通、能源、冶金和化工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生产成本、储运技术、安全问题等也长期制约着氢能,尤其是绿氢的应用发展。应明确的是,无论高压储运、氢液化等物理储运方式,或基于“Power to X”策略的化学储氢方式,均难以避免高额的全周期能耗。在理解过程能效,考虑不同储运方式下氢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对比各类技术经济性。其中,液氢和液氨的燃料利用途径在不同时期下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更适宜用作氢能大规模供热供电场下的储运技术。基于此,对制、储氢技术及成本期望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氢(氨)能源在大规模发电领域应用的技术经济问题,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氢能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储运技术 经济性 能效 液氢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法净化焦化放空塔含油废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应彪 崔新安 +3 位作者 李春贤 李朝法 蒋兴家 孟祥涛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60-64,共5页
针对焦化放空塔含油废水的特性开展铁碳微电解试验研究,对铁碳微电解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优化,再通过水样微电解前后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照片的对比分析以及GC-MS联用分析等,进一步评价微电解对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 针对焦化放空塔含油废水的特性开展铁碳微电解试验研究,对铁碳微电解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优化,再通过水样微电解前后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照片的对比分析以及GC-MS联用分析等,进一步评价微电解对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6,添加量为800 mL,铁碳填料投加量为1 200 g,即1.5 g/mL废水,曝气量为2 L/min,反应时间为2 h的优化条件下,废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低于10 mg/L,除油率大于97%,净化后的废水满足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排放标准》的技术要求,解决了焦化放空塔含油废水处理的难题,实现了含油废水的深度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含油废水 微电解 铁碳填料 工艺条件优化 动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流化床处理石化污水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庆生 范景福 +1 位作者 张建成 刘献玲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2期81-84,共4页
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其对不同水质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对炼油污水、乙二醇污水、PTA污水和煤制乙二醇污水等四种污水进行了1~3个月的连续试验。试验表明,在炼油污水进水COD为300~800mg/L、NH3-N为30~60mg/L的... 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其对不同水质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对炼油污水、乙二醇污水、PTA污水和煤制乙二醇污水等四种污水进行了1~3个月的连续试验。试验表明,在炼油污水进水COD为300~800mg/L、NH3-N为30~60mg/L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COD<80mg/L、NH3-N<15mg/L,污水的COD去除率>85%,NH3-N去除率>90%;在乙二醇污水进水COD为1500~2500mg/L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COD<500mg/L;在PTA污水进水COD为1000~47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300mg/L,去除率>90%;在煤制乙二醇污水进水COD为200~2000mg/L、NH3-N为18~130mg/L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出水平均COD<60mg/L、去除率超过90%,平均NH3-N <8mg/L、去除率大于85%。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浓度高、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高、传质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对不同水质的污水均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流化床 炼油污水 乙二醇污水 PTA污水 煤制乙二醇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生产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代军 刘林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2期1-5,共5页
乙烯工业是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蒸汽裂解制乙烯是乙烯生产的主流工艺,煤(甲醇)制乙烯(MTO)技术是重要的补充技术,但是前者存在能耗高和原料结构不合理等不足,后者受到环保要求、低... 乙烯工业是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蒸汽裂解制乙烯是乙烯生产的主流工艺,煤(甲醇)制乙烯(MTO)技术是重要的补充技术,但是前者存在能耗高和原料结构不合理等不足,后者受到环保要求、低油价等因素的限制,这些现有技术的限制促进了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发展。综述了乙烯生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乙烷直接氧化脱氢制乙烯、乙烷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制乙烯、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制乙烯和合成气直接生产乙烯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并对这些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甲烷 乙烷 合成气 氧化脱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