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工程地震在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博锐 刘宏扬 +3 位作者 蔡春麟 胡津荧 李俊杰 刘大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00,共4页
0引言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滨海和浅海海域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建设正从陆地向海上大力发展。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加速布局,针对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按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海... 0引言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滨海和浅海海域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建设正从陆地向海上大力发展。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加速布局,针对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按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勘察分为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风电场建设 工程地质勘察 风能资源 招标设计 海洋工程 浅海海域 预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气枪远场子波模拟技术及应用
2
作者 陈浩 陈占国 +4 位作者 王雅如 王昀 邵文潮 余锦 黄福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9,共13页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枪激发试验测量的水听器相对灵敏度、通过气泡上浮计时试验和枪阵实时导航数据计算的气泡相对运动,以及考虑海面虚反射等因素,在频率域模拟气枪震源远场子波的方法。并测试了这几种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适用条件。与常规基于震源设计参数理论模拟方法进行了实际数据应用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远场子波模拟方法模拟出的远场子波能反映气枪震源真实激发状态和条件,具有高保真性,用于地震数据子波处理后能更好地压制气泡效应,大幅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气枪震源 近场子波 远场子波 子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历程及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建文 张异彪 +14 位作者 陈华 刘俊 何玉华 施剑 李斌 袁勇 梁杰 张银国 雷宝华 王建强 吴淑玉 吴志强 闫桂京 陈春峰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共17页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岩石物性分析为先导,以物探船不断更新和地震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为手段,以大量理论模拟、针对性室内物理模拟和持续海上试验为方法,通过采集参数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为特征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应用该技术,在原来为空白反射的崂山隆起发现了海相中-古生界3套可连续追踪对比的地震反射标志层组,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建立了地层层序,揭示了残留盆地构造特征,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优选出高石稳定带为有利区带,圈定了重点构造,锁定了钻探目标,为南黄海盆地新层系油气勘查突破创造了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对拓展中国海域找油空间、加快海域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具有类似地震地质条件海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探测 技术攻关 中-古生界 勘探历程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高富强”地震勘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建文 张异彪 +4 位作者 刘俊 何玉华 李玉剑 施剑 袁勇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0期9-17,共9页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的"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勘查技术,获得了较高品质的海相中—古生界反射资料。2015年在崂山隆起上落实了多个大型中—古生界圈闭构造,为区内油气调查与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中—古生界 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勘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调查技术突破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成像技术瓶颈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建文 施剑 +2 位作者 张异彪 刘俊 何玉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7-858,共12页
南黄海盆地普遍存在的高速屏蔽层导致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差,甚至无反射资料,严重阻碍深部油气勘探进展。历经十多年探索,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及模拟、长期的海上试验及多轮处理技术攻关形成的"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突... 南黄海盆地普遍存在的高速屏蔽层导致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差,甚至无反射资料,严重阻碍深部油气勘探进展。历经十多年探索,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及模拟、长期的海上试验及多轮处理技术攻关形成的"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突破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成像瓶颈。"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分为采集和处理两大部分,采集系统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及强能量震源"为主要特色,处理核心技术以获得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及强有效反射能量"资料为最终目标。使用该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获得了高品质成像资料,清晰地揭示了海相古生代内部地层结构,最终落实了古生界多个大型圈闭构造和钻探目标,为海域深部油气勘查的战略性发现和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 海相中—古生界 南黄海 成像技术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俊 吴淑玉 +4 位作者 施剑 陈建文 何玉华 李玉剑 张迎春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0期24-29,共6页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信噪比低。为了提高地震波能量下传,改善深部地震成像效果,近几年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开展了较大气枪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近几年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针对研究区中—古生界地质条件特征,结合实际地震资料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适合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地震采集参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崂山隆起 中—古生界 采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集层粒间孔隙保存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鹏辉 Lee Yong Il +7 位作者 张金亮 梁杰 武英利 袁勇 王晋晨 刘璐晨 王正云 付俊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40,共10页
关于深埋藏、高温度条件下的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研究在保存机理、适用条件、实验模拟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剖析砂岩储层粒间孔隙保存的机理,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砂岩粒间孔隙保存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颗... 关于深埋藏、高温度条件下的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研究在保存机理、适用条件、实验模拟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剖析砂岩储层粒间孔隙保存的机理,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砂岩粒间孔隙保存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颗粒包膜发育、孔隙流体超压、与外来盐体有关的热流扰动以及烃类充注等4种因素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并指出了孔隙保存机制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颗粒包膜发育能够通过抑制石英增生而保存粒间孔隙,其中绿泥石膜主要集中发育在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环境中,砂岩粒度较粗且绿泥石膜粒表覆盖率较高的储集层易形成优质储层,其抑制石英胶结的效果优于伊利石膜,微晶石英膜则通过无定形硅与玉髓共生的纳米薄层以及微晶石英的集合来共同抑制石英增生;②孔隙流体超压主要通过抑制压实和压溶作用而成为浅层砂岩中一种主要的孔隙保存机制;③外来盐体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地温的抑制,以减少砂岩储层的石英增生量,并且盐体较厚、侵位时间较早的砂岩更易保存较多的粒间孔隙;④油气充注对孔隙保存的影响程度尚难以定量评价。结论认为:目前对于影响深层砂岩粒间孔隙保存因素的分析预测仍停留在微观观测和实验模拟阶段,区域上的预测识别技术亟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孔隙保存机制认识下的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模拟是未来研究攻关的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间孔隙 保存机制 储集层质量 成岩作用 砂岩储集层 颗粒包膜 孔隙流体超压 外来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异彪 李玉剑 +5 位作者 陈建文 李斌 刘璐晨 黄涛 施剑 刘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因工区水深较浅,新生界陆相地层与中生界海相地层之间存在强波阻抗界面,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结构较为均匀、速度和密度梯度较小、厚度较大等原因,造成中-古生界...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因工区水深较浅,新生界陆相地层与中生界海相地层之间存在强波阻抗界面,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结构较为均匀、速度和密度梯度较小、厚度较大等原因,造成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波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等问题。针对如何增强中-古生界有效反射波能量、提高其信噪比展开采集参数设计。在大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出2组强能量、富低频的容量为6390in3的平面组合和立体组合气枪震源;设计接收缆长度7200m,优选接收缆沉放深度16m和20m。对气枪震源和接收缆沉放深度组成的4组试验方案进行外业采集并分析,确定低频能量更强的6390in3平面震源沉放10m、接收缆沉放16m作为地震采集方案,并在空间采样间隔和工区施工环境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现阶段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地震勘探的单源6缆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形成了高覆盖、富低频、强能量地震采集技术。与以往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本次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古生界地层反射能量更强,信噪比更高,整体提高了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品质,为后续南黄海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井位论证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设计 富低频 高信噪比 崂山隆起 中-古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纳米管/石墨烯自支撑负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白雪君 刘婵 +3 位作者 侯敏 王彪 曹辉 付俊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5-712,共8页
通过真空驱动自组装法及蒸汽处理得到结构疏松的硅/碳纳米管/石墨烯自支撑负极材料(Si/CNTs/GP)。纳米硅颗粒(50 nm)为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结构中间;石墨烯作为碳基体,通过自组装构筑形成二维导电网络;碳纳米管(CNTs)具有超... 通过真空驱动自组装法及蒸汽处理得到结构疏松的硅/碳纳米管/石墨烯自支撑负极材料(Si/CNTs/GP)。纳米硅颗粒(50 nm)为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结构中间;石墨烯作为碳基体,通过自组装构筑形成二维导电网络;碳纳米管(CNTs)具有超高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强度,它通过吸附作用均匀分布在石墨烯基体上形成导电的支撑网络结构。经过蒸汽处理后,石墨烯层间距明显增大,层与层之间不再是紧密堆叠的结构,而是形成一种疏松、褶皱、内部空隙丰富的片层结构。Si/CNTs/GP负极材料中丰富的内部空穴和贯穿孔洞,提供了材料很高的比表面积,能有效提高电解液对材料的浸润性,极大缩短了离子传输距离。同时这些内部空穴也有效缓冲硅充放电时的体积膨胀,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该负极材料在4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容量维持在600 mAh/g,表现出良好的大电流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自支撑 蒸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方法和流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异彪 黄涛 +2 位作者 李斌 李玉剑 杨文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本文总结了深水区12种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的成因、危害及其识别方法,介绍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气象桌面研究、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水文气象现场观测、深水工程物探调查和... 本文总结了深水区12种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的成因、危害及其识别方法,介绍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气象桌面研究、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水文气象现场观测、深水工程物探调查和深水工程地质勘察等,建立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总体流程。有别于浅水钻井井场调查,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应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由面到点,先概略后精细"的原则,从海区、勘查区、三维地震调查区、井场区、井位等不同层次,分别采用分析文献资料、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以及进行井场外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上一层次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下一层次的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既能不失全貌,满足对较大范围环境因素概貌的掌握,又能经济地、有针对性的实现对重点区域、部位的精细调查评价。同时,要特别重视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它是研究深水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能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的井场外业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钻井 井场调查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勘探震源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剑 张异彪 +3 位作者 刘璐晨 黄涛 李斌 陈建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南黄海崂山隆起存在新近系底界T2强反射界面,中深部发育多套碳酸盐岩高速层,并经历长期的压实作用及复杂的构造运动,波阻抗差异变小,构造特征更为复杂,使得地震波场复杂,深层有效的地震反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成像质量较差。为了改善... 南黄海崂山隆起存在新近系底界T2强反射界面,中深部发育多套碳酸盐岩高速层,并经历长期的压实作用及复杂的构造运动,波阻抗差异变小,构造特征更为复杂,使得地震波场复杂,深层有效的地震反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成像质量较差。为了改善中-古生界反射波成像质量,着重对震源端进行攻关,优化设计了2组富低频、强能量的气枪组合震源(总容量为6390in3),分别是沉放10m的平面组合震源和"倒梯形"立体组合震源(4子阵沉放深度分别为7、10、10、7m)。通过外业试验,优选了低频更强的平面组合震源作为地震采集震源方案。与以往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本次采集的地震资料能量衰减较慢,深层能量更强,整体改善了T2不整合面下伏反射层的成像质量,为该区的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设计 立体震源 低频 南黄海 中-古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存军 毛锐强 +3 位作者 彭志文 万应明 王龙 马永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7-529,共13页
为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的精度,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曲波变换与希尔伯特变换进行初至拾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rapping的快速离散曲波变换算法对检波点静校正和线性动校正后的炮域数据进行曲波变换,然后根据随机噪声和有效... 为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初至自动拾取的精度,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曲波变换与希尔伯特变换进行初至拾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rapping的快速离散曲波变换算法对检波点静校正和线性动校正后的炮域数据进行曲波变换,然后根据随机噪声和有效初至信号的曲波系数在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分布差异,设置合适的阈值对曲波系数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曲波系数进行反变换,获得压制随机噪声后的地震记录。利用希尔伯特变换计算各地震道的瞬时振幅,然后利用改进的瞬时强度比公式逐道计算给定的时窗内各采样点的瞬时强度比,最后根据瞬时强度比极大值确定单炮的初至时间。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对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利用曲波变换法进行去噪后,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结合具有一定抗噪能力的改进型瞬时强度比初至拾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动拾取初至的精度,减少人工修改错误初至的工作量,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曲波变换 曲波系数 线性动校正 希尔伯特变换 瞬时振幅 瞬时强度比特征值 初至自动拾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呵叻盆地腹部二叠系碳酸盐岩台地前缘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仝敏波 高栋臣 +3 位作者 曹卿荣 张迎春 刘柯 张丽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呵叻盆地是泰国陆上最大的含气盆地,是在印支板块稳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部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晚古生代盆地初始构造拉张期产物,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是盆地内主要的天然气储层。通过分析δ13 C,δ18 O,Sr... 呵叻盆地是泰国陆上最大的含气盆地,是在印支板块稳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部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晚古生代盆地初始构造拉张期产物,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是盆地内主要的天然气储层。通过分析δ13 C,δ18 O,Sr/Ba,B,V/(V+Ni)、Mn等地化指标,从而探讨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古水深等信息,认为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海相沉积,处于缺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沉积时水体相对较深。岩石薄片和古生物鉴定、岩相标志分析,表明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以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等细粒成分为主,古生物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浅海环境中,其中P1井岩心呈现深灰-灰黑色、受滑塌作用形成了少量滑塌角砾岩,揭示了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相沉积特征。结合测井相分析了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时总体的水体深度变化,共识别出两期沉积旋回,将碳酸盐台地前缘沉积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前缘斜坡和缓坡两个亚相。综上所述,建立了研究区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缓坡相沉积模式,其中缓坡沉积相带对天然气聚集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盆地 二叠系 碳酸盐岩 微量元素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